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管战争是人类文明进程中的畸形表现还是人类文明发展中的常态,和平在每一个时代具有不可否认的甚至是**的价值,这一点大概是可以得到人们认可的。欧美或西方,无论是从地理的角度还是从一般文化和意识形态的角度进行考察,谈到和平主义或和平的理念,我们都会从基督教《圣经》中去寻找它的渊源,而不是从希腊文明——这个西方文明更早的源流中去寻找。关于战争是不道德的观念,存在于早期的基督教徒之中。拒绝参加战争,不随身携带武器,是这种观念的恰当表达。但随着基督教的普及和罗马帝国的统治者将基督教确定为国教,早期基督教的和平主义思想开始蜕变。圣奥古斯丁,这位中世纪基督教的思想大师和其他经院哲学家们,试图对连绵不断的现实战争施加伦理上的限制,这便有了“正义战争”的理论。强调进行战争的道德意图,否认战争中的非道德手段,但不排斥战争本身。不过,早期基督教的和平主义思想还是被后来的一些新教派别所重视和重申。17世纪在英国创立的公谊会,就以反对战争和任何暴力作为宗旨。而正是这些基督教教派,对19世纪西方**批和平主义团���的产生起了重要作用。 文艺复兴运动中兴起的人文主义和18世纪早期开始的理性主义,也是西方和平主义的来源之一。伊拉斯谟、托马斯·莫尔、伏尔泰、孟德斯鸠等都批判了战争,指出了战争的破坏性和残忍性。*有名的文献是1712年出版的圣皮埃尔的《**和平》,他提出在欧洲召开国际会议,设立公断法庭机构,实现国际调解和裁军。格劳秀斯、卢梭、康德,在他们有关人类文明和社会进步的思索中,都讨论了实现国际和平等重大问题。 不过,*早的有组织的和平团体出现在拿破仑战争之后的英国和美国。拿破仑战争被广泛地认为是近代战争的一个转折点。全民武装的思想预示着总体战的到来。当然,从某种角度来讲,拿破仑战争引发了民族主义的高涨甚至对战争荣耀的崇拜。但法国大革命引起的20余年的欧洲战争,物质和人员方面的损失巨大。土地荒芜,城市变成一片废墟,和平运动伴随着其他社会改革运动一起高涨。1815年,美国的道奇和伍斯特先后在纽约和马萨诸塞州成立了和平协会。第二年,英国的阿伦和普赖斯也在伦敦建立了相同的组织。这些和平团体反对战争,强调不同**之间的分歧可以通过公众舆论和冲突利益的理性讨论获得解决,而不必诉诸于战争。公谊会教徒在这些早期的和平团体中起了关键作用,一神教教徒和其他持自由思想的新教徒也是积极的参与者。从和平团体成员的职业来看,教士、商人、自由职业者构成组织的核心。从社会地位来看,他们大都出身于中产**。更形象地说,就是既没有富人,也没有穷人。1828年,来自美国不同地区的36个团体组建美国和平协会,呼吁各国通过友好谈判和仲裁来解决一切冲突和争论,并建议设立各国议会,订立章程,维护世界和平。为了宣传和发动群众,新协会印刷了各种宣传小册子,同时派遣会员到美国各地做演讲旅行,定期出版和平刊物。英国和平组织也在1819年出版了宣传自己主张的杂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