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光临有路网!
2007-2008中国文学评论双年选
QQ咨询:
有路璐璐:

2007-2008中国文学评论双年选

  • 作者:郜元宝
  • 出版社:花城出版社
  • ISBN:9787536055957
  • 出版日期:2009年01月01日
  • 页数:316
  • 定价:¥40.00
  • 分享领佣金
    手机购买
    城市
    店铺名称
    店主联系方式
    店铺售价
    库存
    店铺得分/总交易量
    发布时间
    操作

    新书比价

    网站名称
    书名
    售价
    优惠
    操作

    图书详情

    • 出版社
    • ISBN
      9787536055957
    • 作者
    • 页数
      316
    • 出版时间
      2009年01月01日
    • 定价
      ¥40.00
    • 所属分类
    内容提要
    本书共收入了30多名当代批评名家的36篇文章,小说与小说家论,诗与散文的事,文学现象综论,批评的批评。评论了当代*有代表性的作家及其作品,指出其长处,短处,探究当代文学创作的规律和发展方向,引发对文学历史定位的思考。
    文章节选
    一、小说与小说家论
    甜蜜的“怀疑论者”——金仁顺的七个短篇 程德培
    金仁顺的短篇不说摄魄,但总有勾魂的魅力。几年时间,七个短篇外加一篇议论艾伟长篇小说《爱人有罪》的短文。这是我所能寻找到的文字。相比这些年小说界又长又滥的姿态,金仁顺无疑是一种逆向的行驶。这方面,产品的质量终于和资本脱离了原本难以摆脱的瓜葛。时间之于金仁顺的写作,占着如何的比例,是主项还是业余中的业余,这一点我不是很清楚。不管怎样,能做到又短又少又好这一点实属不易。金仁顺的短篇之所以写得好,全在于那心思缜密的叙述思维,不止是懂得该说什么,什么不该说,更重要是她懂得省略和删除也是一种必不可少的叙述和表达。
    金仁顺的小说似乎也不怎么广阔,就机械复制而论,无非是饮食加男女,喝咖啡是他或她经常去的地方。《桔梗谣》写的是忠赫、春吉和秀茶之间以往农村生活的情爱往事,《霰雪》写的是廉建军和周晓南作为高中同学的一次聚会、一阵回首。喝咖啡依然不能省略,不同的是前者出现在开篇,后者则出现在结尾。《桃花》的篇幅更长些,事情进展也更曲折,于是饮食便成了一个重要的“角色”,夏蕙和母亲季莲心的关系因父亲老夏意外逝世而变得陌生。但往来依旧,“没有演出看的日子,季莲心带着夏蕙去喝咖啡。她总能找到新开的咖啡馆。有五**的咖啡馆,有会员俱乐部,也有几次是在小巷里头,开车左弯右绕地折腾了半天,*后在黑暗中看到一串闪耀的霓虹灯,廉价的彩色珠子似的,在夜色里欢快地跳跃着。”喝咖啡成了小说中人与人产生联系的不可或缺的场地。很容易使我们这样的读者联想起,那过去电影中经常出现的地下交通站和联络点。
    饮食是生活之必需,男女自然也是生活之日常。金仁顺似乎坚定地向男男女女倾斜,向日常生活中庸常的一面致敬,但又能以过人的胆识悄悄地对它们进行改写,从诉说饮食男女那*不经意的疏漏中找寻意义,而人们津津乐道的爱情意义之中她使用否决权,摒弃那先人为主的关于幸福的预设。她那种对细节细致入微的解读的另一面包藏着一种普遍的“怀疑论”。怀疑与肯定拉开距离,但与否定又不站在同一立场,怀疑是一种不信任,一种质询,一种对缺口的寻觅,是一次远离其曾经信任过的目的地的旅程。工于心计,擅长玩弄的安次、*终让赵莲的身体实实在在进入臂弯,但“心却空落落的”(《爱情诗》);那不屑于世俗*终被世俗算计的夏蕙(《桃花》);还有那闲散的梦想与一个虚荣的世界彼此游戏,又是如何走向自我戏仿的陷阱(《云雀》)。没有*好的结果,也没有*坏的结果,有的是没有结果。男人女人都走在路上,相对东西南北,顺行与逆行都是同时的存在。关于男女之关系,我们总能从其布局,令人失望遗憾的结局中找出其怀疑的目光。对金仁顺来说,怀疑是爱情、理想婚姻的**剂,心存爱意,但圆满的实现总在遥远的别处。
    说是从疏漏中收拾点意义,其实能有多少意义。九十年代始,文学仿佛在一瞬间被突然剥夺了意义,转向娱乐性成了疏离意义的手段。有一种说法,将意义太多和意义太少分别命为天使和魔性。天使过分填充意义,对意义的态度过于严肃认真,魔性反其道而行之,对意义采取玩世不恭的态度,倾覆进入虚无主义。弗洛伊德认为,无意义处在意义的根部。这实际是一条线,这是一条我们每次张嘴都会跨过的线。创作心存怀疑,疏离意义,而批评则对漂浮的能指施以一往情深的追逐。天使与魔性成了彼此的需求。创作不屑于批评,和批评对创作心存失望,其实说的都是一回事。
    金仁顺的小说有着短篇艺术的节制与和谐之美,但其文本所散发的意义之声却不总是和谐的。得到的却空落落的,好不容易出走*后又一次回到原地,经历曲折的再次婚姻却又是前次婚姻的重复……不错,也有和谐之音的尾声,比如《仿佛依稀》,比如《桔梗谣》,但那是经过漫长的对抗、分离、抵触之后抵达的和谐之地,其和谐之音也是以谅解、原谅、怜悯、同情来作为交换之物的。他告诉我们的无非也只是“*好呆在原处的信念”。彼此都认可了不和谐的现状,以内在性的付出以达到某种妥协,以换取和谐,从而在某种程度上损伤怀疑论的精神作为代价。*终的和谐、理解、彼此的呼应并不重要,重要的是暂时中断怀疑的进程。
    除了这些牺牲之外,金仁顺的小说更多的是植根于“怀疑论的土壤”。怀疑始终是它固执的母题。与其说是理想之爱的失落,还不如说他从未出现过。怀疑或许是一种破坏性的进取,或许也是面对自我的一种迷失,或许更是一种对曾经拥有的迷恋产生了不信任。金仁顺的笔墨注重经营的是关系学,而且很多时候做的都是男人女人的单项营生。《云雀》可以看作《玩偶之家》的当代生活版。它改写的地方在于,出走往往意味着更可怕的吁回家,家的意义和出走的意义同时出现在意料之外的变更。身处笼中,没想到走出笼外便进人了一个更大的陷阱。这里没有谴责,也没有意义上的出路。当然,带着某种自责回到原地也是一种出路,甚至没有出路也是一种小说意味上的出路。金仁顺的小说都是对人们早已习惯了的,或阅读期待早已轻车熟路的那套圆满之情持有一种怀疑的立场,那温情脉脉的有色之镜被掀掉了幻觉的面纱,露出的裂缝塞进了问号,如同“爱情诗”的结尾处:“安次轻轻把赵莲从怀里推开,转过身,把花洒插回到墙上那个酷似半个手铐的卡子里。”真实情境,行为动作;寓意象征,微风拂面似的反讽、嘲弄都堵塞在一个窄门之口,让人欲吐为快,却又有口难言。这很像其同时期的作家叶弥的《马德里的白衬衫》中马德里那一开始的心情:“他长长吸了一口气,仿佛是惆怅的,又是欣喜的,心里装着的幸福好像是满满的,一转念又空了。”
    根据拉康的观点,女人是男人的症状。事实上男人又何尝不是女人的症状?人都是他人的症状。对金仁顺来说,他人未必是地狱。但也有例外,夏蕙这样一位表面上极其傲慢,多少有点冷漠,而实际掩盖着其无法摆脱的自卑.她多少有点恋父的情绪,因父亲过早地因车祸而去,在母亲季莲心的身上发生了情绪性的颠覆.结果《桃花》演绎的是一场母女间的对抗,两个女性间为争夺第三者的心理之战。也可以说,这是一部因莫名而无法扫除的嫉妒之心引发妄想症的故事。这是故事也是精神分析的一个案例。此故事叙述的跌宕起伏、波澜不断,日常生活因心理变故而变得不同寻常,以至*后那浓墨重彩的凶兆也有点不像金仁顺所为。如果说《桃花》通过反衬,如影随形般的手法道出女儿对父亲的情感,那么《仿佛依稀》则是一场直面的叙述了。早熟善良懂事脾气倔的新容和清高儒雅从容脱俗的父亲苏启智的情感故事.从小新容就崇拜信任父亲,“为他是她的父亲自豪”。后因父亲的婚外恋而伤了父女间的感情,更因父亲和母亲黄励离婚,娶了学生辈的徐文静后而中断了父女间的来往。这是一次创伤性遭遇,改变了这新旧家庭中每个人的生活。不过,这些经历和故事在小说中都成了断断续续的插入和不时涌人心头的记忆。小说的现在时态却是因为父亲得了晚期胃癌,父女间的重逢。一头是生命即将走到终点,一头是裂缝得到修复,父女间的情感又回到了起点。《仿佛依稀》在《作家》杂志上发表时被列为不常见说的“小中篇”,我似乎有一个大胆的猜测,此一段时间的作者是否有着长篇的作业在进行?一个写短篇的高手,猛然进入长篇的叙事思维,这无疑是一种精神折磨。
    还是拉康关于爱情的说法:“爱情表现出来时很少是真的,就像我们每个人都知道的,爱情只会维持一段时间。”婚姻如果指的是家庭契约的话,那么爱情则经常表现为解除契约的危险。爱情这种*为理想的情感方式在现实生活往往又是以相当脆弱之物开始的。《彼此》作为短篇佳作,无疑是2007年短篇艺术的代表作。我有点不敢相信,在短篇这种文学样式不断衰败的岁月里,竟然还会有这样的精心之作出现。《彼此》故事很简单,作为医生的男人和女人各自的家庭,“丈夫有外遇了,或者自己有外遇了;不再相信爱情,或者开始相信爱情”。一个文静、优雅的女人,女人中间的另类,寡言少语的“大理石美人”黎亚非,让四十五岁的主刀大夫周祥生再次演绎了关于爱情不信任中获取了信任的故事。爱情无疑是存在的,但通往爱情的道路经常是错误的。我们现在必须聆听一个个反讽的故事,内容是爱情如何产生出其反面,如何在过程中包括曲折、分歧、无谓的尝试、没有余地的死胡同。我们似乎只有在检讨这个过去,才能*终认识到爱情在不知不觉被遗漏了。……
    目录
    郜元宝 序
    一、小说与小说家论
    程德培 甜蜜的“怀疑论者”——金仁顺的七个短篇
    阎晶明 金仁顺近期小说解读
    申霞艳 罪、真相及救赎——谈北村的神性写作
    刘再复 中国出了部奇书——读阎连科的长篇小说《受活》
    邵燕君 荒诞还是荒唐,渎圣还是亵渎?——由阎连科《风雅颂》评某种不良的写作倾向
    陈思和 人畜混杂阴阳并存一读《生死疲劳》
    张念 性别迷宫里的色情叙事
    孟繁华 葛水平小说论
    王彬彬 孙犁的意义
    郜元宝 柔顺之美:革命文学的道德谱系一孙犁、铁凝合论
    张新颖 “明白生命的隔绝,理解之无可望”——沈从文在1950—1951年
    李建军 真正的文学与**的作家——论几种文学偏见以及路遥的经验
    毕星星 毁誉参半说浩然
    程光炜 我们这代人的文学教育——由此想到小说家浩然
    二、诗与散文的事
    汪涌濠 今天,诗人该怎样安顿自己
    杨克 中国诗歌现场——以《中国新诗年鉴》为例证分析
    朱寿桐 中生代诗人的群体焦虑与诗性自觉
    李振声 王小妮读札
    陈超 从“纯于一”到“杂于一”——论西川晚近诗歌
    冯锡刚 康生与毛泽东诗词
    王尧 散文写作为何离散文远去
    王兆胜 平衡感·平常心·平淡美——谈散文写作的难度
    孙郁 小人物与大哲学
    三、文学现象综论
    王干 文学的界面在延伸——论新世纪文学兼驳文学边缘论
    洪治纲 底层写作与苦难焦虑症
    朱大可 文学的终结和蝶化
    贺仲明 当前中国文学到底缺什么?——以长篇小说创作为个案
    吴俊 另一种权利割据:当代文学与地方政治的关系研究
    黄惟群 中国当代文学鼎盛期再望
    四、批评的批评
    孟繁华 怎样评价这个时代的文艺批评
    吴义勤 新世纪中国当代文学研究的现状与问题
    朱小如 贾梦玮 由“创作局限论”引出的问题
    阎嘉 迷离的理论,浮夸的文风——评金惠敏《媒介的后果——文学终结点上的批判理论》
    王彬彬 以伪乱真和化真为伪一刘禾《语际书写》、《跨语际实践》中的问题意识
    谭运长 海外偶像崇拜:中国学术的迷障

    与描述相符

    100

    北京 天津 河北 山西 内蒙古 辽宁 吉林 黑龙江 上海 江苏 浙江 安徽 福建 江西 山东 河南 湖北 湖南 广东 广西 海南 重庆 四川 贵州 云南 西藏 陕西 甘肃 青海 宁夏 新疆 台湾 香港 澳门 海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