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光临有路网!
论网络技术的价值二重性
QQ咨询:
有路璐璐:

论网络技术的价值二重性

  • 作者:毛牧然 陈凡
  • 出版社: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 ISBN:9787500474210
  • 出版日期:2008年12月01日
  • 页数:232
  • 定价:¥32.00
  • 分享领佣金
    手机购买
    城市
    店铺名称
    店主联系方式
    店铺售价
    库存
    店铺得分/总交易量
    发布时间
    操作

    新书比价

    网站名称
    书名
    售价
    优惠
    操作

    图书详情

    内容提要
    本书为“中国技术哲学与STS研究论丛”系列之一,作者以技术与社会互动关系理论为视角,研究技术价值二重性的一般性理论问题,并在此基础上探讨网络技术价值二重性的特殊性理论问题,同时致力于“数字鸿沟”问题和网络**问题的解决。
    文章节选
    第2章 技术价值二重性解读
    本章,首先,阐述了价值与价值观的涵义、技术定义及其本质、以及技术价值论领域的争论;其次,解读了技术价值二重性,将技术价值二重性的一般性理论问题的研究分为层层衔接的四个主要部分:技术价值二重性表象、技术价值二重性析因、技术正向(负向)价值向更高发展阶段的实现、保证技术正向价值充分实现基础上的技术负向价值的尽力消解;*后,从对立统一关系理论、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理论等哲学视角对技术价值二重性的本质属性进行了探讨。
    2.1 价值与价值观的涵义
    2.1.1 价值的涵义
    关于价值的学说,*远可以追溯到古希腊哲学,目前,价值哲学的体系也已形成。近年来,我国学者对价值哲学进行了较为深入的探讨和研究。目前理论界给价值下的定义主要有六种类型:一是用“需要”界定价值。二是用“意义”界定价值。三是用“属性”界定价值。四是用“劳动”界定价值。五是用“关系”界定价值。六是用“效应”界定价值。
    笔者认为,上述六种观点都有其合理性,综合上述六种观点,笔者认为:价值就是客体与主体需求之间的一种特定关系,这种关系是由客体的属性为前提条件的,如果客体的自然属性与主体的劳动相结合,价值就是一���无差别的人类劳动。客体对主体也会产生反柞用,这种反作用体现出客体给主体带来可预见或不可预见的效应,这些效应有些是正效应(对主体有积极意义),有些是负效应(对主体有消极意义)。
    ……
    目录
    第1章 导论
    1.1 问题的提出
    1.1.1 如何解读技术价值二重性
    1.1.2 怎样应对网络技术价值二重性
    1.2 已有研究成果述评
    1.2.1 技术价值二重性的已有研究成果述评
    1.2.2 网络技术价值二重性的已有研究成果述评
    1.3 研究工作的意义
    1.3.1 理论意义
    1.3.2 现实意义
    第2章 技术价值二重性解读
    2.1 价值与价值观的涵义
    2.1.1 价值的涵义
    2.1.2 价值观的涵义
    2.2 技术定义及其本质
    2.2.1 技术定义的多元性
    2.2.2 技术本质的再解析
    2.3 技术价值论探析
    2.3.1 有关技术价值论的探讨
    2.3.2 技术价值论解析
    2.4 技术价值二重性的一般性理论
    2.4.1 技术价值二重性含义
    2.4.2 技术价值二重性表象
    2.4.3 技术价值二重性析因
    2.4.4 技术正向价值的实现
    2.4.5 技术负向价值的消解
    2.4.6 技术价值二重性的本质属性
    第3章 网络技术价值二重性表象
    3.1 网络技术及其本体论意蕴
    3.1.1 网络技术及其溯源与展望
    3.1.2 网络技术的本体论意蕴
    3.2 网络技术价值二重性释义
    3.2.1 网络技术价值的含义
    3.2.2 网络技术价值二重性的含义
    3.3 网络技术的生态价值二重性
    3.3.1 网络技术的生态正价值
    3.3.2 网络技术的生态负价值
    3.4 网络技术的社会价值二重性
    3.4.1 网络技术的经济价值二重性
    3.4.2 网络技术的政治价值二重性
    3.5 网络技术的人本价值二重性
    3.5.1 网络技术的人本正价值
    3.5.2 网络技术的人本负价值
    第4章 网络技术价值二重性析因
    4.1 网络技术价值二重性产生的客体性原因
    4.1.1 网络技术主体与客体的相互作用
    4.1.2 网络技术客体的相对独立性
    4.1.3 网络技术应用境域的多样性
    4.2 网络技术价值二重性产生的主体性原因
    4.2.1 网络技术创造主体的价值观
    4.2.2 网络技术应用主体的价值观
    第5章 网络技术正向价值的实现
    5.1 网络技术的属性及其正向价值实现的意义
    5.1.1 革命性技术的判断标准
    5.1.2 网络技术属于革命性技术
    5.1.3 网络技术正向价值实现的意义
    5.2 阻碍网络技术正向价值实现的主客体因素
    5.2.1 阻碍网络技术正向价值实现的客体性因素
    5.2.2 阻碍网络技术正向价值实现的主体性因素
    5.3 网络技术正向价值实现的主客体对策
    5.3.1 网络技术正向价值实现的客体性对策
    5.3.2 网络技术正向价值实现的主体性对策
    第6章 网络技术负向价值的消解
    6.1 网络技术负向价值消解概论
    6.1.1 网络技术负向价值消解方法概述
    6.1.2 适用网络技术负向价值消解方法的内外部环境
    6.2 网络技术负向价值的技术消解
    6.2.1 网络技术评估
    6.2.2 应用技术方法尽力消解网络技术的负向价值
    6.3 网络技术负向价值的法律消解
    6.3.1 网络技术评估立法
    6.3.2 应用法律方法消解网络技术的负向价值
    6.4 网络技术负向价值的伦理消解
    6.4.1 网络技术负向价值的伦理消解概述
    6.4.2 网络伦理理论及其在消解网络技术负向价值方面的作用
    6.4.3 网络伦理原则及其在消解网络技术负向价值方面的作用
    6.4.4 网络伦理规范及其在消解网络技术负向价值方面的作用
    结语
    主要参考文献

    与描述相符

    100

    北京 天津 河北 山西 内蒙古 辽宁 吉林 黑龙江 上海 江苏 浙江 安徽 福建 江西 山东 河南 湖北 湖南 广东 广西 海南 重庆 四川 贵州 云南 西藏 陕西 甘肃 青海 宁夏 新疆 台湾 香港 澳门 海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