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光临有路网!
六角丛书中外名著榜中榜·昆虫记(新版)
QQ咨询:
有路璐璐:

六角丛书中外名著榜中榜·昆虫记(新版)

  • 作者:(法)法布尔 陈筱卿
  • 出版社:光明日报出版社
  • ISBN:9787802067318
  • 出版日期:2009年05月01日
  • 页数:166
  • 定价:¥7.00
  • 分享领佣金
    手机购买
    城市
    店铺名称
    店主联系方式
    店铺售价
    库存
    店铺得分/总交易量
    发布时间
    操作

    新书比价

    网站名称
    书名
    售价
    优惠
    操作

    图书详情

    内容提要
    《昆虫记》既是一部关于昆虫学的科普书籍,又是一部秒学昆虫的文学巨著,是科学与文学**结合的典范。
    本书的全译本由**翻译家陈筱卿根据发文版《昆虫记》翻译。
    文章节选
    绿蚱蜢
    夜已深了,蝉鸣声止。整个白昼,它们饱尝阳光和炎热,尽情欢唱不止,而夜晚来临,它们要歇息了,但是它们却常常被搅扰得无法休息。在梧桐树那浓密的枝权中,突然会传来一声如哀鸣般的闷响,短促而凄厉。这是被绿蚱蜢突然袭击所惊扰的蝉的绝望哀号;绿蚱蜢是夜间凶猛凌厉的猎手,它向蝉扑去,拦腰将蝉抱住,把它开膛破肚,掏心取肺。欢歌曼舞之后,竟是杀戮。
    在我的住处附近,绿蚱蜢似乎并不多见。去年,我计划着研究研究这种昆虫,但是一直没有找到过它,只好恳求一位看林人帮忙,他终于帮我从拉加尔德高原弄到两对绿蚱蜢。那里是严寒地区,山毛榉现在正开始往旺杜峰长上去。
    好运总是要先捉弄一番,然后才向着坚忍不拔者微笑的。去年久寻不见的绿蚱蜢,今夏已经几乎是随处可见了。我用不着走出我那狭小的园子,就能捉到它们,想要捉多少就有多少。每天晚上,我都听见它们在茂密的树丛草柯中鸣叫。把握好这个好时机,机不可失,时不再来。
    自六月份起,我便把我所捉到的足够的一对对绿蚱蜢关进一只金属网钟形罩中,下面是一只瓦罐,铺了一层沙子作底。这漂亮的昆虫简直棒极了,全身淡绿色,身体两侧有两条淡白色的饰带。它体形优美,身轻体健,一对罗纱大翅膀,是蝗虫科昆虫中*优雅美丽的。我因捉到这样的一些俘虏而洋洋自得。它们将会告诉我些什么呀?等着瞧吧。眼下必须把它们喂养好。
    我给这帮囚徒喂莴苣叶。它们果然在啃咬,但是吃得极少,而且不屑吃的样子。我很快就弄明白��:我养的是一些不太甘愿吃素的家伙。它们需要别的,看上去是想捕捉活食。但到底是哪种活食呢?一个偶然的机会碰巧让我知道了是什么。
    破晓时分,我在门前溜达,突然旁边一棵梧桐树上掉下点什么东西,还吱吱地在叫。我赶忙跑上前去。是一只蚱蜢在掏空被它抓住的一只蝉的肚腹。蝉徒劳地鸣叫,挣扎,蚱蜢始终紧咬住不放,把脑袋深扎进蝉的内脏中,一小口一小口地撕拽出来。
    我明白了:蚱蜢是一大早在树的高处趁蝉歇息时发动袭击的,受袭的被活活地开膛的蝉猛然一惊,随即进攻者和被袭者扭成一团跌落下来。那次以后,我曾多次看到这类似的屠杀场面。
    我甚至见到过胆量过人的蚱蜢蹿起追扑晕头转向乱飞逃命的蝉,犹如在高空中追逐云雀的苍鹰。与胆量过人的蚱蜢相比,猛禽略逊一筹。苍鹰是专攻比自己弱小的动物,而蝗虫类则相反,攻击比自己个头儿大得多、强壮得多的庞然大物,而这场个头儿相差许多的肉搏的结果是小个头儿必赢无疑。蚱蜢有极强的下颚和利爪,很少不把对手开膛破肚的,而后者因没有武器,只有哀号和挣扎的分儿了。
    要紧的是要把猎物攥住,这倒并不难,趁夜间猎物打盹儿的工夫下手即可。凡是被夜巡的凶猛的蚱蜢撞上的蝉都难免惨死。这就可以理解了,为什么夜阑人静、蝉声停叫之时,有时会突然听见树冠中传出吱吱的惨叫声。那是身着淡绿色衣服的强盗刚刚捉住一只入睡了的蝉。
    我找到了我的食客们所需之食物了:我就用蝉来喂养它们。它们觉得这道菜非常合胃口,所以两三个星期的工夫,我那笼子里就一片狼藉,蝉脑袋、空胸壳、断翅膀、断肢碎爪,无处不在。只有肚子几乎整个儿地不见了。肚腹是块好肉,虽然营养成分不高,但看来味道很好。
    确实,蝉腹中的嗉囊里积存着糖浆,那是蝉用自己的小钻从嫩树皮里汲出来的香甜液汁。是否就因为这种“蜜饯”的缘故,蝉的肚腹才成为“猎人”的**?这很可能。
    为了使食谱多样化,我其实还专门喂它们一些香甜的水果,比如梨片、葡萄、甜瓜片等等。这些水果它们全都很爱吃。绿蚱蜢就像英国人:它非常喜欢浇上果酱的牛排。也许这就是为什么它一抓住蝉,就是开膛破肚的缘故:肚子里装着裹着果酱的鲜美肉食。
    并非在任何地方都可以吃到这种甜蝉美味的。在北方地区,绿蚱蜢遍地皆是,它们不可能找得到它们在我们这儿所热衷的这种美食。它们大概还有别的吃食。
    为了弄清楚这个问题,我给它们喂细毛鳃角金龟,这是一种夏季鳃角金龟,与春季鳃角金龟相同。这种鞘翅昆虫一扔进笼里,绿蚱蜢们便毫不迟疑地扑上去了,吃得只剩下鞘翅、脑袋和爪子。我又投进去漂亮而肉肥的松树鳃角金龟,结果也一样,第二天我发现它被那帮凶神恶煞给开膛破肚了。
    这些例子已足以说明问题了。这证明蚱蜢是个嗜食昆虫者,尤其爱吃没有过硬甲胄保护的那些昆虫;这还证明它们特别喜欢肉食,但又像螳螂那样只吃自己捕获的猎物。这个蝉的刽子手还知道肉食热量太高,须用素食加以调剂。吃完肉喝完血之后,还要来点水果什么的,有时候,实在没有水果,来点草吃吃也是可以的。
    然而,同类相残仍然存在。其实我还从未看到我笼中的飞蝗像螳螂那样的野蛮行径,后者经常拿自己的情敌开刀,吞食自己的情侣。不过,假若笼中的某个体弱的飞蝗倒下,幸存者们会像对待一般猎物那样毫不迟疑地扑上去的。它们并不是因为食物匮乏才以死去的同伴充饥的。不管怎么说,凡是身有佩刀的昆虫都不同程度地有以伤残同伴为食的癖好。
    除了这一点而外,我笼子里的飞蝗们倒是和平共处地生活着。它们彼此之间从未见有过狠打狠斗,顶多也就是因食物而稍许争抢一番而已。我刚扔进笼子里一片梨,一只飞蝗便立即霸占上了。因为怕别人来争抢,它就踢腿蹬脚,不让别人过来抢它的美食。它吃饱了,就把位子让给别人,后者随即电霸道地占着梨片。笼中的食客就这么一个一个地飞上去占上一番。吃饱喝足之后,大家便用大颚尖挠挠脚掌,用爪子蘸点唾沫擦擦额头和眼睛,然后便用爪子抓住网纱或躺在沙地上,作沉思状,悠然自得地在消食。白天的大部分时间都睡大觉,尤其是天气炎热时,更是如此。
    到了日落西山、夜幕降临时,这帮家伙劲头儿便上来了。九点钟光景,闹腾得*欢。忽而猛地冲上圆顶高处,忽而又兴冲冲地下来,一会儿再冲上去。大家吵嚷着来来去去,在环形道上跑跑跳跳,遇上好吃的便咬上两口,也不停下来。
    雄性绿蚱蜢待在一旁,用触须挑逗路过的雌性。未来的母亲们庄重严肃地踱着步,佩刀半抬着。对于那些猴急的狂热雄性来说,现在的大事就是交配。有经验者一看就知道它们想干什么。
    这也是我所观察的主要内容。我的愿望得以满足,但并不是完全满足,因为下面的好事拖得太晚,我没能看到*后那一幕。那*后的一幕要拖到深夜或者凌晨。
    我所看到的那一点点只局限于没完没了的序幕那一段。热恋的情侣面对面,几乎头碰头地用各自的柔软触角彼此触摸,互相试探。它们仿佛两个用花剑互击来互击去以示友好的对手。雄性不时地鸣叫几声,用琴弓拉上几下,然后便寂然无声,也许是因为过于激动而没继续拉下去。十一点了,求爱仍未结束。我实在是困得不行,颇为遗憾地撇下了这对情侣。
    第二天早晨,雌性产卵管根部下方吊挂着一个奇特的玩意儿,是装着精子的口袋,宛如一只乳白色的小灯泡,大小如天平砝码,隐约地分成数量不多的长圆形囊泡。当雌性绿蚱蜢走动时,那小灯泡擦着地,粘上一些沙粒。然后,它拿这个受孕的小灯泡当做盛筵,慢慢地将其中的东西吸尽,再咬住干薄皮囊,久久地反复咀嚼,*后再全部吞咽下去。不到半天工夫,那乳白色的赘物消失了,连渣渣末末都全部被它美滋滋地吃光了。
    大孔雀蝶
    谁不认识这美丽的蝴蝶?它是欧洲*大的蝴蝶,穿着栗色天鹅绒外衣,系着白色皮毛领带。翅膀上满是灰白相间的斑点,一条淡白色之字形线条穿过其间,线条周边呈烟灰白,翅膀**有一个圆形斑点,宛如一只黑色的大眼睛,瞳仁中闪烁着黑色、白色、栗色、鸡冠花红色的呈彩虹状的变幻莫测的色彩。
    它那体色模糊泛黄的毛虫也同样美丽好看。它那稀疏地环绕着一圈黑纤毛的体节末端,镶嵌着青绿色的珍珠。它那粗壮的褐色茧形状极其奇特,口部状如渔民的捕鱼篓,通常紧贴在老巴旦杏树根部的树皮上。这种树的树叶是其毛虫的美味食物。
    五月六日那天早上,一只雌性大孔雀蝶在我面前的实验室桌子上破茧而出。它因孵化时的潮湿而浑身湿漉漉的,我立即用金属网罩把它罩了起来。我这也是灵机一动才这么做的,因为我还没有针对它的特殊安排。我只是凭着观察者的简单习惯,把它关了起来,时刻密切注意可能会出现的情况。
    晚上九点钟光景,全家人都躺下睡觉了,我隔壁房间乱糟糟的一阵响动。小保尔没怎么穿衣服,来回走动,又蹦又跳,跺脚踢物,弄翻椅子,简直像疯了似的。只听见他一个劲儿地在喊我。
    我赶忙奔过去一看,是巨大的蝴蝶的入侵。有四只已经被抓住,关进了麻雀笼里。还有大量的全都在天花板上飞来飞去。
    见此情景,我立刻想起了早晨被我关起来的那只雌性大孔雀蝶来。
    我们来到住宅右翼我的实验室。我们手里拿着一支蜡烛,冲进了房间。
    ……
    目录
    蝉和蚂蚁的寓言
    蝉和蚂蚁
    蝉出地洞
    螳螂捕食
    灰蝗虫
    绿蚱蜢
    大孔雀蝶
    小阔条纹蝶
    象态橡栗象
    豌豆象
    菜豆象
    金步甲的婚俗
    松树鳃角金龟
    意大利蟋蟀
    田野地头的蟋蟀
    圣甲虫
    圣甲虫的梨形粪球
    圣甲虫的造型术
    西班牙蜣螂
    米诺多蒂菲
    南美潘帕斯草原的食粪虫
    粪金龟和公共卫生
    隧蜂
    隧蜂门卫
    老象虫
    朗格多克蝎的家庭
    朗格多克蝎
    编辑推荐语
    《昆虫记》是法布尔依据毕生从事昆虫研究的经历和成果撰写的一部关于昆虫的作品。法布尔以人性观照虫性,用散文化的笔调在书中真实地记录了各种各样的昆虫的本能、习性、劳动、生育、死亡等。全书渗透着作者对生命的关爱和敬畏之情,体现了作者细致入微、孜孜不倦的科学探索精神。
    作品自问世以来,在世界上引起一片赞叹之声,先后被译成60多种文字,法布尔也被人们赞誉为“昆虫荷马”、“昆虫世界的维吉尔”、“动物心理学的倡导人”。1910年,晚年的法布尔因此书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提名。

    与描述相符

    100

    北京 天津 河北 山西 内蒙古 辽宁 吉林 黑龙江 上海 江苏 浙江 安徽 福建 江西 山东 河南 湖北 湖南 广东 广西 海南 重庆 四川 贵州 云南 西藏 陕西 甘肃 青海 宁夏 新疆 台湾 香港 澳门 海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