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光临有路网!
乡关回望----中原农耕笔记
QQ咨询:
有路璐璐:

乡关回望----中原农耕笔记

  • 作者:周同宾
  • 出版社:百花文艺出版社
  • ISBN:9787530652770
  • 出版日期:2009年07月01日
  • 页数:258
  • 定价:¥31.00
  • 分享领佣金
    手机购买
    城市
    店铺名称
    店主联系方式
    店铺售价
    库存
    店铺得分/总交易量
    发布时间
    操作

    新书比价

    网站名称
    书名
    售价
    优惠
    操作

    图书详情

    文章节选
    历史的乡野

    我小时候,家里有个没了嘴的瓦壶,里边装一百多个铜钱,有大有小,有的已残缺,有的薄得将朽。都绿锈斑驳,渍了泥土。我常抓出来玩,在地上摆成行,摆一座有四个城门的城,或一条通向天边的路;也重叠成摞,有一次一下子摞十几个还不倒,很是高兴。还曾在地上纵横各划十道线,和小伙伴们用铜钱玩“狼背猪”。大钱当狼,小钱当猪(都没有见过狼,以为它一定比猪大,不然怎能把猪背走)。据说狼腰硬,不会拐陡弯,就只能直走,猪倒可以随意跑。到*后,要么狼把猪背了,要么猪把狼拱到死角,就有了输赢。对输者的惩罚是,赢者勾着食指在输者的鼻梁上刮一下。
    我对那半壶铜钱十分熟悉,每一个都摸过多次,看过多遍。上学后,才认出铜钱上的字,记得有“绍兴通宝”、“洪武通宝”、“乾隆通宝”、“光绪通宝”等等,有一个“嘉靖通宝”,背面有“五钱”字样,有一个“咸丰通宝”背面有“当百”字样。
    父亲的旱烟布袋上,缀两个又大又重的“康熙通宝”,据说是罗汉钱,铸造时熔化进一尊金罗汉,怪不得特别黄亮。邻家五爷的旱烟杆忒长,点火时须伸直胳膊才够着烟锅。平时,总把烟袋杆从脑后的领口插到背上,走起路烟布袋就在脊梁上摆动,系烟布袋的丝绳儿上,穿一个更大
    的铜钱,在日头下闪闪发光,上面的字是“大元国宝”。
    庄稼人家家都有钱,那钱却不能花。父亲看着我把铜钱抓到地上,放了一堆,曾感叹说:“这钱要还当钱,能买几斤肉哩。”可惜算不得钱,只能当孩子们的玩具,拴大人们的烟布袋上作装饰品,和钥匙穿一起避免钥匙丢失,或者绑上红线,挂在生辰八字不佳惟恐不能成人的娃娃胸前,椐说可以压灾。
    ……
    目录
    自序
    历史的乡野
    土地梦
    读《农政全书》
    乡关回望
    梦中的童年
    神曲
    乡井
    新石器时代

    骡马、牛驴及其他
    牛的咏叹
    乡村的树
    魂牵梦绕地方戏
    歌谣的黑土地

    故乡三镇
    故里三丑
    舞龙人记
    阉牛人记
    阉猪人记
    乡野奇人
    货郎担儿
    剃头挑儿
    龙王庙庙会
    喜宴
    父亲的春天
    老屋
    那些天,吃饭不要钱……
    附:致王剑冰信
    还乡杂碎
    10月16日下乡
    留一份农耕文明标本
    后记
    编辑推荐语
    我是这么认为:周同宾或许可以说不是才华横溢的人,文思亦不滔滔。字句也不灼灼,但他并不强迫自己,并不着意浓妆艳抹。他的散文,不靠所谓的语言伪装,在很盛行的一种洋装潢化中,他本质本分本色,文章就有了憨憨之情,可爱之处。
    ——贾平凹(**作家)
    要读懂中国,必须首先读懂中国农民。周同宾先生以文学去读中国农民这部大书,并且倾注了他一生的心血,这是我读后的**印象。
    ——杨平治(**文学评论家)
    像他这样全方位、大容量的以散文为载体,描写一个地域的农民,反映农民的生存状况、行为方式、语言特点、风俗习惯和思维模式,展现他们的真实生活的作家和作品,在中国当代散文史上,确实不多见。
    ——王劲松(**文学评论家)

    与描述相符

    100

    北京 天津 河北 山西 内蒙古 辽宁 吉林 黑龙江 上海 江苏 浙江 安徽 福建 江西 山东 河南 湖北 湖南 广东 广西 海南 重庆 四川 贵州 云南 西藏 陕西 甘肃 青海 宁夏 新疆 台湾 香港 澳门 海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