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光临有路网!
黑格尔辩证思辨的真无限概念——在康德与费希特哲学视域中的黑格尔《逻辑学》
QQ咨询:
有路璐璐:

黑格尔辩证思辨的真无限概念——在康德与费希特哲学视域中的黑格尔《逻辑学》

  • 作者:刘哲
  • 出版社:北京大学出版社
  • ISBN:9787301150153
  • 出版日期:2009年03月01日
  • 页数:263
  • 定价:¥32.00
  • 分享领佣金
    手机购买
    城市
    店铺名称
    店主联系方式
    店铺售价
    库存
    店铺得分/总交易量
    发布时间
    操作

    新书比价

    网站名称
    书名
    售价
    优惠
    操作

    图书详情

    • 出版社
    • ISBN
      9787301150153
    • 作者
    • 页数
      263
    • 出版时间
      2009年03月01日
    • 定价
      ¥32.00
    • 所属分类
    内容提要
    刘哲,北京大学哲学系讲师,比利时鲁汶大学哲学博士。主要研究领域为康德与德国古典哲学、法国现象学、主体性理论。已在国际知名哲学刊物上发表论文数篇,其中*近发表的有“AFUndamental Limit of Merleau—Ponty's TranscendentalPhenomenology" (《梅洛-庞蒂先验现象学的基础界限》,载于Chiasmi International,2009),“HegelOn Fichte's Conception ofPractical Self-Consciousness”(《黑格尔论费希特的实践自我意识概念》,载于Philosoph,Today,2008)等。
    文章节选
    **章 康德的基础自我意识:纯粹自识与道德自我
    **节 B版先验演绎中的“我思”概念
    对于知性范畴的先验演绎构成了康德《纯粹理性批判》的核心。这个演绎包含了两个主要的论证点:一个是证明了经验中系统性知识的可能性,另一个则是证明超出经验界限的知识的不可能性。对于康德本人来说,这个演绎是**原创的、全新的和困难的。在1781年**版《纯粹理性批判》问世之前,先验演绎部分是整本书中*耗费康德精力的部分;在相隔6年的第二版《纯粹理性批判》中,它成为全书中被康德彻底重写的两部分之一。一些评论者甚至声称:谁要是理解了这个部分就拥有了理解和评价康德整个**批判的钥匙。同样是**批判中这个富于思想的演绎部分在后康德时代启发着他的后继者,特别是黑格尔。
    康德的先验演绎关涉到人类知性的离散概念所具有的对象有效性��在前后两个版本中,只有B版演绎与我们当前的论题相关。毕竟黑格尔在《逻辑学》中讨论的正是这一版的演绎。尽管B版演绎的理论重要性,人们甚至常常困惑于它自己的论证结构。通过亨里希(Henrich)的先驱性工作,这样的状况已经得到了稍许改变。现在,绝大多数学者都同意康德的B版演绎包含着两个论证步骤,而不是两个独立的论证。然而康德通过先验演绎所要建立的准确命题仍然是有争议的。而且,关于这两步论证具体内容的重构也始终是分歧重重。……
    目录
    序言
    自序
    哲学原**称缩略
    导言
    **章 康德的基础自我意识:纯粹自识与道德自我
    **节 B版先验演绎中的“我思”概念
    1.B版先验演绎的基本结构
    2.判断活动与先验自识
    3.作为自识原初一综合统一体的“我思”
    第二节 “我思”的结构悖论和本体论悖论
    1.在“我思”表象中的认识论悖论
    2.超越现象界的纯粹知性
    3.关于不朽灵魂的批判
    第三节 理性的(行动)事实和纯粹自我意识
    1.理性的(行动)事实的概念
    2.对于道德自由的演绎
    3.康德对于基础自我意识论题的保留
    第二章 费希特《全部知识学基础》(1794/1795)中的基础自我意识
    **节 费希特的纯粹“我”与康德的纯粹“自识”
    1.智性直观与纯粹自识
    2.智性直观与“我思”
    3.对于物自身的批评
    第二节 《知识学》(1794/1795)中的基础原则
    1.在(本原)行动中的纯粹“我”
    2.纯粹“我”的本原有限性
    第三节 在《知识学》§5中的基础实践自我意识
    1.纯粹“我”与智性“我”之间的冲突
    2.在奋进(streben)中的行动性确定之“我”
    3.基础实践自我意识
    第三章 黑格尔《逻辑学》中的概念之概念
    **节 自由概念作为康德自识概念功能的继承者
    1.“我思”与真的概念
    2.纯化先前于概念的要素
    3.《逻辑学》中真的概念的基础
    第二节 通过**否定性实现费希特的**“我”
    1.批评费希特“无限阻碍”概念为假象
    2.黑格尔对于假象直接性的超越
    3.黑格尔的**否定性概念
    第四章 真无限概念:朝向黑格尔的辩证思辨思想
    **节 作为存在概念结果的定在概念
    第二节 定在本身
    1.定在概念的独断定义
    2.性质概念与怀疑论
    3.定在一般概念修正为某物概念
    第三节 有限
    1.在它者概念中被完成的怀疑论
    2.确定化概念和构成与界限概念中的怀疑论
    3.有限性
    ……
    一个预制性的结论
    文献索引
    编辑推荐语
    刘哲,北京大学哲学系讲师,比利时鲁汶大学哲学博士。主要研究领域为康德与德国古典哲学、法国现象学、主体性理论。已在国际知名哲学刊物上发表论文数篇,其中*近发表的有“AFUndamental Limit of Merleau—Ponty's TranscendentalPhenomenology" (《梅洛-庞蒂先验现象学的基础界限》,载于Chiasmi International,2009),“HegelOn Fichte's Conception ofPractical Self-Consciousness”(《黑格尔论费希特的实践自我意识概念》,载于Philosoph,Today,2008)等。

    与描述相符

    100

    北京 天津 河北 山西 内蒙古 辽宁 吉林 黑龙江 上海 江苏 浙江 安徽 福建 江西 山东 河南 湖北 湖南 广东 广西 海南 重庆 四川 贵州 云南 西藏 陕西 甘肃 青海 宁夏 新疆 台湾 香港 澳门 海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