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梦想,有这么一个故事: 多年前,一群大雁从两兄弟的头顶飞过,父亲告诉孩子们,大雁要去一个温暖的地方度过寒冷的冬天。两个儿子于是产生了想飞的念头,父亲认真地告诉孩子,只要你们想,你们就能飞,只要不断努力,一定能飞起来。孩子们牢牢记住了父亲的话,不断努力,终于发明了飞机,他们就是美国的莱特兄弟。 梦想能使人的心中产生一种激情,这是一种可贵的心灵动力,它会*大限度地激发人的潜能,从而实现自己的目标。 同样,美国篮球**乔丹在很小的时候就有了自己的篮球明星梦。**,他把自己的梦想告诉母亲,母亲大加赞赏,为他有了自己的梦想向他祝贺,鼓励他向篮球明星学习,并且经常抽出时间和小乔丹一起欣赏报纸杂志上篮球队员们驰骋球场、飞身灌篮的矫健身影和飒爽英姿。同时,建议乔丹把那些花花绿绿的图片剪下来,贴到房间的墙上去,这样就可以与偶像们朝夕相伴了。 和莱特兄弟、小乔丹一样,几乎每个孩子都有自己的梦想,梦想可以给孩子一个无限的成长空间,心中有梦的孩子内心是丰富多彩的,未来也是*有希望的。梦想对于孩子来说,有着无穷的魅力,梦想是孩子对自己未来的美好设计,对孩子的成长具有巨大的吸引和激励作用。每个孩子在谈到自己的梦想时,往往都会神采飞扬、美不胜收。做好孩子的梦想教育,帮助孩子树立远大的志向,给孩子一个丰富的内心世界,对于父母来说是十分重要的。 有关专家分析了一些诺贝尔奖获得者的心理特点,发现他们具有以下几个共同特征: (1)对自然界和科学现象具有广泛而浓厚的兴趣; (2)从小具有一种自发的探索精神和不受拘束的想像力; (3)具有强烈的自我成长动机和成就动机; (4)高度的创新性、独立性和求异性; (5)具有反潮流精神,不追求物质利益; (6)刻苦、顽强、百折不挠的精神。 这里面,好奇心、想像力、强烈的成就动机、坚强的毅力都来自于一个不变的梦想,并且很多梦想都是从儿时萌生的。 儿童心理学家认为,梦想是孩子自我形象的理想化。鼓励孩子追梦,孩子会产生强劲的内驱力,面对各种困难也会主动地想办法来克服。梦想能使孩子在学习、工作过程中创造不辍,并获得愉悦的情感体验。据对爱迪生、毕加索、达尔文等成就**的人物的研究表明,他们在童年时期,都有一个绚丽多彩的梦,他们一生为之奋斗的目标就是实现早年的梦想。因此,可以这样说,没有梦想的孩子是没有未来的,是不可能有所作为的。 成功教育专家刘京海曾说过,“让每个孩子都有梦想,是教育中*核心的任务。每一个人都有梦想,一个民族有一个梦想,这个民族才是有希望的。”同样,在家庭教育中,每一个父母也应该呵护好每一位孩子的梦想,让梦想和成功伴随着孩子的成长。孩子有了梦想(哪怕有些不可思议),父母都应为他有了“理想的我”而感到欣慰和自豪,并给予肯定。父母对孩子的梦想坚信不疑,孩子就会从父母那里获得力量,获得勇气,树立信心。为了使孩子的梦想能成为现实,在孩子追梦的过程中,还应予以多方面的关注。比如,帮助孩子寻找梦想的偶像,和孩子讨论偶像的成长史、奋斗史、成就史,明确成功必须付出辛劳和汗水,让偶像在孩子心里生根;给孩子的圆梦计划提供建议和支持;经常提醒孩子去坚持,在孩子怀疑梦想时给孩子鼓励。 P14-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