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光临有路网!
大国策——通向大国之路的中国民生:全球视野中的社保路径
QQ咨询:
有路璐璐:

大国策——通向大国之路的中国民生:全球视野中的社保路径

  • 作者:唐晋
  • 出版社:人民日报出版社
  • ISBN:9787802087897
  • 出版日期:2009年05月01日
  • 页数:462
  • 定价:¥69.80
  • 分享领佣金
    手机购买
    城市
    店铺名称
    店主联系方式
    店铺售价
    库存
    店铺得分/总交易量
    发布时间
    操作

    新书比价

    网站名称
    书名
    售价
    优惠
    操作

    图书详情

    • 出版社
    • ISBN
      9787802087897
    • 作者
    • 页数
      462
    • 出版时间
      2009年05月01日
    • 定价
      ¥69.80
    • 所属分类
    内容提要
    北欧**推行高福利制度,为国民提供“从摇篮到坟墓”贯彻一生的社会保障:免费教育、**补贴、就业保障、救济金制度等,这样的社会保障制度看起来更像“社会主义”。中国尚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套用北欧社保政策不是很现实。当前应把弥补制度缺失作为优先目标,先解决“从无到有”的问题,再解决“由低到高”的问题。
    弱势群体若不高呼和谐,就谈不上和谐。美国哈佛大学教授罗尔斯在他的《正义论》一书中说:“正义是社会制度的首要价值,正像真理是思想体系的首要价值一样。”公平正义是和谐社会的价值特征,民生和给养应当覆盖更多的弱势群体。
    文章节选
    一个人“从摇篮到坟墓”,政府都要管吗?
    民生问题为什么如此重要
    现在为什么要特别强调民生问题
    其一,民生问题的解决程度决定了社会进步程度和政权兴亡;其二,民生问题在持续发展,解决了原有的民生问题,又会出现新的民生问题;其三,市场化和全球化正在放大我们**的各种民生问题。
    首先谈一下我对时代的看法,看看我们处于一个什么样的时代。经过改革开放,我们现在所处的时代,实际上不能用传统的观点、思维方式,简单地把它看成是一个传统时代的延续。现在这个时代确实跟改革开放前一个时期有着截然不同的问题、任务、目标,也需要有截然不同的措施来解决,这个时代并不是改革开放的简单延续,它更是改革开放时代的深化。我可以举一些标志性特征来说明这些重大变���。
    例如:市场经济取代计划经济,市场机制作用普遍发挥;经济多元化得到发展;社会结构出现了多层化,每个社会**都有相应的社会群体特征及不同的社会、政治与经济地位;发展理性正在取代单纯的增长冲动;人们的观念发生了重大变化,由过去依赖**、依赖单位,开始转向个人责任的回归,从因循守旧与思想僵化走向与时俱进与创新,从过去强调每一个人做被动的保守的螺丝钉,开始要求每一个人能够主动地积极地参与竞争,从单一的道德价值观走向丁价值观的多元化,等等;新的社会问题和社会矛盾正在取代旧的社会问题或者社会矛盾。社会分层问题,劳动关系失衡问题,传统户籍制度与统一劳动力市场冲突所导致的流动人口与固定户籍人口之间的矛盾,公共资源长期配置的失衡所导致的城乡之间的矛盾,等等,都是这些新矛盾的表现;执政理念发生了重大变化;世界需要中国与中国需要世界并重,已经代了过去中国单纯需要世界。
    基于上述标志,我们可以得出几个结论:普遍受惠的时代已经过去,利益分割的时代已经到来;单纯依靠经济增长的时代已经过去,强调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时代已经到来;共同贫穷的时代已经成为历史,促使全体国民走共同富裕道路的时代已经到来;边走边看的时代已经过去,目标明确、路径清晰的时代已经到来;矫枉过正的时代已经过去,理性发展的时代已经到来;被动对外开放的时代已经过去,主动参与全球化进程并积极争取在国际上发挥大国作用的时代已经到来。
    在这样一个时代,为什么要特别强调民生问题?
    首先,民生问题的解决程度决定了社会进步程度和政权兴亡。中国自古以来就将“民生”与“国计”相提并论,民生问题一直与**发展存在着不可分割的关系。“民惟邦本,本固邦宁”是《尚书.五子之歌》中所说的,它构成了儒家治国理政思想的核心,而《管子。霸业》指出“以人为本,本治则国固,本乱则国危”,《左传。庄公三十三年》强调“政之所兴,在顺民心”,《孟子。梁惠王下》则提出“忧民之忧者,民亦忧其忧”,《孟子.尽天下》主张“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等议论,亦客观地反映了古代先贤对民生问题的重视。然而,翻开历史典籍,却发现民生问题在中国历史长河中很少受到过真正的重视,反而,民不聊生似乎成了中国历史的一种常态,官本位的文化更是积淀得深厚,且异常深厚。只有到了新中国成立后,民生问题才真正受到关注,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即是毛泽东同志倡导并逐渐发展成为中国共产党的宗旨的,但遗憾的是由于种种因素和计划经济对生产力的束缚,**并没有像预期的那样获得发展,解决民生问题的成效在计划经济时代也并不很大,所以,到20个世纪80年代初期,中国依然是共同贫困的局面。改革开放以来,民生问题受到普遍关注,改革开放的进程,其实就是不断重视民生、改善民生的过程。小平同志对此有很多讲话,其中明确提出要把是否有利于提高人民生活水平作为判断是非得失的重要标准,强调一切政策的出发点和归宿始终要看“人民拥护不拥护”,“人民赞成不赞成”,“人民高兴不高兴”,“人民答应不答应”。江泽民同志提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强调要“代表*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新一代领导集体更是明确提出以人为本、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理念,“权为民所用,权为民所享,利为民所谋”日益深入人心。我们看到并正在体验着我们**从官本位到民本位,从民本位到人本位的历史性变,这种观念的变革和发展理念的革新,正在**着我们**迈向现代、文明、进步的全新发展阶段。
    其次,民生问题在持续发展。解决了原有的民生问题,又会出现新的民生问题。经济社会越是发展,民生问题的内涵和外延就越是会扩展,其致因就越是复杂,而解决起来也就越来越需要智慧。
    顾名思义,民生问题是指国民的生活问题,孙中山将民生问题概括为衣、食、住、行四要素。不过,时代在发展,民生问题的要素也在不断变化。改革开放初期,民生问题主要是城乡居民的衣食之忧,解决当时的民生问题也主要是解决人民的衣食之忧,不要再饿肚子和不要受冻。现在绝大多数城乡居民进入了小康生活,面临的突出问题便是如何更好地解决住、行的问题,以及其他新的生活需求。因此,跟计划经济时代相比,现时代更加突出地显露出教育作为民生之基、就业作为民生之本、收入分配作为民生之源、社会保障作为民生之**网的重要性。对每一个国民而言,没有教育机会就不可能接受现代文明,也不可能成为高素质甚至合格的劳动者;教育机会、接受教育的程度,正决定着每一个人的生存和发展机会及生活质量,教育已成为国民立足社会的基础。同时,就业是民生之本,解决就业问题就是要让每一个劳动者有一个稳定的工作岗位、每一个家庭有一个稳定的生活来源,而失业、就业不足或就业不充分,既是社会问题,更是家庭与个人的严重问题,失业带来的往往是家庭生活的危机与困境。收入分配决定着城乡居民的收入渠道与生活来源。除了就业获取收入外,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实际上还有多种收入渠道。收入分配是针对整个社会财富的,合理的收入分配体制不仅能够推进效率与发展,而且有利于社会公平、进步与和谐。在现时代,我们不仅需要按劳分配、按资分配、按智分配。还要有按需分配,只有多种分配形式并存并且合理组合,才能在促进效率的同时也促进社会和谐发展。社会保障则是民生之**网,在计划经济时代我们强调的是单位保障,每一个的保障主要不是依赖家庭而是依赖单位,在城市是由**财政支持的国有单位与集体单位,在乡村则是集体社队。我有一个观点,就是人随着社会发展,抵御风险的能力实际上是持续下降的,人对社会的依赖持续上升,尤其是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人的风险其实是在持续增长,所以对社会保障的需求更显迫切。市场经济使人由单位人转变成社会人,人的社会化当然标志着人的自由度的增加和个人权利的扩张,但实际上各种不确定风险也在持续扩张,而社会保障则是将人们不确定的风险通过稳定保障机制来解,社会保障可以维系社会与人生,可以润滑社会与人生。所以,建设社会保障的迫切性非常明显。当然,现时代的民生问题除了上面这些,还有民主与社会和谐,从物质到精神,从精神到政治、文化,民主与法制,体面与尊严,都已经成为必须考虑的重大民生问题。
    *后,市场化和全球化正在放大我们**的各种民生问题。市场化能够带来效率,但它不会自动实现社会公平,市场机制失灵所导致的价值规律和竞争规律可能走向**,从而使生活中的风险剧增。*显著的风险就是失业风险,这是计划时代没有的,还有收入分配的方式,等等,从而实际上是放大了个人和家庭的风险。全球化在给我们带来可能跻身世界先进**机遇的同时,也给我们带来了难以完全控制的全球风险,比如金融风暴会影响经济的发展,进而影响到就业与收入及财富的积累,还有政治、军事及外交等多方面的参与,介入程度越深所受影响也越大。这种影响可能是正面的也可能是负面的,可能是机会也可能是危机,它都在影响着一个**的发展。一个**的发展受到全球化的影响,直接的效应必然是影响着民生问题的发展与民生问题的解决。因此,我说新的发展时期是市场经济走向成熟的时期,是我们**真正走向并融入全球化的时期,如果不重视防止和控制市场化和全球化带来的风险,差距会持续扩大,矛盾会日益尖锐,冲突会更加激烈,民生问题也将更加突出。
    中国民生问题的现状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的民生得到了极大改善。然而,经济指标的增长与发展,并不意味着中国民生问题已经得到全面解决。因为前一个时期解决的民生问题,主要是初级阶段的初级民生问题,而现在民生问题与时代的发展同步,其内涵也在不断发展。
    我用两句话可以概括:一是中国的民生问题自改革开放以来得到了极大改善;二是中国的民生问题也在改革发展中不断发展,并且由单纯的物质生活转向全面化。
    ……
    目录
    法治成就大国——《大国策》系列丛书导言
    一个人“从摇篮到坟墓”,政府都要管吗?
    民生问题为什么如此重要
    从平均到公正:中国社会政策的演进
    当前我国社会保障制度的断裂与弥合
    结构变迁、财政转型与中国社会保障体系的改革路径
    从经济转型看我国社会保障体制改革
    各**的社会不公平感比较分析
    制度与实践:失业人员社会保障问题研究
    当道义变成制度之后——试论城市低保制度实践的延伸效果及其演进方向
    促进公平的教育体制结构
    择校与教育公平——择校权实现的差序格局
    “老有所养”谁来养?
    我国的老龄化、性别和养老政策
    全球性公共养老保障制度改革与中国的选择——与GDP相连的空账比与资本市场相连的实账更可靠更可取
    农村社会养老保障制度的总体评价及改革思路——基于城镇化发达地区的调查与思考
    人口老龄化背景下城市老年人的社会适应问题研究
    关注老年妇女问题——以安徽为例分析
    弱势群体何时高呼“和谐”?
    中国社会主要群体弱势化趋向
    我国社会性弱势群体发展的五大趋势
    志愿服务与弱势群体的权利保障
    转型中社会救助制度的发展
    完善社会救助制度的思路与对策
    资源动员与网络中的民间救助
    农民也是国民
    全球化视野下的中国农民问题
    立足现实、面向未来:农村养老保障制度改革的“过渡模式”设计
    农民社会保障与土地制度改革
    市场转型期的农村社会保障制度建设:进展与偏差
    失地农民基本生活保障制度:浙江的证据
    农村“留守儿童”之现状、走向与对策探讨——以湘北H村“留守儿童”群体为实证分析对象
    农民工,马克思定义下的“产业公认”
    中国农民工问题:理论判断与政策思路
    中国农民工*新情况调查报告
    城市化、农地制度与迁移人口社会保障——一个转轨中发展的大国视角与政策选择
    农民工社会保障制度的选择
    断裂与弥补——农民工权益保障中的法与政府角色
    编辑推荐语
    中国的崛起是在失去世界政治、经济、文明控制权150年之后的再度崛起。在全球经济危机的重创下,世界政治、经济、文化、战略格局面临新一轮洗牌。在千年一遇的机遇面前,中华民族、中国国民、中国政府应以怎样的大战略、大视野、大谋略、大胸怀应对新的世界秩序、迎接新的挑战?
    中国拥有世界上*庞大的智库机构,如中国社会科学院、中国科学院、**发改委、**党校、**文献研究室、**党史研究室、各高等院校、研究院所等,这些机构作为政府“外脑”,为中国*高决策层分析全球走势,为中国策,为国是谋。
    《大国策》丛书集结当代中国**“谋士”和“智囊”,把中国的发展纳入国际视野和历史视野进行考察,立足中国崛起道路上的大战略、大课题,对崛起进程中的中国经济、政治、民主、软实力、民生、环境、能源、人口、****等领域所涉及的战略问题发表国策诤言,直陈大国崛起进程中的危机和挑战,试图超越西方设定的现代化标准,跨越西方现代化“陷阱”,提出中国崛起的大对策、大方略。
    本书为丛书之《全球视野中的社保路径》分册。

    与描述相符

    100

    北京 天津 河北 山西 内蒙古 辽宁 吉林 黑龙江 上海 江苏 浙江 安徽 福建 江西 山东 河南 湖北 湖南 广东 广西 海南 重庆 四川 贵州 云南 西藏 陕西 甘肃 青海 宁夏 新疆 台湾 香港 澳门 海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