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光临有路网!
文艺批判
QQ咨询:
有路璐璐:

文艺批判

  • 作者:刘润为
  • 出版社:安徽人民出版社
  • ISBN:9787212033286
  • 出版日期:2008年01月01日
  • 页数:324
  • 定价:¥62.00
  • 猜你也喜欢

    分享领佣金
    手机购买
    城市
    店铺名称
    店主联系方式
    店铺售价
    库存
    店铺得分/总交易量
    发布时间
    操作

    新书比价

    网站名称
    书名
    售价
    优惠
    操作

    图书详情

    内容提要
    《文艺批判》收了我自1991年6月至2005年所写的大部分文艺理论、评论文章。细心的读者可能发现,1997年前写得多,之后则很少。原因是由于工作需要,自1998年起,我将主要精力投入了职务写作和科学社会主义研究,几乎顾不上文艺理论、评论之类。出版这样一《文艺批判》,是我盼望已久的事。所以有这种期盼,首先不是为了发财,因为我还明白,这些东西拿到市场上叫卖,肯定是要赔本的;其次不是为了扬名,而今出名未必就是一件荣耀的事,何况文艺界名人太多,如过江之鲫,绝不缺我这么一个去凑热闹。那么,为什么呢?想来想去,无非是为了自欺。
    文章节选
    《殖民文化论》答疑
    求是杂志总编室编辑的《编辑工作简讯》(1996年第7期)与《全国部分****读者座谈会综述》,刊载了批评拙作《殖民文化论》(求是杂志1996年第5期)的几条意见。本着“百家争鸣”的精神,我欢迎这些批评;本着“百家争鸣”的精神,批评者也应当欢迎我的反批评。
    邵纯先生认为拙作的题目“很不合时宜”,理由是“自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之日起,中国就是一个独立的主权**,殖民主义早已瓦解,虽然现在还有资本主义对我们实行和平演变的企图,这与说我们搞殖民文化是两个根本不同的概念”。
    很明显,这里针对的是“殖民文化”这个概念。文化之于经济、政治具有相对的独立性,这是历史唯物主义的一个常识。殖民文化的渗透和退出,都是一个渐变的过程。某地沦为殖民地之前,殖民文化已然先行;殖民状态的结束,并不意味着殖民文化的全盘退出。即使殖民文化全盘退出,也不能保证其永远不会再来。依据邵纯先生的逻辑,某地只有在成为殖民地那一瞬间,才突然间满地都是殖民文化(事实上,即使成为殖民地以后,也不可能所有的文化都是殖民文化);而在殖民地结束那一瞬间,殖民文化又突然问消失得无影无踪,而且永远不会再来。这种“眼睛一眨,老母鸡变鸭”的逻辑,不能说不是相当幼稚的。
    拙作指出,国际垄断资本集团搞文化侵略,国内某些人迎合这种侵略,二者结合起来,形成完整意义上的殖民文化。邵纯先生却说“我们搞殖民文化”,那是他自己的事,与拙作没有任何干系。
    事实上,在现阶段,首先使用“殖民文化”这一提法的不是我,而是江泽民同志。1995年,江泽民同志在一封来信上批示:“警惕和抵制殖民文化”。我认为,江泽民同志的这一批示,是在考察了国际文化格局,针对国内大量存在的殖民文化现象作出的正确论断。我的文章,是为落实江泽民同志的批示而做,不知道这有什么“不合时宜”!
    邵纯先生认为拙作中列举的“情人节”、“xO洋酒”不能算作殖民文化,我亦不敢苟同。大家都知道,前数年,西洋的“愚人节”、“情人节”都曾在中国形成不小的气候。1993年的“愚人节”那天,《中国青年报》发表“愚人新闻”,在社会上造成了极大混乱;而在“情人节”那天,富豪大款纷纷携带情妇出入酒吧舞厅,堂而皇之地欢歌相庆,造成了极为恶劣的影响。正是因为如此,才被**有关部门明令取缔。邵纯先生认为中国传统的“七月七天桥会”和“三月三对歌会”与西洋的“情人节”没有什么区别,更是无知的妄说。凡是有点民俗
    ……
    目录
    创作情绪及其他
    谈谈文学中的影射问题
    高扬社会主义文艺的主旋律
    莎士比亚·雅典的泰门·马克思
    民族风格与时代精神
    主体需要与文艺价值
    理想是文学的灵魂——关于文��创作的一封信
    自我净化:创作**作品的前提
    散文卮言
    为政治抒情诗正名
    小说改革的先声——以九位青年作家为例
    小说改革运动的发展——答《文艺理论与批评》记者问
    文艺家的社会责任感
    历史与人文之辩
    殖民文化论
    《殖民文化论》答疑
    殖民文化研究在西方
    文化工业论
    保卫屈原
    曹渊:《红楼梦》的原始作者
    附王家惠文:曹渊即曹颜——曹寅曾过继曹纷之子
    传统与现代之间的探索——评石英的长篇小说《密码》
    评长篇小说《习惯死亡》
    沧海横流,方显出英雄本色——评《七松魂》兼及英雄性格的审美把握问题
    心灵的一片净土——读胡明的三首诗
    个人发展程度的局限——关于《废都》的一封信
    怎样认识贺敬之?
    天地正气的呼唤领会者——读石英近期散文
    暮色苍茫看劲松——读中篇小说《无花季节》
    《白毛女》的反压迫主题
    柯岩的人道主义
    高扬崇高的旗帜——读报告文学《生命甘泉的追寻者》
    荒年精神不灭——就《天下荒年》致谈歌
    陕人的光荣
    激情红叶
    中国现代化的希望——读长篇报告文学《拓荒人》
    曹建平:一位自由的歌者
    《讲话》激励贺敬之
    独抒性灵不落格套——读丘晓兰的散文集《**的**》
    漫谈学问与文章——读《卫建林文集》札记
    中国文艺理论界的脊梁
    钱海源和他的《新时期美术思潮》
    第三世界的发展理论——读《历史没有句号》有感
    代熙先生祭
    思想与激情的融合——读杨立元的《三驾马车论》
    为了宪法与教育法的尊严——批判钱理群等人在《审视中学语文教育》中的谬论
    温馨的悲剧——评影片《凤凰琴》
    为了中华民族的尊严——话剧《艰难时事》观后
    不忘过去——重排《霓虹灯下的哨兵》观后
    史画两栖陈传席
    英雄的史诗——就电视连续剧《红旗漫卷西风》答《当代思潮》记者问
    始见大气——看电视连续剧《特勤中队》有感
    艺术化的史鉴——评大型历史文献片《西南联大启示录》
    平凡中的崇高——评影片《郑培民》
    一部及时的作品——少儿电视剧《我们都是好朋友》观后
    《潇潇雨歇》序
    蜡炬的燃烧——《打开心灵的窗户》序
    《人民公仆》序
    《时间之夜》序
    后记
    ……

    与描述相符

    100

    北京 天津 河北 山西 内蒙古 辽宁 吉林 黑龙江 上海 江苏 浙江 安徽 福建 江西 山东 河南 湖北 湖南 广东 广西 海南 重庆 四川 贵州 云南 西藏 陕西 甘肃 青海 宁夏 新疆 台湾 香港 澳门 海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