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光临有路网!
知识经济时代的美学与设计
QQ咨询:
有路璐璐:

知识经济时代的美学与设计

  • 作者:滕守尧 聂振斌
  • 出版社:南京出版社
  • ISBN:9787807181255
  • 出版日期:2006年01月01日
  • 页数:237
  • 定价:¥31.00
  • 猜你也喜欢

    分享领佣金
    手机购买
    城市
    店铺名称
    店主联系方式
    店铺售价
    库存
    店铺得分/总交易量
    发布时间
    操作

    新书比价

    网站名称
    书名
    售价
    优惠
    操作

    图书详情

    内容提要
    本书是中国社会科学院2002-2004年**课题的研究成果,力图建构知识经济时代美学的新范式、探讨这种新型美学体系中“设计”的理论地位与实践表现,从而填补人类文化对“知识经济”这一新的社会类型在“审美之维”上的研究空白,把美学研究纳入到社会历史的演进结构中去。同时着眼于设计与美学的互动,从中国当代语境中的设计、商业设计的美学批判和审美化生存与环境几个方面描述了知识经济时代美学体系中的设计。本书提出的一系列崭新的美学课题都将成为当下及未来美学研究的新的生长点。
    文章节选
    在寻求变通方式而采取部分行动步骤时,还会涉及到“资源分配”问题。在解释这一问题时,西蒙指出,对资源进行合理的分配,就是要争取“*小消耗”。这一做法如今已经成为评估一种设计是否成功的标准。但直到几年以前,“*小消耗”的设想在工程设计上还不过是一种暗示性的、盲目性的想法,而没有得到明确而公开的肯定。近几年来,其重要性日益显露,越来越多的人开始精打细算,尽量减少消耗,使“*小消耗”原则成为设计的重要原则。
    由于上述种种特殊的要求,使当今设计成为一种特殊的学科领域,不管从哪一方面看,其意味都超出了传统设计家们的职业范围。西蒙指出,许多人都对我们社会分裂成两种文化的破碎倾向不满。有些人还认为,现在不止有两种文化,而是有更多种类的文化。既然我们后悔这种破碎化的做法,就必须寻找一种共同的知识核心,即被所有种类的文化共同享有的核心。这个核心领域涉及的是比天气、体育、小轿车、喂养和照顾孩子,甚至政治更有意义的课题。对于我们与内在环境和外在环境的关系的理解(这些环境决定了我们对生活和空间的选择),至少可被视为这一富有意义的核心的一个重要部分。西蒙以音乐类比这一处于所有文化核心的设计。他指出,音乐是*古老的有关人造物的科学,希腊人就是这样看的。因此,关于现代设计这一理论,也全都适用于音乐。包括它的作曲和它的欣赏。因为音乐的形体式样与内在环境有几个重要的联系和接触。它能够唤起强烈的情绪和情感,它的形体式样完全可以被人类听觉感知,它的某些和谐的关系也能得到某些物理的和生理的解释(虽然其审美的意味可以直接被感知到)。至于它与外部环境的关系,就更是一种设计问题。当我们把音乐视为一种设计问题,当我们把乐曲视为设计中的一个问题时,我们面临的恰好是我们在解决其他设计问题时所要完成的任务:评价、寻找变体、寻找再现体等。如果它使我们愉快,我们还可以将其他设计领域中使用的电脑自动设计技术运用到音乐中。如果说电脑谱写的音乐尚未达到相当高的美学高度,它起码已经达到(也已经接受到)值得职业作曲家和分析家们严肃对待的程度。因此,设计与艺术是息息相通的,可惜现在的许多工程师根本就没有音乐的耳朵,正如大量的作曲家不懂数学一样。**的办法是加强双方的沟通。
    目录
    导言
    一 知识经济——一个发展的概念
    二 知识经济时代的设计:走向艺术与科学之间的“边缘地带”
    三 设计的整体性:融合“审美自律”与“社会他律”
    四 “体验经济”对美学的呼唤
    **章 知识经济时代设计与美学的新范式
    一 知识经济时代的社会与文化
    二 知识经济时代的设计思想转型
    三 设计与艺术
    四 知识经济时代的设计与美学研究
    五 知识经济时代下的美学范式转换
    第二章 设计:从工业经济时代到知识经济时代
    一 工艺美术运动与现代设计思想的产生
    二 德国工业联盟与现代设计运动
    三 现代设计教育:从“包豪斯设计学校”到“乌尔蒙高等造型学院”
    四 设计师:一种新职业的诞生
    五 现代设计:功能主义与国际主义风格
    六 后现代潮流与后现代设计
    七 知识经济时代的设计——多元化背景下的设计
    第三章 现代语境中的中国当代设计
    一 完善现代设计教育体系
    二 发展有民族文化特色的设计语言
    三 实现从“中国制造”到“中国设计”的转变
    第四章 商业设计的美学批判
    一 商业设计的大众传播
    二 大众文化的历史景深
    三 商业生产的经济机制
    四 商业设计的“庸俗美学”批判种种
    五 直面“设计美学”的考量
    第五章 审美化生存与环境
    一 环境的美学意义
    二 中西美学传统中的环境观念
    三 环境设计的多维批评
    四 环境与人的生存
    五 审美化生存如何可能
    六 艺术**:审美化生存的心理分析
    后记
    编辑推荐语
    艺术同自然一样,都是人类本来意义上的家园……艺术**不是常人认为的玩物,而是和谐之源,从中流出的,是涌动不息的生命之泉,只要接触艺术和欣赏艺术,这富有生命力的甘泉便会滋润干渴的嘴唇,使心田之苗茁壮成长。久而久之,这样的人就有可能成为一个和谐的和发展**的人。如果一个社会由这样的人组成,整个社会也就成为和谐的社会。……一个社会只有同艺术结婚,才能生出文化之子,如果与艺术离异,只能导致野蛮,这个社会随之会变成文化的沙漠。
    “对艺术的创造、接受和欣赏,是一种**的文化素质,而获取这种素质的重要捷径,就是艺术教育。”
    “当今方兴未艾的综合艺术教育或生态艺术教育……不仅注重各门艺术之间的对话、交叉和贯通,还注重艺术精神向其他学科的渗透。……实施综合艺术教育,我国是*有优势的。……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艺术教育传统,完善和发展综合艺术教育,造就高素质的人才,正是开发这一套《艺术教育前沿论丛》的宗旨。”

    与描述相符

    100

    北京 天津 河北 山西 内蒙古 辽宁 吉林 黑龙江 上海 江苏 浙江 安徽 福建 江西 山东 河南 湖北 湖南 广东 广西 海南 重庆 四川 贵州 云南 西藏 陕西 甘肃 青海 宁夏 新疆 台湾 香港 澳门 海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