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光临有路网!
现代接入技术概论
QQ咨询:
有路璐璐:

现代接入技术概论

  • 作者:王兴亮 李伟
  • 出版社:电子工业出版社
  • ISBN:9787121091261
  • 出版日期:2009年07月01日
  • 页数:331
  • 定价:¥35.00
  • 分享领佣金
    手机购买
    城市
    店铺名称
    店主联系方式
    店铺售价
    库存
    店铺得分/总交易量
    发布时间
    操作

    新书比价

    网站名称
    书名
    售价
    优惠
    操作

    图书详情

    内容提要
    本书的目的在于介绍现代宽带接入技术。主要内容包括xDSL接入技术、宽带光接入技术、宽带固定无线接入技术、蓝牙(Bluetooth)技术、超宽带(UWB)技术,ZigBee技术,Ad hoc技术、射频识别技术(RFID)、无线高保真技术(Wi-Fi)、全球微波接入互操作性(WiMAX)和无线Mesh网络技术。全书突出通信工程、计算机通信和相关专业的特点,系统性强、内容编排连贯;注重基本概念、基本原理的阐述,对系统基本性能的物理意义解释明确;强调通信新技术在实际通信系统中的应用;注意知识的归纳、总结。并附有适量的思考与练习题。参考学时40-60学时。
    本书可作为信息类本科各专业和高职高专通信工程、计算机通信、信息技术和其他相近专业学生的教材,也可供相关的科技人员阅读和参考。
    文章节选
    第2章 xDSL接入技术
    铜线接入技术主要是xDSL技术。DSL是“Digital Subscriber Line”的缩写,即所谓的数字用户环路,DSL技术是基于普通电话线的宽带接人技术,它在同—铜线上分别传送数据和语音信号,数据信号并不通过电话交换机设备,减轻了电话交换机的负载;并且不需要拨号,一直在线,属于专线上网方式,这意味着使用xDSL上网并不需要缴付另外的电话费。xDSL中的“X”代表了各种数字用户环路技术,包括HDSL、ADSL、VDSL等。DSL技术主要用于综合业务数字网(ISDN)的基本速率业务,在一对双绞线上获得全双工传输,因而它是*现实、*经济的宽带接入技术。本章将介绍几种较为常用的xDSL技术。
    2.1 HDSL接人技术
    2.1.1 HDSL系统的基本构成
    高比特率数字用户线(HDSL)是ISDN编码技术研究的产物。HDSL技术是一种基于现有铜线的技术,它采用了先进的数字信号自适应均衡技术和回波抵消技术,以消除传输线路中近端串音、脉冲噪声和波形噪声,以及因线路阻抗不匹配而产生的回波对信号的干扰,从而能够在现有的电话双绞铜线(两对或三对)上提供准同步数字序列(PDH)一次群速率(E1或T1)的全双工数字连接。使用0.4—0.5 mill线径的铜线时,无中继传输距离可达3~5 km。
    ……
    目录
    第1章 概述
    1.1 接人网的概念
    1.2 接入网的功能模型
    1.3 接入网的分类
    1.3.1 铜线接入网
    1.3.2 光纤接入网
    1.3.3 混合接入网
    1.3.4 无线接入网
    1.4 接人网的拓扑结构
    1.4.1 星状结构
    1.4.2 双星状结构
    1.4.3 总线状结构
    1.4.4 环状结构
    1.4.5 树状结构
    1.4.6 无线接入网的一般结构
    1.4.7 有线接入和无线接入结构的比较
    1.5 接入网的综合接人业务
    1.5.1 普通电话业务(POTS)的接入
    1.5.2 综合业务数字网(ISDN)业务的接人
    1.5.3 数字数据网络(DDN)专线业务的接人
    1.5.4 有线电视(CATV)业务的接人
    1.5.5 Intemet业务的接人
    1.5.6 其他业务的接人
    本章小结
    思考与练习1
    第2章 XDSL接入技术
    2.1 HDSL接入技术
    2.1.1 HDSL系统的基本构成
    2.1.2 HDSL关键技术
    2.1.3 HDSL的应用特点
    2.1.4 HDSL的局限性
    2.2 ADSL接入技术
    2.2.1 ADSL的概况
    2.2.2 ADSL的系统构成原理
    2.2.3 ADSL的传输带宽
    2.2.4 DSL调制解调流程
    2.2.5 正交幅度调制(QAM)技术
    2.2.6 CAP调制技术
    2.2.7 DMT调制技术
    2.2.8 ADSL信号的传输
    2.2.9 ADSL的分布模式
    2.2.10 ADSL的基本应用
    2.3 VDSL接人技术
    2.3.1 VDSL系统构成
    2.3.2 VDSL的体系结构
    2.3.3 VDSL的传输模式
    2.3.4 VDSL的传输速率与距离
    2.3.5 其他技术
    2.3.6 VDSL的分布位置
    2.3.7 VDSL的应用
    本章小结
    思考与练习2
    第3章 宽带光接入技术
    3.1 无源光网络(PON)接人技术
    3.1.1 PON的双向传输技术
    3.1.2 PON的双向复用技术
    3.2 有源光网络(AON)接人技术
    3.2.1 AON的基本技术
    3.2.2 SDH中的关键设备
    3.2.3 OAN所采用的SDH自愈环技术
    3.2.4 光纤接人技术的优点与劣势
    3.3 以太无源光接入网络技术
    3.3.1 以太网技术
    3.3.2 EPON工作原理
    3.3.3 EPON的性能
    3.3.4 EPON的关键技术
    3.4 无线光通信(FSO)接人技术
    3.4.1 无线光通信技术的发展
    3.4.2 无线光通信系统的构成及工作原理
    3.4.3 无线光通信网的拓扑结构
    3.4.4 无线光通信系统的优点
    3.4.5 无线光通信系统存在的问题
    3.4.6 无线光通信的关键技术
    ……
    第4章 宽带固定于无线接入技术
    第5章 蓝牙技术
    第6章 超宽带技术
    第7章 ZigBee技术
    第8章 Ad hoc技术
    第9章 射频识别技术
    第10章 无线高保障真技术
    第11章 全球微波接入互操作性
    第12章 无线Mesh网络技术
    参考文献
    编辑推荐语
    本书主要论述现代接入技术的概念、分类、结构、业务等,共有12章内容,主要包括xDSL接入技术、宽带光接入技术、宽带固定无线接入技术、蓝牙(Bluetooth)技术、超宽带(UWB)技术、ZigBee技术、Ad hoc技术、射频识别技术(RFID)、无线高保真技术(Wi-Fi)、全球微波接入互操作性(WiMAX)和无线Mesh网络技术,较为全面系统地介绍了现代宽带接入技术。本书突出通信工程、计算机通信和相关专业的特点,系统性强、内容编排连贯:注重基本概念、基本原理的阐述,对系统基本性能的物理意义解释明确;强调通信新技术在实际通信系统中的应用;注意知识的归纳、总结,并附有适量的思考与练习题。参考学时40~60学时。
    本书语言简练、通俗易懂,叙述深入浅出,层次分明,适用面宽,可作为信息类本科各专业和高职高专通信工程、计算机通信、信息技术和其他相近专业的教材,也可供相关的科技人员阅读和参考。

    与描述相符

    100

    北京 天津 河北 山西 内蒙古 辽宁 吉林 黑龙江 上海 江苏 浙江 安徽 福建 江西 山东 河南 湖北 湖南 广东 广西 海南 重庆 四川 贵州 云南 西藏 陕西 甘肃 青海 宁夏 新疆 台湾 香港 澳门 海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