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骨文拓片精选》系王本兴先生多年精心研究甲骨文的力作。王本兴现任江苏省甲骨文学会副秘书长,是近年来脱颖而出的甲骨文学者,同时,又是**的印学理论家、书法篆刻家。他编著的这本《精选》对甲骨文学科研究的“普及”与“提高”,将会发挥极其重要的作用。无论是从事甲骨文字研究还是从事甲骨文书法艺术研究,皆不失为良师益友。这本《精选》有三个显著特点:
一、所择拓片博约精到。全书1141件拓片系从10万多片甲骨文原拓中精选而来。源出《甲骨文合集》、《甲骨文合集补编》、《小屯南地甲骨考释》、《英国所藏甲骨》等***专集,资料可靠、内容丰富。所择拓片富有代表性、经典性。尤其经王本兴先生精心考核补裰,更加黑白分明、清晰悦目,既利浏览阅读、又利临摹书写。
二、每件拓片旁附有释文,大大方便了解读与研究。一改以往有些著录释文与图片分册、分类刊印之弊端。增强了实用性、资料性、学术性。
三、**提出甲骨文书体“八型”说。王本兴经过多年实践、研究,根据字形、结构、线质诸要素将甲骨文书体分为八类:(一)奇肆雄浑型;(二)宽绰疏朗型(三)峻秀道丽型(四)尖利奔放型;(五)方正内敛型;(六)婉转流畅型;(七)挺拔修长型;(八)率性随意型。同时,对“八型”分类附有论述和临摹技法介绍。无疑这对探索甲骨奥妙,探索甲骨文书法艺术创作,发展甲骨文书法美学评论,将有积极的作用。
众所周知,甲骨文书体与卜辞内容如何分类,是学者对甲骨文研究、认识、理解程度的一种反映,是学者对殷商文明认识的展现,因而这是一个动态的发展过程。在甲骨文发现的初期,它是一堆断残、破烂的骨板,“混沌”一片。分类无从谈起。1903年,刘鹗著录的**本甲骨专集自序云:“龟板可识只有天干而已。”1904年,孙诒让凭治古文字、大篆40年、见识彝器款识两千种之学养,大胆开创了甲骨学之先河,撰成**本考释甲骨文之专著《契文举例》(上下卷、1917年出版)。此书虽有诸多失误,但**提出卜辞10项分类:月日、贞卜、卜事、鬼神、卜人、官氏、方国、典礼、文字、杂例。1915年,罗振玉发愤潜研40余日,“雷霆不闻,寝馈或废” (自序语),考释卜文485字,能识读出卜辞1000多条,撰成《殷墟书契考释》一书,提出9项分类:祭、告、辛出入、田猎、征伐、年、风雨、杂卜。1933年,郭沫若《卜辞通纂》有8项分类:干支、数字、世系、天象、食货、征伐、畋游、杂纂。1933~,董作宾《甲骨文断代研究例》,提出了**的“五期论”和“十项标准”学说。十项标准是:世系、称谓、贞人、坑位、方国、人物、事类、文法、字形、书体。其“书体”以时代不同、贞人不同、书风不同为特征,分为五期:**期雄伟;第二期谨饬;第三期颓废;第四期劲峭;第五期严整。从盘庚迁殷至纣灭亡,将8世12王划分为五个不同书风期。董氏的断代分期是宏观、微观兼顾、纵向横向交叉比较科学的,因而长期以来是大家公认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