短短两个月里,摆在牛顿桌子上的证词居然有58份。这些证词有的是在小旅店里得到的,有的则是在伦敦或是某个监狱获取的。牛顿写了不少信函,要求将一些犯人转移监狱,好让他们能活着出庭作证。牛顿列出了28个造假币者的名字,结果对他们的指控大多成功。
在所有造假币者当中,有一个叫威廉·查洛纳的特别富有心计。他狡猾凶狠,牛顿与他斗智斗勇的过程颇具传奇色彩,让我们看见了牛顿非凡的侦探才能。
威廉·查洛纳原本是个油漆工,衣服破旧不堪,涂抹得五颜六色。自从开始制造假币,没多久,威廉·查洛纳就俨然一副绅士的派头。
当时,伦敦日常生活中也有外币流通,威廉·查洛纳起初主要是伪造外国硬币。在这方面,他可是一名高手。他发明了一种伪造货币的新方法,简直可以以假乱真,**危害性。
同时,威廉·查洛纳还是一个卑鄙的两面派和告密者。19世纪90年代,他哄骗了几个印刷商印制了一些支持詹姆士的宣言传单,然后他告发了这些印刷商,拿到了一千英镑的奖赏。这些倒霉的印刷商则被送上了绞架,枉送了性命。接着,他又制造了一起骗局,从银行骗走了整整两百英镑。
威廉·查洛纳心狠手辣,当两个同伙被当局逮捕,即将被逼招供时,他抢先一步设法“将他们绞死,���得他们碍事。”
威廉·查洛纳把这一切玩火行为看成是赚钱捷径、生财之道,但当他又一次故伎重演时,却不幸碰到了牛顿。从此,他再也笑不出来了。
1697年,威廉·查洛纳决心要干一票更大的买卖。他欺骗议会,并对调查造币厂弊端的委员会声称,可以在不提高成本的前提下改进造币厂的工作,而且可以防止货币伪造。不仅如此,他甚至恬不知耻地建议由自己出任造币厂总监,督促落实改进措施。狡猾的威廉·查洛纳还有意结识牛顿,把自己的同伙**给牛顿,说他们是追捕造假币者*合适的特殊人选。而与此同时,他的造假活动也正在紧锣密鼓地进行着。
查洛纳以为他的两面手法玩得天衣无缝,可以欺骗过政府,再次得手。不曾想,牛顿早就注意到他了,并准备智取证据。
牛顿用了什么方法呢?他派了一名特工化装成收购假币的不法商人,和查洛纳的手下取得了联系,并逐渐取得了他们的信任。
正面交锋的**终于到来了,牛顿换上了一身昂贵的衣服,带着几个手下,气度不凡地来到了一家豪华旅馆。查洛纳的手下准备和他在这里进行交易。
对方小心谨慎,不断试探牛顿的真实身份。牛顿故作生气地说:“你们不诚心交易就算了,我另外找人吧!”说完,从床底下拽出一只沉甸甸的小皮箱,并且假装整理箱子的样子。只见皮箱里全是白花花的银币,这是牛顿从造币厂借来的。
就这样,对方相信了,牛顿趁机故意把兑换价格压得极低。一番讨价还价后,牛顿提出:“把你们老板叫过来,我要亲自和他讲价钱。”
过了半个小时,对方领了一个五短身材的胖子走了进来。牛顿和他的手下相视一笑,几个特工猛扑上去,把胖子摁倒在地。狡猾的查洛纳落网了。
8月,法院听取了牛顿有关查洛纳伪造货币的详细证词。9月,法官下令,关押查洛纳,并不得保释。1697年夏,政府*高委员会定期听取了查洛纳一案的汇报,并表示如能搜集到足够证据定罪,就将以叛逆罪判处查洛纳极刑。
威廉·查洛纳却没有那么轻易认输,他立马成功地导演了一场好戏。一方面,他向议会指责造币厂对他实施报复,因为他曾指控过造币厂。另一方面,威廉·查洛纳买通了一个主要证人并安排他去了苏格兰。于是1698年初,查洛纳因为证据不足,被放了出来。他得意忘形,大叫着:“让世界见鬼去吧!让牛顿见鬼去吧!”
侥幸逃脱的威廉·查洛纳不思悔改,继而开了一家皮包公司,有恃无恐地开始了仿造麦芽票的勾当。麦芽票是生产纸币的新办法之一,于一年前通过法案连同麦芽税征收一起施行。
牛顿再也不能容许查洛纳逍遥法外了,他就像*有耐心的蜘蛛,精心编织了一张令查洛纳无法挣脱的证据网。牛顿拿出研究数学难题的劲儿,找到了14名证人、三十余份证词指控查洛纳的罪行。查洛纳重新被关押了起来。
P234-2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