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光临有路网!
技术与文明/刘易斯·芒福德经典著作系列
QQ咨询:
有路璐璐:

技术与文明/刘易斯·芒福德经典著作系列

  • 作者:(美)芒福德 陈允明 王克仁 李华山
  • 出版社: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 ISBN:9787112107469
  • 出版日期:2009年08月01日
  • 页数:465
  • 定价:¥48.00
  • 分享领佣金
    手机购买
    城市
    店铺名称
    店主联系方式
    店铺售价
    库存
    店铺得分/总交易量
    发布时间
    操作

    新书比价

    网站名称
    书名
    售价
    优惠
    操作

    图书详情

    内容提要
    《技术与文明》是刘易斯·芒福德的巨著之一,它讲述了机器的历史,并对机器对于文明的影响进行了重要的研究。他从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来解释机器的起源并追踪其社会影响,涉及艺术、自然科学、哲学、习俗和礼貌各个层面。本书既讲历史又做评论,还带有很多插图,是英语文献中部一部涉猎广泛、描绘近千年来机器发展史的巨著。
    文章节选
    **章 文化的准备
    1.机器、实用设施和“机器体系”
    在上个世纪中,自动化的或半自动化的机器开始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占有一席之地。对于机器这一有形的工具,我们倾向于将其看作为一个与发明机器、制造机器有关的整个习惯和方法联系起来的复合体。从马克思开始的所有关于技术的讨论几乎毫无例外地都过分强调了我们的工业设备中可动的和主动的部件所起的作用,而轻视了我们技术传统中的其他同样重要的元素。
    什么是机器?除了经典力学中的简单机械:斜面、滑轮等等有明确的定义之外,这个问题有颇多含糊之处。许多讨论机器时代的作家把机器看成是似乎刚出现的新事物,好像手工工艺在改造周围环境时仅仅���用了工具。这些偏见是毫无根据的。至少,在过去三千年内,机器一直是我们古老的技术传统中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勒洛(Reuleaux)对机器的定义至今还是经典的:“机器是由一系列在力的作用下才运动的物体组成,人们可利用自然界的力量通过这些物体作功,完成特定的运动。”但是,这样的定义并未告诉我们很多东西。它的重要性仅仅在于,这是**个描写机器形态的定义。这个定义将大量人力驱动的机器排除在外了。
    机器由一些非有机物体组成,用于能量的转换、作功、增加人的作功本领和感觉能力、或将生命过程变得可以量度、有规律可循。使用机器的**步是以人体的一部分作为工具,而自动化则是*后一步。……
    目录
    中文版序
    导言
    本书目的
    **章 文化的准备
    1.机器、实用设施和“机器体系”
    2.寺院和时钟
    3.空间,距离,运动
    4.资本主义的影响
    5.从寓言到事实
    6.万物均有灵魂的思想所引起的问题
    7.通向魔法的道路
    8.社会的军团化
    9.机械的宇宙观
    10.发明的责任
    11.实际的期望
    第二章 推动机械化的各种力量
    1.早期和中世纪的技术发展概况
    2.冶金学
    3.采矿业和资本主义
    4.原始的工程师
    5.从追逐猎物到追逐敌人
    6.战争和发明
    7.军备的大规模生产
    8.军事训练和退化堕落
    9.战神(火星)和爱神(金星)
    10.消费的拉动和生产的推进
    第三章 始生代技术时期
    1.技术的融合
    2.技术体系
    3.新的动力源
    4.原木、板材和桅杆
    5.透过玻璃看到的明亮世界
    6.玻璃和自我认识
    7.根本性发明
    8.始生代技术的弱点和长处
    第四章 古生代技术时期
    1.英国的后来居上
    2.新的野蛮主义
    3.煤炭资本主义
    4.蒸汽机
    5.铁与血
    6.对环境的破坏
    7.工人生活状况的恶化
    8.生活的窒息
    9.有关进步的教条
    10.生存竞争
    11.**和**
    12.混沌的帝国
    13.力和时间
    14.感官上的补偿
    15.机器的胜利
    16.作为过渡阶段的古生代技术时期
    第五章 新生代技术时期
    1.新生代技术时期的开始
    2.科学的重要性
    3.新能源
    4.手工操作被机器取代
    5.新生代技术时期的材料
    6.动力和可移动性
    7.通信的两难境地
    8.全新的**性记录
    9.光和生命
    10.生物学的影响
    11.从破坏到保护
    12.人口规划
    13.目前的假晶
    第六章 代偿作用和逆转
    1.社会反应的综述
    2.机械陈规
    3.无目的的物质至上主义:过剩的动力
    4.合作和奴役
    5.对于机器的直接攻击
    6.浪漫主义和功利主义
    7.对过去的崇拜
    8.回归大自然
    9.亲近自然和崇尚机器的两个**
    10.体育运动和“体育明星”
    11.崇拜死亡
    12.小型减震器
    13.抵抗和调整
    第七章 机器体系的同化
    1.新的文化价值观
    2.中性的秩序
    3.对机器体系的审美体验
    4.摄影是一种手段,也是一种象征
    5.功能主义的发展
    6.环境的简化
    7.客观的个性
    第八章 发展方向
    1.“机器体系”的消亡
    2.有机的意识形态的发展和成熟
    3.社会能源学的要素
    4.增加能量的转化!
    5.使生产过程更加经济!
    6.使消费正常化!
    7.基本的共产主义
    8.让创造社会化!
    9.自动机器和业余爱好者的工作
    10.政治控制
    11.机器体系影响力的降低
    12.走向动态平衡
    13.总结和展望
    发明年表
    参考文献
    致谢
    书中涉及人物简介
    编辑推荐语
    “这部杰出地关键性的历史著作杰出地阐述了环境对人以及人对环境的必然影响。这是一部人们期待已久的英文巨作。”
    ——《纽约时报》
    “哲学家很少涉及的论题,一本杰出的论著。内容敏感,包罗万象,令人振奋。”
    ——《哲学杂志》

    与描述相符

    100

    北京 天津 河北 山西 内蒙古 辽宁 吉林 黑龙江 上海 江苏 浙江 安徽 福建 江西 山东 河南 湖北 湖南 广东 广西 海南 重庆 四川 贵州 云南 西藏 陕西 甘肃 青海 宁夏 新疆 台湾 香港 澳门 海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