献给莱翁·维尔特 请原谅我,亲爱的孩子们,我把这本书献给了一个大人。我有一个很充分的理由:这个大人是我在这个世界上*要好的朋友。另一个理由是,这个大人什么都懂,甚至是写给孩子们的儿童读物他也懂。*后一个理由是,这个大人住在法国,他正在那里挨饿受冻,很需要有人安慰。要��这些理由还不够充分,那么我就把这本书献给这个大人的小时候——他曾经的童年。毕竟,每个大人都曾经是孩子,每个大人都经历过童年。(然而,还记得这事的大人又有几个呢?)所以,我把我的献词改为:献给曾经的小男孩莱翁·维尔特 【**章在沙漠遇见小王子】 六岁的时候,我画了两幅画,可是大人们却并不认可我的作品,于是,我的“画家”梦破灭了。长大后,我成为了一名飞行员。有一次,飞机出现了故障,我被迫降落在撒哈拉沙漠上。在这荒无人烟的沙漠里,我竟意外地遇到了一个神秘的小男孩,他请求我给他画一只小羊,更不可思议的是,这个小男孩竟然是来自外星球的小王子! 【**节两幅巨蟒图】 六岁的时候,我看过一本叫做《丛林奇遇记》的书。它是一本描写原始森林的书,书中有很多精彩的插图,其中有一幅图让我至今记忆犹新:一条巨蟒正在吞食一只大野兽。场面极其惨烈。那幅图是这样的: 书中对这个画面的描述是:“蟒蛇把捕获的猎物不加咀嚼地囫囵(hú lún,完整,整个儿 )吞下,之后就被撑得一动不动了,需要长达六个月的时间才能把这些食物消化掉。” 这幅插图让我对丛林中的奇遇产生了很多幻想,于是,我用彩色铅笔画出了我人生中的**幅图画。这就是我的**号作品。它是这样的: 我得意洋洋地把我的这幅杰作拿给大人看,我问他们,我的画是不是让他们感到害怕。 可他们却回答我说:“一顶帽子有什么好怕的?” 可是,我画的可不是一顶帽子,而是一条巨蟒正在消化一头大象的情景呀。既然他们看不懂,我干脆就把巨蟒肚子里面的情况又画了出来,以便让大人们能够清楚明白地看出我要表达的意思。这些大人对任何事情都要一个解释。于是我的第二号作品诞生了,它是这样的: 结果,大人们看完我的这幅新作后,却劝我不要再画这些蟒蛇了,要把兴趣放在地理、历史、算术、语法上去。就这样,我的**号、第二号作品没有成功,我感到很沮丧。而这些大人们还总要孩子们费尽唇舌地给他们一再解释,不然就什么都不明白,这让孩子们无比厌烦。就这样,在六岁的那年,我放弃了当画家这一美好的职业规划(为下文做情节铺垫,正是因为有了这一伤心经历,“我”才放弃当画家,选了其他的职业)。 所以后来,我只好选择了另外一个职业。我学会了开飞机,我几乎跑遍了世界各地。不得不说,学好地理学还真是管用,它帮了我很大的忙。在空中,我一眼就能分辨出中国和亚里桑那(美国的一个州)。要知道,如果在夜里飞行时迷失了航向,这样的本领可是非常有用的。 我在生活中接触过各种各样的人,有很多人还不只打过一次交道。并且我在大人们的世界中生活过很长时间,我曾经近距离地仔细观察过他们,试图了解他们,然而这并没有使我对他们的看法有多少改变。 我一直精心地保留着我的**号作品。当我遇到一个头脑相对清楚,看起来比较有鉴赏能力的大人时,我就会拿出我的这幅作品来测试他,我想知道他的理解能力如何。可是,他们回答都是:“这是一顶帽子呀。”听了这样的话之后,我就不会再和他谈巨蟒呀,原始森林呀,或者星星之类的事了。因为我已经知道了他们的水平,我得迁就他,所以只好和他们谈桥牌(纸牌游戏)呀、高尔夫球呀、政治呀、领带呀,这些我并不感兴趣的东西。但是这些话题却让大人们十分高兴与我结识,因为他们认为我是难得的善解人意又通情达理的人。 【成长启示】 “我”所画的两幅“巨蟒图”,在大人的眼里只是可笑的简单图形。因为,虽然每个大人都曾经是孩子,都曾有过晶莹剔透的童心和天马行空的幻想,但随着年龄的增长,他们的想象力和好奇心却越来越缺乏。然而,好奇心和想象力是一个孩子*大的财富,是成长道路上*好的盘缠,越珍惜就越增值,越使用就越增多! 【要点思考】 1.“我”为什么会放弃画画儿?想一想,你有过类似“我”的这一经历吗? 2.“我”先后画了好几幅小羊,可小王子*喜欢*后一幅,你知道原因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