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光临有路网!
三十岁的心理学
QQ咨询:
有路璐璐:

三十岁的心理学

  • 作者:(韩)余惠南 崔晔
  • 出版社:吉林文史出版社
  • ISBN:9787547200728
  • 出版日期:2009年10月01日
  • 页数:231
  • 定价:¥26.00
  • 分享领佣金
    手机购买
    城市
    店铺名称
    店主联系方式
    店铺售价
    库存
    店铺得分/总交易量
    发布时间
    操作

    新书比价

    网站名称
    书名
    售价
    优惠
    操作

    图书详情

    内容提要
    走下父母的船,走上自己的路,从三十岁开始,所有人都被寄予更高的期望,被托付更重的责任。可现在,越来越多的人是被时间强行推到了三十岁,责任带给他们更多的是压力、困惑、挫折、苦恼。如何直面三十岁?如何走好三十岁?这已经成为亟待解决的、普遍性的现代社会心理症结。
    金惠南的指点就像一杯契合心灵的热茶,消除困惑的同时,给人更多向前走的能量,也给人更明晰的前进方向。我们再不怕被人追着问:有房无?结婚无?生子无?
    金惠南是韩国**心理学家,她的作品《三十岁的心理学》是韩国的**畅销书,自出版至今,**300000册,始终盘踞畅销排行总榜前几位。她的书不求助于大道理,在琐言细语中,透出平实的关心,读来有闲话家常般的温暖。
    文章节选
    1.三十岁,被时间强行变为“大人”
    每天,我们都在一点点消耗上天给予我们的这段叫做“人生”的时间。就这样,那些已经消耗掉的时间在我们身上点点滴滴累积了下来。我们把这个累积下来的重量叫做“年龄值”。
    生活是“吝啬”的,吝啬到你刚好能数清自己年龄的时候,就得为自己的年龄付出代价。如果你跟弟弟吵架,就会听到父母说,“做哥哥就要有个做哥哥的样子”;如果还想像童年时一样嬉闹玩耍,就会听到有人说,“你都多大了,还疯疯癫癫的,像个孩子”。总之,只要你做出任何一点稍嫌幼稚的行为,就会有人绷着脸对你说,“跟你的年龄不相称”。说话做事要和年龄相称,这就是生活赋予我们的“年龄值”。
    面对“年龄���”,你心里难免会抱怨:为什么要这样呢?又不是我想长大才长大的。我根本没有要求过长大,是时间它随意地把我带到这里,把一些东西强加给我,之后又逼着我所思所想、所作所为都要与这个年龄值相称。
    这种感觉在三十岁的时候*为明显。如果一个人只是被时间强行推到这个三十岁的边缘,被迫接受现实的安排,而不是真正地从内心中成长起来的话,这段时期就会成为他们倍感挣扎和矛盾的时期。因为你已经开始进入义务比权利大的时期,生活的重担开始渐渐压上肩头。
    “年龄值”,其实是周围人对你的期待值。一直供你吃、供你住、供你穿的父母,看你成年了,就要求你说话做事与自己的年龄相称。这时的年龄值就是父母对这个年龄段的你的期待,期待你在各方面成熟和发展。
    人们经常说,“孩子要有孩子样,大人要有大人的样”。怎么区分孩子和大人呢,不光是看他年长还是年幼,而是看他的行为方式究竟是以自己为**还是以现实为**。换句话说,按照快乐原则行事的是孩子,按照现实原则行事的就是大人。所以,孩子如果想做什么事情而忍住不做,对现实的种种情况考虑得太周全、太有所顾忌的话,就会被说成是“小大人”。相反,如果大人把现实抛到脑后,一心想去做什么事情的话,就会被看做是“不懂事的孩子”,被认为是“幼稚”。
    因此,小孩子会把一切以“现实”为**的大人想成凡夫俗子,认为他们是一群没有梦想、不懂浪漫、只关心现实的毫无趣味的人。大人呢,也被自己的年龄值压迫着,感到十分困惑。既然已经到了一定的年龄,就要顺应现实,不然就会被说成是与那个年龄不相称;可是,忠于现实的话又会被说成凡夫俗子。可见,对大人而言,正确对待周围人对年龄的期待值是多么重要,否则,就很容易迷失自己。
    也许更年轻一点的时候,你也会鄙视大人们“太现实了”,可是到了三十岁的时候,你会发现自己被推到了现实面前,也要变成自己从前鄙视的“凡夫俗子”了。这种改变会狠狠敲击着你,因为从前一直都自以为是有梦想、浪漫、有趣味的人,现在却不得不向现实低头。这是一个梦想和现实*容易发生冲突的敏感期。当你从凡事以快乐、梦想为追求的“孩子”变成一个为生存苦苦挣扎的“俗人”,首先就得经历深刻的自我失望。因为,这时你将看到与小时候的梦想完全不同的现实,以及不符合自我期待的自己.假如你怀揣着“财富与成功”的梦想,这时你会发现,等待你的是弱肉强食的冷酷现实;假如你怀揣着“自由与平等”的梦想,这时你会发现,等待你的是充满贪欲、嫉妒,充满竞争的现实。如果不适应这个有着冷酷和不合理现实的环境,人随时都可能成为人生的失败者,被按照既有规则运转的社会抛弃。
    大人要这样要那样、大人应该这样应该那样,这是人们从成年的那一瞬间起,就要面对的命题,也是被社会与他人赋予的一种使命。人们期待从大人那里得到很多东西。长大成人了,父母和周围人就会催促着你结婚,组建自己的家庭;等你结婚了,长辈又开始期待着抱孙子。这时,你还需要给自己的家庭提供各种保障,所以得有一份好工作,好好挣钱。只有这样,人们才会肯定道:这才是一个真正的大人嘛。
    大人还必须明了成功之道;大人需要摆平一切,从荆棘中找出正确的生活之道。举个例子,一个小女孩儿哧溜溜地跑过来问我一个问题。我说:“这个我也不清楚。”“大人怎么连这个都不懂”,小女孩儿扔下这么一句话扭头就走了。“大人也不可能什么都懂啊!”我气呼呼地冲着她喊了一句,心里还是觉得有点难为情,因为我自己心里也有一种根深蒂固的观念——大人就应该什么都懂。
    三十岁意味着一种生活的结束,也标志着另一种生活的开始。
    一扇门关闭,一扇门开启,在从前那扇门中,你可以像那个小女孩儿一样,一边期望从大人那里得到知识和**感,一边嘲笑他们也有无知软弱的时候;在刚刚开启的这扇门中,你就必须实现真正的独立,斩断对父母的依赖,独立经营自己的人生,还得为其他人提供保护和保障。 大人不可以轻易动摇或动怒,随时都要保持理性,并能对所发生的事情做出合理的判断;与之相反,小孩子犯错却是可以原谅的。而且小孩子偶尔犯错也会显得更可爱。但是成年后他们同样会失去这种权利。成年后你不能因感情用事而做出错误的判断;也不能为一些小事情表现得过于高兴或过于激动:甚至有时还必须为一些失误承担法律责任。自古以来,这个社会对大人的要求就是:稳重,懂得克制感情,要喜怒不形于色,再伤心也不能在别人面前流眼泪。总之,在所有的事情上,大人总是有这样或那样的禁忌。
    就像上面所说,从三十岁这一刻起,我们真正成年了,就会受到很多制约。小时候,在我们的眼里,大人就是个子高高、力量很大、无所不能的人,所以一直渴望自己快点长大。但当自己真的长大成人后才知道,事实与儿时的想象截然不同。世界允许我们放开拳脚、大显身手,却又在所有的事情上都要附加上条件。这也就是为什么,童年时人们都想快点长大,一旦长大后却又渴望回到童年。尤其在三十岁这一转型期,有很多人突然想回身投入父母的怀抱,寻找保护;或者喜欢“装嫩”,赖着不想成熟,想用比别人更低的姿态来躲避现实的冲击。人们之所以渴望回归孩子的世界,就是不敢面对激烈的竞争和相互倾轧的现实。
    2.没什么特别开心的,也没什么特别伤心的
    基范今天觉得很累,四肢瘫软,回家后洗都不想洗,一下子就躺倒在床上。里屋的人们在看电视剧,很开心地笑着。“整天都是那种幼稚到极点的节目,真不知道有什么意思……”基范躺在床上,思绪飘忽不定起来。白天有一个朋友打电话过来,随便找了个理由拒绝掉了。见了面就要喝酒,就要聊起女孩。那家伙还真不嫌烦,每次交个女朋友都要大造声势。在我眼里女孩儿都是一个样儿。现在还在追求真爱,看来那家伙依然幼稚得不轻啊,离成熟还远着呢。还在上大学的妹妹在旁边跟朋友打电话,一直打个不停。是啊,学生时期是*好的时光,等进入社会的话就什么特殊福利都没有了。你以为这世界是什么样的啊,都是那个样儿。能找乐的时候就尽量地找乐吧。
    像基范这样子,每天在公司里做着同样的事情,觉得再怎么努力也无法获得对未来的保障。看着那些曾经有能力、有前景的前辈也在一瞬间被公司炒鱿鱼,不得不为了维持生计而受苦受累,基范不禁对自己的前程也担忧起来。
    当然,的确没什么开心的事,但也没什么特别郁闷的,偶尔还会有一些有趣的事发生。问题是,基范现在对生活不抱任何期待了。就拿爱情来说,基范也谈过几次恋爱,但他实在忍受不了女孩儿的善变:至于结婚,那也不过是一种生活方式而已。所以,他觉得等到一定的时候直接结婚就可以了,反正爱情又不管饭。
    基范的朋友们笑他是一个“小老头”。因为他老是对那些向自己诉苦的朋友们说,这世上根本就没什么特别开心的事儿,也没什么特别伤心的事儿。按照基范的说法,这世上的事情,开心只不过是一会儿,伤心也只不过是一会儿,何必那么在乎呢?就这么过完一生然后死去,这就是我们的人生啊。朋友们问基范:“那你活着有什么意思啊?”这时基范就会反问那些朋友:“那你们活着又有什么意思呢?”他认为把本来就没有意思的东西,硬要说成有意思,那就是一种虚情假意和伪善。每当被问到“那你为什么要活着”。时,基范就会像已经过完此生的人一样回答:“因为出生在这个世上了,就这么过完一辈子,然后离开呗。”
    ……
    目录
    **部分 现实原则,还是快乐原则?
    1.三十岁,被时间强行变为“大人”
    2.没什么特别开心的,也没什么特别伤心的
    3.不顺心的人们,不称心的世界
    4.为什么我总感到莫名的不安?
    5.爱,不可求的理由
    6.结婚,结了会后悔,不结也会后悔
    第二部分 你也害怕成为大人吗?
    7.身体是大人,心灵却是孩子
    8.彼得·潘热潮
    9.害怕成为大人
    10.做大人的难处
    11.过于在意别人的看法
    12.害怕真挚的关系的人
    13.极度讨厌权威的人
    14.认为所有事情都很无聊的人
    15.沉迷于假想世界的人
    16.心智成熟的大人
    第三部分 心理学给我们的建议(1)
    17.每个人的心里都有一个受伤的小孩
    18.为什么要面对不堪回首的往事?
    19.该死心的时候就要死心
    20.从丧失中发现意义
    21.无法承受离别的心理
    22.“再见”这一句话重要的理由
    23.我们都有幸福的权利
    24.如要幸福,就放它走
    25.伤痛也是一种动力
    26.战胜离别与伤心的力量
    27.不要在伤感面前硬装成大人
    28.朋友,把我的伤痛扛在自己肩上的人
    29.不要勉强忘记
    30.让伤感像水一样流走
    第四部分 心理学给我们的建议(2)
    31.原谅并不意味着喜欢
    32.我也可能会伤害别人
    33.用幽默的眼睛去看世界
    34.游戏的能力是精神健康的指标
    35.大人也有幻想的权利
    36.拥有属于自己的时间
    37.慨叹当父母不容易的人们(1)——不要刻意去做太**的父母
    38.慨叹当父母不容易的人们(2)——让孩子走自己的路
    第五部分 三十岁以后
    39.变老的恐惧
    40.中年生活带给我们的礼物
    41.关于成为老人
    42.愉快的上年纪的方法
    43.毫无畏惧地迎接死亡的方法
    编辑推荐语
    飞人刘翔有句口头禅:“随便混混啦。”这可能代表了一个人从容的心态,但二十岁的人可以这样说,三十岁的人还可以吗?
    之前,可以事事以快乐为原则,到了三十岁,人就必须面对现实了。可现代社会有越来越多的人,身体已经成熟,心灵却拒绝长大,心理学家称他们是“彼得·潘综合征患者”。
    这世上*有名的“彼得·潘综合征患者”迈克尔·杰克逊去了,假如他有不一样的三十岁,他会不会有不一样的人生?

    与描述相符

    100

    北京 天津 河北 山西 内蒙古 辽宁 吉林 黑龙江 上海 江苏 浙江 安徽 福建 江西 山东 河南 湖北 湖南 广东 广西 海南 重庆 四川 贵州 云南 西藏 陕西 甘肃 青海 宁夏 新疆 台湾 香港 澳门 海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