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光临有路网!
齐鲁文化与中国古代文学研究丛书—— 清诗与传统
QQ咨询:
有路璐璐:

齐鲁文化与中国古代文学研究丛书—— 清诗与传统

  • 作者:石玲
  • 出版社:齐鲁书社
  • ISBN:9787533321482
  • 出版日期:2008年12月01日
  • 页数:598
  • 定价:¥52.00
  • 分享领佣金
    手机购买
    城市
    店铺名称
    店主联系方式
    店铺售价
    库存
    店铺得分/总交易量
    发布时间
    操作

    新书比价

    网站名称
    书名
    售价
    优惠
    操作

    图书详情

    • 出版社
    • ISBN
      9787533321482
    • 作者
    • 页数
      598
    • 出版时间
      2008年12月01日
    • 定价
      ¥52.00
    • 所属分类
    内容提要
    初见这部书稿的题目——《清诗与传统——以山左与江南个案为例》,觉得极其寻常,待到粗略地看过里面的论述,方才意识到这是一个有深度、有多种意义的研究课题。
    清朝是中国*后的一代封建王朝,由于读书人日多,能诗者甚众,有诗集传世者数以千百计。但由于曾有研究者执着于“一代有一代文学之胜”的观念,以为中国诗歌在唐代已登峰造极,以后各代虽然不乏诗人诗作,却难以为继,无“胜”可言了。虽然大多数的研究者不以为是,但研究的兴趣和热情仍在唐诗和唐以前的诗,或者再加上有极负盛名的诗人苏轼在的宋诗。近二三十年来,情况有所改变,清诗首先是几位在历史上便声名昭著的诗人受到研究者的关注,继而扩展开来,研究者和研究论著渐多,观念也随之发生改变,清诗亦有可以称“胜”者,于清诗研究致力*多的学者提出了清诗直继唐宋、超迈宋元之说。从诗学和诗史的双重角度说,这种说法应该是毋庸置疑的。那么,接下来的问题就是清诗何以能超越元明,怎样超越元明的?这是需要做出具体、深切而不是囫囵、浮泛的诠释的。
    本书为“齐鲁文化与中国古代文学研究丛书”中的一本,也是**社科基金项目“清代诗歌与中国传统诗学”的结项成果。全书以山左、江南王士禛、沈德
    文章节选
    **章 王士稹诗歌与神韵诗的发展
    清初诗歌经过社会动荡和战乱的洗礼出现了新气象。鼎革诗人转变了仿效古人、拘泥格调的创作方式,写出了慷慨激越的时代悲歌;神韵诗派继鼎革作家后成为康熙诗坛的主流,而处在康熙诗坛**的正是神韵派的殿军人物——王士稹。
    一、顺康诗坛格局
    清初顺治、康熙两朝是清代诗歌创作的鼎���时期。从创作队伍的结构上看,本时期主要有三类诗人:即遗民作家、两朝出仕的作家以及新朝成长起来的作家,即“国朝诗人”,他们构成诗界三足鼎立的局面。
    顺康诗坛编刻的当代诗选数量也*多。据谢正光统计,顺康八十年间共编选有48种当代诗选,还不包括“地方的专选”、“诗名或诗风相近的合选”以及“明知曾经刊刻,却未见藏本的”。①其中如魏裔介《溯洄集》十卷、邓汉仪《诗观》三集四十卷、陈允衡《国雅初集》不分卷、卓尔堪《遗民诗》十二卷、蒋钱、翁介眉《清诗初集》十二卷、吴伟业《娄东十子诗集》十卷、王士稹《十子诗略》十卷、王士稹《感旧集》十六卷、孙铉《皇清诗选》三十卷、陈维崧《箧衍集》十二卷、宋荦《江左十五子诗选》十五卷、吴蔼《名家诗选》四卷、魏宪《诗持》四集二十五卷、吴之振《八家诗选》八卷、陶煊、张璨《国朝诗的》六十三卷等。这些诗集所收作家数量不等,如《娄东十子诗集》等收十数人,《国雅初集》收五十余人;《溯洄集》、《箧衍集》收二百余人,《感旧集》、《名家诗选》收三百余人,《遗民诗》、《诗持》收五百余人,《清诗初集》收八百余人;《皇清诗选》收一千六百余人,《诗观》收二千余人,而《国朝诗的》收至二千五百九十余人。如此众多的诗选展示出一个五彩缤纷的时代,也说明了清初社会对诗歌阅读有着很高的需求。
    ……
    目录
    总序

    绪论
    一、清诗在中国诗歌史上的定位
    二、明清诗风的传承与转换
    三、清代初中期诗歌发展概况
    四、清代诗歌与诗学理念的互动
    **章 王士稹诗歌与神韵诗的发展
    一、顺康诗坛格局
    二、钱王代兴
    三、秋柳四章
    四、绝代销魂王阮亭
    五、太音希声
    六、神韵诗的源流
    第二章 神韵论的历史流程
    一、王士稹对神韵说的集大成
    二、神韵论的历史流程
    三、王渔洋的魏晋情怀
    四、神韵与庄学及禅学
    第三章 沈德潜的诗歌理论
    一、“格调”说辨析
    二、沈德潜诗歌理论综述
    三、《国朝诗别裁集》研究
    第四章 沈德潜的诗歌创作
    一、沈德潜诗歌创作概论
    二、人生坎廪与感慨的自我抒发
    三、历史与现实的双重关注
    四、伦常感情的多层摅写
    第五章 “笔扫千人”:独树一帜袁枚诗
    一、乾隆诗坛创作力量结构
    二、袁枚崛起
    三、袁枚的创作道路
    四、袁枚诗歌的精神内涵
    五、袁枚诗歌的艺术风神
    六、袁枚对乾隆诗坛的贡献
    第六章 “兼览各家”:袁枚与传统诗歌
    一、传统的双重力量:滋养与压迫
    二、穿行于传统诗歌之林
    三、袁枚诗歌的诗史意义
    第七章 高密派的诗歌理论与创作
    一、高密诗派的形成和影响
    二、高密诗派的诗学主张
    三、“三李”的诗歌创作
    主要参考文献
    后记

    与描述相符

    100

    北京 天津 河北 山西 内蒙古 辽宁 吉林 黑龙江 上海 江苏 浙江 安徽 福建 江西 山东 河南 湖北 湖南 广东 广西 海南 重庆 四川 贵州 云南 西藏 陕西 甘肃 青海 宁夏 新疆 台湾 香港 澳门 海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