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据世界各权威统计机构的调查显示,全球老龄人口的增长仍呈现不可遏止的阶梯状上升,且有愈演愈烈之势。住民结构臼益趋向老迈预示着我们以往树立的政策标准、价值取向乃至服务体系等均要相应地做出适宜的调整与转变,而比较不同**、不同地区该进程的顺利与否、速度快慢与成效高低,亦在客观上提供了一个检验各**与地区政府的反应力与执行力,以及社会基本保障的完善程度与居民生活幸福指数的显著指标。其提炼于自上而下的一种关注,又扎实地落脚在日常民生的衣食住行中。本期《住区》便来谈谈方兴未艾的“老人住宅”。
一直追随我们的读者必定记得, 《住区》曾在创刊的2001年对此有所涉及。数年弹指一挥间,当我们再次面对这个专题时,中国老人居住问题的探讨确有一些实际的进展,如在建筑高校中设置的老年人居住的专题课程,以及在市场体系下的老人社区项目等。但结合我国老龄化步伐坚实而迅捷的背景,挑战依然严峻——我们如何才能觅得令自己老有所依的居所?而这样的居所又需要多少投入才能实现?
我们期望住宅在建造观念、形式、材料与工法不断推陈出新的同时,也能有恪守不移的标准,代表着一种普遍规范,而不似魔术师的道具般闪烁其间,令人不明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