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光临有路网!
节俗——永远的风景:中国民俗文化
QQ咨询:
有路璐璐:

节俗——永远的风景:中国民俗文化

  • 作者:云中天
  • 出版社:百花洲文艺出版社
  • ISBN:9787806478066
  • 出版日期:2006年10月01日
  • 页数:186
  • 定价:¥29.80
  • 猜你也喜欢

    分享领佣金
    手机购买
    城市
    店铺名称
    店主联系方式
    店铺售价
    库存
    店铺得分/总交易量
    发布时间
    操作

    新书比价

    网站名称
    书名
    售价
    优惠
    操作

    图书详情

    内容提要
    节俗是中华民族历代祖先在长期社会活动过程中适应生活的、生产的各种需要和欲求而创制出来、修协过来和传承下来的。随着人们能力、智力等的发达和经历时间的长久,这种传统文化,越来越显得丰富多彩。它不仅满足了们一定的生活要求,也推进和巩固了社会秩序,它独特地发挥着一种文化功能。
    在这些传统节日中,有不少活动往往蕴藏着,乃至于呈露着值得玩味的生活气韵,值得我们继承和发扬,例子掇捡不尽:旧历新年放鞭炮、贴春联、亲友贺车;元宵节放烟火、舞龙灯、猜谜语;清明出门踏青、插柳条;七夕祭拜牛郎织女、穿针乞巧;中秋供奉嫦娥和兔儿爷;重九登高、插茱萸。作为历史悠久的文明古国,丰富的传统节日是中国文化不可缺少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每一个节日都有它的历史渊源、美妙传说、独特情趣和深广的群众基础。它们反映了民族的传统习惯、道德风尚和宗教观念,寄托着整个民族的憧憬,是千百年来一代代岁月旅途中欢乐的盛会。
    文章节选
    压岁钱
    大年三十晚上,每个孩子都可以收到大人给的“压岁钱”。压岁钱放在红纸包里,纸包外面用金色印着龙凤呈祥或十二生肖的图案,还有一些吉祥祝福的话:“岁岁平安”“好好学习”等等。派“红包”是华人新年的一种习俗,华人喜爱红色,冈为红色象征活力、愉快与好运。
    发压岁钱的风俗,其实流传已很久,春节拜年时,长辈要将事先准备好的压岁钱分给晚辈,*早的时候叫“压祟钱”,“祟”是倒霉、晦气、不吉利的意思。孩子永远是大人的希望和未来,大人永远希望孩子将来幸福。可是那时科学不发达,人们生活水平低,灾难和疾病随时会降临。据说压岁钱可以压住邪祟,因为“岁”与“祟”谐音,晚辈得到压岁钱就可以平平安安度过一岁。所以大人借一年一度的春节,给孩子们“压祟钱”,希望能“压祟除邪保平安”。压岁钱有两种,一种是以彩绳穿线编作龙形,置于床脚,此记载见于《燕京岁时记》;另一种是*常见的,即由家长用红纸包裹分给孩子的钱。压岁钱可在晚辈拜年后当众赏给,亦可在除夕夜孩子睡着时,由家长愉偷地放在孩子的枕头底下。
    那时“压祟钱”是一种外圆内方仿制的小铜钱,用红带子穿过钱孔,打个中国如意结,系上红穗子,可以佩在身上避邪。大人把“压祟钱”事先用彩色的丝线,穿过一个个铜钱的孔,串成一条龙的形状。当孩子睡熟后,将串串“压祟钱”盘在孩子的床脚边,或者放在孩子的枕头旁。据说鬼祟邪恶的东西都是夜晚出来的,“压祟钱”可以镇住噩梦,镇上一年。那时这种小铜钱是不能买东西的。
    *早的压岁钱出现于汉代,又叫“压胜钱”,并不在市面**通,而是铸成钱币形式的玩赏物。钱币正面一般铸有“万岁千秋”、“去殃除凶”等吉祥话和龙凤、龟蛇、双鱼等吉祥图案。
    关于压岁钱有一个故事。传说古代有一个叫“祟”的小妖,黑身白手,他每年年三十夜里出来,专门摸睡熟的小孩的脑门。小孩被摸过后就会发高烧说梦话,退烧后也就变成“祟”。据说嘉兴府有一户姓管的人家,夫妻老年得子,十分珍爱。在年三十晚上,为防小偷,两人将钱币包了又拆,拆了又包,睡下以后,包着的八枚铜钱就放在枕边。半夜里,一阵阴风吹过,黑矮的小人正要用他的白手摸孩子的头,突然孩子枕边迸出一道金光,祟尖叫着逃跑了。于是祟不敢再来侵扰了。因“岁”“祟”发音相同,日久天长,就被称为“压岁钱”了。
    关于压岁钱的由来,还有两个传说。一说,源于古代“压惊”。说是太古时有一种凶兽叫“年”,隔365日后之夜,就要出来伤害人畜、庄稼。小孩子害怕,大人则以燃竹响声驱“年”,用食品安慰小孩,即为“压惊”。年久日深,便演变为以货币代食物,至宋便有“压惊钱”。据史载,王韶子南陔,因被坏人背走,于途中惊呼,才被皇车所救,宋神宗即赐了他“压惊金犀钱”,以后才发展为“压岁钱”。
    二说,它*早出现于唐朝宫廷,当时宫中有散钱之风 王仁裕在《开元天宝遗事》中云:唐玄宗天宝年,“内廷嫔妃,每于春时,各于禁中结伴三人至五人掷钱为戏。”王建在《宫词》中载:“宿妆残粉未明天,总立昭阳花树边。春日内人长打白,库中先散与**。”从春日“掷钱为戏”到“散与**”,后义发展到赠“洗儿钱”。据司马光《资治通鉴》称,杨贵妃生子时,“玄宗亲视之,喜赠贵妃洗儿钱”,以贺喜驱邪。至宋、元,便形成一种民俗。它与正月初一春节结合,形成早期的“压岁钱”。但当时还没有流通的货币,而只是一种特制的“压岁钱”。
    到清代,才有儿童庆岁,长者与以钱,贯用红,置之卧所,日“压岁钱”。至民国,又曾流行以红纸包100铜元,以示“长命百岁”,建国后才用纸币,以示祝福。
    民间认为分压岁钱给孩子,当恶鬼妖魔或“年”去伤害孩子时,孩子可以用这些钱贿赂它们而化凶为吉。清人吴曼云《压岁钱》的诗中云:“百十钱穿彩线长,分来再枕自收藏,商量爆竹谈箫价,添得娇儿一夜忙。”由此看来,压岁钱牵系着一颗颗童心,而孩子的压岁钱主要用来买鞭炮、玩具和糖果等节日所需的东西。
    现在长辈为晚辈分送压岁钱的习俗仍然盛行。压岁钱的数额从几十到几百不等,这些压岁钱多被孩子们用来购买图书和学习用品,新的时尚为压岁钱赋予了新的内容。
    ……
    目录
    **章 春节
    春节起源
    祭送灶王
    除夕守岁
    门神护家
    喜贴春联
    挂贴年画 剪贴窗花
    倒贴“福”字
    平安爆竹
    喜接财神
    互拜新年
    压岁钱
    春节食俗
    第二章 元宵节
    元宵起源
    夜赏花灯
    赏灯诗 对灯联
    喜猜灯谜
    踩高跷
    舞龙舞狮
    元宵食俗
    第三章 清明节
    清明起源
    扫墓祭祖
    踏青郊游
    插柳 戴柳
    放风筝
    荡秋千
    斗鸡 蹴鞠 拔河
    清明食俗
    第四章 端午节
    端午起源
    竞渡龙舟
    端午粽子
    艾叶和菖蒲
    写符念咒和悬钟馗像
    第五章 七夕
    七夕起源
    牛郎织女
    穿针乞巧
    第六章 中秋节
    中伙起源
    嫦娥奔月
    吴刚伐桂
    祭月拜月
    文人赏月
    玩兔儿爷
    中秋月饼
    第七章 重阳节
    重阳起源
    重阳传说
    登高祈福
    饮酒赏菊
    佩戴茱萸
    重阳游乐
    编辑推荐语
    准确得让人瞠目!神奇得令人结舌!
    世俗生活因为有了约定俗成的节日存在,就如平静的水面掀起了一个个微澜,多了几分生气。
    节日就是大千世界浪谷的峰尖,有高潮,有亮色,有激情。在热热闹闹、红红火火中生活不是多了几缕欢乐吗?

    与描述相符

    100

    北京 天津 河北 山西 内蒙古 辽宁 吉林 黑龙江 上海 江苏 浙江 安徽 福建 江西 山东 河南 湖北 湖南 广东 广西 海南 重庆 四川 贵州 云南 西藏 陕西 甘肃 青海 宁夏 新疆 台湾 香港 澳门 海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