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光临有路网!
小淘气尼古拉的故事(5)小尼古拉和他的伙伴们
QQ咨询:
有路璐璐:

小淘气尼古拉的故事(5)小尼古拉和他的伙伴们

  • 作者:(法)戈西尼 文 (法)桑贝 绘 戴捷
  • 出版社:中国少年儿童出版社
  • ISBN:9787500774440
  • 出版日期:2005年04月01日
  • 页数:113
  • 定价:¥9.00
  • 分享领佣金
    手机购买
    城市
    店铺名称
    店主联系方式
    店铺售价
    库存
    店铺得分/总交易量
    发布时间
    操作

    新书比价

    网站名称
    书名
    售价
    优惠
    操作

    图书详情

    内容提要
    当一本书真正吸引你,让你从内心里觉得它好时,你往往只注重你的感受,而忽视它的写作技巧。《小淘气尼古拉的故事》正是如此,她是一部让人快乐,让人发笑的书,既让孩子快乐、开心地笑,也让大人快乐、开心地笑。
    这是一部很好读、又很好笑的书,它的本事还在于你无聊的时候又会找出来再看一遍,而每一次看都好像从前没有看过,你会一样的被吸引,一样的忍俊不禁。
    目录
    一、科豆有了眼镜!
    二、呼吸新鲜空气多帅
    三、彩色铅笔
    四、野营去
    五、我们在电台说话了
    六、曼娃
    七、集邮
    八、魔术家麦星星
    九、下雨天
    十、国际象琪
    十一、大夫
    十二、新书店
    十三、鲁飞生病
    十四、田径运动会
    十五、暗号
    十六、曼娃的生日
    编辑推荐语
    理解顽童淘气无罪(金波)
    不具备对顽童心灵世界的理解.很难写出有趣的儿童故事。
    法国人是生性��漫的民族,他们绝不会忘记用自己的童年来幽默一把。《小淘气尼古拉的故事》就是法国**的漫画大师让一雅克·桑贝和文学大师勒内·戈西尼绝妙配合的杰作。他们的作品是雅俗共赏的典范。作者对社会,生活及人物内心世界的独到见解,尽管选材于日常小事,却总能挖掘出既充满情趣、又耐人寻味的幽默因素。
    作品以**人称"我"的方式.讲述了一个法国小学生妙趣横生的生活。在故事中,小尼古拉和他的伙伴们.与形形色色的大人们展开了淘气的"角逐":老师、督学、学监、校长、部长……一个个"权威"出现在孩子们面前.似乎有一千个应该变得规规矩矩的理由,但孩子们还是把一切"严肃"的场面变成了好玩的"游戏"。
    书中的孩子们除了淘气,还有一些不大不小的缺点,比如尼古拉喜欢大人,亚三很贪吃,乔方喜欢摆阔,等等。但这些缺点并不影响他们快乐的游戏、愉快的生活。在他们的眼里.没有不好玩的时候,也没有不能玩的东西。"跟阿蔫交朋友"一章中,阿蔫是个好学生.也是小尼古拉不喜欢的对象。可是妈妈要求小尼古拉和阿蔫交朋友.小尼古拉没有办法,只能去阿蔫家玩。结果,在小尼古拉的"帮助"下,阿蔫一反平时的严肃古板.和小尼古拉一起在浴缸里玩起了纸船,还把竞赛得来的手表泡坏了。由此可见,即使是经过老师和家长精心调教的"优等生",也有其淘气的天性,只要给予机会.他们还是会露出小孩子的本性,玩得高高兴兴。
    但规规矩矩的成人世界并不喜欢太"淘气"的孩子,桑贝曾有过因为过于顽皮而被学校开除,不得不走上社会独自谋生的经历。也许就是因为这段往事.使作者在书中对包括尼古拉在内的小淘气充满了包容和赞赏。他不但赋予他们善良纯洁的性格,也赋予他们轻松面对挫折的心态。在书中.尼古拉不止一次因为淘气而闯祸,但他除了得到一些小小的惩罚.从来没有因此而被伤害。他似乎想用这些故事告诉孩子们:淘气无罪,只要你拥有诚实善良的心,就能得到大人们的爱与宽容。而读了这本书的大人们.也一定会对孩子们的淘气有了重新的认识--只要你以一种乐观宽容的心态来看待一切,你就会明白:淘气并不是什么罪过.淘气也能给生活带来欢笑。
    我很欣赏作者那种不动声色的幽默。作者戈西尼对于顽童的机敏心智、奇思异想,甚至恶作剧,都能够一一把握,并给予恣肆纵情的描绘,对于现实生活中儿童丰富有趣的故事,给予倾其全力的揭示和理解.深刻地表达了对儿童的爱与宽容;而桑贝的画以其桔/乙雕琢的画功,讽刺幽默的手法,进行了近乎**的内心自述。他的画充满了浓郁的法国味.如同法国的葡萄酒,虽源自法国却影响了整个世界。
    他们活泼的笔力和幽默的画风表明,在儿童的日常生活里,到处充满着戏剧性。对于别具只眼的儿童文学作家来说.他可以把浓郁的生活气息灌注到桩桩详情细节中去,不时地在欢笑中闪现出一道道天真的光焰。
    小尼古拉的魅力(——白冰)
    《小尼古拉的课间休息》是"小淘气尼古拉的故事"系列中的一本。翻开这本书,你会捧腹大笑,而在大笑之后,你不得不赞叹;"小淘气尼古拉的故事"不愧是出自本世纪*杰出的幽默画家桑贝和作家戈西尼笔下、流传了半个世纪、影响了一代又一代读者的经典之作。
    小尼古拉的魅力何在?为什么能够吸引几代读者?为什么在全世界会有无数的读者喜欢呢?仅从《小尼古拉的课间休息》这本书中,我们就会有所体会。
    首先,洋溢在作品中的是作家的不泯的童心和栩栩如生的儿童形象.盎然的童趣洋溢在每一个故事之中,让你不得不佩服桑贝和戈西尼对儿童生活现实和心理现实地准确把握和艺术再现。小尼古拉、亚三、阿蔫。乔方、鲁飞等儿童艺术形象被刻画描绘得栩栩如生,这些人物是活生生、水灵灵的,尽管有文化背景的不同、但你还是会不断地在想:这些孩子就在我们身边,他们就是这样生活和成长的。只有从人性的角度切入,塑造出不朽的艺术形象,作品才会具有**的艺术生命力,跨越时间,跨越空间,跨越不同文化背景,成为艺术经典。"小淘气尼古拉的故事"系列确实在这方面给了我们深刻的启发。
    其次,作品幽默诙谐,而这种幽默诙谐不是来自于成人生活经验的油滑和卖弄,而是深深植根于儿童的生活现实和心理现实。因为一个欧今叔叔的"纸鼻子",小尼古拉被学校处分,而妈妈也因此变得脸色苍白,"得叫个医生来看看";姥姥送给小尼古拉一块手表,让小尼古拉兴奋不已,他几乎每分钟都在看表,但因为亚三的好奇,用小刀把表撬开,使这块宝贝表永远停在了4点钟,而小尼古拉还是一直把手表戴在腕上,还是坚持认为"姥姥的礼物真帅";为了在圣名节送老师礼物,小尼古拉和小伙伴们精心购买了两个童子军的塑像,但阴差阳错,老师不但没领情,科豆还被罚站,童子军塑像被摔碎,大家啼笑皆非。读到这些故事时,你会忍俊不禁,捧腹大笑,但掩卷沉思,你又会被一颗颗纯洁的心所深深打动,也会为作家的奇思妙想所折服。
    还有,作家在作品中是蹲下来与儿童对话的,作品处处体现出一种全新的儿童观,即儿童也是健全的生命个体,他们有着和成人一样平等的生命的权利。孩子们在打打闹闹,但在打打闹闹中,他们是那么幸福快乐,他们在健康成长,孩子的喜怒哀乐表现得如此真实。作品中那个吹毛求疵。不承认儿童独特的生理心理特点的老师沸汤处处被戏弄,而小尼古拉的爸爸和妈妈则是那样平等地与小尼古拉倾心交流.让我们体会到一种全新的家庭教育理念。作品处处在张扬儿童的天性,呼唤儿童世界与成人世界的沟通.这也是小尼古拉具有**的艺术魅力的根本原因。
    一部非看不可的好书(郑春华)
    《小淘气尼古拉的故事》非常好看.因为在它的故事中不是只有小尼古拉,也不是只有尼古拉的同龄伙伴儿们。故事中写得更多的是比小尼古拉年长很多的大人们.他们是小尼古拉的爸爸妈妈、营地的厨师、营地总管.营地教练、可班的妈妈等。这使这部书看起来就非常丰富、非常立体,也非常真实,非常地让人忍俊不禁。
    在我国,一般为儿童创作的故事.往往只局限于写儿童自己的生活,很少将成人的生活通过孩子的视角写给孩子.这使得我们的儿童文学作品看起来总那么单调,那么平面.没有给儿童带去或者创造一个更加宽广的文学想像天地。而用幽默.调侃,嘲弄的笔触将成人的生活写进儿童文学则更少.似乎那样就不严肃,不正面,就没有教育意义了。
    而《小淘气尼古拉的故事》不仅仅写了好多成人.还写成人之间的"暗斗"(小尼古拉父母);成人之间的不协调(爸爸和兰诺先生);成人与孩子之间的不协调(迷你高尔夫);成人对孩子的无奈(做体操),等等。然而无论是写什么,它都充满了趣味.都是在文学的天地里进行夸张而不是在现实的天地里照抄生活。
    我不知道创作《小淘气尼古拉的故事》时这个**的背景如何.但从中可以看出,当时的法国已经非常注重儿童世界并承认儿童世界的独立性和独特性。作者基于这么一个大前提.落笔之处充满着对孩子的喜欢和欣赏。尽管作品是以**人称的手法"我"进行创作.但这个"我"叙述起来是那么"任性".那么单纯可爱.那么无忧无虑。因为是这么一个"我".所以他看出去的成人世界也那么单纯可爱,即使爸爸休息不成发牢骚、即使妈妈和爸爸为了度假地点争吵不休、即使"猞猁眼"队队长因为受不了孩子的折腾而想辞职等。这些在成人本身伤透脑筋的事情,却在"我"的描述中充满了趣味,让孩子或者成人看了都会发自心底地想笑,并笑出来。从这个意义上讲。《小淘气尼古拉的故事》没有单纯只写儿童世界.也没有单纯只写成人世界.而是将两个世界合在一起,以儿童的天性率真告"胜"、成人的无可奈何告"败"。
    这样地写成人.这样地带着游戏心态写成人的失利、窘迫和愤慨,能不让孩子爱看吗?因为生活中的父母决不可能是这样的。因为不是这样的,所以就有了新奇感.就有了期待和向往。而这种"不是这样的"又是建立在"是这样的·生活基础上,所以读起来你只会"进入"或者投入,而不会以现实的标准去怀疑.去否定。
    因为是从孩子的视角写大人.这样的大人便有了童心,便有了"老顽童"般可爱的秉性,所以孩子读起来没有距离感.只有亲切感,并希望生活中有这样的大人与之相伴。当然,作品除此以外也传达给孩子这么一个信息:在伴随孩子成长的道路上,大人是艰辛的守护者。
    《小淘气尼古拉的故事》对成人读者也有强大的吸引力,因为书中的大人是小孩子眼中的大人,所以他们的身上便带有了小孩子的理解和感觉,也就不同于他们身边的同事或者熟人。这种孩子般的大人让他们读后觉得轻松,因为生活中的他们是节奏很快的创业者,而这种孩子的理解和感觉又是这些匆匆忙忙的创业者常常忽略和不在意的.现在一旦读到,心里好像就有了回应,就好像会想起生活中的某**似乎发生过同样的事情。再则,因为孩子的率真和直言,将大人的"隐私"和秘密毫不留情地揭露了出来.这让大人读起来也有会心一笑的感觉。
    总之.这是一部很好读、又很好笑的书.它的本事还在于让你无聊的时候又会找出来再看一遍.而每一次看都好像从前没有看过,你会一样的被吸引,一样的忍俊不禁。 翻开《小淘气尼古拉的故事》这部书,你会捧腹大笑,而在大笑之后,你不得不赞叹:她不愧是出自本世纪*杰出的幽默家桑贝和戈西尼笔下,流传了半个世纪、影响了一代又一代读者的经典之作。
    作者对于“顽童”的机敏心智、奇思异想,甚至恶作剧,把握准确,并给予恣肆纵情的描绘;对于现实生活中儿童丰富有趣的故事,给予全力的揭示和理解,深刻表达了对儿童的爱与宽容。
    一套开心好玩儿的书(葛冰)
    《小淘气尼古拉的故事》我比较早就读过。是台湾的一位作家寄给我的。看了以后,**个感觉是:这套书写得真不错,不知道大陆的出版社翻译了没有。以后和熟人聊天,一谈到童书,也时不时地提起这个"尼古拉"。
    我所说的"好",不是说书的写作技巧怎么样,或是"绘画"怎么样。因为当一本书真正吸引你,让你从内心里觉得它好时.你往往会只注重你的感受.而忽视它的写作技巧。
    《小淘气尼古拉的故事》正是如此,她是一套让人快乐。让人发笑的书.既让孩子快乐、开心地笑,也让大人快乐、开心地笑。
    好像只要看过这套书的人,都会有这种感觉:这个"尼古拉"好玩儿。一次接触一位法国文化参赞.我提到了小淘气尼古拉,开始由于翻译得不准确.那位女参赞耸肩、摇头.表示不明白,而后来不知怎么明白了我们说的"尼古拉".她惊喜地叫了一声.现出一副很快活的样子,那表情分明像一个淘气的"尼古拉"。
    "小淘气尼古拉"在法**喻户晓.电视台播放的尼古拉的电视剧大受欢迎.据说这套书在世界上已经发行了800万套。之所以这么受人喜爱,是因为它离我们的生活特近。绘画的作者。***的漫画大师桑贝*初创造这个人物时.是为一家杂志创作一个孩子的形象,形象画出来了.叫什么名字呢?桑贝看到一种葡萄酒名字叫尼古拉.灵机一动、小淘气也就成了"尼古拉"。法国人*喜欢喝葡萄酒,尼古拉和法国的葡萄酒一样有名。
    桑贝谈到.他的合作者,另一位绘画大师戈西尼编写尼古拉的故事.是"喜欢什么就写什么"、"怎么快活就怎么写"。桑贝画画的时候也特快乐。
    写书的人快乐,画画的人快乐,看书的人自然也会快乐。这套书通篇充满了生活情趣。书中写了孩子.也写了大人。不知道你们注意了没有,书中写的孩子.几乎全是小淘气。尼古拉当然是个淘气专家,就是他那一帮子"铁哥们儿"也个个是小淘气。他们到哪儿,哪儿就变得乱七八糟。比如:学校检查身体,医生本来信心十足来对付这帮子小家伙儿.*后却被弄得晕头转向;本来是检查学生的智力,却被折腾得怀疑自己的神经出了毛病。他们一窝蜂冲过马路的情景.使交通警察都胆战心惊.而警察和老师刚表扬他们改正了错误.他们又使警察第二次胆战心惊。他们老是"惹祸"、老是"打闹",几乎很少有"安分"、"规矩"的时候。
    书中的大人也不是那种一本正经、老是"正确"的人。他们身上也常常出现一些好玩儿可笑的事情。
    比如"尼古拉跟爸爸去菜市场".爸爸一直认为:买菜是*容易的事情.不费劲就可以买到又便宜又好的莱。可是一去菜市场,就出了不少笑话:和卖鱼的小贩争执买的西红柿掉在地上被人踩了;汽车被警察贴上了罚单;*后一家人只好去饭馆吃饭。
    又比如,尼古拉的外婆。学校的老师也都写得很有趣,小朋友看了一定会觉得很好玩儿。
    值得一提的是.这套书的教育意义是很强的,但不是生硬的说教、而是通过好玩儿的故事、好玩儿的人物、让你在享受生活乐趣之中.不知不觉地被陶冶情操。
    这的确是一套好书、一套让人看了开心的书。
    "轰--嘣嘣!"是天真生命的正版拷贝(梅子涵)
    小尼古拉们的故事我是一些年以前就快乐地阅读了.后来就经常快乐地讲给别人听,听得别人也快乐。这是在我的大学课堂里.或者在四面八方一个什么地方的讲演厅里。有好几次.研究生入学考试.我都出了分析尼古拉故事的题目:选一个尼古拉的故事.让他们阅读.然后说出自己的快乐.说说这个杰出的法国作家是怎么写尼古拉们的,能这样地讲述天真讲述稚气.讲述那些可爱的打打闹闹和混乱逻辑.其实完全不混乱,真实的童年生命都是这样度过的,他们不会像成年人那样以为,既然这件事根本就不稀奇.既然谁都看见过铅笔.那么肯定就无动于衷,什么也不会发生。它们肯定是会发生的.天真面前无小事.每个人都有铅笔.可是每个人还是会兴致勃勃,结果尼古拉带来的铅笔让多少人挨了拳头、吃了耳光。亚三和若奇总算是和这件事情没有关系,亚三对学监说:"我可跟这事没有关系.我在吃黄油面包。"若奇说:"我也没关系.我正问亚三要一小片儿面包。"亚三说:"你就老要吧!"结果.若奇给了亚三一巴掌。这样,有关系的只被罚了抄写100行规定的句子,没有关系的若奇和亚三倒抄了200行!
    在尼古拉们里,在孩子们当中,谁想跟"捣蛋"没有关系.清清白白.很难。原因是,"清清白白"就不��一个孩子了。戴眼镜的阿蔫是*"清清白白"的听话孩子了、可是遇上了透视肺部这样的小事一桩,他也会真正孩儿气地又滚又闹,又哭又叫。原来归根到底他还是一个学习认真却什么也不懂的小孩儿。所以.一个孩子.没有天真与淘气,没有又滚又闹.又哭又叫,,这个孩子的童年就是没有过!
    他们不是要故意捣蛋和淘气。一切都是不经意的,顺理成章.跟了生命里的小鬼走.怎么好玩怎么行动.下国际象棋好玩,可是下着下着把下棋当成打仗更加好玩。尼古拉就是这样和亚三把象棋下成了打仗的."冲啊!嘣!""前进!轰--嘣嘣.轰--嘣!"
    *后,用弹子弹棋子、弹马,弹象,甚至弹王后,把足球也用上,打翻了墨水瓶拉倒!亚三的妈妈以为下棋是*安静的游戏.家里不会天翻地覆,秩序可以井然.可是孩子游戏的天性不是井然的.那么下棋下成了打仗难道有什么错吗?
    我们读不到写故事的人对尼古拉们的批评。写故事的人分明是一副欣赏的态度。把他记忆中、认识里的孩子编进故事给我们看,竟然使我们对记忆中、认识里的童年有了好奇的发现和新鲜的评价。"民主主义"和"童年主义"连接了,童年的**、童年行动的标准.才会被恰当地判断和衡量.童年的真实也才可能被审美、被赏析。可是我们从小到大经历的规定和教育是:我们都是木头人,不许乱说不许动!
    我们不要把这样的书误解为是写顽童故事的书。尼古拉们不是顽童,而只是真实的孩子。顽童和真实的孩子不是一样的呢!顽童是非常少量的一两个,可是真实的孩子是一个教室里的大部分,是操场上乱七八糟的一大群;到了剧场里,他们奔跑的时间超过观看的时间;出席结婚宴席.他们宁可不吃冷莱接着继续不吃热炒,可是不能不跑到走廊上去玩;谁想结婚谁结婚,童年在游戏里。
    我一直都称小尼古拉们的故事是走入在天真孩子的生命里的故事。很浑然地走入.很天分地说出。没有扮演.没有假学.不是我们的一些儿童文学作家的那般嗲声嗲气,也不是那些电视里的儿童节目主持人的大天真、老天真的蹦蹦跳跳,手脚倒是也练得活络,可是神态、笑意、语言没有一点是孩子的.我们还以为那叫童心未泯,其实是根本没有出现。所以我老是很和气、很热情、其实是按耐不住了地建议尊敬的各位也都阅读阅读小尼古拉们的这些故事.既快活许久.也学会了怎么充当、如何讲述,很值得的.很值得的!
    所有的其他的成年人也有机会和兴趣阅读阅读.那么他们也会知道自己收获了什么。悉听尊便、成年人更加不容易强迫的。

    与描述相符

    100

    北京 天津 河北 山西 内蒙古 辽宁 吉林 黑龙江 上海 江苏 浙江 安徽 福建 江西 山东 河南 湖北 湖南 广东 广西 海南 重庆 四川 贵州 云南 西藏 陕西 甘肃 青海 宁夏 新疆 台湾 香港 澳门 海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