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光临有路网!
反水
QQ咨询:
有路璐璐:

反水

  • 作者:昆金
  • 出版社:中国文联出版社
  • ISBN:9787505962927
  • 出版日期:2009年03月01日
  • 页数:315
  • 定价:¥32.00
  • 分享领佣金
    手机购买
    城市
    店铺名称
    店主联系方式
    店铺售价
    库存
    店铺得分/总交易量
    发布时间
    操作

    新书比价

    网站名称
    书名
    售价
    优惠
    操作

    图书详情

    • 出版社
    • ISBN
      9787505962927
    • 作者
    • 页数
      315
    • 出版时间
      2009年03月01日
    • 定价
      ¥32.00
    • 所属分类
    内容提要
    上世纪兰十年代,中共上海机关秘密警卫队正在执行一次警卫任务,却遭遇军警特务渗透冲击。周密的计划毁于一旦,警卫队伤亡严重,任务险些失败。负责此次任务的组长杨胤事后无法解释行动失败的原因,且自身在行动中疑点重重。整个上海地下组织的结构受到严重威胁。光天化日之下神秘人在眼前消失,不相信有鬼却又鬼辜频起,一系列匪夷所思的诡异事件的背后到底是怎样的真相?叛徒隐藏在何处?敌后战场上血与火的另类比拼,白色恐怖下的热血男儿用生命维护信仰与尊严,喋血反奸故事《反水》。
    文章节选
    (一)
    一九三零年秋,上海。
    几天前的一场秋雨,让街道两边的法国梧桐一下就苍老了好多。树叶萎缩斑黄,风一吹,瑟瑟落地,跌在上街沿后就随地堆积了起来。
    现在正是清晨,街道上悄无人迹。
    有个蓬头垢面的女人,忽然从一扇窄窄的木门里拎着煤饼炉子闪了出来。弯着腰鞠着大屁股开始生炉子。只见她随手捡起地上的几张枯树叶,团了团就塞进了炉子的*底下,并划了根火柴试着用来引火。没有想到一下就有烟雾升腾起来,转眼之间就浓浓烈烈的直冲半天,并就此打破了清晨的寂静。女人摇紧手里的破竹扇,另一手捂着鼻子,一连咳嗽了几声。
    杨胤一直就盯着女人的每一个动作,直到她拎起烟雾散净的炉子,转眼消失在黑乎乎的木门里面。
    天一亮起,他就这样用眼光扼守着这段路口。每一个出现在路上的人,都没有逃过他的眼睛。
    他现在是在法租界黄山路边的一幢二层木楼上。站在窗帘后面,从军用望远镜里看出去,黄山路整个街景一览无余。
    一股油煎的味道直直地钻进他的鼻子。杨胤的肚子一下子开始叫了起来。大饼油条的味道把他蛰伏一夜的食欲完全激发出来了。
    他把架在椅子上的左腿挪了���来,伸了伸腰。把望远镜放在桌上,转身走下楼。一踏进客堂间,便看见阿林夫妇已经把早点车收拾停当。
    “来,穿上这个。”阿林的老婆阿芳笑着拿出一件油晃晃的白衣服,扬了扬让杨胤穿上。他和阿林的身材差不多,所以衣服还算合身。
    “大饼——油条——”杨胤穿好衣服,转了一圈,学着苏北口音怪怪地叫了一声。阿芳听着,忍不住咯咯笑了几声。一边的阿林憨厚地冲杨胤笑笑,一言不发,转身做其他事情去了。
    今天早上,由杨胤和阿芳出摊。因为杨胤不会和面团,也不会煎油条。所以夫妇俩一大早就开始准备。这样可以让杨胤到时候把精力放在其他地方。
    阿芳家的早点车其实就是一辆黄鱼车改造的。黄鱼车被一个柏油桶占据了大半。杨胤跨上车,用力把车蹬出弄堂。阿芳笑呵呵地坐在黄鱼车的侧面横杠上,颠簸的弹石路面使得她不住地摇晃着身体。
    出了弄堂,杨胤直接把黄鱼车停在马路边一棵树下。这里是黄山路和马当路的丁字路口。站在这里一回头,便可以看清三面路口的情况。视野很广,是个很不错的警戒点。也是杨胤事先反复察看后选中的。
    车还没有停稳,就有人上前买早点。
    “阿芳,今早哪能嘎晚啊?是不是昨天夜里太辛苦,早上爬不起来啊哈哈哈。”几个老邻居大声地招呼着,眼睛打量着杨胤,叽叽喳喳地寻着阿芳的开心。
    “十三点!”阿芳大声地回骂着,一边麻利地找回他们零头钞票。
    “这是谁啊,没有见过……阿林呢?”一个三十岁左右的女人,三个手指端一只烧黑了锅底的铝饭锅,另一手拎着两只热水瓶。她说话时的声音尖尖的,语气很夸张,眼睛始终没有离开过杨胤。
    “哦,他是阿林的表兄弟,乡下来的,刚到上海。现在就在家里叫他帮帮忙。慢慢点,想在上海寻个生活做做。”
    “是阿林的兄弟啊,长得蛮好看的闹,喔要,一股男人味道,下巴上还有一颗黑痣,很福相的闹……嘻嘻。”女人的眼神在他们两个人的脸上来回审视,始终充满了色情。回头看看其他人,没有一个人应和她的话题。自觉没趣,便也扭捏着走开了。
    虽说这女人有点让人讨厌,但是她至少说对了一点,杨胤的外表确实俊朗。他今年二十六,这正是男人的身体和心智步入成熟的时候。宽大肮脏的衣服却没有遮盖住他挺拔结实的身影。一头浓密而黑亮的头发显示出他旺盛的生命力。睿智的眼光中透着一股自负。而特别显眼的还是他下巴那颗圆润的黑痣。小时候曾经有个看相的老头说他吉人天相,将来必定洪福齐天。杨胤的爷爷一开心,舍给了对方好几个铜板,以后逢人便拿他说事。
    如果想从东面进入黄山路,一定要经过这个路口。只要卡死这里,一有情况应该就能发现。杨胤从这里一抬头,就能看见对面不远处的一个南货店。里面柜台里一个年纪轻轻的伙计正在用鸡毛掸子擦拭着柜台。二楼的一扇窗户中,伸出一根粗大的晾衣竹杆。竹竿上垂凉着一条大红的绸缎被面子,上面绣着龙凤呈祥。眼下,尚有一阵微小的水珠,顺着风势,不时地从被面子的下角跌落。
    一旦街面上发现情况,马上就会有信号发出。到那个时候,大红被面马上就会从晾衣架上消失。而这个醒目的变化,又会被一百米外一幢小洋房里的一架望远镜看到。那里边驻守着另一个警卫小组。这样,他们外围的报警任务就算是完成了。
    杨胤想到这里,脸上露出一丝笃定和得意。这是反复权衡以后做的安排。对此他信心十足。
    正想着,忽然就看见一个挑着竹筐担子的中年人,穿一件灰色两用衫,腰里扎了根带子,面色木纳,慢慢地向他这里走来。仔细一看,居然是自己的队员钟金余。早就听说这个钟老二善于装扮,每次任务都会有不俗表现。杨胤偷眼打量了一眼,对方却也不躲他,相反还若无其事地朝他走了过来。并且极其自然地从怀里掏出几个零钱,问他要了一副大饼油条。之后,一声不响地走出十来米远,才在街沿上放下担子。他横卧扁担,转身一屁股坐在扁担上,起手把油条卷在大饼中间,狠咬一口,带劲地嚼了起来。
    “生——梨——”他冲着马路胡乱叫了一声,突兀而生硬。活脱脱一个憨厚的果农模样。
    杨胤听得真切,不禁也暗暗叫好。这个钟老二,演什么像什么。
    “肚子饿吧,吃个大饼。”阿芳夹过一个大饼,放在案板上。还没有等杨胤回答,他早已经回身忙碌去了。
    杨胤捡起大饼,一下子感觉饿了。便也不客气,大咬了一口,边嚼边转身看着这个女人。阿芳结婚得早,现在也只不过二十五六岁的样子,和自己差不多大。长得匀称丰满,而且精明能干。此时她正捋着袖口麻利地和着面团,叫卖、递货、找钱、贴大饼、滚油条、熟面团……一气呵成,没有半点拖泥带水。那个憨厚的阿林能摊上这么个能干的女人,做上门女婿也值。
    而对于杨胤来讲,阿芳是个可以信赖的朋友,她的家更是个可靠的落脚点。这一次警卫任务,还要感谢他们夫妇俩的协助掩护。
    这时,马路上开始出现不少熟悉的身影,那全都是他的手下队员。此时正散布在街道的各个角落。杨胤的心里一热,他一抬头,远处那幢斑驳的花园小洋楼正矗立在梧桐树影之间。此时的底楼,已经开始门庭若市。而二楼却窗门紧闭,没有一点动静。
    杨胤心里清楚,再过个把小时,那里就将召开一个重要会议。队长交代过了,今天出席会议的,都是**的一些首长级人物。而他们警卫队将负责整个会议期间的**保卫工作。
    这个小洋楼,名义上挂着“江苏申海贸易上海办事处“的牌子。每天都有各种生意人进出底楼的办公地点,门庭若市。也确实是一个功能齐全的贸易公司,生意做得很红火。而实际上却是一个秘密集会地点。但一般不轻易使用,所以显得特别的隐秘。而这也更加能说明今天的会议非同寻常。所以,大家心里都非常清楚,必须保证这次会议万无一失。谁都知道鱼龙混杂的法租界,看似平静,背地里却凶险暗涌。
    本来,在上海成立机关警卫队的目的,就是为了武装保卫中共**机关在上海的**。同时警卫队还要担任会议警卫,人员护送。另外还负责武装营救被捕的革命同志,惩治革命队伍中的叛徒分子。一段时间下来,战果累累,已经在上海滩小有名声。同时也招来了国民党上海军警特务的注意。
    杨胤了解过,在今天的任务中,他们二组的位置处于整个警卫圈的中段。而整个警卫阵势,采取的是比较传统的同心圆式组合。即以小洋楼为圆心,一个个警卫小组环绕着小洋楼展开,并且依次向外辐射出去,一圈套着一圈,层层呼应,相互倚靠。各种形式的瞭望哨遍布各个角落。一有异常,马上按照约定的信号,快速传达至警卫**。如果发生更严重的情况,各个阻击点还有很强的火力,可以掩护人员迅速撤退。
    这样的警卫组合方式,说不上有新意,但是却可靠实用。当然,不排除上级在这种组合之外,暗中还有其他布置。而这些却是杨胤他们无法知晓的,属于高度机密。他们接受的是纵向的单一联络方式。其他组、甚至同一个组的其他队员的任务是什么,往往也不知道,或者只知其一,不知其二。
    杨胤站在案板旁做事,眼睛却盯着过往的行人和几个观察点。有时候,他也会试着把阿芳做好的大饼摊在手心,然后快速地把手伸进火热的烘桶里,把酥软的大饼迅速往桶壁上一拍。这样大饼就被粘在了桶壁上。这个活很难做,弄不好大饼就会从桶壁上掉下去落在炭火里糟蹋。杨胤以前从来没有做过,但今天从开始到现在也只掉了一个。阿芳笑着说他很有天赋,还就是烘大饼的料。
    “那是,我学什么都比别人快。”杨胤有点人来疯了。他一哈腰,又把一个大饼贴了上去。
    “夸你一句,你还真的揽上了!”阿芳笑看着杨胤一脸得意,顺手捋了捋额头上垂落的头发。
    两人搭着话的功夫,杨胤的手正顺着案板朝下面摸索过去。很快,他的手碰到一个冷冰冰的东西,就被胶带贴在案板的反面。那是一支压满子弹的驳壳枪。手指碰到枪身的时候,杨胤一下子感到有股激情,自脚底慢慢延伸而上,一直到达头顶。这种感觉他很熟悉,每次当他把手枪拎在手里的时候,总是会有这样的豪情从心底里溢出。这种豪情,往往会令他胆气冲天。
    他接着又用手摸了摸腰间,沉甸甸的。就在宽大的布腰带里面,被他藏了整整六个弹夹。
    杨胤对于子弹的贪婪,这在警卫队可是出了名的。每次行动时,上级总会定量发放子弹。但是杨胤可以例外,他可以得到几倍于别人的子弹。
    这个口子,是队长秦翌年开的。
    了解内情的人,一般也没有人愿意和杨胤争。
    有时候一场战斗结束以后,秦翌年会以杨胤打掉多少子弹为标准来衡量本次战斗的激烈程度。这种衡量方式尽管很不客观,但他还就爱这么半开玩笑地和他的手下说道。遇见谁回来后故意夸大战斗的激烈程度,秦老大就会眉头一竖,半骂半逗他:“少给我添油加醋,就你这么点事,杨胤十发子弹就能解决!”
    这话说到后半句时,秦翌年总会转过身来,用热烈的眼神望着杨胤。
    按杨胤的话讲,子弹就是战士的底气战士的胆。有多少子弹,就有多少胆量。听着也似乎有点道理。
    而事实上,他们执行过的不少任务,其实很多时候都是不费一枪一弹的。有时候即使开枪,也只要三五枪就能解决,根本用不了那么多子弹。
    “今天的情况和往常不一样。”
    这是杨胤以往争辩时常说的一句话。但在今天听来,却是事实。
    ……
    编辑推荐语
    组织=兄弟=敌人=陷阱=真相,坚定的信仰是他们忠诚的忘恒支撑!
    被组织怀疑,被兄弟抛弃,被敌人围剿,被诡异笼罩……一个军人的忠诚和一个人的忠诚是有区别的,叛徒,是他死也不能接受的称呼!

    与描述相符

    100

    北京 天津 河北 山西 内蒙古 辽宁 吉林 黑龙江 上海 江苏 浙江 安徽 福建 江西 山东 河南 湖北 湖南 广东 广西 海南 重庆 四川 贵州 云南 西藏 陕西 甘肃 青海 宁夏 新疆 台湾 香港 澳门 海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