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 汉字里隐藏的身体保健之道
鼻子:“面王”一定要保护好
不知你有没有注意过这样一个现象:当别人提到自己的时候,我们总习惯用手指指自己,手指指的方向正好对着鼻子。所以古人在造字的时候,*初是把“鼻”字写作“自”的,后来慢慢演化成了现在的“鼻”字。东汉许慎在《说文》中说:“自,鼻也,象鼻形。”也就是说,“自”是一个象形字,其本义就是指鼻子。
我们在讥笑别人,或对一些事情不以为然、不屑一顾的时候,往往会用到一个词——“嗤之以鼻”。为什么要用鼻子来吭气呢?鼻子是五官中*先生成的,《灵柩•脉度》中说“肺气通于鼻”,鼻为气道,为肺之门户。当我们对某人、某事情有意见的时候,心情肯定是不爽的,会憋着一口闷气,这气就是肺中之气,因此有“气炸肺”一说。但是闷气不能老憋在心里,需要排泄出来,而鼻子就成了排泄管道。
面相学中说大鼻子的人有���气、财运好,很多人觉得这是迷信,但在中医看来这是有一定道理的。中医认为鼻子的外形由胃经所主,鼻孔为肺经所主,“肝藏魂,肺藏魄,心藏神,肾藏精,脾藏志”,一个人的鼻子大,肺气就足,就会非常有魄力,同时胃口好,吃得也多。在相书里,鼻子被称为粮库。一个人要是有魄力,得到的俸禄自然不会少,而古代的俸禄就是粮食,吃得多了自然对天下的粮草占据面积也就大,所以会有发财之相。
在中医里,鼻子被认为是“面王”,是观察疾病的重要窗口之一,所以我们一定要养护好鼻子。怎么养呢?*简单的方法就是按摩迎香穴(在鼻翼旁的鼻唇沟凹陷处)。
方法如下:以左右手的中指或食指点按迎香穴若干次。因为在迎香穴位有面部动、静脉及眶下动、静脉的分支,是面部神经和眼眶下神经的吻合处。按摩此穴既有助于改善局部血液循环,**鼻病,还能**面部神经麻痹症。
咽喉:阻挡疾病上行的屏障
古人所说的咽喉,和我们现在说的咽喉是有区别的。古人认为咽喉由咽和喉组成,是两个不同的地方,两边为咽,中间为喉。咽是食物上下的通道,是走两边的;喉是气上下的通道,是走中间的。
人们在形容某个地方非常重要,属于所属地区要害之处时,经常会用到一个词——咽喉要道,可见咽喉对人的重要意义。
咽喉是人体中*重要的部位,所有的经脉、气血都要经过咽喉而上行,由此咽喉也就成了一道阻挡疾病上行的屏障,所以我们一定要保护好这个部位。
有时候我们会感到脑子不清楚,比较迷糊,这是因为咽喉不清爽、不通畅。如果一个人的咽喉老犯毛病,那么就会慢慢影响他的脑子。
很多经脉都经过咽喉,生活中,人们有时候会咽喉肿痛,同时大便不通畅、便秘,这是大肠之火通过经络传到与肺相连的咽喉引起的。治这种病,首先要**,大便通畅了,咽喉肿痛也就不治而愈了。
大肠经走喉咙,如果喉咙干疼,就说明大肠“津”的功能过度了,这样的人接下来就有可能出现大便干燥、颈肿喉闭的症状。喉咙两边痛,也就是我们平时说的慢性咽炎,是脾病和心病,因为脾经和心经都沿着喉咙两边走。喉结以上痛属于心经,喉结以下痛属于肝经。如果喉咙外两边肿,就是小肠的问题,是吸收出问题了。脸大脖子粗那种症状属于小肠病。如果咽喉老是肿胀,这是肾经的病。还有三焦经也走咽喉。八条经脉全都走咽喉,甚至任督二脉也走咽喉。所以,咽喉的病是大病,如果咽喉有毛病,就要好好地诊治。
脂肪:多了是病,少了也是病
古人把长在飞禽身上的,或者长在有犄角动物身上的叫做“脂”,而比较肥厚的脂就是“肪”,老百姓通常把它叫做板油,一般长在腰部。
说到脂肪,很多人恨不得除之而后快。脂肪就像是多余的,还会使身材走样,简直一无是处。其实,脂肪有储存能量、保持体温、固定包裹脏器的功能。有了它,我们才能每天精力充沛。
现在很多女性朋友为了瘦,**到晚不吃饭,只吃水果蔬菜,以至于骨瘦如柴,出门坐车都要拿一个垫子,否则直接坐在硬邦邦的座位上会肚子疼。没有脂肪的保护,寒气会直中脏腑,久而久之身体就会出大问题。
脂肪对身体的保健功能我们不可小觑,但同时也不能忽略脂肪对人体有害的一面。不管男女,脂肪过多身体就会出问题。俗话说“太肥的母鸡不下蛋”,女性脂肪长得过多会影响生殖功能,就会不产卵不排卵,甚至闭经。对男性来说,脂肪多了*容易得脂肪肝。因此,我们要一分为二的对待脂肪,既不能对它赶尽杀绝,也不能任其自由生长。
女性朋友追求苗条身材,想**,怎么办呢?不吃饭只会把身体拖垮,想瘦点就要采取“绿色”的方法:敲带脉。躺在床上,然后用手轻轻捶自己的左右腰部,100次以上就可以。人体的经脉都是上下纵向而行,只有带脉横向环绕一圈,就像一条带子缠在腰间。经常敲打带脉不仅可以减掉腰部赘肉,还可以治愈很多妇科疾病。另外,也可以摩腹,在每天进食半小时后开始,顺时针进行。摩腹实际上就是对肚脐的一种按摩,肚脐附近的“丹田”,是人体的发动机,是一身元气之本。摩腹可以刺激肝肾之经气,而人体两肾就在腰的两侧,肝经之气足了,腰部的脂肪就没有立足之地了。
对于男性来说,**脂肪肝就要节制饮食,早点睡觉,*好在八九点就入睡,以便让身体几种能量化解脂肪。
脸颊:蝴蝶斑、粗脖子有治了
很早以前,是没有“脸”字的,古人用“面”字表示人的整个面部,“脸”字是在魏晋时期才出现的,只表示两颊的上部,到了唐宋时期,口语才用“脸”表示整个面部。
古有“望面色,审苗窍”之说,即从面相可辨疾病。如面色苍白是血气不足的表现;面色发青的人,多见于肝胆及经络病症等。
从面相可以看出健康状况,因此我们平时一定要注意观察,关注自己的健康。
“颊”,在《说文解字》里解释:面旁,就是指脸的两侧,从眼到下颌的部分。“颌”就是我们说的下巴颏子。赵本山的小品里有句话说“脸大脖子粗,不是大款就是伙夫”,这里的“脸大脖子粗”说的是颌肿。
中医认为颌肿是小肠吸收不好造成的病,这种人有个特征就是脸特别大,两个腮帮子都胖得嘟噜下来了,这是小肠的病。对于女性而言,还有一个特征就是长蝴蝶斑,所以对于蝴蝶斑去医院是没有用的,必须从调理肠胃做起,把肠胃治好了,蝴蝶斑自然就好了,脖子粗的毛病也会慢慢减轻。
腰:力气的来源
“腰”字左边是“月”字,月在古代是肉的意思。关于“要”,我们常见的词有“重要”、“要塞”。腰是人体很关键的一个部位,是力气的来源。我们常用“膂力过人”来形容大力士的力拔山河,膂是人体腰子外面包的一层厚厚的油,这个膂力就来源于腰。
唐朝王冰注云:“两肾在于腰内,故腰为肾之外腑。”人的两肾在腰部之内,而由于肾在人生命活动中的重要性,腰也便有了重要意义。所以养生家都重视腰部的保护和运动,如果腰部活动不灵,肾脏功能也就要出现问题了。这里介绍两种效果好、简便易行的腰部保养方法。
转胯回旋:两腿开立,稍宽于肩,双手叉腰,调匀呼吸。以腰为中轴,胯先按顺时针方向做水平旋转运动,然后再按逆时针方向做同样的转动。速度由慢到快,旋转的幅度由小到大,如此反复各做10-20次。注意上身要基本保持直立状态,腰随胯的旋转而动,身体不要过分地前仰后合。
交替叩击:两腿开立,与肩同宽,两腿微弯曲,两臂自然下垂,双手半握拳。先向左转腰,再向右转腰。与此同时,两臂随腰部的左右转动而前后自然摆动,并借摆动之力,双手一前一后,交替叩击腰背部和小腹,力量大小可酌情而定,如此连续做30次左右。
脾:位置低作用大
“脾”字左边是月字,肉的意思,右边是婢女的卑字。婢女就是丫鬟,我们知道古时候丫鬟是伺候主子的,端茶倒水,烧柴做饭,如果丫鬟病倒了,那么主子也就失去了照顾。脾就像人体五脏六腑这个大宅门中的丫鬟一样,对人体来说是至关重要的。
养脾其实很简单,只要你吃好睡好、多运动、少生气就没问题。
怎么算吃好呢?其实就是该吃饭的时候吃饭,不要饥一顿饱一顿,也不要暴饮暴食,该吃什么吃什么,早晨吃好,中午吃饱,晚上吃少,多喝粥,多吃蔬菜和水果,少吃盐,清淡饮食,等等。
怎么算睡好呢?就是到时候就要睡觉,不要熬夜,10点之前*好上床睡觉,每天保证8小时的睡眠,睡到自然醒。
多运动,但不是让你天天大量运动,只要散散步、打打太极就可以,也不要太刻意,收拾屋子也算运动,只要不老是躺着坐着就行。
生气对一个人的伤害很大,很多疾病都是因为生气造成的。尤其是癌症,你可以去问一下周围的人,患有癌症的人大多脾气不好,急躁、爱生气,所以为了保护自己的身体,千万不要动不动就生气,凡事心平气和,大事化小,小事化无,就没事了。
肌肉:一张一驰*健康
古人所说的肌肉和我们现在不一样,在古人看来“肌”,就是绷紧、刚硬、有力的肉;“肉”是松弛、放松、柔软的肉。
文武之道,一张一弛。肌肉也是如此,肌就要在肌的位置上工作,发挥相应的作用;肉就要在肉的位置上,各司其职,身体才会平安无恙。
如今,很多人由于压力过大而不知排解、长期工作、过度使肌肉处于紧张的状态,导致本该柔软的肉先是成为紧绷的肌,而后变得僵硬,进而出现纤维化,这些人即使是在休息睡觉的时候,肌肉也是绷紧的,难以放松,这样就会影响心理、精神,出现紧张、失眠等情况。还有一些人平时不注意劳逸结合,干活过多,或者运动过度以至于出现抽筋,肌肉挛缩;也有人因为受寒使筋肉僵硬、疼痛;更有甚者服用春药,导致阴茎长久冲血,刚强不倒。这些都使本来柔软、生动活泼的肌肉变成坚硬的皮囊,这叫有肌无肉,不是健康之道。
与此相反,有些人整天懒洋洋的,能坐着不站着,能躺着不坐着,长期缺乏运动使得肌肉松弛无力,甚至萎缩,这是有肉无肌,对健康也是不利的。
肌肉张弛有度,刚柔相济才是身体和谐之道。所以,要想健康就要顺应身体的规律,注意劳逸结合,及时排解压力……
膏肓:*后一道防线要守好
在中国有个成语叫“病人膏肓”,意思是说病情极其严重,已经无药可救了。
“病人膏肓”出自《左转》,说战国时,晋景公病得厉害,于是就派人去请秦国名医秦缓。在医生还没有来到之前,晋景公做了一个梦。他梦见病魔变为两个小孩,其中一个说:“那个医生就要来了,听说他的医术很高明,我们逃到哪里去藏身呀?”另一个说:“不用怕,你我分别躲到病人肓的上面和膏的下面,他的医术再高明也无办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