您好,欢迎光临有路网!
文学理论
QQ咨询:
有路璐璐:

文学理论

  • 作者:南帆 刘小新 练暑生
  • 出版社:北京大学出版社
  • ISBN:9787301137512
  • 出版日期:2008年01月01日
  • 页数:338
  • 定价:¥36.00
  • 猜你也喜欢

    分享领佣金
    手机购买
    城市
    店铺名称
    店主联系方式
    店铺售价
    库存
    店铺得分/总交易量
    发布时间
    操作

    新书比价

    网站名称
    书名
    售价
    优惠
    操作

    图书详情

    内容提要
    本书对文学理论的讲解分为两个方面:一、文学是什么;二、如何研究文学。从这两个宏观角度入手,作者阐释了作家、文本叙事与抒情、修辞等对象,分析了文学与文化如历史、宗教、民族、地域等的关系,考察了文学经典、读者接受等问题。
    文章节选
    受无意识理论的影响,法国超现实主义诗人布勒东甚至为此提出了“自动写作”概念。所谓“自动写作”就是拒绝理性的有意识控制,让思维处于无意识化的自由联想状态,是一种“纯粹的精神学自发现象”②。想象能够在无联系中创造联系,体现了思维自由跳跃的能力,浪漫主义诗人把这种能力看做是天才的禀赋。由于无意识的自由联想与想象一样,可以跨越事物间的联系,把事物结合在一起,因此,相比于天才论,无意识理论无疑让人们看到了一种更具体的想象力来源。不过,这里有一个问题,正如生活想象不等于文学想象,无意识的自由联想能力是否能够与文学想象划上等号?朱光潜曾经据此批评了无意识欲望升华理论:“欲望升华说的。*大缺点在只能解释文艺的动机,而不能解释文艺的美。”③
    确实,文学有自己的形式规则,有自己的美感要求,单纯从作家的心理机制出发无法合理说明文学作品美的来源,这里也涉及到了无意识经验与文学传统或惯例的关系。从现代主义之前的文学传统来看,朱光潜先生的批评很中肯;但是,我们应该意识到,无意识理论盛行于另一种文化传统中,这个传统的集中体现是20世纪欧洲的现代主义文艺。现代主义文化潮流的内部构成很复杂,无法一概而全,但主要艺术流派有一个共同的倾向:批判现代性,特别是批判启蒙理性对人类精神世界的简化。因此,他们的作品喜欢表现神话、直觉包括无意识等非理性内容,正如布勒东在1924年《超现实主义宣言》中指出的那样:“信仰梦境的无穷威力,和思想能够不以利害关系为转移的种种变幻。它趋于*终地摧毁一切其他的精神学结构,并取而代之。”④另外,如果说古典艺术追求形式和谐、规则和有机的美,那么现代主义艺术在形式上的主要表现则是:追求陌生、破坏或惊异的美。变形、夸张、离奇、怪异是现代主义艺术留给人们*深刻的印象。
    目录
    上篇文学是什么
    引言文学与世界

    **部分文学的构成
    **章文学的功能与机制
    一文学的再现
    二文学的功能
    三文学的机制
    第二章作者
    一作者的个性
    二文学的想象
    三无意识
    第三章文本
    一从作品到文本
    二互文性
    三作为话语的文本
    第四章文类
    一什么是文类
    二文类的划分
    三文类的变迁
    第五章叙事话语
    一叙事话语
    二故事与情节
    三叙事功能
    四叙事呈现
    五叙事声音
    第六章抒情话语
    一抒情话语与抒情诗
    二诗歌的语言组织
    三诗意
    第七章修辞
    一什么是修辞
    二修辞与文类
    三修辞中的权力和意识形态
    第八章传播媒介
    一电子媒介与文化
    二文字与影像
    三电子时代的文学

    第二部分文学与文化
    第九章 文学与意识形态
    一传统的定位
    二意识形态对文学的制约
    三审美产生意识形态
    四文学与意识形态批判
    第十章文学与历史
    一文学与历史的交融
    二作为野史的小说
    三文学与历史的想象
    第十一章 文学与宗教
    一原始宗教与文学的起源
    二宗教文学与艺术宗教
    三宗教象征与文学象征
    四 佛禅思维与超现实主义
    五 宗教与文学价值的构成
    第十二章 文学与民族
    一 民族与民族主义
    二文学的民族性与民族主义文学
    三“越是民族的,越是世界的”?
    四后殖民批评与民族主义文论
    第十三章文学与地域
    一地域与文学风格
    二地域及其超越
    三“批判的地域主义”
    第十四章 文学与道德
    一道德的批评
    二道德与审美
    三道德与历史
    第十五章文学与性别
    一性别的文化属性
    二 文学与性别
    三 女性文学或女性写作
    四性别观点的超越

    下篇如何研究文学
    引言 文学性与开放的研究

    **部分 文学史与文学理论
    第十六章 文学史与经典
    一文学史的兴起
    二经典、经典化与权力
    三压抑与反叛
    四经典、文学教育与文化认同
    第十七章 文学史与大众文学
    一经典体系与大众文学
    二大众文学的传播
    三大众文学的两种涵义
    四批判与肯定
    第十八章 古典主义与浪漫主义
    一西方术语的引入
    二广义的古典主义与浪漫主义
    三文学史中的古典主义与浪漫主义
    四从古典主义到浪漫主义的范式转换
    第十九章现实主义
    一现实主义概念的缘起
    二现实主义的理论涵义
    三现实主义的泛化
    四被质疑的现实主义
    第二十章现代主义
    一现代主义的历史
    二现代主义与现实主义的分歧
    三现代主义的理论难点
    第二十一章后现代主义
    一后现代主义概念之源
    二从现代主义到后现代主义
    三后现代主义的理论难点

    第二部分批评与阐释
    第二十二章 文学批评的功能
    一文学批评与文学理论
    二中国古代文学理论资源与“现代转换”
    三判断的意义
    四20世纪的文学批评
    第二十三章 文学批评与作家**传统
    一作家**的观念
    二批评的挑战
    三精神分析学与作家研究
    四对话关系
    第二十四章 文学批评与作品的研究
    一现实主义文学批评的视野
    二典型环境与典型人物
    三从新批评到结构主义
    四作品形式分析的层面
    第二十五章 文学批评与接受理论
    一接受理论与阐释学
    二读者的积极意义
    三问题与展望
    第二十六章 文学批评与文化研究
    一文化研究的崛起
    二文化结构的描述
    三研究对象的转移
    四未来的问题
    后记
    ……

    与描述相符

    100

    北京 天津 河北 山西 内蒙古 辽宁 吉林 黑龙江 上海 江苏 浙江 安徽 福建 江西 山东 河南 湖北 湖南 广东 广西 海南 重庆 四川 贵州 云南 西藏 陕西 甘肃 青海 宁夏 新疆 台湾 香港 澳门 海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