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光临有路网!
东亚世界形成史论
QQ咨询:
有路璐璐:

东亚世界形成史论

  • 作者:韩昇
  • 出版社:复旦大学出版社
  • ISBN:9787309065107
  • 出版日期:2009年05月01日
  • 页数:357
  • 定价:¥38.00
  • 分享领佣金
    手机购买
    城市
    店铺名称
    店主联系方式
    店铺售价
    库存
    店铺得分/总交易量
    发布时间
    操作

    新书比价

    网站名称
    书名
    售价
    优惠
    操作

    图书详情

    • 出版社
    • ISBN
      9787309065107
    • 作者
    • 页数
      357
    • 出版时间
      2009年05月01日
    • 定价
      ¥38.00
    • 所属分类
    文章节选
    **章 中国古代对外关系理论的形成与发展
    **节 对外关系理论形成的基础
    中国是古代文明的发源地之一。研究中国古代的对外关系理论,首先就必须对中国**形成的历史及其与周边民族的关系有深入而准确的把握。
    中国早期**的形成,即是各部族之间融合的过程。根据古史的记载,居于中部地区的炎帝族曾经同黄帝族在阪泉发生三次冲突,黄帝族战胜炎帝族进入中原,然而,其结果却是黄帝族与炎帝族的融合;炎帝族和黄帝族的联合,战胜了自南方北上的九黎族,结果是北方部族与南方部族的融合。远古**形成的传说,都显示出中国的特点,也就是早期**是通过民族的融合而形成的,这个融合过程伴随着激烈的战争,但是,战争的结果并不是胜利部族对失败部族的征服和奴役,而是归于融合。这是中国**形成史上的一个重要传统,有文字记载的文明史也证明了这一点,周战胜殷(商),却分封殷人,形成以周天子为共主的周朝。
    ……
    目录
    上编 总 论
    **章 中国古代对外关系理论的形成与发展
    **节 对外关系理论形成的基础
    第二节 “华夏”意识和“夷狄”观念的形成
    第三节 “大一统”理论与天下秩序
    第二章 外交实践及其基本原则
    **节 建构以君臣关系为核心的国际体系
    第二节 册封、羁縻与朝贡
    第三节 征伐与和亲
    第三章 东亚世界的基本特点与移民的文化传播
    **节 东亚世界的基本特点
    第二节 移民与文化传播
    下编 东亚世界的历史进程
    第四章 东亚国际关系的演变
    **节 4世纪以前的东亚
    第二节 高句丽与南北朝关系的演变
    第三节 百济与南北朝关系的演变
    第四节 倭国与南朝关系的演变
    第五章 南朝文化向东亚的传播
    **节 南朝向百济的文化传播
    第二节 百济向倭国的文化传播
    第六章 倭国与江南
    **节 倭与江南“吴国”
    第二节 倭国与“吴国”的交往
    第三节 “吴国”所在
    第四节 “吴国”文物
    第五节 “吴国”移民及其事迹
    第七章 大陆移民与佛教传播日本
    **节 钦明十三年佛教“公传”说批判
    第二节 钦明朝以前的佛教遗迹
    第三节 大陆移民与佛教勃兴
    第八章 隋朝重建东亚国际关系秩序与高句丽问题
    **节 隋朝重建国际关系秩序所面临的问题
    第二节 高保宁事件及其影响
    第三节 契丹与靺鞨
    第四节 隋征高句丽
    第九章 隋朝与倭国关系的重建
    **节 突然到来的倭国使节
    第二节 遣隋使的使命
    第三节 东亚的“佛教外交”
    第四节 国书与倭王号
    第十章 东亚局势与唐朝的朝鲜政策
    **节 唐朝对外政策的基础
    第二节 唐高祖时代的朝鲜政策
    第三节 贞观十九年以前东亚局势的演变和唐太宗的朝鲜政策
    第四节 唐朝征伐高句丽的各种因素
    第五节 贞观末年至高宗时代的东亚形势与朝鲜政策
    第十一章 东亚大博弈——白江之战
    **节 唐高宗朝的朝鲜战略
    第二节 新罗的战略考虑
    第三节 日本争夺朝鲜南部的战略利益
    第十二章 东亚世界格局的形成
    **节 东亚世界**格局的形成——新罗统一朝鲜
    第二节 新罗统一的外部原因与唐朝的战略目标
    第三节 东亚世界文化格局的形成——日本全面接受唐文化
    第四节 以唐朝为**的东亚世界
    第十三章 日本的唐朝移民
    **节 来自唐朝的移民
    第二节 袁晋卿家族
    第三节 唐朝移民的境况
    第四节 中国与朝鲜移民身份地位的比较
    第十四章 大陆移民对日本社会的主要贡献
    **节 政治影响
    第二节 军事力量
    第三节 外交活动
    第四节 制度建设
    第五节 文教艺术
    主要征引文献
    后记

    与描述相符

    100

    北京 天津 河北 山西 内蒙古 辽宁 吉林 黑龙江 上海 江苏 浙江 安徽 福建 江西 山东 河南 湖北 湖南 广东 广西 海南 重庆 四川 贵州 云南 西藏 陕西 甘肃 青海 宁夏 新疆 台湾 香港 澳门 海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