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光临有路网!
庭审语篇中模糊限制语的顺应理论研究
QQ咨询:
有路璐璐:

庭审语篇中模糊限制语的顺应理论研究

  • 作者:崔凤娟
  • 出版社: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 ISBN:9787516126264
  • 出版日期:2013年06月01日
  • 页数:215
  • 定价:¥45.00
  • 分享领佣金
    手机购买
    城市
    店铺名称
    店主联系方式
    店铺售价
    库存
    店铺得分/总交易量
    发布时间
    操作

    新书比价

    网站名称
    书名
    售价
    优惠
    操作

    图书详情

    内容提要
    《庭审语篇中模糊限制语的顺应理论研究》在维索尔伦语言顺应论的基础上构建了一个解释模糊限制语的语用学框架。在此框架内以真实庭审记录为语料,定性分析与定量分析相结合,通过生动的语例对庭审语篇中模糊限制语的语言实现形式、变异性、商讨性、顺应性、语用功能等进行了研究。《庭审语篇中模糊限制语的顺应理论研究》着眼于庭审语篇中模糊限制语的语用特点,融合语用学、语篇分析、模糊语言学及法律语言学的相关研究成果,拓宽了模糊限制语的研究范围,既有理论研究价值,又有很强的实践意义。理论上讲,本研究可丰富模糊限制语、语用学、语篇分析及法律语言学的研究。从实践上来说,本研究可对司法实践具有指导作用。 庭审语篇中模糊限制语的顺应理论研究_崔凤娟_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_
    目录
    **章 导论
    1.1 引言
    1.2 本研究的理据
    1.3 理论基础与研究的问题
    1.4 研究方法
    1.4.1 法庭审判程序
    1.4.2 辛普森案简介
    1.4.3 数据收集
    1.4.4 庭审语篇中模糊限制语的定义
    1.4.5 模糊限制语的辨认与分析
    1.5 全书结构
    第二章 文献综述
    2.1 模糊限制语的属性
    2.2 模糊限制语不同的研究途径
    2.2.1 模糊限制语的逻辑一语义研究
    2.2.2 模糊限制语的心理学研究
    2.2.3 模糊限制语的语用研究
    2.2.4 模糊限制语的其他方面研究
    2.3 庭审语境中的模糊限制语
    2.3.1 法律与语言——一种特殊的关系
    2.3.2 法律语言学作为一门学科
    2.3.3 法律语言的分类
    2.3.4 庭审语篇相关研究回顾
    2.3.5 证人证词中的模糊限制语——弱势语言风格的特征
    2.3.6 庭审译员话语中的模糊限制语
    2.4 小结
    第三章 庭审语篇中模糊限制语研究的理论框架
    3.1 引言
    3.2 维索尔伦的语言顺应理论
    3.2.1 语言选择
    3.2.2 变异性、商讨性和顺应性
    3.2.3 研究的四个角度
    3.3 理论框架描述
    3.3.1 模糊限制语作为一种交际需求
    3.3.2 模糊限制语作为一个语言选择过程
    3.3.3 顺应的语境相关因素
    3.4 小结
    第四章 庭审语篇中模糊限制语的变异性
    4.1 引言
    4.2 变异性的定义
    4.3 庭审语篇中模糊限制语的语言实现形式
    4.4 庭审语篇中模糊限制语的变异维度
    4.4.1 命题内容的准确性
    4.4.2 情感指向
    4.4.3 语篇连贯指向
    4.5 小结
    第五章 庭审语篇中模糊限制语的商讨性
    5.1 引言
    5.2 商讨性的定义
    5.3 合作指向的商讨
    5.3.1 质准则与模糊限制语的商讨性
    5.3.2 量准则与模糊限制语的商讨性
    5.3.3 关系准则与模糊限制语的商讨性
    5.3.4 方式准则与模糊限制语的商讨性
    5.4 礼貌策略指向的商讨
    5.4.1 积极礼貌策略与模糊限制语的商讨性
    5.4.2 消极礼貌策略与模糊限制语的商讨性
    5.5 语篇连贯指向的商讨
    5.6 模糊限制语商讨性的特征
    5.6.1 不确定性
    5.6.2 灵活性
    5.7 小结
    第六章 庭审语篇中模糊限制语的顺应性
    6.1 引言
    6.2 模糊限制语对社交世界的顺应
    6.2.1 顺应庭审规则
    6.2.2 顺应权力关系
    6.3 模糊限制语对心理世界的顺应
    6.3.1 顺应说者指向类动机
    6.3.2 顺应听者指向类动机
    6.4 小结
    第七章 庭审语篇中模糊限制语的功能
    7.1 引言
    7.2 庭审语篇中模糊限制语的信息功能
    7.3 庭审语篇中模糊限制语的交际功能
    7.3.1 生成适切话语
    7.3.2 改善人际关系
    7.4 庭审语篇中模糊限制语的语篇功能
    7.5 小结
    第八章 结论
    8.1 主要发现
    8.2 本研究的启示
    8.3 本研究的局限性
    8.4 进一步研究的设想
    参考文献
    后记

    与描述相符

    100

    北京 天津 河北 山西 内蒙古 辽宁 吉林 黑龙江 上海 江苏 浙江 安徽 福建 江西 山东 河南 湖北 湖南 广东 广西 海南 重庆 四川 贵州 云南 西藏 陕西 甘肃 青海 宁夏 新疆 台湾 香港 澳门 海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