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光临有路网!
爱心与教育(增补本)
QQ咨询:
有路璐璐:

爱心与教育(增补本)

  • 作者:李镇西
  • 出版社:漓江出版社
  • ISBN:9787540734169
  • 出版日期:2007年01月01日
  • 页数:342
  • 定价:¥22.80
  • 分享领佣金
    手机购买
    城市
    店铺名称
    店主联系方式
    店铺售价
    库存
    店铺得分/总交易量
    发布时间
    操作

    新书比价

    网站名称
    书名
    售价
    优惠
    操作

    图书详情

    • 出版社
    • ISBN
      9787540734169
    • 作者
    • 页数
      342
    • 出版时间
      2007年01月01日
    • 定价
      ¥22.80
    • 所属分类
    内容提要
    本书是**教育家李镇西的成名作、代表作。以手记的形式,叙述了李镇西老师教书育人的感人故事。
    学生汪斌的父亲执意留下一筐鸡蛋感谢李老师对儿子的关爱,李老师每天用小煤油炉煮上一个鸡蛋给汪斌送去。家境困难而品学兼优的宁玮善良节俭,李老师送钱给她补充营养。在高考以几分之差落榜后,宁玮情绪波劝很大,李老师一直鼓励她,八年如一日的通信,电话联络,成为宁玮成功人生的*大动力。父亲病逝,家庭欠债的伍建有了辍学的念头,李老师支持同学们给他捐款捐物。假期,李老师带着学生步行三十多里山路,来到伍建劳作的田头。齐声大喊:“伍—建—你—好!”伍建泪水长流。李老师教育“后进生”万同转化的过程,更像一个惊心动魄的传奇故事。
    李镇西对学生真挚的爱,学生对李老师爱的回报,让成千上万的读者一教授、学者、公务员、学生及其家长感动流泪。李老师所到之处,总有很多风尘仆仆朝圣般赶来听他讲座的教师和学生。很多教师读了本书后,深为震撼和自省,从此改变了态度,因而改变了人生。
    1999年,本书荣获中共**宣传部“五个一工程”大奖、冰心图书大奖、中国教育学会“东方杯”科研成果一等奖,全国各大媒体纷纷拒道传播,时至**,因为广
    目录
    序言:我们为什么要办教育?
    引言:高扬民主、科学、个性的教育旗帜——我的教育思想历程
    手记一:爱心和童心——我和学生的感情故事
    关于爱心和童心的随想
    当一个好老师的基本条件
    “是我们把您气病的”
    “给人民作牛马的,人民永远记住他”
    学生们的“秘密行动”
    我这是在还债啊
    生日的祝福
    我给学生送生日礼物
    为学生举行生日晚会
    “祝李老师生日快乐”
    宁玮:祝你一路���安!
    每星期只吃一次肉
    “阿姨,你吃鸡蛋吧”
    高考落榜……
    宁玮,好人一生平安
    爱的升华
    《爱的教育》与帮助伍建
    爱的升华与教育的*高境界
    爱心捐款与诚实品德
    手记二:与顽童打交道——“后进学生”的转化
    教育呼唤民主、科学与个性!——转化“后进学生”的指导思想
    “后进学生”教育要民主:用心灵赢得心灵
    “后进学生”教育要科学:把教育主动权交给学生
    “后进学生”·教育要个性:不以分数论英雄
    把更多的关注投向他们——我对“后进学生”的认识及转化
    “后进学生”家庭方面的原因
    “后进学生”学校方面的原因
    “后进学生”个人方面的原因
    “后进学生”的教育方法
    我和万同的故事
    我当了一回“福尔摩斯”
    “新官”未能烧到“三把火”
    未曾料到的“知名度”
    他给自己找了个“帮助人”
    《烈火金刚》手抄本的诞生
    “未娶媳妇就想不认娘”
    “我们才是你真正的哥儿们”
    我替万同回绝了一封“情书”
    再次作弊以后
    语文考试得了76分
    “纠察员”成了偷盗者
    在集体目光的关注下
    “我为万同的进步而高兴”
    “我感谢同学们对我的帮助”
    **下的讲演者
    烛光里的泪花
    附:万同后来怎么样
    手记三:锻造**人格——“**学生”的培养
    对“优生”培养的思考
    “优生”特点的两兼性
    “优生”教育不能只注重分数
    培养“优生”六大方法
    程桦:让思想飞翔
    多才多艺的少年
    班长的就职演说
    作文大赛**名
    我大喝一声:“程桦!站起来!”
    超越自我,超越名人
    附:程桦来信
    杨嵩:在顺境中不断战胜自我
    “小调皮蛋”来到我班里
    被复旦大学少年班事迹震撼
    不断给他出“难题”
    室内田径运动会
    把命运的打击当作新起点
    从竞选班长到面见市长
    黄金涛:日记中的心路历程
    日记——人格长跑的记分牌
    老毛病重犯并不是说话不算数
    让他体验战胜自己的喜悦
    文学作品点燃思想的火焰
    学习上“每天十问”
    理想的追求比追求的理想更重要
    王铜:男子汉的追求!
    **天就被“请”到了校办公室
    公然向集体挑衅
    同学称他为“持不同政见者”
    “非常感谢李老师朋友般的理解”
    出现了“敏感”问题
    “重塑形象”
    “铁腕”班长
    三年高中的辉煌叹号
    手记四:回答心灵的呼唤——青春期教育的尝试
    负重的心灵向谁求救
    “老师讲的不是我们想的”
    “难道我真的得了什么病吗”——一位少女的谈话录音
    教师要优化学生的心理教育
    心理教育的途径与形式
    心理辅导通信选
    我是不是变坏了
    我怎样改变自己孤僻的性格
    男女同学交往引起别人误解怎么办
    什么样的自我是*美的
    心灵,是这样打开的
    细心呵护心灵的幼芽
    手记五:沉重的思考——由一位女生自杀引发的德育剖析
    她给教育者留下什么“遗产”
    曾经是朵“小红花”
    孤独的思考者
    心灵的自白——宁小燕日记选评
    “纸船”破碎了
    不仅仅是“宁小燕”的悲剧
    德育观念的十大碰撞
    手记六:生死两地书——和远方一群中学生的通信
    杨守丰:一个普通而伟大的灵魂
    “我希望自己能给这个世界带来光明和幸福”
    “这是一本震撼我心灵的书”
    “我走过一条特殊的人生之路”
    “我觉得有必要告诉您一条不幸的消息”
    “她在别人心中树起了巍巍丰碑”
    “她有一颗与人为善的高尚心灵”
    “她应该被称作英雄”
    闻春晓:我的朋友,我的同志
    “我为守丰拥有你这样的朋友而感到欣慰”
    “李老师,请原谅我对你文章的拙见”
    “我非常想得到你的帮助”
    李逢春:从少女到法官
    “我很渴望您能理解并且帮助好您班里的女同学”
    “李老师,您是**个知道我内心秘密的人”
    “李老师,非常感谢您给了我极大的帮助”
    “好羡慕您手下的每一个同学”
    “生命列车”继续前行
    手记七:“让人们因我的存在而感到幸福!”——引导学生关注周围的人
    关于“爱”的见面礼
    教学生捕捉幸福
    拨动心弦的《凤凰琴》
    爱,意味着对人的尊重
    感受父母如山的爱
    手拉手,同在一片蓝天下
    学会感动,学会感恩
    后记:我的感谢
    附一 善良的宁玮来到我的学生中间
    附二 查有梁:提高师生素质的有效途径
    附三 补言:我为什么写《爱心与教育》
    附四 共同的情怀共同的爱——写给我的读者朋友
    编辑推荐语
    让所有人感动流泪的教育故事,“中国的苏霍姆林斯基”,**教师,杰出教育家,家长信任、学生信赖的班主任,荣获中共**宣传部“五个一工程”大奖、冰心图书大奖、中国教育学会“东方杯”科研成果一等奖,《爱心与教育》,一本新时代的教育新经典,《爱心与教育》(增补本),*新增补1/3篇幅。一本改变千万教师的教育名著,一首感动广大读者的教育诗,一个永远美丽的教育童话。
    李镇西是中国的苏霍姆林斯基式的教师。
    ——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的女儿苏霍姆林斯卡娅
    从李镇西同志的手记里,我们可以得到的*重要的启示,首先是认清自己的教育活动的目标,不是一张张的成绩单,不是一堆分类,不是高一级学校的录取通知,而是活生生的人,是人才,是能够在未来社会中站住脚跟,开创事来的人才。
    ——余心言(原名徐惟诚,中共**宣传部原常务副部长)
    经过两天半的认真阅读,读完了李镇西撰写的《爱心与教育》,其间,我数次留下眼泪。我为一位教师的爱心、童心、悲心、真心、信心、自然流下了热泪。像《爱心与教育》这样高水平的“实例教育学”,真是太少了!
    ——查有梁(四川省社会科学院研究员,**学者)
    我是带着饮佩的心情去读《爱心与教育》的。读出的结果是满心的感动。教育毕竟不同于哲学、逻辑学,虽不拒绝思辨,但**不可缺少爱心。有真诚的爱心,才有流动的血脉,才有有生命的教育。《爱心与教育》是一本活的教育学。活就活在它是源于许许多多的生活实例,教育实例,这些实例是李镇西和他的学生共同参与,共同创造的。其中有李老师倾注的心血,也有学生对李老师的感情回报。
    ——程红兵(**语文**教师,上海建平中学校长)
    李镇西教育专著的写作形式也非常新颖。它不抽象地说理,不严密地演绎,而是夹叙夹议地讲叙事例,事例本身就渗透教育哲理。它不是我们常见到的教育论著的写作形式,不板着面孔,不用抽象的逻辑概念来论证原理。
    ——韩军(**语文**教师)

    与描述相符

    100

    北京 天津 河北 山西 内蒙古 辽宁 吉林 黑龙江 上海 江苏 浙江 安徽 福建 江西 山东 河南 湖北 湖南 广东 广西 海南 重庆 四川 贵州 云南 西藏 陕西 甘肃 青海 宁夏 新疆 台湾 香港 澳门 海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