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光临有路网!
尘封日记--八十年后的反思
QQ咨询:
有路璐璐:

尘封日记--八十年后的反思

  • 作者:文若水
  • 出版社:中国商业出版社
  • ISBN:9787504472083
  • 出版日期:2011年07月01日
  • 页数:213
  • 定价:¥26.80
  • 分享领佣金
    手机购买
    城市
    店铺名称
    店主联系方式
    店铺售价
    库存
    店铺得分/总交易量
    发布时间
    操作

    新书比价

    网站名称
    书名
    售价
    优惠
    操作

    图书详情

    内容提要
    这是一本尘封了八十年的日记,原作者文若水乃是一位民国时期的大
    学生,他用自己手中的笔有意无意地将那个年代里的大学生活原原本本地
    记录了下来。大学生本该是一个朝气磅礴、充满活力、积极进取的群体,
    而日记中所记录的那个动乱的年代里的那群大学生却生活颓废,毫无进取
    心可言。他们上课不为多学活用,却只是为了打发无聊的日子。生活中充
    满了抱怨,他们比拼的不是谁的成绩更好,而是谁的衣着更时髦,谁的打
    扮更摩登。学生是这样的一群学生,而他们的老师又是一群什么样的角色
    呢?要么是封建的卫道者,要么是文化的强盗,尽是一群学校里的关系户
    。他们道貌岸然,与学校联合起来一起剥削学生。
    《尘封日记――八十年后的反思》从日记出发,对日记进行剖析,引
    领着八十年后的我们对当时那个乱世进行深思。在那个人吃人的旧中国,
    顽固的封建思想还是社会的主流,西方享乐主义也逐步出现,这些都阻碍
    了年轻人的成长。
    《尘封日记――八十年后的反思》中所涉及到的典故、地点等,都是
    真实存在的,《尘封日记――八十年后的反思》给读者非常好的真实感与
    代入感,让您对那个世界一目了然
    文章节选
    这是一本尘封了八十年的日记,原作者乃是一位民国时期的大 学生,他用自己手中的笔有意无意地将那个年代里的大学生活原原 本本地记录了下来。 大学生本该是一个朝气磅礴、充满活力、积极进取的群体,而 日记中所记录的那个动乱的年代里的那群大学生却生活颓废,毫无 进取心可言。他们上课不为多学活用,却只是为了打发无聊的日 子。生活中充满了��怨,他们比拼的不是谁的成绩更好,而是谁的 衣着更时髦,谁的打扮更摩登。学生是这样的一群学生,而他们的 老师又是一群什么样的角色呢?要么是封建的卫道者,要么是文化 的强盗,尽是一群学校里的关系户。他们道貌岸然,与学校联合起 来一起剥削学生。这哪里是传道授业解惑者所为之事! 那么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学生和老师呢?全书从日记出发,对 日记进行剖析,**着八十年后的我们对当时那个乱世进行深思。 在那个人吃人的旧中国,顽固的封建思想还是社会的主流,西方享 乐主义也逐步出现,这些都阻碍了年轻人的成长。日记中的这群大 学生就是典型的代表。相比他们的不幸,八十年后的我们,生活在 一个安定和平的年代是一件多么幸福的事情。我们没有理由去挥霍 青春,更没有理由消极颓废,应该拿出我们火一般的热情去积极地 工作、学习,为社会为祖国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编者 十七 抄作品的作家 文化史,我们从前读得多啦:马军武博士的,××硕士的, 到此地是一位姓曹的先生教。 这一位先生在文化界因为他专会抄占旁人的东西,同时也因 为他有一个小小的书店,所以也就薄有名望了。他在这里教书, 也在旁的学校里代一点课。 他的身材很短小,穿一身蓝布的大衫,在头的前顶上留了一 点毛发,看起来就像一个鸭尾巴。布鞋,蓝裤,现在就是缺了一 个收钱的褡裢袋和一根竹棍子,你如果是看过了杂货店里年关里 讨账的小堂倌,就再也不必看他了。 他把现代名家的作品拼命地抄,抄了就复印,印了就卖钱, 卖了钱就上腰包。他是一位聚财的好手哩!可是现在有人为了 “抄”的事要和他打官司。 可是他说“部里明文”,他说“不怕”。 可是我看见他说“不怕”的时候有点心慌哩。因为他说“不 怕”的时候太仓促了,而且发音有点和平常不一样。 他讲书的时候,也和他抄书的时候一样,哪个晓得他讲得好 不好呢?可是他的声音很好听:用浙江的京腔不慌不忙的,连说 带指点。 老季说他是经验论者的小徒弟,这事我不大相信,他自己 不说出来哪个知道?他说他能用唯物史观的方法讲书哩,可是说 他因为环境的关系他不愿在这里用这种方法讲。可见得他里面藏 的东西多着哩:不独有糖,而且有盐,有腐乳,有酱油,有蜡烛 哩! 他讲书的*大毛病就是叫你抄黑板,做札记,他每次都要牺 牲十多个铜板的纸头发给每个人做,大家都做,我一个人就不好 不做啦!我也拿了一支笔做,做得心焦了,我就在上面写两句骂 人的话出来,或者画一个不穿衣服的人,便算完卷。 这样也算得做学问么?在课堂上在这样的学校里,是乌龟才 想到求学问! 明天我又要缴伙食费哩! 【品头论足】 细心的读者不难看出,作者*近这几篇日记都是关于课堂上 的内容,特别是关于一个个的授课教师,这次也不例外。比起前 面的几位教师,这个教师更加的无耻,他抄袭他人的作品当成是 自己的,不但不知羞愧,还拿来卖钱。这位老师的做法当然会引 来著作人的不满,要和他打官司,可是他也表示不怕,然而内心 还是有些胆怯的。他讲课才有意思,和他抄书的时候一样,全是 别人的东西。然后他还让学生抄黑板,非常无聊。 说实话,这个老师也算不简单了,他抄袭别人的作品,当成 是自己的,然后还能卖钱,不得不说,他这也是胆大,投机投得 很不错,他这人没有什么思想和学问,不然也不能只抄别人的文 章了,他的样子就是一副讨债样,只知道与钱打交道。 这是一种投机,然而完全照抄他人的文章,还是太过小儿科 了,先不说挣的没有那些大买卖多,就说这技术含量他都一点也 占不到边,哪怕你改改,改不多少,也算你用心了,可他却全般 照抄,哪里是一个文化人,就是一个强盗!强盗还只是盗窃别人 的钱财,他可倒好,做了一个文化盗贼,这样的人*可恨。正因 为这种人的存在,才会令文化界止步不前,因为他完全不用费尽 心思去创作,只要捡现成的就好了,而且还能换来钱,说不定那 些原创者都没有将文章换取钱财的道儿。但他有,他就干这个的 呀! 有时候,这种偷窃文化的也叫学者,特别是在那个没人管的 年代里,**都乱得不行了,哪有人会管这事。不过这事不独独 在那时有,就是以往、现今,都一直存在着。 那些原创的作家怎么会善罢甘休呢。扬言要将这位老师告上 法庭。但这位老师却说不怕,仗着没人管,也仗着自己有点“身 价”,不过内心还是十分胆怯的,毕竟是自己不对,这种胆怯源 于内心,也源于一些公理人心,当然也可能是因为那微不足道的 法律。那些原创的作家们没有维权的意识,直到现在,当今的作 家们才想起来要维权。 仗着他抄来的本领,给学生们上课,自然是狗屁不通了,他 说自己会用唯物史观来教课,但说的都是一些柴米油盐,毫无意 义,就连这些,恐怕他也说不明白吧。 十八 我也要革命了 为了又要交伙食费,我不得不跑一次上海了,我乘了公共 汽车,一直坐到新世界,在新世界再换上一路电车。从车窗里望 去,满街只看得见大廉价的旗帜飘扬,旗帜的下面,涌动着无数 的人头。 “一个人应该有钱的呀!”忽然在我脑子里浮现了这样的意 识,这个意识,倒有点像嘲笑自己样。 浮云轻轻地飘过先施公司的屋顶。电车驶了过去,将大公司 和人群丢在后面,在我心里感到一种寂寞:“多热闹的都市呀! 而我正像一个被遗弃者一样,为了借得饭钱忙碌。多不平的事情 呀!”我忽然又有点兴奋,像要革命了一样。 找到朋友家里,说明了自己的来意,在他那里借到了十块 钱。十块钱,又可以维持得一些时日了。 回来的时候,在天通庵下电车,步行回校,一路上的房屋, 没有见到半间完整的,但是这个剥削我们的学校,却并没有丝毫 被破坏的痕迹! 回到学校里将钱交了伙食帐,又伏在桌子上写家信。信里面 的内容,是说这个学校很好,我在这里也很好,只是太穷了,如 果家里要迟到二十天木来钱,恐怕是凶多吉少了…… 我跑到江湾镇上去寄了快信,回来的时候,天快黑了,老远 看见学校里薄暗的灯光,心里产生一种非常憎恨的感觉。 赶到自己吃饭的地点,正是他们预备吃饭的时候,我坐下 来,一面吃饭,一面听他们谈着同舞女的趣事。 进自己房里来脱掉衣服去洗了一个澡,疲倦得不想做一点 事,看看对面老季还在埋了头写东西,我自己感到一种惭愧。 “一锄头挖不出井来的,不要惭愧吧,睡了觉便忘记了 的。在这一切都使人感到贫乏的环境里,是不该有做学者的希冀 的。” 我在这样对自己的安慰中,渐渐地人睡。 【品头论足】 这没过多少天,“我”的伙食费又不够用了,只好去上海 向朋友借钱,“我”途中看了许多事物,引发了内心的感想。 “我”认为自己应该有钱,想着想着,感到自己十分贫困。等回 到了学校将伙食费交完,又给家里写了封信,当然主要目的还是 要钱。等晚上快睡觉时,“我”看到老季一个人在写文章,又有 了感悟,说起来,“我”这**的感悟还真不少! 由于学校的剥削,“我”不得不出去借钱,“我”选择去了 上海。到了这里,“我”看到了很多事物,激进的,堕落的,和 各种各样的人。“我”应该是想到了享受,“我”认为目前这种 生活太过无聊,相信每一个人在年轻之时都想到过这点。享受, 是多么美妙,你可以不去奋斗就能过上高物质生活,所以“我” 想到应该要有钱,在这个只谈钱的社会,就应该有钱,没钱就没 有物质享受。“我”一定很痛苦,总是处在矛盾之中,“我”不 想让自己的灵魂彻底麻木,却又不得不忍受着贫困的煎熬,这是 怎样一种心情啊! 当“我”看到老季在写文章时,有了一些愧疚,这愧疚是因 为“我”没有写文章,没有履行一个文人的职责。一锄头挖不出 井水来,这是“我”在安慰自己,“我”不敢追求自己想要的生 活,并为这种胆怯开脱,这是中国人的内心写照。 P48-53
    目录
    一 颖村
    二 这里
    三 不舒服
    四 家信
    五 履历
    六 “剥野鸡”
    七 无聊
    八 国学院
    九 享乐二毛钱
    十 星期天
    十一 蒲力哈诺夫
    十二 仓颉造字鬼夜哭
    十三 第八识
    十四 矛盾方程式
    十五 雪
    十六 一条好汉
    十七 抄作品的作家
    十八 我也要革命了
    十九 中国的文明
    二十 今文家古文家
    二十一 陈独秀和孔子
    二十二 始于衽席
    二十三 钟鼓乐之一
    二十四 小考容易
    二十五 我的法宝
    二十六 试卷
    二十七 白热
    二十八 校医
    二十九 老季
    三十 逃避斗争的人
    三十一 怎样爱上了的
    三十二 单单看上小沙
    三十三 打气之一
    三十四 打气之二
    三十五 传筒
    三十六 脸厚发财
    三十七 词人和画家
    三十八 所以要闹的原因
    三十九 未来的明天呵
    四十 阴谋家
    四十一 您的词我读过了
    四十二 金华美男子
    四十三 公主
    四十四 小沙落选
    四十五 老萤的骄傲
    四十六 物观普罗词
    四十七 或人的悲哀
    四十八 我的梦
    四十九 讲堂上的罗漫斯
    五十 校警和学生
    五十一 公牛和母牛
    五十二 报复
    五十三 阿朗司务
    五十四 游艺会
    五十五 介绍信
    五十六 办杂志
    五十七 闻家里和沈寡妇
    五十八 在融光大戏院
    五十九 朋友的信
    六十 二十元本不算多
    六十一 在复且
    六十二 捉住今天
    六十三 希望
    这是一本尘封了八十年的日记,原作者乃是一位民国时期的大 学生,他用自己手中的笔有意无意地将那个年代里的大学生活原原 本本地记录了下来。 大学生本该是一个朝气磅礴、充满活力、积极进取的群体,而 日记中所记录的那个动乱的年代里的那群大学生却生活颓废,毫无 进取心可言。他们上课不为多学活用,却只是为了打发无聊的日 子。生活中充满了抱怨,他们比拼的不是谁的成绩更好,而是谁的 衣着更时髦,谁的打扮更摩登。学生是这样的一群学生,而他们的 老师又是一群什么样的角色呢?要么是封建的卫道者,要么是文化 的强盗,尽是一群学校里的关系户。他们道貌岸然,与学校联合起 来一起剥削学生。这哪里是传道授业解惑者所为之事! 那么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学生和老师呢?全书从日记出发,对 日记进行剖析,**着八十年后的我们对当时那个乱世进行深思。 在那个人吃人的旧中国,顽固的封建思想还是社会的主流,西方享 乐主义也逐步出现,这些都阻碍了年轻人的成长。日记中的这群大 学生就是典型的代表。相比他们的不幸,八十年后的我们,生活在 一个安定和平的年代是一件多么幸福的事情。我们没有理由去挥霍 青春,更没有理由消极颓废,应该拿出我们火一般的热情去积极地 工作、学习,为社会为祖国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编者 十七 抄作品的作家 文化史,我们从前读得多啦:马军武博士的,××硕士的, 到此地是一位姓曹的先生教。 这一位先生在文化界因为他专会抄占旁人的东西,同时也因 为他有一个小小的书店,所以也就薄有名望了。他在这里教书, 也在旁的学校里代一点课。 他的身材很短小,穿一身蓝布的大衫,在头的前顶上留了一 点毛发,看起来就像一个鸭尾巴。布鞋,蓝裤,现在就是缺了一 个收钱的褡裢袋和一根竹棍子,你如果是看过了杂货店里年关里 讨账的小堂倌,就再也不必看他了。 他把现代名家的作品拼命地抄,抄了就复印,印了就卖钱, 卖了钱就上腰包。他是一位聚财的好手哩!可是现在有人为了 “抄”的事要和他打官司。 可是他说“部里明文”,他说“不怕”。 可是我看见他说“不怕”的时候有点心慌哩。因为他说“不 怕”的时候太仓促了,而且发音有点和平常不一样。 他讲书的时候,也和他抄书的时候一样,哪个晓得他讲得好 不好呢?可是他的声音很好听:用浙江的京腔不慌不忙的,连说 带指点。 老季说他是经验论者的小徒弟,这事我不大相信,他自己 不说出来哪个知道?他说他能用唯物史观的方法讲书哩,可是说 他因为环境的关系他不愿在这里用这种方法讲。可见得他里面藏 的东西多着哩:不独有糖,而且有盐,有腐乳,有酱油,有蜡烛 哩! 他讲书的*大毛病就是叫你抄黑板,做札记,他每次都要牺 牲十多个铜板的纸头发给每个人做,大家都做,我一个人就不好 不做啦!我也拿了一支笔做,做得心焦了,我就在上面写两句骂 人的话出来,或者画一个不穿衣服的人,便算完卷。 这样也算得做学问么?在课堂上在这样的学校里,是乌龟才 想到求学问! 明天我又要缴伙食费哩! 【品头论足】 细心的读者不难看出,作者*近这几篇日记都是关于课堂上 的内容,特别是关于一个个的授课教师,这次也不例外。比起前 面的几位教师,这个教师更加的无耻,他抄袭他人的作品当成是 自己的,不但不知羞愧,还拿来卖钱。这位老师的做法当然会引 来著作人的不满,要和他打官司,可是他也表示不怕,然而内心 还是有些胆怯的。他讲课才有意思,和他抄书的时候一样,全是 别人的东西。然后他还让学生抄黑板,非常无聊。 说实话,这个老师也算不简单了,他抄袭别人的作品,当成 是自己的,然后还能卖钱,不得不说,他这也是胆大,投机投得 很不错,他这人没有什么思想和学问,不然也不能只抄别人的文 章了,他的样子就是一副讨债样,只知道与钱打交道。 这是一种投机,然而完全照抄他人的文章,还是太过小儿科 了,先不说挣的没有那些大买卖多,就说这技术含量他都一点也 占不到边,哪怕你改改,改不多少,也算你用心了,可他却全般 照抄,哪里是一个文化人,就是一个强盗!强盗还只是盗窃别人 的钱财,他可倒好,做了一个文化盗贼,这样的人*可恨。正因 为这种人的存在,才会令文化界止步不前,因为他完全不用费尽 心思去创作,只要捡现成的就好了,而且还能换来钱,说不定那 些原创者都没有将文章换取钱财的道儿。但他有,他就干这个的 呀! 有时候,这种偷窃文化的也叫学者,特别是在那个没人管的 年代里,**都乱得不行了,哪有人会管这事。不过这事不独独 在那时有,就是以往、现今,都一直存在着。 那些原创的作家怎么会善罢甘休呢。扬言要将这位老师告上 法庭。但这位老师却说不怕,仗着没人管,也仗着自己有点“身 价”,不过内心还是十分胆怯的,毕竟是自己不对,这种胆怯源 于内心,也源于一些公理人心,当然也可能是因为那微不足道的 法律。那些原创的作家们没有维权的意识,直到现在,当今的作 家们才想起来要维权。 仗着他抄来的本领,给学生们上课,自然是狗屁不通了,他 说自己会用唯物史观来教课,但说的都是一些柴米油盐,毫无意 义,就连这些,恐怕他也说不明白吧。 十八 我也要革命了 为了又要交伙食费,我不得不跑一次上海了,我乘了公共 汽���,一直坐到新世界,在新世界再换上一路电车。从车窗里望 去,满街只看得见大廉价的旗帜飘扬,旗帜的下面,涌动着无数 的人头。 “一个人应该有钱的呀!”忽然在我脑子里浮现了这样的意 识,这个意识,倒有点像嘲笑自己样。 浮云轻轻地飘过先施公司的屋顶。电车驶了过去,将大公司 和人群丢在后面,在我心里感到一种寂寞:“多热闹的都市呀! 而我正像一个被遗弃者一样,为了借得饭钱忙碌。多不平的事情 呀!”我忽然又有点兴奋,像要革命了一样。 找到朋友家里,说明了自己的来意,在他那里借到了十块 钱。十块钱,又可以维持得一些时日了。 回来的时候,在天通庵下电车,步行回校,一路上的房屋, 没有见到半间完整的,但是这个剥削我们的学校,却并没有丝毫 被破坏的痕迹! 回到学校里将钱交了伙食帐,又伏在桌子上写家信。信里面 的内容,是说这个学校很好,我在这里也很好,只是太穷了,如 果家里要迟到二十天木来钱,恐怕是凶多吉少了…… 我跑到江湾镇上去寄了快信,回来的时候,天快黑了,老远 看见学校里薄暗的灯光,心里产生一种非常憎恨的感觉。 赶到自己吃饭的地点,正是他们预备吃饭的时候,我坐下 来,一面吃饭,一面听他们谈着同舞女的趣事。 进自己房里来脱掉衣服去洗了一个澡,疲倦得不想做一点 事,看看对面老季还在埋了头写东西,我自己感到一种惭愧。 “一锄头挖不出井来的,不要惭愧吧,睡了觉便忘记了 的。在这一切都使人感到贫乏的环境里,是不该有做学者的希冀 的。” 我在这样对自己的安慰中,渐渐地人睡。 【品头论足】 这没过多少天,“我”的伙食费又不够用了,只好去上海 向朋友借钱,“我”途中看了许多事物,引发了内心的感想。 “我”认为自己应该有钱,想着想着,感到自己十分贫困。等回 到了学校将伙食费交完,又给家里写了封信,当然主要目的还是 要钱。等晚上快睡觉时,“我”看到老季一个人在写文章,又有 了感悟,说起来,“我”这**的感悟还真不少! 由于学校的剥削,“我”不得不出去借钱,“我”选择去了 上海。到了这里,“我”看到了很多事物,激进的,堕落的,和 各种各样的人。“我”应该是想到了享受,“我”认为目前这种 生活太过无聊,相信每一个人在年轻之时都想到过这点。享受, 是多么美妙,你可以不去奋斗就能过上高物质生活,所以“我” 想到应该要有钱,在这个只谈钱的社会,就应该有钱,没钱就没 有物质享受。“我”一定很痛苦,总是处在矛盾之中,“我”不 想让自己的灵魂彻底麻木,却又不得不忍受着贫困的煎熬,这是 怎样一种心情啊! 当“我”看到老季在写文章时,有了一些愧疚,这愧疚是因 为“我”没有写文章,没有履行一个文人的职责。一锄头挖不出 井水来,这是“我”在安慰自己,“我”不敢追求自己想要的生 活,并为这种胆怯开脱,这是中国人的内心写照。 P48-53

    与描述相符

    100

    北京 天津 河北 山西 内蒙古 辽宁 吉林 黑龙江 上海 江苏 浙江 安徽 福建 江西 山东 河南 湖北 湖南 广东 广西 海南 重庆 四川 贵州 云南 西藏 陕西 甘肃 青海 宁夏 新疆 台湾 香港 澳门 海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