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光临有路网!
中国艺术史-音乐卷
QQ咨询:
有路璐璐:

中国艺术史-音乐卷

  • 作者:史仲文 史仲文
  • 出版社:河北人民出版社
  • ISBN:9787202025017
  • 出版日期:2006年01月01日
  • 页数:1180
  • 定价:¥150.00
  • 分享领佣金
    手机购买
    城市
    店铺名称
    店主联系方式
    店铺售价
    库存
    店铺得分/总交易量
    发布时间
    操作

    新书比价

    网站名称
    书名
    售价
    优惠
    操作

    图书详情

    内容提要
    中国音乐史的研究,在新时期获得了****的成就。可以说,几乎在所有的研究领域,都不断有新的学术成果涌现,甚至超越前贤。与此同时,从事中国音乐史研究与教学的学术队伍,老中青皆有所作为,有所创新,薪火相传,代有接力,不断壮大,这是可喜的事!放在我们面前的这一项重要而突出的成果,是由河北人民出版社出版的、作为《中国艺术史》组成部分的中国音乐断代史着作。其历史叙事范围,上溯9000年、下逮20世纪上半叶,由此构成我国**套完整的中国音乐断代史研究成果。这套乐史丛书的出版,标志着我国音乐史领域的断代史研究,**次具有上规模的整体性学术效应。
    本书分远古三代音乐史、先秦音乐史、秦汉音乐史、魏晋南北朝音乐史、隋唐五代音乐史、宋辽金夏音乐史、元代音乐史、明代音乐史、清代音乐史、民国音乐史等10个部分,上溯9000年,下逮20世纪上半叶,通过対所有具有歴史意义和价値的音乐艺术作品、人物、思想、流派的介绍,全方位地展示了中国音乐的発展歴史。附《古人论音乐舞蹈》34篇。
    目录
    远古三代音乐史
    **章 概述
    第二章 全新世中国古人类音乐的物态遗存
    第三章 全新世中国古人类音乐活动在后世文献中的反映
    第四章 原始乐舞的文化心理分析
    第五章 氏族社会音乐形式美及其美感特征
    第六章 夏代的社会音乐活动
    第七章 商代的社会音乐活动
    第八章 夏、商时期的乐器
    第九章 西周的社会音乐活动
    第十章 西周的音乐教育制度及行为
    第十一章 周代雅乐制度及其审美意识
    第十二章 郑风、郑声的文化比较及其历史评价
    第十三章 远古至西周四声音阶观念的形成及其应用
    第十四章 夏、商、西周三代的音乐审美意识
    先秦音乐史
    ……
    秦汉音乐史
    魏晋南北朝音乐史
    隋唐五代音乐史
    宋辽金夏音乐史
    元代音乐史
    明代音乐史
    清代音乐史
    民国音乐史
    ……
    编辑推荐语
    这套《中国艺术史》在编写上有如下五个特点。
    一、立论平正,不左不右。
    “左”很讨厌,以其危害而论,又岂止讨厌而已。即使一些名家之作,因为在特定的年代受了“左”的影响,**读来,依然难受。好像粥锅里有了苍蝇,就算这粥能喝,也让人觉着恶心。
    “左”不好,“右”也不好。现在一些流行书籍,专好作翻案文章。翻案并非不好,不能一概而论。比如过去批判曾国藩有些过头,现在就死吹活捧曾国藩;过去对戊戌变法肯定多了,现在又变着法地给戊戌变法找丑闻,找毛病,这就没有必要。孔夫子说:“过犹不及”。说穿了,极左近乎极右,世界上的事常常会物极必反。
    本书持论,不左也不右,吸收*新成果,尊重历史事实,是一说一,是二说二,不存臆想,不尚空谈。效果如何,尚待读者指教。
    二、系统安排,分合有序。
    本书的编法,强调专通结合。严格地说,这不是一部传统意义上的艺术通史,但也不是简单的艺术专业史的集合,而是专通结合,从通史到专业史,又从专业史到通史。从内容上看,举凡书法、绘画、戏曲到音乐、舞蹈、建筑雕塑、工艺美术、杂技,以至话剧、摄影、电影、曲艺,各个专业史,无所不有。加上前有导论,后有附录——即使它未采用传统的通史编法,却具有通史功能。全书分为九卷十册,包括十二个专业。十二个专业之间,有机联系,无机组合。内容是不可分的,阅读是可分的。喜欢专攻一业的,尽管先从自己喜欢的专业读起;喜欢统览全局的,也可以满足您的阅读期待,从中看到中国艺术历史的全貌,又可从中找出中国艺术历史发展的总趋向、总脉络。
    三、以史为本,面面俱到。
    一些旧的艺术史说,尤其是在“极左”路线干扰下形成的艺术史论,完全不能做到以史为本。写作品,先看人物;写人物,先看政治;写政治,先看所谓的现实需要。其结果,不免造成对历史作品、历史人物的评价,或者严重失实,或者立论偏激,或者黑白混淆,或者无中生有。
    一个艺术家,因为他在品质上有些毛病,就对其乱加攻击,连艺术成就中国艺术史•序言也不承认了;一个艺术家,因为政治上不合某种口味,于是对其几乎抹煞,未及作品,先就取消了他入史的资格。
    本书既要立论平正,必然以史为本。对中国艺术史上的人物、作品、事件、流派,兼收并蓄,面面俱到。作者属于坏人的,但作品不坏,那么也要;作者近乎小人物的,因为创作成就不小,那么也要;原先被吹得天花乱坠的,因为作品二流,那么,就放到二流的历史格子中去;原先曾被埋没的,那么,现在就还其本来的历史面目;原来历史上就有重大歧义的,那么,就把这歧义介绍给读者,纵然发表己见新见,并不强加于人——何况历史屡屡证明,即使你强加于人,人们就能真的接受它吗?
    四、风格亲和,易读易懂。
    在我们看来,凡艺术史,都应该追求文字优美,文笔精彩,令人开卷有益,赏心悦目。
    我们追求这个标准,不见得每个撰稿人都能达到这样的标准。现实地考虑,文笔精彩、赏心悦目是一种追求,风格亲和,易读易懂则是个规范。
    为着风格亲和,我们反对故作高深,故弄玄虚,把一件原本可以三句话说清楚的事,不要去说五句,甚至十句。
    为着风格亲和,我们反对所谓“圈内语言”,即除去专家之外,别人不爱听,听不懂,越听越头大、心越乱的语言。我们认为,只有明白的语言,才是史家语言;只有人人明白,而且引人入胜的语言,才是文学语言。
    为着风格亲和,我们特为本书配图约1000余幅,或者可以称做图文并茂的了,以求获得更佳的阅读效果。
    五、篇幅较大,宜读宜藏。
    本书全长约1200多万字。对这样的篇幅,我们曾反复斟酌,多方考虑。
    我们觉得这样的篇幅,既能比较充分地展示中国艺术史的全貌,又有利于读者的分卷阅读;既有利于艺术爱好者和一般研究者查阅,也有益于收藏爱好者的收藏。
    说实在;以中国艺术历史的内容之丰富而言,就是写一万万字的篇幅,也是可能的,但那就不便阅读了。以现代中国人的生活节奏看,有一本20万字左右的艺术简史也可以了,但那又不适合收藏,而且难免删删减减,使许多精美的作品和有趣的人物与读者失之交臂。

    与描述相符

    100

    北京 天津 河北 山西 内蒙古 辽宁 吉林 黑龙江 上海 江苏 浙江 安徽 福建 江西 山东 河南 湖北 湖南 广东 广西 海南 重庆 四川 贵州 云南 西藏 陕西 甘肃 青海 宁夏 新疆 台湾 香港 澳门 海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