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光临有路网!
艺术哲学/哲学交叉学科系列丛书
QQ咨询:
有路璐璐:

艺术哲学/哲学交叉学科系列丛书

  • 作者:王德峰
  • 出版社:复旦大学出版社
  • ISBN:9787309046557
  • 出版日期:2005年01月01日
  • 页数:252
  • 定价:¥18.00
  • 分享领佣金
    手机购买
    城市
    店铺名称
    店主联系方式
    店铺售价
    库存
    店铺得分/总交易量
    发布时间
    操作

    新书比价

    网站名称
    书名
    售价
    优惠
    操作

    图书详情

    内容提要
    在人类生活体系中,艺术居于十分重要的位置,无法设想一个没有艺术的人类世界会是什么样子。但是,艺术又是神秘的,它始终抵御对它的理论的解释和法则的规定,它使历史上的种种美学一再陷入困境。《艺术哲学》主张由美学向艺术哲学进展,围绕艺术作品的“作品存在”这一核心问题,重新思考艺术与人类生活的本质关联;反对把艺术看成是伴随人类现实生活的装饰物、娱乐品,或实现其他社会价值的工具。《艺术哲学》的基本观点是: 艺术的事业是真理的事业。
    《艺术哲学》作为对艺术的哲学思考,讨论了艺术的六个方面的基本问题。它们是: 艺术与真理的关系、艺术作品的存在方式、审美意象的基本类型、艺术家和艺术作品的创造、艺术作品的接受、五大类艺术的感知特性。这六个方面的讨论,大体构成了艺术哲学探讨的基本领域。艺术哲学是一个民族的美育的思想基础,也是展开有价值的艺术批评的重要前提。《艺术哲学》为爱好艺术的青年欣赏、认识和思考艺术,提供了*基本的思想线索。
    文章节选
    **章艺术与真理
    这一章的内容围绕一个核心,即“艺术的本质”问题。这是艺术哲学必须先予讨论的基本问题。
    所谓“艺术的本质”问题,其实也就是艺术与人类生活的关系问题。对此问题的讨论非常重要,也非常困难,尤其在当代。在当代生活中,我们与艺术的实际关系,离开真理的领域十分遥远,姑且不论作为大众娱乐或作为情感宣泄的艺术,即使我们认真地去.感知当代严肃的艺术家们所呈现给我们的艺术作品,我们也难以发现它们与真理之间的联系。也许我们的出发点本来就有问题��艺术与人类生活的关系本来即与真理的领域无涉?或许艺术本来的功用只在于提供给我们以审美的享受而不是对真理的感悟?
    本章的讨论试图回答这些问题。
    **节艺术的神秘性
    一、“美是难的”
    艺术的本质问题初看非常简单,似乎人人都可以凭藉经验给出一个答案。谁不熟悉艺术?从孩提时候听成年人讲故事起,我们就开始接触艺术了。从艺术中,我们得到快乐,得到心灵上的愉悦、启发和*初的教育,得到许许多多别的什么。可曾有过哪一个孩童不把*初的、*简单的艺术活动(如听童话、涂鸦般的绘画、唱儿歌等等)视为欢乐的事情呢? 我们跨入了21世纪。展望新世纪哲学的发展前景,一个重要的趋势就是哲学与其他学科的交叉、渗透,这将成为中国乃至全世界哲学转向的一大特征。哲学交叉学科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发展起来的一组新兴学科群,它包括经济哲学、政治哲学、文化哲学、历史哲学、社会哲学、宗教哲学、道德哲学、法哲学、人生哲学、自然哲学、科学哲学、技术哲学、生态哲学、心理哲学、语言哲学、逻辑哲学、艺术哲学、管理哲学等学科分支。
    21世纪是以问题为**的世纪,恐怖袭击、两极分化、知识经济这些复杂的问题使近代以来传统的学科分类无能为力,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的发展越来越要求学科交叉,哲学交叉学科正是代表了这一国际、国内哲学发展的*新趋势。1996年,复旦大学哲学系进行课程体系改革,我们研究了国内外28所大学哲学系课程设置,发现交叉学科是国外大学普遍开设的课程,而在国内则几乎是空白。尤其是牛津大学哲学系的课程设置,对我们触动很大。牛津大学哲学系有七个交叉方向,包括哲学与生理、哲学与宗教、哲学与现代语言、哲学与数学,但是学生选择*多的是哲学与政治、经济,选择这一方向的占全体学生的一半以上。也就是说,当代*重大的交叉是哲学与政治、哲学与经济的交叉,这正突现了哲学在解决政治与经济问题上的重要性。
    目录
    前言
    导论 从美学到艺术哲学
    一、 美学之创立: 鲍姆加登
    二、 康德美学的功绩与困境
    三、 黑格尔美学的意义
    四、 马克思和海德格尔为艺术哲学开拓了新的基地
    五、 本书对艺术哲学的基本理解和主张

    **章 艺术与真理
    **节 艺术的神秘性
    一、 “美是难的”
    二、 艺术的本质问题源自艺术实践
    三、 作品的魅力来自“别的什么东西”
    第二节 艺术的原始契机
    一、 艺术作品的存在理由
    二、 关于艺术之本质的“初级原理”
    三、 反驳“再现论”
    第三节 艺术的起源
    一、 艺术源于劳动
    二、 艺术起自巫术
    三、 艺术从巫术那里的分离
    第四节 情感显象与真理
    一、 人在生存情感中的原始存在
    二、 跨过“艺术的门槛”
    三、 审美经验是对真理的观看
    四、 情感显象与真理性认识的统一
    第五节 艺术之为真理的原始发生
    一、 性灵: 人类心智的*高能力
    二、 为什么说“艺术是真理的原始发生”
    三、 两种关于美的定义: 黑格尔与海德格尔
    四、 艺术的自律性问题
    五、 对艺术展开哲学思考的必要性

    第二章 艺术作品的存在方式
    **节 艺术作品的“作品存在”问题
    一、 作品的“作品存在”
    二、 作品的物性存在
    三、 作品的形式存在
    四、 作品的实事性存在
    五、 作品的观念主题性存在
    第二节 艺术作品的物性特质
    一、 作品的物性特质是超越性存在的呈现
    二、 艺术形式: 从生存体验到“物之灵化”的桥梁
    三、 “形式美”是艺术历史的积淀物
    第三节 艺术陈述的方式
    一、 “综合性陈述”
    二、 “象意”
    第四节 艺术作品的双重语境
    一、 作品的叙事语调
    二、叙事语调的双重性: 对象性语调和情感评价语调
    三、 艺术作品揭示怎样的世界
    四、 作品的双重语境
    五、 从双重语境看作品的存在方式
    第五节 艺术作品的内在视域
    一、 作品存在于作品的内在视域中
    二、 “审美意象”是在作品内在视域中的真理之发生

    第三章 审美意象的基本类型
    **节 审美意象的民族性与世界性
    一、 审美意象与象意的比较
    二、 审美意象的民族性与世界性之关系
    第二节 优美与崇高
    一、 审美意象的基本类型(一): 优美
    二、 审美意象的基本类型(二): 崇高
    三、 审美意象的基本类型(三): 悲剧
    四、 审美意象的基本类型(四): 喜剧

    第四章 艺术家与艺术作品的创造
    **节 艺术家的基本特征
    一、 “艺术家”何人
    二、 艺术家的神思
    三、 艺术家的形象记忆力
    四、 技巧与体验的同一性
    五、 常人通过艺术家而成为艺术家
    第二节 艺术创作的本质和过程
    一、 艺术创作是对“新经验”的发现与开拓
    二、 艺术创作中的情感
    三、 艺术创作中的构思
    第三节 创作冲动、创作灵感和艺术传统
    一、 创作冲动
    二、 创作灵感
    三、 艺术传统与艺术创新
    第四节 作品演绎中的创造问题
    一、 艺术作品的二度创造: 表演艺术
    二、 演绎与文本: 以音乐为例

    第五章 艺术作品的接受
    **节 审美经验的基本性质
    一、 原始审美经验与艺术批评
    二、 审美经验的非功利性
    三、 审美沉思
    四、 “迷狂状态”的秘密: 重建知觉整体
    第二节 作品接受的过程
    一、 作品接受的过程(一): 预备情绪
    二、 作品接受的过程(二): 感受性回忆
    三、 作品接受的过程(三): 逗留
    第三节 作品接受的历史语境

    第六章 五大类艺术的感知特性
    **节 建筑艺术的感知特性
    第二节 雕塑艺术的感知特性
    第三节 绘画艺术的感知特性
    第四节 音乐艺术的感知特性
    第五节 文学的感知特性
    结语 当代艺术的特征与问题
    参考文献
    ……
    编辑推荐语
    在人类生活体系中,艺术居于十分重要的位置,但是,艺术又是神秘的,它始终抵御对它的理论的解释和法则的规定,它使历史上的种种美学一再陷入困境。本书主张由美学向艺术哲学进展,围绕艺术作品的“作品存在”这一核心问题,重新思考艺术与人类生活的本质关联;反对把艺术看成是伴随人类现实生活的装饰物、娱乐品,或实现其他社会价值的工具。本书的基本观点是:艺术的事业是真理的事业。
    本书作为对艺术的哲学思考,讨论了艺术的六个方面的基本问题。它们是:艺术与真理的关系、艺术作品的存在方式、审美意象的基本类型、艺术家和艺术作品的创造、艺术作品的接受、五大类艺术的感知特性。这六个方面的讨论,大体构成了艺术哲学探讨的基本领域。艺术哲学是一个民族的美育的思想基础,也是展开有价值的艺术批评的重要前提。本书为爱好艺术的青年欣赏、认识和思考艺术,提供了*基本的思想线索。

    与描述相符

    100

    北京 天津 河北 山西 内蒙古 辽宁 吉林 黑龙江 上海 江苏 浙江 安徽 福建 江西 山东 河南 湖北 湖南 广东 广西 海南 重庆 四川 贵州 云南 西藏 陕西 甘肃 青海 宁夏 新疆 台湾 香港 澳门 海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