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光临有路网!
(2012年)中国精短美文精选
QQ咨询:
有路璐璐:

(2012年)中国精短美文精选

  • 作者:王剑冰
  • 出版社:长江文艺出版社
  • ISBN:9787535462756
  • 出版日期:2013年01月01日
  • 页数:323
  • 定价:¥28.00
  • 分享领佣金
    手机购买
    城市
    店铺名称
    店主联系方式
    店铺售价
    库存
    店铺得分/总交易量
    发布时间
    操作

    新书比价

    网站名称
    书名
    售价
    优惠
    操作

    图书详情

    内容提要
    《2012年中国精短美文精选》收录了2012年度***的精短美文,尽显年度精短美文写作之精髓。
    《2012年中国精短美文精选》中的这些文章反映了2012年度我国精短美文这个文体领域*主要的创作流派、题材热点、艺术形式上的微妙变化,同时,在风格、手法、形式、语言等方面充分多样化,注重作品的创新价值,注重满足广大读者的阅读期待,雅俗共赏。 2012年-中国精短美文精选_王剑冰 _长江文艺出版社_
    文章节选
    也许很多人不知道李景峰这个名字,是的,他只是一位普普通通的编辑。但他在我心里却沉甸甸的,很有分量。
    差不多30年前,当我和我的合作者李定兴先生把长篇小说《义和拳》的手稿寄到人民文学出版社后,心中忐忑不安。那时我们都30岁出头,甭说长篇,短篇也没写过,所以稿子一寄出心里就没底了。忽然**胡同口电话亭的大娘喊我接长途电话,只听电话里自报家门地说:“我是人民文学出版社的编辑李景峰,风景的景,山峰的峰。你们的稿子我们看过了,过两天我陪我们社的总编辑韦君宜去天津找你们谈谈,等我们吧!”
    他的名字我马上记住了:风景里的山峰。他的声音清晰又明亮,似乎还有点东北口音。哪里知道这竟然是陌生文坛对我发出的**声召唤。
    刚刚把脚伸入文学的我是怯生生的。我是被出版社留在北京朝内大街166号四楼上在长达一年的修改作品期间,才懂得种种改稿的规范与符号的。在那个没有电脑和复印机的时代,连怎样用剪刀和浆糊来剪接文稿,都是李景峰教给我的。
    他是我**个责编。
    然而,那时代的责编与作者是一种特殊的关系。他要一遍遍地与我讨论小说的人物、写法、细节,乃至某一个具体的用词。如果他不满意,便撇着嘴说我“偷懒”,如果他满意,特别是分外高兴时,一定会说“你这家伙还真有悟性!”我能从这话声里听得出他很欣赏我,但仅此而已,他从来没太明显地赞扬过我。老实话,我上学时并不太认真,错别字常常会从笔尖冒出来,只要露出一个,准叫景峰抓住。他毕业于吉林大学,语文功底好,30多岁就担任**文学出版社小说组的副组长了。他发现错别字的能耐像高明的警察在车站的人群里发现小偷那样,伸手一抓一个。我至今收藏着他送给我的《现代汉语词典》。那本词典是1973年出版的,早叫我翻烂甚至缺页了。景峰用这本词典纠正了我不少错别字。
    记得他那时挺年轻,比我大三四岁。常常在一起说笑,其实他更多时间是笑嘻嘻地听任我海阔天空,他比较内向,不善言谈,对人却很用心。我那时家境不好,地震时受难很重,正寄居友人家。在出版社改稿时大多时候只能买价钱便宜的素炒白菜或菠菜。他隔些时候就会在下班时,叫我去他家包饺子。我知道他是想给我开开荤。那时候,吃饺子是生活的一个小小的**。他住在红星胡同出版社的职工宿舍,一排排平房,门儿临院,一户一门,里外两小间,从院里一步迈进屋,再一步就进了里屋。记得他每次拌馅倒香油时,*后都要再倒上一点,然后用食指一抹瓶口的残油,抹在自己嘴唇上,吧唧两下嘴,笑嘻嘻地说这么一句:“真香,馋馋大冯这个馋猫。”那种温馨之情叫我至今还能感到。后来,总编辑韦君宜特意批给我每月15元的伙食补助,也全是他悄悄“努力”的结果。我一直相信,我的身体没被那部反复修改的55万字的书稿累垮,一半凭仗他的爱惜。
    然而,他从不向我“表功”。其实真正被人记住的都不是自己表白出来的。在我们的处女作刚刚印出来时,他手拿着那上下两本新书跑到四楼上,坐在我对面,“刷刷”翻弄着书,油墨的清香从里边冒出来。他说:“多好的书,真不舍得给你呀。”他说的是笑话,我却觉得这本书确确实实也是他的。他为这部书付出多少心血,书上并没有他的名字呀。但他有一种和我们一样的幸福感。
    那时,我有点歉疚,有点窘。人家和你一起推动一辆车,等车启程了,你乘车走了,人家却在原地站着。
    记得一次,他父亲重病,要赶夜车回东北,我送他去车站,车子误点误了很久,待他坐上了车,我再回到出版社时已经午夜3点。出版社锁了门。我坐在门口矮墙上一直等到天亮。后来景峰知道此事,问我那天夜里在大街上是怎么度过的。我怕他自责,便笑道,我**次知道一个大城市是如何从夜里一点点醒来的。我绘声绘色地讲下夜班的人怎么走路和骑车,上早班的人怎么在清凉的空气里咳嗽,*早的炸油饼的气味如何“有个尖儿”直往鼻孔里钻,以及**辆无轨车的声音……他听着笑了。可是过了两年,一次聊天聊到赶夜车时,他却忽然说:“我叫大冯在大街上冻了一夜。”这才知道,他一直还在为那件他“毫无责任”的事暗暗自责。
    他不仅是《义和拳》的责编,还是我独立完成的另一部长篇小说《神灯》、**部中篇小说《铺花的歧路》和**篇短篇小说《雕花烟斗》的责编。这些小说的背后全都有一个故事。这些故事我记得清清楚楚。他一直支持着我奔入伤痕文学的大潮。然后我们好像各自东西,我忙我的文学、绘画和文化保护,他依旧干着自己的老本行——结识一位又一位新作者、改稿、编书,直到把书出版。我只是偶尔与他通一个电话。
    随着时间的推移,给他的电话少了,有时会间隔数月或半年。一次,他接到我的电话忽然说:“大作家居然还记得我!”这使我一阵慌张。我忙着解释和致歉,正当我感觉愈解释愈无力时,他却笑道:“解释什么,你要不记着我还会来电话吗?”这使我深深感受到他对我挺在乎,在乎是一种情感上的需要,这需要牵着日渐遥远的那些有情有义的往事。那么为什么他从来不打电话给我呢?连他后来生病以致突然辞世而去都是别人告诉我的。
    直到他去世后,他的爱妻刘蕴杰才对我说,他不愿意像那次——我跑到北京的协和医院去看他。他不叫妻子再把病情透露给我,怕我着急、分心、影响工作。但直到生命*后的一些日子,还叫妻子去书店看看有没有我的新书……
    他把30年前的那份友情一直坚持到*后。他这种方式缘自一种性格,一种气质,一种情义,也是那个时代编辑对作者特有的一种爱惜之情。这种感情帮助过多少作家的成长,这种感情今后还会有吗?
    不知为什么,当我想到这种情义与性格时,会自然地想到他*初用带着东北口音自我介绍时说的那句话:“风景的景,山峰的峰。”
    是呵,他是我人生风景中永远的一座山峰。
    ……
    目录
    西地平线上的三次落日
    物以载文,文以载道
    落叶
    秋雨录:关于年龄
    风景里的山峰
    做一些无用的事
    一个俗人在拉萨
    女性的解放
    唱吧,二妮
    细无声
    男作家的“衣云花容”
    人生的重峦叠嶂
    我记忆中的老舍伯伯
    百丈楼头
    隐于历史繁华深处的街巷
    爱心开花
    女间
    秋疙瘩(外一篇)
    关于老的话题
    和自己交谈
    在昆明居
    老妮坟
    迷失的破碎
    高原明珠
    寒露濯秋菊
    日出撒马坝
    棉花七段
    这就是唐古拉
    为他们歌唱
    带走一盏渔火
    艇上迎亲
    推山鬼
    一杯茶
    银发诗人余光中
    怀念当初清水般的你
    枣儿一样的诗意情怀
    尊重夜色(外一篇)

    写意容心斋
    我在民间
    烟雨狼渡滩
    瑰宝
    苏轼,苏轼
    受你磨难
    吃花
    别样婚礼
    蓝色山梁
    只言片语
    待到起风夜,还来听村雨
    春天的双翼
    春天里
    因为爱

    挖竹笋的水火伯
    白露为霜
    紫薇花开
    沈从文的青岛情缘
    只想记住那个地方
    秋是天空飘落的心情
    江南古镇

    志明和尚**心苦
    新年三章
    一江水,一塘荷
    童年况味
    水的行走
    烟火
    一双三十年没握过的手
    宋朝锦书
    一座山城的重量
    初春
    负重的河流
    土味乡愁
    路遇
    春山青青
    乡村手语
    绝不辜负春天
    药草三种
    守住一棵树
    思想的芦苇
    大地的声音
    水上来的人家
    木船横江去闹市
    一树桐花
    问候是一种温暖
    父亲的婚事
    旧天气
    激越
    关于爱情关于张爱玲
    冯友兰与宗璞
    与一块土地的对视
    哭沙
    乡村寿宴
    吉祥山夜话
    孩子们在风中停唱
    秋天的足迹
    编辑推荐语
    《2012年中国精短美文精选》坚持风格、手法、形式、语言的充分多样化,注重作品的创新价值,注重满足广大读者的阅读期待。

    与描述相符

    100

    北京 天津 河北 山西 内蒙古 辽宁 吉林 黑龙江 上海 江苏 浙江 安徽 福建 江西 山东 河南 湖北 湖南 广东 广西 海南 重庆 四川 贵州 云南 西藏 陕西 甘肃 青海 宁夏 新疆 台湾 香港 澳门 海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