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光临有路网!
唐代音乐史
QQ咨询:
有路璐璐:

唐代音乐史

  • 作者:关也维
  • 出版社:中央民族大学出版社
  • ISBN:9787810569941
  • 出版日期:2006年01月01日
  • 页数:265
  • 定价:¥28.00
  • 分享领佣金
    手机购买
    城市
    店铺名称
    店主联系方式
    店铺售价
    库存
    店铺得分/总交易量
    发布时间
    操作

    新书比价

    网站名称
    书名
    售价
    优惠
    操作

    图书详情

    内容提要
    《唐代音乐史》研究了唐朝时期的音乐,分九章,内容包括:唐代民间音乐、宫廷燕乐、琴曲与雅乐、各民族音乐融合与对外音乐文化的交流、音乐基本理论与记谱法、燕乐调式音阶体系、音乐创作技法、音乐机构与乐舞教育、音乐思想与文艺政策等。
    文章节选


    关也维同志的新著《唐代音乐史》即将付梓,我有幸先睹为快。拜读之后,感到内容丰富、史料翔实、行文朴实、逻辑严密,以历史史实与音乐哲理,展现了中国音乐史上唐代这个成就辉煌的历史阶段的风貌。
    唐朝是我国历史上的一个强大的统一王朝,其政治、经济、民族、文化等总体上都具有多元化的特点。与之相呼应的是,唐代的音乐思想、音乐体裁、音乐门类等亦呈现出丰富多彩的多元化态势,留下了许多烛照后世的音乐遗产。吕骥老曾撰文指出:“唐代是中国历史上**繁荣富强的时代,陆上和海上的交通十分发达,与东西方各国的贸易交往频繁,在文化艺术上各兄弟民族和毗邻各国的音乐舞蹈艺术的大量传入,形成中**舞的鼎盛时期。”①说起吕老对唐代音乐的评价,笔者不禁想起关也维同志与吕老有关《唐代音乐史》的一段交往和吕老对此书稿的评价。
    1998年秋天,关也维同志托赵毅同志给我带来他撰著的《唐代音乐史》书稿,并嘱我看后转呈吕老审阅。当我将关也维的书稿送到吕老处,他听了我对书稿情况的介绍后,非常高兴地翻阅起来,先是将目录的章节浏览一遍,接着仔细地阅读“前言”。吕老十分喜悦地称赞这是一本有分量的音乐史稿。
    目录

    前言
    绪论
    **章 唐代民间��乐
    **节 民歌与曲子
    一、唐代民歌
    二、填以新词的曲子
    三、经过艺术加工的曲子
    第二节 民间说唱与变文
    一、汉族地区的说唱与变文
    二、其他民族的说唱音乐
    第三节 民间歌舞
    一、自娱性的踏歌与打令
    二、表演性的民间歌舞
    三、带有故事情节的民间歌舞
    第四节 宗教音乐与歌舞
    一、巫舞
    二、傩舞
    三、师公舞
    四、萨满舞
    五、佛教音乐与歌舞

    第二章 唐代宫廷燕乐(一)
    **节 九部乐与十部乐
    一、燕乐
    二、清商乐
    三、西凉乐
    四、天竺乐
    五、高丽乐
    六、龟兹乐
    七、疏勒乐
    八、安国乐
    九、康国乐
    十、高昌乐
    十一、文康伎、礼毕与宴后
    第二节 立部伎与坐部伎
    一、立部伎
    二、坐部伎

    第三章 唐代宫廷燕乐(二)
    **节 软舞与健舞
    一、软舞
    二、健舞
    第二节 大曲与法曲
    一、“盐”、“趋”、“乱”式大曲
    二、联曲式大曲
    三、混合式大曲
    第三节 燕乐的乐器与乐队
    一、燕乐乐器
    二、乐器组合
    三、乐队的发展与变化
    第四节 散乐与鼓吹
    一、散乐
    二、鼓吹

    第四章 琴曲与雅乐
    **节 琴与琴曲
    一、琴的型制与演进
    二、制琴工艺的发展
    三、琴谱
    四、**琴家
    五、琴曲与琴歌
    第二节 衰微的雅乐
    一、雅乐的起源与演变
    二、唐代雅乐的乐制
    三、雅乐的内容与变化

    第五章 各民族音乐的融合与对外音乐文化的交流
    **节 各民族音乐的交流与融合
    一、吐蕃、鲜卑诸民族音乐的融入
    二、中原地区对南诏地区音乐文化的影响
    三、西域各地音乐的融人
    第二节 与外国音乐文化的交流
    一、与南海、西亚诸国的往来
    二、对朝鲜半岛三国音乐文化的影响
    三、对日本音乐文化的影响

    第六章 音乐基本理论与记谱法
    **节 音乐基本理论
    一、“声”、“音”、“乐”
    二、律吕与律名
    三、音名与音阶
    四、宫调的“均”与“调”
    五、节奏与节拍
    六、旋宫转调
    七、速度标记
    第二节 乐舞记谱法
    一、《敦煌琵琶谱》
    二、《五弦琴谱》
    三、《仁智要录》
    四、《博雅笛谱》
    五、《古谱·笙谱律卷/吕卷》
    六、《敦煌舞谱》

    第七章 燕乐调式音阶体系
    **节 燕乐调式音阶体系的形成
    一、燕乐调式音阶的由来
    二、燕乐调式音阶体系的建立
    第二节 燕乐调式音阶体系的内涵
    一、燕乐音高
    二、燕乐音阶
    三、燕乐二十八调
    第三节 燕乐调式音阶名称之变化

    第八章 音乐创作技法
    **节 旋律发展手法
    一、重复
    二、模进
    三、扩展与紧缩
    四、换头
    五、同尾
    六、连环扣
    第二节 和音与和弦的应用
    一、各种音程的双音结合
    二、三音结合的和弦
    三、不协和音的解决
    第三节 旋宫转调
    第四节 音乐结构
    一、乐段结构
    二、二段体
    三、三段体
    四、多段联曲
    五、大曲结构

    第九章 音乐机构与乐舞教育,音乐思想与文艺政策
    **节 音乐管理机构
    一、大乐署
    二、鼓吹署
    三、教坊
    四、梨园
    第二节 乐舞教育
    一、人才汇集
    二、考核制度
    三、教育目的
    四、教学方式
    第三节 音乐思想
    一、雅乐之争论
    二、礼乐关系
    三、统治者的音乐思想
    第四节 文艺政策
    一、吸收与借鉴
    二、普及与提高
    三、乐舞档案的保管、资料的印刷与出版
    简短的结束语
    附录一 参考书目
    附录二 谱例目次
    附录三 非汉语(各民族语与外来语)词汇索引
    附录四 曲谱摘录
    ……

    与描述相符

    100

    北京 天津 河北 山西 内蒙古 辽宁 吉林 黑龙江 上海 江苏 浙江 安徽 福建 江西 山东 河南 湖北 湖南 广东 广西 海南 重庆 四川 贵州 云南 西藏 陕西 甘肃 青海 宁夏 新疆 台湾 香港 澳门 海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