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爸妈太过分》由彼特?约翰森所著,自从搬到新社区之后,刘易斯很晕地发现他的父母争强好胜心已经发展到不可思议的夸张地步。首先,爸妈要求他和弟弟,在学校所有成绩拿A,然后,要他下课参加各类兴趣小组。而现实是,他不过是个勉强及格,拿C的中等生。刘易斯碰见了女孩麦蒂。麦蒂神秘地说,她将自己父母驯养好了,他们已经不会来管她了!
《爸妈太过分》:现实是残酷的,刘易斯的学校也是个高压政权,父母被鼓动地天天盯着他的成绩单,成天打听,窥探,就是为了知道他在学校里表现如何(事实上很不怎么样)放学后有没有跟别的孩子一样参加什么兴趣俱乐部(事实上,一个也没有)。他们不再欣赏他脱口而出的笑话(他的志向可是当一个搞笑艺人)甚至还偷窥他房间里的隐私!怎么办,麦蒂说的那套管教父母可以生效么? **章 抵达“苦读镇”中学
第二章 老妈变得很奇怪
第三章 噩梦开始了
第四章 玛蒂出场
第五章 我的大好机会
第六章 如何训练你的父母
第七章 与命运之神的约会
第八章 人生中*糟糕的**
第九章 训练父母课程开始
第十童 离家出走迎接名声和财富
第十一章 令人惊喜的人出现了
第十二章 当父母被训练过头
第十三章 一通惊人的电话
金麦田里的后来 对儿童的事,我们要很善意。不能指着草说:“这是*漂亮的花!”只有指着花时才能说这是花,尤其是指着漂亮的花时才应当说这是漂亮的花。这是一个守则,不遵循者属于没有人的眼睛,没有人的品行,社会要指责。 这里的草和花都已经不是原来的意思,而是比方着究竟把什么放在儿童的眼前,让他们看见。是感受鲜艳,还是吞噬陋败?是欣赏着*有价值的,还是只会看着装疯卖傻嬉笑不已的,结果影响其一生的口味、口气乃至呼吸?我说的草和鲜花,就是我介绍过的美国诗人惠特曼的一首诗里的意思:一个孩子每天往前走去,是看着草,还是看着花,那就是他后来的面貌,后来的人生。惠特曼的这个比方真是贴切,诗意,善意,哲学。我们要记住,孩子是每天往前走的,把什么放在他们的面前,���么就是在让什么成为他们的后来。 我现在要指着这些书说:“它们是金麦田!”我的意思是,它们是有金颜色、金颗粒、金味道的,它们不止是能让你饱餐,还含有一个很大的时代词语――**。这些金麦田里的金颗粒都是干干净净的,你可以慢慢嚼碎,安心咽下,它们能给孩子今天的营养,还能很可靠地营养后来。它们是无数孩子(他们每**往前走去,成为大人)生命里不可或缺的,它们是全世界*健康的食粮,是金食粮! 我很善意,不瞎指。我的守则是对后来负责! 另外一个美国人叫塞林格,他小说里的人物说要当一个麦田守望者,不让小孩们掉进悬崖。如果我们让童年走进的是金麦田,那么他们还会掉进悬崖吗?其实让金麦子般的儿童文学来引导童年,那么童年的路途、一生的路途很可能会绕开悬崖而安稳,对此我们可以很信任。 **儿童文学作家 上海师范大学教授 儿童文学阅读知名推广人 梅子涵 我觉得这个地方真是怪透了。 今天是我到新学校的**天。刚踏进校门,就有一个自称是校长的怪老头来迎接我。我看他大概有108岁那么老吧。他的两条眉毛粗得连成一条大毛毛虫,而且讲话还一直喷口水。他走了以后,我还得用力把脸上的口水抹干净。我简直快被他的口水淹没了。 他连说了四次:“你能转来这个学校,简直是上辈子修来的好运。”而且他还一直把我的名字念错。我的名字是路易斯,才不是他说的什么刘易士呢。但是我什么也没说。我想我被他毛毛虫般的一字眉给吓到了。 接下来,我还见到了我的班主任――朽虫先生。不管谁一看,就知道他是只披着羊皮的黄鼠狼,他一直说希望我能为学校争光,不过他看起来已经对这件事的可能性产生了重大的怀疑。 然后他把我介绍给全班同学。他们全都瞪着我的洋葱脸和棕色的T先**型。我紧张极了。每次我一紧张就会开始说出浓重的澳洲口音,于是我脱口而出了这么一句:“粉高兴楞是打家。”全班同学全都目瞪口呆,接着就是一阵哄堂大笑。 我在一个叫西奥的男孩旁边坐下。我们搬来的那天我就见过他,他住在我们那条街往前走的一栋大房子里。他问我是否真的是澳洲人。 “只有早上起床时是啦!”我回答他。但是他脸上一丝笑容也没有。 我环顾教室四周,很快就发现班上一个女孩子也没有(对这一点我可是很有观察力的)。虽然大部分的女孩子都很烦,但是如果这里有几个女孩子的话倒也挺不错。 还有,全班居然只有二十个学生,未免也太少了吧!在我以前念的学校,学生人数大概是现在的一倍耶! **堂课是英文课。老师将上学期的作业发还给同学们,我可以看出大家都相当紧张。不知情的人一定会以为,全班都在等待大乐透开奖的结果呢。 下课时,西奥的手机响了,是他老爸打来的。他打来是要问西奥的作业成绩如何。西奥拿了全班的*高分――A-。“我老爸听到这件事一定很开心。”西奥骄傲地说。 如果我老爸也因为这种事打电话给我,我可以很确定他**笑不出来。 放学后,西奥一溜烟就不见了,因为他要去学法国号。好像下课后班上所有人都火速冲出去参加各种恐怖的辅导班。 亲爱的日记,你说我是不是来到了“苦读镇”了呢? P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