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光临有路网!
不说话,只作伴
QQ咨询:
有路璐璐:

不说话,只作伴

  • 作者:张曼娟
  • 出版社:花城出版社
  • ISBN:9787536054042
  • 出版日期:2009年06月01日
  • 页数:135
  • 定价:¥20.00
  • 分享领佣金
    手机购买
    城市
    店铺名称
    店主联系方式
    店铺售价
    库存
    店铺得分/总交易量
    发布时间
    操作

    新书比价

    网站名称
    书名
    售价
    优惠
    操作

    图书详情

    • 出版社
    • ISBN
      9787536054042
    • 作者
    • 页数
      135
    • 出版时间
      2009年06月01日
    • 定价
      ¥20.00
    • 所属分类
    内容提要
    我们说了这么多的话,关于过去,关于现在,关于未来。然而,过去已消失,现在变化着,未来不可知。说话,愈来愈不重要。不说话,靠近感伤与幸福。不说话,体会着每一次作伴的恬静时光。不说话,我们才能聆听彼此。
    文章节选
    **卷 阳台上的花影
    谁爱当名人
    春日的早晨,我搭乘的计程车正轻巧的跨越高架桥,往城市的北方前进。阳光温煦地照射着,沿路看见好几株绯红的樱花,开得满枝。我的课是早上十点的,将近九点半,车子已经转进隧道,刚出隧道,双眼正适应着迎面而来的灿亮,收音机里报新闻了,头条新闻,便听见我那个朋友的名字,那个传媒界名人的朋友,外型俊逸,向来有美男子的称谓。
    我们曾一起同台演舞台剧,后来则是常常在政论性节目里看见他,平白无故的,为什么竞上了头条?我的脊背发凉,直冷到指尖。主播清晰地报道着,说他做完现场节目出电台,便受到了伏击。用球棒攻击他的那个女生,与他并无瓜葛,而是有精神问题。我委顿在座椅上,非常沮丧,仿佛是在梦中不断奔跑于钢索上,总担忧着会坠落,而今终于坠落,只不过坠落的是我的朋友。
    我真的好想问:谁爱当名人?这就是名人必须承担的风险啊。
    每隔三个礼拜,我就要从台北飞到台南去上课,早上八点半的课,我必须搭六点五十分的飞机,赶稿赶出熊猫眼的我,因为怕起了床,照例是要失眠的,辗转反侧到五点多,便匆匆起床梳洗,赶着出门。与时间竞赛一般,直到拿着登机证,才能稍稍喘一口气。
    我到候机处找到一个空位坐下,好整以暇地把夹带在背包里的三明治掏出来,撕开塑胶袋,津津有味地嚼起来。将要吃完还没吃完的时候,有一对也在候机的情俏从我身边走过,那女孩回头���了我一眼。因为我一直避免在媒体上曝光,便常幻想着,并没有人认识我,像催眠似的对自己说,没有人会认识我的。
    女孩走了几步又同头,终于挣脱了男友的手,向我这里走过来了。而我,满嘴都塞着j明治,怔怔地看着她。“你是张老师吧?”女孩准确无误的一矢中的。我只能红着脸点点头。女孩说她已经是第三次在这里看见我了 (我每一次都吃三明治吗?)她说她很喜欢我的小说,希望可以把我的书拿来给我签名。热情的女孩离开之后,我低头看见三明治塑胶袋周边,糊着我的口红渍,忽然,好想哭。
    我真的好想问:谁爱当名人?多希望我的口红糊了满脸也没人认识我。
    和朋友约了去吃Buffet,进场之前我就立定志向,今天一定要铆起来吃,吃得像一只青蛙一样。好容易进了场,正准备像个暴食症那样的疯狂进食,隔壁桌的女人微笑地问:“是张小姐吧?”女人对面的男人低声问她:“是谁啊?”女人解释给男人听:“……有名的作家……很浪漫的……好看的小说……很优雅呢……”我觉得一脚踩进了冰窖,静静放下刀又,做出优雅的姿态,知道今晚再也不能吃成一只青蛙了。当然,免不了觉得惆怅。
    这几个月来,那个来自**社会的女人,成为媒体宠儿,蓝色的眼睫毛,突兀的谈吐,迅速将她变成一个名人。“我很有钱”,是她的口头禅,但,显然的,有钱还不能满足她,名利双收才是她的人生目标,于是,在观众的见证下,我们看见她多么努力地攀登名人榜。那**,在化妆室的**女人正准备录影,记者追随而至,问她:“你知道你现在很红很有名吗?”女人的脸庞闪过荣耀的光彩:“真的吗?我已经很有名了吗?”只要有名就已足够,至于有名的意涵与别人看待的眼光,似乎一点也不重要。
    这是一个人人都想成名的时代,哪怕只有五分钟;哪怕要付出沉重的代价。
    在所不惜。
    去世已八年的黛安娜王妃,活着的时候,一颦一笑都成为媒体焦点,可谓名人天后。即使离世多年,仍是人们茶余饭后的*佳话题,不痛不痒的,全世界的人都可以品评她的婚娴与感情生活。任意批评名人的私生活,是我们被赋予的权利,**有言论免责权。 从她的婚姻触礁开始,就不断有她的朋友或是“亲近人士”透露她的不快乐与灰暗生活,但我们愿意记得和相信的,却是她和查尔斯王子的世纪婚礼,年仅十九的黛妃就像从童话故事走出来的公主,她的脚上肯定有一双幸福保障的玻璃鞋。或许是因为知道全世界的期望,作为一个举世闻名的女人。她需要花费更大的力气,去保有这个一开始就是骗局的婚姻,以及幸福的假象。
    过去,关于黛妃的困境与绝望,都是透过别人转述而来,如今,据说一卷可信度颇高的录影带出现了,是她在生前自己叙述心情与经历的带子。她说她在婚礼当时便觉得自己像一只待宰羔羊,搭乘豪华邮轮度蜜月时,甚至哭泣到心碎;怀孕三个月时,因为过度沮丧故意摔下楼梯企图流产,吓得女王浑身发抖,王子却还是淡漠地出门骑马去了。这就是名人生活的真相,太多的虚伪;太多的无可奈何,为什么还有这么多人想成为名人呢?
    了解查尔斯王子的人便明白,他也是个受害者,一方面要尽王室的义务;一方面要忠于自己真心所爱,他选择了对妻子无情。既然知道自己的无能为力,为什么不拒绝婚姻,拒绝受人摆布呢?因为,作为一个名人,很多时候是不能按照自己的期望过日子的。
    正冈为我们都知道名人的生活里免不了伪装,于是,我们怀疑名人的一切,八卦杂志和狗仔队也就应运而生。看见名人手牵着手甜甜蜜蜜出现,我们心里的0S是“少来了,背地里一定都是各玩各的”;看见他们果然手牵手许多年没有绯闻,0S再度出现“这男人一定是同性恋”,于是,看见车震的照片,劈腿的新闻,同志疑云,私生子旧事,都会让人们亢奋激动。不必停留在OS的阶段,而可以大声喊出来:“看吧!我早就知道了……”
    名人的生活,被放在显微镜下细细检视,不能有一点瑕疵。有些新世代的名人不喜欢偷偷摸摸,索性公开一切,公布自己恋爱的消息,公布恋爱的对象,如此光明磊落,开诚布公,却依然阻止不了狗仔队的跟踪。我们还是从杂志上,知道了他们去哪儿看电影?去哪里吃火锅?去哪座岛屿度假?看着他们手指相扣;看着他们甜蜜亲吻;看着他们谁的车停在谁的楼下,共度春宵。好像一般人谈恋爱是不牵手;不亲吻;不共度春宵的样子。消费了别人的隐私,还要撇起嘴来说一句:“这些名人的生活真乱。”
    当名人当然是会有一些好处的,去餐厅吃饭可能不需要排队;出国旅行可能顺利从商务舱升到头等舱;替**代言也许可以获得当季服装或名表;走到哪里都引人注目(有些人确实喜欢吸引别人的眼光)。
    然而,一旦人的名气大了,目标也就明显了。在我骤然成名的那些年,许多信件纷纷寄到出版社和学校给我,有些人说我剽窃了他脑子里的故事,他说那是他已经酝酿许多年的心血,却被我用非常神秘的手段偷了去,他说如果我将版税与他平分,他可以考虑和我和解。
    有人不断对外宣称是我的未婚夫,又说我的小说和散文里写的这些那些故事,都是和他之间发生的,又说每一种心情都是在向他倾诉,他甚至写信给我的同事和老师,主张他与我的“亲密关系”。
    还有年轻的读者,持续写信向我抗议,请我不要再跟踪她了,也不要再用各种化名在各报章杂志写信给她了,她说她只想平平静静过日子,请我不要再二十四小时不停地骚扰她。
    这么巧,我也只想平平静静的过日子啊。
    朋友告诉我,这就是名人要承担的社会责任。别无选择。
    这就是为什么,春日的校园里,听见我的朋友被袭之后,我的心情会跌到谷底的原因。已经有许多许多年,我都是在惊弓之鸟的心情中度日的。有这么一句话,说是“兔死狐悲”,是的,名人其实就像兔子又像狐,都是让人捕捉的猎物。
    我*怕遇见和我打招呼而我却不认识的人, “哟,真是贵人多忘事。”人家似笑非笑地说,我其实不是贵人,只是没记性的人。我也怕遇见愤世嫉俗的人, “你们这些名人占用了社会多少资源。”我想我占用的资源并不见得比哪个人多,却不可分辩。
    几年前,去购物**买东西,将信用卡交给售货小姐,她刷完卡,看了看我的签名,登时眼睛一亮: ?唉呀!你的名字,你的名字和那个……”在她停顿的两秒之问,我模拟着她要说的话,是啊,是啊,我的名字和那个女作家一样。然而。她止不住兴奋地说: “……和那个电影明星张曼玉只差一个字!”
    我愣住,两秒钟之后,才开怀畅意地大笑起来。我多么愿意自己是那个和电影明星的名字差一个字的女人。我多么希望可以带着我的黑眼圈任意行走;可以随意坐在摊子上吃蚵仔面线;可以和一堆女人蹲在地摊上讨价还价;可以忘记任何人而不觉得歉疚。
    当春天的花渐渐占领整座城市,而流言蜚语是永不停歇的背景音乐,我想穿上*新款式的春装,踩着一双高跟凉鞋,袅娜地自由行走。
    谁爱当名人?那一定不会是我。
    ……
    目录
    自序
    **卷 阳台上的花影
    谁爱当名人
    谁愿意活下去
    谁要生小孩
    谁穿高跟鞋
    谁剪去我的长发
    谁需要养宠物
    谁的生活不造作
    谁爱住荒岛
    谁能不离开
    谁想遇见初恋情人
    谁在码头等我
    谁来与我相爱
    第二卷 短短的已经够了
    女人,是男人的升级版
    女人,是男人的领带
    女人.是男人的玫瑰
    女人,是男人的鸡蛋
    女人,是男人的瓶中信
    女人,是男人的沙拉
    女人,是男人的拖鞋
    女人,是男人的魔咒
    女人,是男人的小红娘
    女人,是男人的拍卖品
    女人,是男人的手机
    女人,是男人的拉拉队
    女人,是男人的煞车器
    编辑推荐语
    有一位专栏作家曾这样写道:“如果不是她自己开口提及,我无法想象,她真的已经四十七岁了。虽然没有婉转的长发,却有一种格外优美从容的风度,有一种岁月无法摧毁的优雅,宛如钻石。*令我佩服的,是她身上那一份来自骨血的脉脉书香,化作待人接物的温婉良善,熨帖自然。能写出作品,本身又是作品,耐品又耐读的人太少———张曼娟是其中一位。”
    本书为其散文作品集之一《不说话只作伴》。

    与描述相符

    100

    北京 天津 河北 山西 内蒙古 辽宁 吉林 黑龙江 上海 江苏 浙江 安徽 福建 江西 山东 河南 湖北 湖南 广东 广西 海南 重庆 四川 贵州 云南 西藏 陕西 甘肃 青海 宁夏 新疆 台湾 香港 澳门 海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