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光临有路网!
陈映真文选
QQ咨询:
有路璐璐:

陈映真文选

  • 作者:陈映真 薛毅
  • 出版社:北京三联出版社
  • ISBN:9787108033031
  • 出版日期:2009年12月01日
  • 页数:546
  • 定价:¥49.00
  • 分享领佣金
    手机购买
    城市
    店铺名称
    店主联系方式
    店铺售价
    库存
    店铺得分/总交易量
    发布时间
    操作

    新书比价

    网站名称
    书名
    售价
    优惠
    操作

    图书详情

    文章节选
    **辑 关于陈映真
    试论陈映真——《**件差事》、《将军族》自序
    总的看来,陈映真的作品可以分为两个时期。从一九五九年到一九六五年是一个时期。在这个时期里头,他显得忧悒、感伤、苍白而且苦
    闷。这种惨绿的色调,在他投稿于《笔汇》月刊的一九五九年到一九六一年间*为浓重。一九六一年迄一九六五年,他寄稿于《现代文学》的时期,还相当程度地保留了这种青苍的色调,但同时也表现出这个时期底趋向终结以及另一个时期的开始。从一九六五年到一九六八年他暂时
    息笔,是另一个时期。这个时期的特点是他的感伤主义的结束,而呈现出一种比较明快的、理智的和嘲讽的色彩。
    基本上,陈映真是市镇小知识分子的作家。
    在现代社会的层级结构中,一个市镇小知识分子是处于一种中间的地位。当景气良好,出路很多的时候,这些小知识分子很容易向上爬升,从社会的上层得到不薄的利益。但是当社会的景气阻滞,出路很少的时候,他们不得不向着社会的下层沦落。于是当其升进之路顺畅,则意气昂扬,神采飞舞;而当其向下沦落,则又往往显得沮丧、悲愤和彷徨。陈映真的早期作品,便表现出这种闷局中市镇小知识分子的浓重的感伤的情绪。他的父亲一代出身于农村的败落的家庭,因着刻苦自修,成为知识分子而向市镇游移。
    ……
    目录
    **辑 关于陈映真
    试论陈映真
    ——《**件差事》、《将军族》自序
    关于陈映真
    后街
    ——陈映真的创作历程
    鲁迅与我
    ——在日本《文明浅说》班的讲话
    我的文学创作与思想
    祖祠
    父亲
    生死
    现代主义底再开发
    ——演出���等待果陀》底随想
    期待一个丰收的季节
    *牢固的磐石
    知识人的偏执
    文学来自社会,反映社会
    建立民族文学的风格
    在民族文学的旗帜下团结起来
    回顾乡土文学论战
    向内战·冷战意识形态挑战
    ——七十年代文学论争在台湾文艺思潮史上划时代的意义
    七十年代黄春明小说中的新殖民主义批判意识
    ——以《莎哟娜啦·再见》、《小寡妇》和《我爱玛莉》为**
    第三辑 分离主义的盲点
    “乡土文学”的盲点
    原乡的失落
    ——试评《夹竹桃》
    台湾长老教会的歧路
    追究“台湾一千八百万人”论
    西川满与台湾文学
    美国统治下的台湾
    ——天下没有白喝的美国奶
    从台湾都市青少年崇日风尚说起
    从一部日片谈起
    ——论《联合舰队》
    台湾内部的日本
    ——再论日本战争电影《联合舰队》
    “台湾”分离主义“知识分子的盲点”
    精神的荒废
    ——张良泽皇民文学论的批评
    被出卖的“皇军”
    以意识形态代替科学知识的灾难
    ——批评陈芳明先生的《台湾新文学史的建构与分期》
    论“文学台独”
    警戒第二轮台湾“皇民文学”运动的图谋
    ——读藤井省三《百年来的台湾文学》:批评的笔记
    第四辑 消费社会和文学问题
    色情企业的政治经济学基盘
    大众消费社会和当前台湾文学的诸问题
    大众消费时代的文学家和文学
    《人间》杂志发刊辞
    新种族
    大众传播和民众传播
    第五辑 寻找一个失去的视野
    中国文学和第三世界文学之比较
    反讽的反讽
    ——评《第三世界文学的联想》
    “鬼影子知识分子”和“转向症候群”
    ——评渔父的发展理论
    寻找一个失去的视野
    同一个民族,共同的命运,共同的斗争
    ——台湾新文学运动和“五四”新文学运动的联系
    天高地厚
    ——读高行健先生受奖辞的随想
    中华文化和台湾文学
    对我而言的“第三世界”
    从台湾看《那儿》
    编后记(薛毅)

    与描述相符

    100

    北京 天津 河北 山西 内蒙古 辽宁 吉林 黑龙江 上海 江苏 浙江 安徽 福建 江西 山东 河南 湖北 湖南 广东 广西 海南 重庆 四川 贵州 云南 西藏 陕西 甘肃 青海 宁夏 新疆 台湾 香港 澳门 海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