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 0—2岁半
视觉敏感期
在蒙台梭利大师的著作中,记载了这样一个案例:
生物学家们发现了这样一个有趣的现象,雌性蝴蝶本能地把卵产在树枝和树干交接的地方,因为这个地方既**又隐蔽。但刚刚出生的幼虫却总是爬到树枝的顶端去吃树梢上的嫩叶。
为什么会这样呢’难道这些蝴蝶幼虫刚刚出生就懂得树干上的叶子少汁难食,而树梢上的叶子鲜嫩可口吗?
生物学家很快就推翻了这个结论。因为在隐蔽的树枝和树干交接处,即使把那些嫩叶送到这些幼虫面前,它们也不会吃。为什么会这样呢?
生物学家很快就揭晓了这个秘密:蝴蝶幼虫的这一举动完全来自于它们对光的敏感。当幼虫出壳时,它们对光线非常敏感,常常会朝着树梢*明亮的地方爬去。也恰巧是在那里,它们发现了自己赖以生存的食物——树梢嫩叶。但当幼虫对光的敏感失去之后,虽然它们在很长一段时间内仍然还会以嫩叶为食,但这时他们所觅食的嫩叶就不再**于树梢上的嫩叶了。
看,这就是敏感期的神秘作用。其实,不仅仅是蝴蝶的幼虫存在对光的敏感期,刚刚出生不久的婴儿也存在对光的敏感期。刚出生的婴儿视力发展很不完善,但他们的眼睛可以看到一个模糊的、明暗相间的世界。所以,这一时期的孩子对黑白相间、明暗反差很大的地方特别感兴趣。
一位妈妈曾这样讲述:
当女儿3个半月大的时候,我抱她在楼下的一棵大树下乘凉。遍时候,女儿表现得特别乖,���哭也不闹,而且眼睛一直在目不转晴地看着她的上方。
“这小妮子在看什么呢,看得这样入神?”我从心里这样问自己。顺着她的视线看去,我惊讶地发现,透过树叶间的缝隙,可以看到很多斑驳的光点,光点和树叶正好形成了明暗的对比,孩子正是被这种景象嗄引了。
孩子刚刚出生之后,很多家长喜欢给孩子买一些颜色鲜艳的气球,还美其名日“吸引孩子的注意力、锻炼孩子的视力”。但实际上,由于婴儿视力的发展很不完善,再加上他们只对明暗反差很大的地方感兴趣,所以在很多时候,那些颜色鲜艳的气球对孩子视力的发展并不会起太大的作用。因此,为了发展孩子的视力,家长与其给孩子买颜色鲜艳的气球,还不如给他们买黑白相间的气球。
读到这里,也许有家长会这样说:“到了一定年龄,孩子的视力自然而然就会发展,家长根本没有必要有意识地去开发孩子的这种能力。”
然而,家长的这种观点是非常不科学的。敏感期不仅代表着孩子的心理需求,而且还常常会影响他们智力的发展。
一位医生曾经历过这样一件事:
一个孩子的一只眼睛患有先天性的白内障,但在他为这个孩子做了白内障摘除手术之后,他仍然没能复明。
他怀疑这与孩子视力的敏感期有关。之后,他连同一名生物学家做了这样一个试验:用纱布把一只新生的小猫和一只成年小猫的眼睛蒙上,半个月后,再同时把它们的纱布拆下来。但结果却是:新生的小猫失明了,而成年小猫很快就恢复了视力。
为什么会出现这一结果呢’
我们都知道,不管是人类还是其他动物,在生命的初期,大脑以及大脑的功能都在构建之中。确切来讲,各种感觉如视觉、听觉、触觉等,都与大脑中相应的神经**联系在一起。就拿上述试验中那只刚刚出生的小猫来说,当它的眼睛很自然地感受到光时,它的眼睛就会通过视神经与大脑建立联系,那它很快就会具备“看东西”这一功能。但由于它出生后就被蒙上了眼睛,所以它的眼睛没有办法与大脑中特定的神经**建立联系。等到它的视觉敏感期消失之后,即使眼睛上的纱布被拆下来,它的眼睛也永远都会处于失明状态,因为它大脑中主管视觉的结构根本就没有被激活,它的大脑根本就接收不到眼睛所传来的信号。
所以,由这个试验,我们也可以得出这样一个结论:孩子的敏感期与其大脑发育以及智力的发展有很大联系。
具体来讲,孩子的视觉敏感期要从出生延续到半岁左右,家长可以利用这一敏感期来发展孩子的视力、开发孩子的智力。具体来讲,家长可以参照以下几个方法:
◇了解孩子在视觉敏感期的表现
婴儿刚出生时更喜欢看黑白相界的地方,而不是人们通常认为的彩色气球
利用语言,激发孩子的视觉能力
出生后的**个月,孩子大部分的时间都是在睡眠中度过的,在这一时期,他们很少对事物产生兴趣。但随着时间的推移,孩子睡觉的时间明显地减少了,而且他们可以盯着一个方向看上很长时间。
一位家长曾这样讲述:
当孩子1个半月大时,他吃奶时不再总闭着眼睛了,总是固定地瞅着某一个方向。一次,我顺着他的视线看去,发现他正在瞅饮水机,我以为他对饮水机上的花布感兴趣,便把那块花布拿走了。但花布拿走之后,他仍然在瞅饮水机,了解了孩子视觉的敏感期之后,我才知道,他是对饮水机投在白墙上的影子产生了兴趣。 当孩子3个月大时,他吃奶已经不再像以前那样专心了,会不停地这儿看看、那儿看看,当我拿着某个物体在他面前不停地晃动时,他已经能够集中注意力盯着这个物体看了。
是的,心理学研究表明,在视觉敏感期,黑白对比明显的物体、运动的物体等,*容易吸引和维持孩子的注意力。
随着时间的推移,孩子的视觉能力也在发展。刚开始时,孩子的视觉是模糊的,他们只能看清楚那些黑白反差很强烈的事物,但随着年龄的增长,孩子慢慢地就可以看清楚他周围的物体了。例如,在某一时期,孩子能够认出妈妈或照顾他的人,并且开始有意识地选择观看周围的人。在这一时期,孩子视觉发展的*明显标志就是,看到妈妈就微笑,看到陌生人就哭泣。
随后,孩子不仅能看到周围的物体,而且还能看到远处的物体,他们的视线范围在不断扩大。这时,他们开始越来越多地主动用眼睛去看物体。例如,当妈妈抱起孩子,他们的眼睛开始有意识地观察周围,并且很有可能会对远处的某个玩具产生兴趣,并不停地盯着它看。
其实,这个时候是家长锻炼孩子视力和认知能力的*佳时刻。此时,孩子能够长时间地盯着某个事物看,这种专注的精神和注意力,就是孩子认知能力的基础。此时,家长可以通过语言沟通的方式来促进孩子认知能力的发展。
一位家长这样分享经验:
当孩子6个月大时,他忽然对自己的手、脚产生了兴趣。刚吃完奶或刚睡醒觉,孩子都会高兴地手舞足蹈。这时,他一般都会先把手放入嘴中吮吸半天,又放在眼前不停地看,趁这个机会,我就会拿着他的小手在他眼前晃动,并对他说:“这是宝宝的小手,手是用来抓握东西的,来,宝宝用手来抓妈妈的手指。”在我的帮助下,孩子总能成功地抓住我的手指,每当这时,他都会发出“咯咯”的笑声。
当然,对于几个月大的孩子来说,他们也许听不懂家长的语言。但这有什么关系呢,当家长不停地晃动孩子的小手,并帮助他用小手抓握自己的手指时,孩子能够更清楚地观察自己的手,并了解手的功能。在这个过程中,不仅孩子的智力在发展,他们的认知能力也在发展。
人们常说“眼睛是心灵的窗户”,但在这里,我要说的是,人类的视觉是其他感觉的基础,在视觉的基础之上,我们的触觉、听觉等才更直接、更具体。所以,家长们一定要抓住孩子视觉发展的敏感期,培养孩子的视觉能力,进而发展孩子的认知能力。
◇给孩子提供科学的视觉环境
CD光碟,更能吸引孩子的注意力
大头娃娃,教孩子认识五官
镜子,*好摆放在孩子的床侧
在出生后前两个月的时间里,孩子睡觉的时间比清醒的时间要多得多。在这一时间,家长不要有意打扰孩子的睡眠,只要让孩子自然睡自然醒就可以了。但随着时间的流逝,如果孩子仍然对外部世界不感兴趣的话,家长就要有意识地调动孩子的积极性,并鼓励他们去探索外部世界。
一次,我去拜访一个朋友,发现朋友卧室的墙上贴着两排CD碟,我问朋友是怎么回事,朋友高兴地回答道:“我家闺女*爱‘看碟’。”
原来,一次偶然的机会,朋友拿着一张CD碟给5个月大的女儿看,没想到这小家伙竟安静地看了十多分钟,并且此后每当看到CD光碟,她就会露出满意的笑容。
因此,朋友想到了一个好办法,她把家里所有的光碟都翻了出来,并贴在墙上,这样,每当抱起孩子,孩子就能轻易地看到光碟。朋友又常常会把那些光碟摆成不同的形状,因此,孩子对那些光碟总是百看不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