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学,中国出现不断高涨的“热潮”
记得1986年起,我在大学教书之余,兼任《演讲与社交》(后来改名为《青年社交》)杂志社的记者。这本新创办的杂志专门撰写社会上的新动态、新事物,算是在中国“文革”后较早出现的软性青年杂志,很畅销。在我撰写的文章中,以写“出国热”影响*大,影响大到我自己后来也留学美国,还在美国意外地接到过一个难忘的电话。
1994年,我��美国的《世界日报》旧金山社任采访记者。**接到一位“不速之客”的电话,一上来就问:“你是戴铭康吗?你知道我是谁?”
听着电话里传来的没头没脑的问题,我说:“我是。你是?”
“我是王道一。你还记得吗?”
“哦,记得,初中同学。”那时我们都在上海延安中学上学,下课后一起回家。他很**,和我同年级,却不同班。
“我在纽约的邮局工作,找到你的姓名,就知道一定是你。”没等我搭话,王道一又在电话中给我出难题,“你知道我是怎么到美国来的?”
“这?”
“我到美国和你有关。”
“是吗?”天啊,初中毕业后,应该有快三十年没有见面,怎么和我有关?我感到奇怪。
“你还记得你在《青年社交》上写的那篇《出国热》吗?我就是照你上面写的一步一步地做,才出国的。我打电话是要谢谢你!”
真没想到,我的文章居然有如此影响力,不,应该说,是“出国热”这个主题的魅力。这通电话让出国留学的主题在我的心中扎下了根。近年来,“出国热”一直在升温。2011年11月14日,美国国务院教育及文化事务局 (BECA)和国际教育协会(IIE)公布的报告指出,2010至2011年度在美国各大专院校就读的国际学生,创下773277人的新纪录。其中排名**的是中国大陆来的留学生,有158000名,比前一年增加了22%。台湾地区的留学生人数排名第五。
“中国教育线上”在北京发表的“2011出国留学趋势调查报告”指出,2008年起,中国留学生人数连续四年以每年20%以上的幅度增长。2010年的留学生人数已比2007年倍增。2011年出国留学人数近33万(约一半留学美国),由此带动的“留学经济”可望超过人民币600亿元(约94亿美元)。
相比前一波2002年前后的留学潮,这波留学潮呈现两大特点: 一、 留学生人数增幅惊人;二、 18岁以下的小留学生人数增加,出国读高中蔚然成风。——留学热潮逐渐成为一道越来越宽广的洪流。但可惜的是,留学文学却没有成比例地成长和繁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