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光临有路网!
清代外交礼仪的交涉与论争—国家清史编纂委员会研究丛刊
QQ咨询:
有路璐璐:

清代外交礼仪的交涉与论争—国家清史编纂委员会研究丛刊

  • 作者:王开玺
  • 出版社:人民出版社
  • ISBN:9787010077819
  • 出版日期:2009年07月01日
  • 页数:821
  • 定价:¥62.00
  • 分享领佣金
    手机购买
    城市
    店铺名称
    店主联系方式
    店铺售价
    库存
    店铺得分/总交易量
    发布时间
    操作

    新书比价

    网站名称
    书名
    售价
    优惠
    操作

    图书详情

    • 出版社
    • ISBN
      9787010077819
    • 作者
    • 页数
      821
    • 出版时间
      2009年07月01日
    • 定价
      ¥62.00
    • 所属分类
    文章节选
    **章 明清天朝大国与东方**秩序
    **节 中国人的政治秩序观与宗藩制度
    早在夏朝和商朝时,其统治者就开始宣扬“君权神授”理论,自称是代表“天”来统驭治理天下的。到了周朝,这一君权神授的理论日臻成熟。既然天子是皇天上帝的儿子,那么,自然是“溥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也就是后来孔圣人所说“天无二日,土无二王”了。
    汉代的儒学大师董仲舒将君权神授的理论进一步系统化。他说:“受命之君,天意之所予也”,“唯天子受命于天,天下受命于天子,一国则受命于君”。因此,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问内,在中国历代封建统治者的思想深处始终不曾想到,更不想承认,会有什么其他的民族或**不在“真命天子”的阳光普照之下,不对中国天子“畏威而怀德”。按照传统的儒家学说,中国君主与其他各国君主的关系,必然是,而且只能是天子与诸侯间的君臣关系,决没有可以与之分庭抗礼的君主或**。
    ……
    目录
    绪论 外交和外交礼仪
    一 外交的定义
    二 中国古代外交的萌动
    三 西方**的外交雏形和基本定型
    四 传统外交和近代外交
    五 西方**的两种不同外交理念
    六 礼、仪与礼仪
    七 外交礼仪概说
    八 中国的重礼传统
    九 外交礼仪与民族尊严、**主权
    十 中外传统外交礼仪的异同
    **章 明清天朝大国与东方**秩序
    **节 中国人的政治秩序观与宗藩制度
    一 宗藩制度形成的途径
    二 中国皇帝的地位与职任
    第二�� 清王朝与东方**秩序
    一 清王朝与周边**宗藩关系的重建
    二 清王朝与藩属国交往礼仪的规定
    第三节 清政府与西欧早期来华外国使团的交往礼仪
    一 明末清初葡萄牙、西班牙使臣来华的交往礼仪
    二 清朝初年荷兰使臣来华的交往礼仪
    第二章 清朝初期中俄两国外交使团的交往礼仪
    **节 从巴伊科夫、阿勃林到米洛瓦诺夫使团来华
    一 巴伊科夫使团来华
    二 阿勃林使团来华
    三 米洛瓦诺夫使团来华
    第二节 尼果赖使团来华
    一 只受人迎接,而不迎接任何人
    二 破坏中国古制,另立新规
    三 故意违拗清延礼仪规制
    第三节 义杰斯使团来华
    一 是商人,还是使臣
    二 退还国书
    第四节 伊兹玛依洛夫使团来华
    一 伊兹玛依洛夫允行跪拜礼
    二 康熙帝的大度优礼
    第五节 萨瓦使团来华
    一 在礼枪声中进入北京城
    二 萨瓦心中的忧愁
    第六节 清廷使臣两次使俄
    一 托时使团使俄
    二 德新使团使俄
    第七节 中俄边境上的礼仪之争
    一 边境受辱与未雨绸缪
    二 责任在谁
    第三章 中英外交礼仪冲突的初起
    第四章 “平等”与“不平等”的外交礼仪之争
    第五章 咸丰朝外国公使驻京及其礼仪问题
    第六章 在冲突中转型的外交礼仪
    第七章 趋同过程中的悖廖外交礼仪要求
    附录
    后记
    《**清史编纂委员会·研究丛刊》已出书目

    与描述相符

    100

    北京 天津 河北 山西 内蒙古 辽宁 吉林 黑龙江 上海 江苏 浙江 安徽 福建 江西 山东 河南 湖北 湖南 广东 广西 海南 重庆 四川 贵州 云南 西藏 陕西 甘肃 青海 宁夏 新疆 台湾 香港 澳门 海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