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光临有路网!
大学人文语文
QQ咨询:
有路璐璐:

大学人文语文

  • 作者:周金声 江少川
  • 出版社: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
  • ISBN:9787562233244
  • 出版日期:2007年09月01日
  • 页数:426
  • 定价:¥39.50
  • 分享领佣金
    手机购买
    城市
    店铺名称
    店主联系方式
    店铺售价
    库存
    店铺得分/总交易量
    发布时间
    操作

    新书比价

    网站名称
    书名
    售价
    优惠
    操作

    图书详情

    内容提要
    人文,就是要满足个人与社会需要的**关怀,是要关心人、集体、**、民族、社会、自然界,是人的精神世界的需要,是人要成为“人”的精神需要。否则,人不成为“人”,人类社会也不复存在。人文所要解决的主要问题是,“应该是什么”、“应该为什么”、“应该如何做”,主要是求善,首先是寻求人性。丧失了人文,就是丧失了人性,就是丧失了“人”。
    人文,不但直接关系到人性,关系到做人;而且深刻影响着灵性,影响着创造性,影响着做事。科学研究早已表明:人的左脑主要同逻辑思维直接有关,而右脑主要同形象思维、直觉、顿悟、灵感有关,而且右脑的记忆量是左脑的百万倍以上。逻辑思维保证思维的正确性,而形象思维、直觉、顿悟、灵感,却是原创性思维的主要源泉。爱因斯坦以他切身的体验深刻指出:科学研究中真正可贵的因素是直觉;他又指出,物理给我以知识,艺术给我以想象力,知识是有限的,而艺术开拓的想象力是无限的。彭加勒指出:逻辑是证明的工具,直觉是发现的工具。原始性创造,包括突破性的发现与发明,都依赖于直觉,都依赖于右脑。而右脑的思维主要同文学艺术活动有关,即同人文思维有关。
    人文,不仅直接关系着个人的人性与灵性,而且严重关系到民
    文章节选
    **章 中国上古文学与文化
    名家名著与专题
    艺术的起源与风骚传统
    艺术是人类告别低等动物向高等动物转变的产物,它伴随着人类智慧的发展而发展。每一个时代的艺术作品都是那个时代集体智慧的结晶和表征,标志着那个时代的文明程度和智慧水平。
    一、艺术的起源与上古歌谣
    关于艺术的起源,有多种说法。其一“模仿说”。以亚里士多德为代表的雄霸西方千年的艺术理论,认为人从孩提时代就有模仿的本能,一方面成为学习生存的手段,另一方面又为其精神寄托、获得情感的愉悦和满足。其二“游戏说”。席勒、斯宾塞认为艺术起源于人类所具有的游戏本能。其三“心灵表现说”。克罗齐、托尔斯泰认为艺术源于人的心灵体验,艺术就是人的主观想象和情感的表现。其四“潜意识说”。佛洛伊德认为艺术产生于人的内在驱力的压抑和升华。其五“巫术说 ”。英国人类学家爱德华·泰勒、弗雷泽认为原始人思维的*主要特点是万物有灵,原始部落的一切风俗、信仰和艺术,都起源于用虚构的超自然的力量来实现自己某种愿望的巫术礼仪。原始艺术是完全粘附在宗教巫术活动中带有明确功利目的的娱神形式;它主观上是娱神,客观效果上娱乐了活动者自己。
    2002年美国斯坦福大学的人类学家理查德·克雷恩又提出了一种新学说,认为距今10万到5万年前,由于人类大脑影响学习和语言能力的“语言基因”——FOXP2发生了生理突变,爆发了一场艺术、文化以及个体表达上的巨大革命,使人类有了“自我意识”,开始装饰自己的形体外表——创造一些不具有实用价值、只具有象征意义的人工制品。
    在我国流传*广的是“劳动说”。鲁迅在《且介亭杂文·门外文谈》中有一段精彩的描述:“我们的祖先的原始人,原是连话也不会说的,为了共同劳作,必须发表意见,才渐渐的练出复杂的声音来。假如那时大家抬木头,都觉得吃力了,却想不到发表。其中有一个叫道‘杭育杭育’,那么这就是创作……倘若用什么记号留存了下来,这就是文学;他当然就是作家,也就是文学家,是‘杭育杭育’派。”当这种劳动之歌与一定的语词相结合,就有了更丰富、确切的含意,经过长期积累,一种具有节奏性、音乐性的语言艺术——歌诗便逐渐形成,成为人们反映生活、增强记忆与抒发情感的一种特有形式,从而获得普遍的使用和流传。
    ……
    目录
    序言:科学与人文交融是培养**人才的必由之路(杨叔子)
    **章 中国上古文学与文化
    名家名著与专题
    艺术的起源与风骚传统
    华夏始祖的精神化石:古代神话传说
    中华文化的奇葩:《周易》
    孔子、孟子与儒家文化
    老子、庄子与道家文化
    《孙子》、《管子》与中国古代管理战略
    《史记》与史传文学
    作品研读
    《苏秦始将连横》
    《中庸》(节选)
    《大学》(节选)
    韩非《宋人有酤酒者》
    《孝经》(节选)
    李斯《谏逐客书》
    班固《苏武传》
    第二章 中国中古文学与文化
    名家名著与专题
    汉字文化与书法艺术
    陶渊明与魏晋风度
    唐诗与盛唐气象
    唐宋词与其中的人生意蕴
    《梦溪笔谈》与中国古代科学文化
    古代散文与唐宋八大家
    作品研读
    左思《咏史诗》(其二)
    张若虚《春江花月夜》
    李白《登金陵凤凰台》
    杜甫《咏怀古迹》(其三)
    刘禹锡《西塞山怀古》
    韩愈《答李翊书》
    白居易《长恨歌》
    李贺《梦天》
    林逋《山园小梅》
    李清照《武陵春》
    王安石《兴贤》
    苏轼《文与可画贫笤谷偃竹记》
    秦观《踏莎行·郴州旅舍》
    张孝祥《念奴娇·过洞庭》
    陆游《关山月》
    辛弃疾《贺新郎·别茂嘉十二弟》
    第三章 中国近古文学与文化
    名家名著与专题
    中国古代小说的起源与发展
    《红楼梦》的多重文化内蕴
    徐霞客的“千古奇书”与旅游文化
    《赵氏孤儿》与中国古代戏剧
    国学瑰宝——对联艺术
    作品研读
    马致远《[双调]夜行船·秋思》
    《郑和列传》
    曾国藩《刚柔互用不可偏废》
    ……
    第四章 中国现当代文学与文化
    第五章 外国文学与文化
    后记
    ……
    编辑推荐语
    本书为“通识教育课教材”系列之一,由中国上古文学与文化、中国中古文学与文化、中国近古文学与文化、中国现当代文学与文化、外国文学与文化五部分组成,每部分又分名家名著与专题、作品研读两部分。本书适合各大高等院校汉语言文学专业以及其他专业语文教学之用。

    与描述相符

    100

    北京 天津 河北 山西 内蒙古 辽宁 吉林 黑龙江 上海 江苏 浙江 安徽 福建 江西 山东 河南 湖北 湖南 广东 广西 海南 重庆 四川 贵州 云南 西藏 陕西 甘肃 青海 宁夏 新疆 台湾 香港 澳门 海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