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光临有路网!
白寿彝讲历史(明清卷)
QQ咨询:
有路璐璐:

白寿彝讲历史(明清卷)

  • 作者:白至德
  • 出版社:中国工人出版社
  • ISBN:9787500845379
  • 出版日期:2009年11月01日
  • 页数:327
  • 定价:¥35.00
  • 猜你也喜欢

    分享领佣金
    手机购买
    城市
    店铺名称
    店主联系方式
    店铺售价
    库存
    店铺得分/总交易量
    发布时间
    操作

    新书比价

    网站名称
    书名
    售价
    优惠
    操作

    图书详情

    内容提要
    明朝时期:元朝末年,统治日益残暴黑暗,爆发了大规模农民起义。朱元璋在农民起义中力压群雄、脱颖而出,逐渐统一了江南地区。1368年,朱元璋称帝,以应天府为京师,建立了明朝。随即他又命徐达、常遇春率军北伐,攻占大都,元顺帝北逃,元朝统治结束。
    明朝初年国力强盛,经土木堡之变后国力大损,于万历朝中期始,皇帝怠政,官员更加腐化,地主**到处搜刮民脂民膏,明朝开始走向衰亡。至崇祯年间,因为连年灾害,朝廷财政破产,无力镇抚,人民纷纷揭竿而起,后金的军队也突破长城防线,五入关内。1644年,李自成率军攻占北京,崇祯帝自缢,明朝在全国统治宣告结束。
    清朝时期:清朝统治者为出身建州女真的爱新觉罗氏。1616年,努尔哈赤统一女真各部,建国称汗,国号金,史称后金,后皇太极称帝并改国号为大清。1644年,明朝被李白成灭掉后,原明朝将领吴三桂引清兵入关,打败李自成的大顺军,随后多尔衮迎顺治帝入关,并迁都北京,清朝从此取代明朝成为整个中国的实际统治者。
    康熙帝时期,平三藩,收台湾,清朝统一全国。历经雍正帝、乾隆帝,因战乱而遭到严重破坏的经济和文化逐步得到恢复和发展,史称康乾盛世。此后清朝渐渐衰落,鸦片战争爆
    文章节选
    **篇 明朝时期
    **节 明太祖朱元璋
    【自寿彝讲历史】
    1368年,朱元璋在应天(令江苏省南京市)即皇帝位,国号明。之后朱元璋攻下元大都,逐步完成了全国的统一。朱元璋执政期间,注意到大乱之后休养生息对巩固政权的必要性,采取了许多措施使明朝初年的农业生产避渐得到恢复和发展,同时,手工业和商业也得到了恢复和发展,人口也较前增加。另外,朱元璋改革了过去的官制以加强封建统治,在文化方面采取了暴力压制的政策。
    朱元璋从农民成为皇帝,经历不凡.颇具传奇。朱元璋(1328—1398年),幼称重八,初名兴宗.字国瑞,是明朝的开国皇帝,称明太祖。
    一、牧童行僧,一统天下
    朱元璋出生在贫穷苦难的农民家庭,祖籍为盒陵句容(今江苏南京)朱家巷,祖上都是庄稼汉,直到朱元璋的上代人,才能在濠州(今安徽凤阳)落户。
    朱元璋兄弟四人,他排行老四。他的父亲朱世珍,同乡人都叫他朱五四,一辈子为佃农,生活十分贫困。朱元璋从小就没有遇到过好年头,到处流浪。那时元朝的社会已是矛盾重重,越来越尖锐。元顺帝至正三年(1343年),濠州大旱。次年春天,淮河流域闹蝗灾,田地荒芜,庄稼被毁,瘟疫流行,人畜死亡,使邻近的几个村子变成了鬼蜮之域,民不聊生,到处是凄凉悲惨的景象。朱元璋64岁的父亲,染病不起,离开人世。他的长兄和母亲也相继离去。在不足半个月里,朱家已是破碎至人丁落半,他仿佛一下子跌进了魔鬼的深渊,不知所措。朱元璋困惑之时,来到皇觉寺剃度为僧,做了小行童。那时,他在寺里干些粗活,混口饭吃。但在寺里的日子也不好过,灾情肆虐,很难得到施舍。皇觉寺的主持高彬法师,也只能罢粥散僧,打发寺里的和尚们出门云游,各自谋生。朱元璋在寺里也只不过待了五十多天。
    至正七年(1347年)年底,在外漂泊了整整三年的朱元璋,乡讯平安,才又回到了皇觉寺。在这三年中,朱元璋足迹遍历淮西、豫北的名山大川、通都大邑,熟识了这一带的风土人情,山川地理,使他开扩了眼界,见到了世面,丰富了阅历,也得到了磨炼。朱元璋曾回忆道:“众各为计,云水漂扬。我何作为,百无所长。依亲自辱,仰天茫茫��既非可倚,侣影相将,突朝烟而急进,暮投古寺以趋跄,仰穹崖崔嵬而倚碧,听猿啼月而凄凉。魂悠悠而觅父母无有,志落魄而倘佯。西风鹤唳,俄淅沥以飞霜。身如蓬逐风不止,心滚滚乎沸汤。”
    朱元璋苦难的生活,造就了他的刚毅性格,同时使得他变得残忍与猜忌,这都为他以后的成功与失败铺垫了基石。朱元璋穷则思变,要改变自己的人生,就要傲然挺立,开创一片天地。
    朱元璋在四处云游时,华夏大地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社会上“明王出世,普救众生”之说,广泛流传。至正十一年(1351年)五月,白莲教首领韩山童、刘福通在颍州(今安徽阜阳)首举义旗;八月彭莹玉、徐寿辉在蕲水(今湖北浠水)起义,攻下蕲水,起义之火很快燃遍全国。造反的人群头包红巾,史称“红巾军”。次年二月,定远(今安徽定远)人郭子兴、孙德崖等五人也率众在濠州起兵响应,袭杀州官,占据濠州城,并接受了颍州刘福通的领导。身居清静之门的朱元璋终于等来了机会!朱元璋耳闻目睹了轰轰烈烈的农民起义,心情难以平静。此时,与朱元璋儿时一同玩耍,一同放过牛的小伙伴汤和在郭子兴的部队里已成了军中的小头目了,吃上了军粮。汤和捎信给朱元璋,邀他去投奔红巾军。此时,25岁的朱元璋怎能不动心呢?皇觉寺已被乱兵烧毁,朱元璋放下钵盂,去投奔了郭子兴的红巾军。
    朱元璋追随红巾军,仗打得勇猛,又粗通文墨,很快就得到郭子兴的赏识,将他由士卒提升为亲兵九夫长,并把养女马氏嫁给了他。朱元璋成了元帅郭子兴的女婿,摇身一变,身价百倍,兵士们对他另眼相待,敬呼他为“朱公子”。朱公子的地位变化,由此也就取了一个官名大号,叫元璋,字国瑞,不再用“重八”这个俗气的名字了。朱元璋后来回到家乡募兵,招得七百人,便有了他的队伍。郭子兴提升他为镇抚,让他带领这支队伍作战。一年之后,朱元璋因军功又升做总管。
    郭子兴在军内与孙德崖等四人素来不和,朱元璋感到几支队伍同驻一起,又相互间摩擦不断,前程难料。至正十四年(1354年),朱元璋统率二十四人,南略定远,自谋发展。定远之役,朱元璋收编了附近一些地主武装两万多人,发展得十分迅猛。正如他在《皇陵碑》中所说的那样“不逾月而众集,赤帜蔽野而盈冈”。朱元璋把这支队伍悉加训练和整顿,“率而南入滁阳”,并克滁州,下和州,赢得了初步的胜利。至正十五年(1355年),朱元璋攻下和州后,郭子兴称滁阳王,命他总制诸将。这年三月,郭子兴病死,刘福通在毫州建立宋政权,任命朱元璋为这支队伍的左副元帅。不久,郭子兴的两个儿子(一个任都元帅,另一个为右副元帅)战死,朱元璋被提升为大元帅,独任元帅府事,接管了郭子兴的所有部队。至此,郭子兴亲手缔造的这支起义队伍,全部由朱元璋指挥调动,并以宋政权龙凤年号以令军中。朱元璋正在迈向通向皇帝的捷径,而且步伐又是那样的坚实与稳健。
    至正十六年(1356年)仲春,朱元璋亲督水陆诸将,进取集庆(今南京市)。集庆是当年元朝在江南的统治核心。不久,集庆城破,朱元璋率队人城。他在巡视了集庆城郭后说:“金陵险固,古所谓长江天堑,真形胜地也。仓廪实,人民足,吾今有之。”当下即改集庆路为应天府,置天兴建康翼统军大元帅府。到七月,又置江南行中书省,朱元璋“自总省事,置僚佐”,将应天作为他发展的基地。
    朱元璋虽然占据了应天,但依然是地狭人稀,力量还欠强大。而且他所处的地理位置就东南地区而言,便是四面受敌的形势。当时,北有刘福通,东有张士诚,西有徐寿辉、陈友谅,南有元军。虽然形势相当严峻,但三支起义军却吸引和牵制了元军的主力,像竖起了三道屏障,隔绝了元军主力的进攻,从而对朱元璋起到了保护的作用。而南面的元军,也由于南北交通被起义军截断,处于孤立无援的境地。朱元璋适时地利用了这一有利时机,果断地采取巩固东西线,向南面和东南面出击的战略,集中兵力进攻皖南和浙东诸地的元军据点。朱元璋率军,先后攻克镇江、长兴、常州、宁国、江阴、常熟、池州、徽州、婺州、扬州等地。在攻占徽州后,朱元璋还亲自到石门山拜访老儒朱升,咨询夺取天下的计策。朱升向他建议:“高筑墙,广积粮,缓称王。”意思是要朱元璋扩充兵力,巩固后方;发展生产,储备粮食;不图虚名,缩小目标。朱元璋认为朱升讲得很有道理,即予采纳,集中力量从事根据地的建设。此外,朱元璋还注重斗争的策略,在形式上仍保持与宋政权的隶属关系,遥尊小明王为帝,打着宋政权的旗号来号令军士,以免树大招风。直到他改称吴王,所发布的文告**句话仍是“皇帝圣旨,吴王令旨”,表明自己依然是小明王的忠诚的臣属。这一策略对朱元璋势力的生存和发展,起到了关键性的作用。几年之后,朱元璋终于以应天为**,营建了一个巩固的根据地,兵壮粮足,足以同其他的势力相匹敌。
    朱元璋审时度势,以观时变。至正二十年(1360年)闰五月,陈友谅杀害了徐寿辉,自称皇帝,并约张士诚来夹攻朱元璋。陈友谅军事实力相当强大,其水军大舰名为“混江龙”、“塞断江”、“撞倒山”、“江海鳌”等一百多艘,战舸数百条,真可谓“投戈断江,舳舻千里”。面对强敌压境,在应天的文官武将中,曾引起了一度的骚动。有的人主张投降放弃应天,还有的人竟作逃跑的准备。在此危急的形势下,朱元璋与谋士刘基等就敌我形势作了深刻细致的分析,刘基说:“张士诚目光短浅,胸无大志,只图自固,未必会出兵,暂时不必管他。主要的危险敌人是陈友谅,他拥有精兵利舰,而且居我上游,野心勃勃。只要集中兵力击败了陈友谅,张士诚便不敢出兵,应天也就相安无忧了。”朱、刘二人一起制定了战争策略,朱元璋立即实行,改取固守东南向东北和西线出击的战略。他先集中兵力,在鄱阳湖击败了陈友谅。然后再掉头东向,在平江(今苏州)俘虏了张士诚,打破了东西夹击的局面。
    朱元璋在围攻张士诚的同时,派大将廖永忠迎接小明王到应天,在瓜步(今江苏六合东南)渡江时,小明王覆舟沉江而死,小明王的龙凤政权也随之灭亡。在擒杀张士诚以后,又制伏了浙东的方国珍,平定了福建的陈友定,接着又乘胜南进,攻克广东、广西,实现了除四川、云南之外的整个南部中国的统一。
    至正二十七年(1367年)十月,朱元璋又调集精锐部队,以徐达为征虏大将军、常遇春为副将军,发兵二十五万,不失时机地北伐中原。北伐军连连得胜,攻下山东诸郡,至正二十八年(1368年)占领开封,八月攻克元朝的首都大都(今北京),元顺帝慌忙弃城出走,逃亡漠北,统治长达九十九年的元皇朝灭亡了。
    至正二十八年(1368年)正月,40岁的朱元璋南征北伐,取得节节胜利,同时又在文武百官的欢呼声中,在应天府登上皇帝的宝座,建国号大明,年号洪武,以应天为南京。
    朱元璋十六年的戎马生涯,终于由一个横笛牛背的牧童、小行僧,开天辟地,成为开国皇帝,终于梦想成真。
    洪武十四年(1381年)傅友德、沐英、蓝玉奉命进攻云南,次年攻破大理,至此基本上完成了南方的统一。洪武二十年(1387年)朱元璋又命冯胜、傅友德、蓝玉进攻辽东,迫降元将纳哈出。辽东平定后,除漠北草原和新疆等地外,全国已归于统一。
    二、纪纲法度,为治之本
    洪武初年,官僚机构一般沿袭着元朝的一切。明朝初始,朱元璋要在执政的实践中,逐渐体察元朝的弊端与当今的不适,借鉴历史上的成败经验。进行整顿、改革。这是朱元璋首要解决的大事。
    ……
    目录
    前言
    引言 明清时期——封建社会的衰老
    **篇 明朝时期
    **节 明太祖朱元璋
    第二节 明成祖朱棣
    第三节 郑和
    第四节 于谦
    第五节 张居正
    第六节 戚继光
    第七节 魏忠贤
    第八节 徐渭
    第九节 李时珍
    第十节 徐光启
    第十一节 崇祯帝朱由检
    第十二节 袁崇焕
    第二篇 清朝时期
    **节 太祖努尔哈赤
    第二节 太宗皇太极
    第三节 郑成功
    第四节 康熙帝玄烨
    第五节 韶雍正帝胤稹
    第六节 乾隆帝弘历
    第七节 和坤
    第八节 曹雪芹
    第九节 林则徐
    第十节 光绪帝载游
    第十一节 曾国藩
    第十一节 李鸿章
    第十二节 康有为梁启超
    第十三节 宣统帝溥仪
    第四节 概述明清时期的历史
    后记
    编辑推荐语
    评说历史风云人物,显大师风范,揭示王朝兴衰规律,彰往而知来。

    与描述相符

    100

    北京 天津 河北 山西 内蒙古 辽宁 吉林 黑龙江 上海 江苏 浙江 安徽 福建 江西 山东 河南 湖北 湖南 广东 广西 海南 重庆 四川 贵州 云南 西藏 陕西 甘肃 青海 宁夏 新疆 台湾 香港 澳门 海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