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哈佛处世心理学
一定要努力克服不适当的虚荣心理
41岁的内森和38岁的丽贝卡约会两个月了,这**,他们**次和另外的一对夫妇一起吃饭。在晚餐时的交谈中,内森被丽贝卡讲的有关她自己的事情震惊了,她喋喋不休地说她的食欲减退,以及她的前任男友吸毒的问题等等。内森认为这些事和别人没有任何关系,他就设法改变了交谈的主题。丽贝卡却认为没必要隐藏什么,她不介意让人知道这些事情,她甚至希望因此引起别人的关注。
虚荣心强的人有极强的自我表现意识,喜欢以自我���**,感情夸张,好胜心也很强,易受周围环境的影响,意志不坚定,常把希望寄托于不切实际的幻想之中。
这类人积极地追求名誉和威信,有时会不顾自己的实际情况,轻率地做出举动。他们总是竭尽全力让别人注意自己,总是努力使自己成为人们的焦点,成为被认可被接受的对象。因此,他同时也对别人有很大兴趣,因为他要建立自己的形象就必须先知道别人在干什么,别人想什么。他们的社交比较广泛,尤其喜欢与名人交往,以此得到一种精神上的满足。不过他们与别人的交往一般不是那种感情上的交往和心灵的沟通,而是他想表现自己而采取的一种方式。
他们看问题很少考虑对方的立场,只要符合自己心意的,就想当然地认为也一定符合别人的心意。他们的虚荣心一般较强,很注意面子。他们尽力证明自己高于一般人,向人们展示他们的“优势”,尽管这需要一定的付出作为代价,但他们认为这些代价都很值得。这种人喜欢逃离现实、到一种理想主义的境界里自由飞翔。
一切有成就的人在某种程度上都或多或少带有好强型性格倾向。从广义上讲,好强是人生立世之本。真正的展示教养与才华的自我表现**无可厚非;然而刻意地自我表现却是*愚蠢的。
在生活中,如果你不善于“显示自我”,就可能会变得默默无闻。适度表现自己,勇于推销自我也是非常必要的,但是一定要把握住分寸,千万不要过于虚荣,时时、处处都想“出风头”,就容易摔跤。
一位哈佛大学的心理学家指出,为了克服不适当的虚荣心理,一个人应该从以下几点来努力:
(1)树立正确的人生目标
一个人追求的目标越崇高,对低级庸俗的事物就越不会倾注心思。历史上许多伟人往往不很看重荣誉本身。
居里夫人一生躲着别人的赞美,她和丈夫认为科学不是为了个人荣誉和私利,而是为人类谋幸福。
爱因斯坦称赞说:“所有的**人物中,居里夫人是**不为荣誉所腐蚀的人。”
(2)学会正确认识自我
许多人在与周围各种各样的人的接触中,去注意人们对自己的态度,去想象他们对自己的评价,并以此作为一种客观标准而内化到自己的心理结构中去,在这个基础上形成自我形象,达到自我认识,也就是说,他们对自己的形象的建立和认识,常常在与他人的接触、想象他人对自己的判断和评价中形成。这种自我认识特点,在一定程度上有利于深入认识自己,然而由于缺乏主见和过于依附他人的观点,有时容易无所适从,反而模糊自己对自己的准确认识,或自卑自贬或盲目乐观。这样极易产生虚荣心理。因此,一个人必须学会正确认识自我。自我观察法是认识自我、剖析自我的*好方法,通过自我体验来了解自己的心理状态,承认自己的能力,坦白自己有不能干的方面。许多虚荣的做法就能避免。只有充分认识自我能力及自身状况后,才能极大地发挥自己的能力优势,使自己的行为更加合理、更加适应外界环境和社会要求,克服虚荣心理,正确解决荣与辱这一人生课题,促进身心健康。
(3)追求真实的荣誉
社会上的一切物质和精神财富皆是劳动的创造,这个道理是很浅显的。因此,我们不应希望什么不经过努力就可以得到财富和荣誉。一切虚假的荣耀都违背了人类社会的基本准则,因而没有生存基础,不但*终会丧失,而且自己也要受到惩罚。只有通过自己的劳动和创造为社会做出贡献而得到的荣誉。才是真实可靠的。
(4)树立正确的荣辱观
即对荣誉、地位、得失、面子要持有一种正确的认识和态度。人活在世界上要有一定的荣誉与地位,这是心理的需要。每个人都应十分珍惜和爱护自己及他人的荣誉与地位。但是,如果过分地追求荣誉显摆自己,就会使自己的人格受到挤压,从而走上扭曲的道路。与此同时,我们也应该学会正确看待失败与挫折。
“失败乃成功之母”,一个人必须从失败中总结经验,从挫折中悟出真谛,这样才能自信、自爱、自立、自强,从而消除虚荣心。
(5)把握好与人攀比的尺度
攀比是人们常有的心理,但要把握好攀比的方向、范围与程度:从方向上讲,要多立足于社会价值而不是个人价值的比较,如比一比个人在社会中的贡献和功德,而不是只看到个人工资收入、待遇的高低;从范围上讲,要立足于健康而不是病态的比较,如在工作中应比实绩、比效率、比进步,而不是贪图虚名,嫉妒他人,表现自己;从程度上讲,要从个人的实力上把握好比较的分寸,能力一般的就不能与能力强的相比较。
(6)正确地对待别人对自己的评价
虚荣心与自尊心是联系的,自尊心又和周围的舆论密切相关。别人的议论、他人的优越条件,都不应当是影响自己进步的外因,决定需要的是自己的努力。一个人只有追求自信和自强。才能不被虚荣心所驱使,成为一个高尚的人。
确立积极良好的自我形象感
我们所从事的每一项事业能否成功,主要取决于我们的自我形象感。对自我价值有高度自信的人,成功与幸福似乎一直与他们相随,他们事事如意,好事接踵而至;他们左右逢源,人际关系四通八达;他们点子丛生,计划每每成功。
相反,缺乏自我价值感的人,似乎老是与失败和痛苦相联。他们的计划老是失败,他们的追求总是不能如愿,他们总会以某种方式毁坏他们潜在的成功,似乎老是一事无成。他们的问题植根于自我认可的困难。
哈佛大学心理学家埃伦·兰格教授指出,任何人都能在实际中改变自我感觉。一个缺乏良好的自我形象感的人不是命定与失败、痛苦结缘的。改变消极态度,扭转对自己否定的评价。重新获得健全的自信,是完全可以实现自己追求成功的理想的。怎样确立积极良好的自我形象感呢?兰格教授为我们提出了如下建议:
(1)集中注意力于你的潜力,而不是局限
许多咨询的顾客都对心理学家说,由于他们不像别人那样聪明、漂亮或灵活,因此总感到低人一等。其实聪明也罢,机智也罢,甚至伟大也罢,这仅是一种行为表现。如果没有行动,何以给人聪明、机智和伟大的印象呢?你与他们相比,似乎相形见绌了,那是因为你没有行动,没有找到你的行动环境,没有选定你的行动对象。一句话,你没有发掘和表现自己聪明才智的实际作为。如果你认识了自己的自我价值。确立了自信。有了积极的自我形象感,那你就会积极进取。充分发掘自己潜在的聪明才智,那么,成功对你来说仅是等待机会而已。一旦有了机会,你也会成为伟人。
(2)全身心投入你能干好的一切事情
世上没有比有才华的人未能成功更为普遍的事情了。问题不在于发现天赋才能的困难,而在于发现赢得*后成功的技巧的困难。
我们许多人感兴趣于某一领域,并投身进去。但接着事情变得困苦艰难起来,而看看别人却很顺利,很成功,于是就气馁起来,撒手不干了。要知道,反复磨炼*后方引来你取得成功的技巧。这是成功路上*经常的一种怀疑自己的能力的困扰:成功是一个逐渐积累的过程,它需要知识、才智、技巧,需要整个心力的成熟发展。
一位哲人说:每一个人都拥有天上的一颗星,在这颗星星照亮的某个地方。有着别人不可替代的专属于你的工作。我们必须百折不挠地找到自己的位置,这需要时间。但是,我们不能因为看到别人似乎轻易取得成功而气馁。通常使你脱颖而出的不是天赋的才气,而是呼啸前行的魄力,锲而不舍的努力。成功者往往是成功时才被你认识,因此你没看到他在走向成功时所经历的一条漫长而困苦的略一这就造成一个错觉:人家能轻易成功,而我却无才成功。
(3)脑中树立自我成功形象
不少人心中老是出现自责的话语:“今天早晨我的发式很难看。”“我的话讲得多傻,他一定在笑我。”……由于无数个这类信息每天在脑中闪现,毫无疑问,结果就是自我形象感的削弱。
一个克服这种怯弱自责心理的良好方法是想象。为了取得成功,你必须在脑中“看”到你正在取得成功的形象。在脑中显现你充满自信地投身一项困难的挑战的形象。这种积极的自我形象反复在心中呈现,就会成为潜意识的一个组成部分,从而引导我们走向成功。
“临场默想术”是一个能确立成功的自我形象的可以普遍采用的方法。你要与人作一次交流,不管是拜见、会谈、求救、协商,你都可以在临行前在脑中默想谈话的内容、所持的态度、运用的语气、对方的反应,以及整个谈话环境和气氛,把自己事先沉浸到谈话环境中去,你就会取得理想的谈话效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