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的乡野
三
我小时候,家里有个没了嘴的瓦壶,里边装一百多个铜钱,有大有小,有的已残缺,有的薄得将朽。都绿锈斑驳,渍了泥土。我常抓出来玩,在地上摆成行,摆一座有四个城门的城,或一条通向天边的路;也重叠成摞,有一次一下子摞十几个还不倒,很是高兴。还曾在地上纵横各划十道线,和小伙伴们用铜钱玩“狼背猪”。大钱当狼,小钱当猪(都没有见过狼,以为它一定比猪大,不然怎能把猪背走)。据说狼腰硬,不会拐陡弯,就只能直走,猪倒可以随意跑。到*后,要么狼把猪背了,要么猪把狼拱到死角,就有了输赢。对输者的惩罚是,赢者勾着食指在输者的鼻梁上刮一下。
我对那半壶铜钱十分熟悉,每一个都摸过多次,看过多遍。上学后,才认出铜钱上的字,记得有“绍兴通宝”、“洪武通宝”、“乾隆通宝”、“光绪通宝”等等,有一个“嘉靖通宝”,背面有“五钱”字样,有一个“咸丰通宝”背面有“当百”字样。
父亲的旱烟布袋上,缀两个又大又重的“康熙通宝”,据说是罗汉钱,铸造时熔化进一尊金罗汉,怪不得特别黄亮。邻家五爷的旱烟杆忒长,点火时须伸直胳膊才够着烟锅。平时,总把烟袋杆从脑后的领口插到背上,走起路烟布袋就在脊梁上摆动,系烟布袋的丝绳儿上,穿一个更大
的铜钱,在日头下闪闪发光,上面的字是“大元国宝”。
庄稼人家家都有钱,那钱却不能花。父亲看着我把铜钱抓到地上,放了一堆,曾感叹说:“这钱要还当钱,能买几斤肉哩。”可惜算不得钱,只能当孩子们的玩具,拴大人们的烟布袋上作装饰品,和钥匙穿一起避免钥匙丢失,或者绑上红线,挂在生辰八字不佳惟恐不能成人的娃娃胸前,椐说可以压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