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光临有路网!
资本论的现代解析(马克思主义基础研究和建设工程)/经济学系列(经济学系列)
QQ咨询:
有路璐璐:

资本论的现代解析(马克思主义基础研究和建设工程)/经济学系列(经济学系列)

  • 作者:洪银兴 葛扬 秦兴方
  • 出版社:经济科学出版社
  • ISBN:9787505849228
  • 出版日期:2005年01月01日
  • 页数:537
  • 定价:¥48.00
  • 分享领佣金
    手机购买
    城市
    店铺名称
    店主联系方式
    店铺售价
    库存
    店铺得分/总交易量
    发布时间
    操作

    新书比价

    网站名称
    书名
    售价
    优惠
    操作

    图书详情

    内容提要
    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发展马克思主义经济理论,不仅要坚持马克思主义经济理论的基本原理,而且要联系当今社会经济实践来进行理论创新和方法创新。不坚持马克思主义经济原理,就谈不上对马克思主义经济理论的发展;但是,如果脱离现实而一味地从本本上坚持马克思主义经济原理,同样不能说是对马克思主义经济理论的发展。只有将二者有机结合起来,才是真正地发展马克思主义经济理论。《<资本论>的现代解析》正是从二者结合的角度做了非常有益的探索。该书是专门挖掘马克思建设新社会的理论和思想的著作,书中所揭示的马克思的相关理论和思想有相当部分是在以往出版的同类著作中是没有提及的。该书的结构与内容,不仅考虑到《资本论》本身的逻辑体系,而且考虑到现时代我国改革开放现实的理论需要和现代经济学发展的特征。
    文章节选
    书摘
    章 人口和就业
    人口增长和经济增长相协调是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内容。在《资本论》中,马克思考察和分析了人类自身生产和物质资料生产的关系,马克思在分析资本主义社会相对过剩人口规律过程中,确立了人口规律是由社会生产方式决定的原理。另外,他还科学预��了在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社会可以像对物的生产进行调节那样,也可能对人的生产进行调节的原理。同时,马克思从社会生产与再生产的角度,探索了失业与就业的规律性问题,特别是对技术进步与就业、失业的效应、经济周期与失业等问题的论述,至今仍具有重要的理论指导意义。
    **节人口再生产
    人既是社会的消费主体,又是社会生产的主体;人口的存在和发展是由社会生产方式决定的,各种不同社会生产方式都有与其相适应的人口规律。
    马克思和恩格斯指出:“任何人类历史的**个前提无疑是有生命的个人的存在。”而且一旦当人们自己开始生产他们所必需的生活资料时,“他们就开始把自己和动物区别开来。人们生产他们所必需的生活资料,同时也就间接地生产着他们的物质生活本身”。在社会中,人既是生产者,也是消费者。作为生产者,人能创造社会财富;作为消费者,人需要消费社会财富。人在社会经济生活中的这种二重作用,是我们正确认识人口与社会经济相互关系的出发点。
    人类社会要存在并发展,就必须进行生产,人类社会的生产是物质资料的生产和人类自身的生产的统一。“生产本身又有两种。一方面是生活资料即食物、衣服、住房以及为此所必需的工具的生产:另一方面是人类自身的生产,即种的蕃衍。”这两种生产相互联系、相互渗透、相互制约。其中,物质资料生产决定着人口生产。马克思说:“社会的条件只能适应一定数量的人口。……人口的**增长率,从而过剩人口率和人口率也会随着生产条件发生变化。”
    根据马克思主义的人口理论,人口现象受自然条件和人自身的生理因素的影响,但就其本质而言,它属于社会现象。马克思和恩格斯认为,人们除进行物质生产和满足需要之外,“一开始就纳入历史发展过程的第三种关系就是:每日都在重新生产自己生命的人们开始生产另外一些人,即增殖。这就是夫妻之间的关系,父母和子女之间的关系,也就是家庭。”“这样,生命的生产——无论是自己生命的生产(通过劳动)或他人生命的生产(通过生育)——立即表现为双重关系:一方面是自然关系,另一方面是社会关系”。这也就是说,人口的发展变化过程是
    ……
    目录
    导论 与时俱进学习《资本论》/1
    **章 《资本论》的逻辑和方法/20
    第二章 商品和价值/54
    第三章 货币和价格/86
    第四章 市场经济和价值规律/127
    第五章 剩余价值及其生产/146
    ……
    编辑推荐语
    本书是专门挖掘马克思建设新社会理论和思想的著作。它所揭示的不少马克思的相关理论和思想在以往出版的同类著作中是没有提及的。本书取之不尽的经济学理论富矿,对它一遍遍地挖掘可以不断地挖出新的精神财富,是每一个经济学者的必读书。

    与描述相符

    100

    北京 天津 河北 山西 内蒙古 辽宁 吉林 黑龙江 上海 江苏 浙江 安徽 福建 江西 山东 河南 湖北 湖南 广东 广西 海南 重庆 四川 贵州 云南 西藏 陕西 甘肃 青海 宁夏 新疆 台湾 香港 澳门 海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