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光临有路网!
文学时间研究
QQ咨询:
有路璐璐:

文学时间研究

  • 作者:马大康 叶世祥 孙鹏程
  • 出版社: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 ISBN:9787500475200
  • 出版日期:2008年12月01日
  • 页数:337
  • 定价:¥26.00
  • 分享领佣金
    手机购买
    城市
    店铺名称
    店主联系方式
    店铺售价
    库存
    店铺得分/总交易量
    发布时间
    操作

    新书比价

    网站名称
    书名
    售价
    优惠
    操作

    图书详情

    内容提要
    文学时间是文学的存在方式,是一个本体论问题;同时,对于具体文学作品,文学时间又是一种表现方式,可以从修辞论角度进行研讨。本书从这两个方面展开论述,并以现象学为主要方法,深入分析了文学时间的封闭性、同时性、包容性、游戏性、双重个体性等特征,论述了叙述时间的历史演变,以及时间对文学作品的塑形。在此基础上,分别探讨了怀旧文学的时间形态,悲剧的时间结构,历史叙事中的时间观,小说时间与意识形态,鲁迅、巴金小说的时间形式,以及叙事作品的时间修辞等问题,提出了一系列创新性观点。
    文章节选
    **章 时问迷宫:文学时间的独特性
    时间究竟是什么?没有人问我,我倒清楚,有人问我,我想说明,便茫然不解了。
    ——奥古斯丁
    人人都经历着时间并熟悉时间,但是,一旦要深入了解它,时问便隐遁了。较之于我们生活其中的时间,文学时间更为扑朔迷离,正因为如此,它才吸引我们不断地去求索追问。
    **节 文学时间是“异在世界”的时间
    文学时间不是客观的物理时间,因为任何形式的文学作品均无法复现客观物理时间,就如它无法原封不动地将客观世界移植到作品中一样。即便用历史方法记录下每一时刻,所抓住的仍只是僵死的时间“空壳”而失去了活生生的流动不居的时间本身。“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流逝不息的时间塑造着世界并体现于物质世界的运动和变化之中,而且它本身就是物质世界运动、变化的进程和节律。
    ……
    目录
    **章 时间迷宫:文学时问的独特性
    **节 文学时间是“异在世界”的时间
    第二节 文学时间是“属己的时间”
    第三节 文本“潜时间”与文学时间
    第四节 文学时间的独特性
    第二章 拯救时间:叙事时问的出场
    **节 时间的“历史化”和“虚化”
    第二节 时间的个体化和叙事时问的新生
    第三章 反抗时间:文学与怀旧
    **节 童年:生命之源
    第二节 现代化:时间杀手
    第三节 故乡:文化之根
    第四节 怀旧文学的“时间-价值”结构
    第四章 重铸时间:文学形式与庸常时间
    **节 亵渎者的狂欢:“神圣”文体的庸常面孔
    第二节 “烦恼人生”的微言大义:庸常时间的形式意义
    第三节 走入新牢笼的危险:庸常时间与单一化陷阱
    第四节 化庸为奇的炼金术:文学时间的层次与诗化魅力
    第五章 向死而生:悲剧的时间结构
    **节 向死亡存在
    第二节 向“神圣时间”移位
    第三节 守候“未来”的命运
    第四节 死亡与永恒之间
    第六章 时问涅槃:后现代文化语境下的文学时间
    **节 进步的神话:时间的“启蒙”与神化
    第二节 混乱的故事:关于时间的一种体验
    第三节 新异的自我否定:浮沙上的时间城堡
    第四节 救赎的祈求:戈多是否会到来?
    第五节 朝向未来开放:新生与差异化的时间
    第七章 征服时间的纪念碑:鲁迅小说的时空形式
    **节 苍茫时分的黎明之歌:鲁迅小说的时间形式
    第二节 “螺旋形”的召唤性空框:鲁迅小说的故事形态
    第三节 想象的格式塔:鲁迅小说的空间形式
    第八章 为了忘却的纪念:呈现文学时间秘密的三个创作范例
    **节 未曾忘却的梦:《呐喊·自序》的时间之谜
    第二节 不可逃避的家族梦魇:《家》的时间维度
    第三节 穿越时间之墙:老年心态与汪曾祺小说的审美品格
    第九章 时间游戏:文学叙事的时间修辞
    **节 时序调整与意义重组
    第二节 时差设计与价值冲突
    第三节 时速控制与叙述效果
    第四节 时间经验:小说的赌注
    第十章 时间的奥义:时空体理论的历史生成
    **节 时空体理论研究概况
    第二节 时空体理论的理论渊源
    第三节 时空体与体裁关系论:前期《小说的时间形式和时空体形式》的主题
    第四节 1973年“结束语”中时空体概念的“偏离”
    第五节 “作者时空体”思想初探
    第六节 时空体理论与人学思想
    主要参考文献
    后记

    与描述相符

    100

    北京 天津 河北 山西 内蒙古 辽宁 吉林 黑龙江 上海 江苏 浙江 安徽 福建 江西 山东 河南 湖北 湖南 广东 广西 海南 重庆 四川 贵州 云南 西藏 陕西 甘肃 青海 宁夏 新疆 台湾 香港 澳门 海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