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光临有路网!
国府还都/见证1945(见证1945)
QQ咨询:
有路璐璐:

国府还都/见证1945(见证1945)

  • 作者:刘晓宁
  • 出版社:南京出版社
  • ISBN:9787807180784
  • 出版日期:2005年01月01日
  • 页数:150
  • 定价:¥22.80
  • 猜你也喜欢

    分享领佣金
    手机购买
    城市
    店铺名称
    店主联系方式
    店铺售价
    库存
    店铺得分/总交易量
    发布时间
    操作

    新书比价

    网站名称
    书名
    售价
    优惠
    操作

    图书详情

    • 出版社
    • ISBN
      9787807180784
    • 作者
    • 页数
      150
    • 出版时间
      2005年01月01日
    • 定价
      ¥22.80
    • 所属分类
    内容提要
    这套由南京中国近代史博物馆及南京出版社精心策划的丛书共有6本,分别为《战区大受降》《台湾光复》《国府还都》《日本战犯审判》《日俘日侨大遣返》以及《汉奸大审判》。丛书由一批近现代史研究专家执笔编纂,每本书含5万文字、百幅左右照片,通过这6个抗战胜利前后有代表性的重大事件,通俗易懂地向读者介绍了这段激动人心的历史。
    中国抗日战争,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极为重要的组成部分。中国是抗击世界法西斯侵略者*早、时间*长、遭受牺牲*为惨重、损失*大的**。中国的抗日战争,既是中国人民为维护**主权和民族尊严而进行的正义的反侵略战争,同时,也有力地支援了欧洲及太平洋战场,彻底打乱了日本军国主义企图称霸世界的计划。更重要的是,中国人民以巨大的民族牺牲,将日本法西斯近70%的军队牢牢地拴在了中国战场,使其无法增援远东及太平洋地区,大大减轻了盟国军队的压力。中国战场成为东方战场的主战场,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作出了伟大的贡献。
    《见证1945》丛书,用翔实的史料,通俗的笔法,反映了抗战胜和早前后的一些重大事件。我们从中可以领悟到,只有懂得胜利的来之不易,才能更加珍惜今天的美好生活。我们相信,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
    文章节选
    书摘
    自1932年**次淞沪战争“迁都”洛阳后,国民政府对于首都南京在对外战争中的**问题,一直就有所考虑,对非常时期的“迁都”之举,也有所筹划。1936年,国民政府曾有过在非常时期将政府迁往湖南株州的方案。七七事变后,行政院长蒋介石曾亲自下达手令,要求国民政府“各院部实施动员演习及准备迁址办公”。行政院根据蒋介石的建议,又有过将首都移驻湖南衡阳的考虑。随着北平、天津的失陷,“迁都”之事更为紧迫。
    早在1937年7月25日,行政院长蒋介石就在南京召开会议,讨论了迁址办公的问题。随着战事在中国的不断扩大,迁址办公之事越来越紧迫。但首都迁往何处,成了焦点所在。
    8月4日,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举行关于卢沟桥事变的第二十五次会议,在这次会议上,蒋介石的一位重要参谋、行政院政务处_长何廉向蒋介石提出:政府迁都何处?蒋介石不置可否。
    军政部长何应钦则提出:是否以迁往武汉为官?这只是一个试探性的提问。蒋介石仍没作出正而回答。
    8月6曰,国民政府又有“大战爆发后,首都遭受敌人空军之激烈袭击,则迁往衡阳衡山”之议。但直到上海“八一三”抗战爆发时,“迁都”之事只是议论议论而已,并没有付诸实施。这时蒋介石的确有点着急了。
    就在这时,四川省主席刘湘通过宋子文向国府主席林森和行政院长蒋介石呈递了“建议**迁川,以作长期抗战的准备”的建议书。蒋介石早就心仪四川了,见了这份建议书,心里好一阵激动,立即“深表嘉许”。这时,蒋介石的心里已经将重庆作为“陪都”的*佳地点了。几曰后,蒋介石迅速命令何廉作“迁都”重庆的准备。这时,蒋介石才明确表示,以迁往重庆为宜。P3

    插图
    目录
    引子 八年前难忘的一幕/1
    一 日本战败投降/9
    二 举国欢庆胜利/27
    三 国共双方围绕接收展开较量/37
    四 接收南京前的插曲/47
    五 新六军接防南京/61
    ……
    编辑推荐语
    60年前的1945,是令中国人民乃至全世界人民都难忘的年代,它见证了日本战败投降,见证了中国劫后余生,见证了许多值得彪炳的史实,也见证了中国人的扬眉吐气,给中国人赢得自信,带来自豪。本书用翔实的史料和珍贵的图片再现了国府还都这个重大历史事件,其中部分细节和照片都是**披露、鲜为人知的。

    与描述相符

    100

    北京 天津 河北 山西 内蒙古 辽宁 吉林 黑龙江 上海 江苏 浙江 安徽 福建 江西 山东 河南 湖北 湖南 广东 广西 海南 重庆 四川 贵州 云南 西藏 陕西 甘肃 青海 宁夏 新疆 台湾 香港 澳门 海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