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光临有路网!
毛泽东读>-毛泽东读书心得
QQ咨询:
有路璐璐:

毛泽东读>-毛泽东读书心得

  • 作者:孙宝义刘春增邹桂兰
  • 出版社:国际文化出版社公司
  • ISBN:9787512505728
  • 出版日期:2013年12月01日
  • 页数:149
  • 定价:¥17.00
  • 分享领佣金
    手机购买
    城市
    店铺名称
    店主联系方式
    店铺售价
    库存
    店铺得分/总交易量
    发布时间
    操作

    新书比价

    网站名称
    书名
    售价
    优惠
    操作

    图书详情

    内容提要
    毛泽东青少年时代就十分爱读《三国演义》和《三国志》。他说:"吾人揽史时,恒赞叹战国之时,刘、项相争之时,汉武与匈奴竞争之时,三国竞争之时,事态百变,人才辈出,令人喜读。"毛泽东1906年接触了《三国演义》,1912年在湖南一师期间,接触了《三国志》。从有记载文字佐证,他至少读了70年的《三国演义》。可以说《三国志》和《三国演义》伴随了他一生的读书生活。
    《毛泽东读<三国>》文字流畅,内容扎实、准确,剖析客观公允,对青少年树立正确的思想观、价值观和道德观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作者从有关毛泽东阅读《三国志》和《三国演义》的大量资料中,加以理性思维,写了《毛泽东读<三国>》这部图书。
    毛泽东读<<三国>>-毛泽东读书心得_孙宝义刘春增邹桂兰_国际文化出版公司_
    文章节选
    与《三国演义》的智缘
    “中国有三部小说,《三国演义》《水浒》《红楼梦》,谁不看完这三部小说,谁就不算中国人。”
    1927年9月29日,毛泽东率领秋收起义部队来到永新县境内三湾村,在这里进行了**的“三湾改编”。那天深夜,毛泽东来到借住的三湾村“协盛和”杂货店,他将床铺搭在简陋的柜台上,正准备躺下睡觉时,顺着微弱的灯光,偶然瞥见货架柜顶上放着一摞落满灰尘的书。爱看书的嗜好,使他将之取了下来。原来这是一套线装本的《三国演义》。顿时,毛泽东眼��一亮,睡意全无。在这样一个穷乡僻壤、文化落后的山村,能看到这样一部名著是多么不容易。他如获至宝,忘记了**行军的疲劳,当晚便在昏暗的光线下读了起来。第二天一早便向店主借阅。毛泽东白天要找当地群众和部队指战员谈心,晚上还要开会讨论工农革命军的改编等一系列重大问题。但他仍然抓紧睡觉之前的空余时间来读书。就这样,这套《三国演义》伴随着他度过了在三湾的昼夜。
    后来,毛泽东率领起义部队转移到湘赣边界敌人统治薄弱的井冈山。
    在井冈山那段非常艰苦的岁月里,书刊是很稀缺的,毛泽东读书的嗜好是很难满足的。因此,一次打土豪的时候,毛泽东就特意到土豪家里寻找《三国演义》之类的书。有一位农民告诉他:“没有了!没有了!昨天共产了。”
    1938年5月3日,毛泽东对“抗大”三期二大队作的题为《我们对三民主义的态度》的讲话时,还津津乐道地给人们讲了这段趣事。
    1938年10月召开的党的六届六中全会期间,毛泽东还对贺龙和徐海东两位将领开玩笑说:“中国有三部小说,《三国演义》《水浒》《红楼梦》,谁不看完这三部小说,谁就不算中国人。”由此可以看出,毛泽东对《三国演义》是多么的喜爱。
    毛泽东在著书立说、报告演讲、漫谈闲聊中,对《三国演义》烂熟于心,用起来几乎到了张口即出、信手拈来的程度。
    在《三国演义》“话说天下大势,分久必合,合久必分”这句话中,毛泽东看到了“符合辩证法”的合理内核;在周瑜和诸葛亮引用的“天有不测风云,人有旦夕祸福”的俗谚中,毛泽东读出了“自然辩证法”,用以解释生与死、祸与福、忧患与安乐、必然与偶然的统一;在官渡之战、赤壁之战和彝陵之战“三大战役”中,毛泽东读出了“军事辩证法”,正确揭示了优势与劣势、强大与弱小、骄兵与哀兵、进攻与防御、先发制人与后发制于人、客观条件与主观条件、主要矛盾与次要矛盾的辩证法。
    《三国演义》是一部活的兵法,是一部形象的战争史。毛泽东说,《三国演义》是他读过的“**本军事教科书”。毛泽东指挥战争长达24年,“三国智慧”时常萦绕于毛泽东的脑海里,可说无役不与。他把《三国演义》用活了。许多战例,其虚实分合,攻守进退,以小打大,以少胜多,应战应和,应擒应纵,胜负得失,都有可鉴之处。
    《三国演义》一书充满着政治经验和政治智慧。曹操、刘备、孙权、诸葛亮、司马懿都是推动了**统一、推动了历史进步的杰出的封建政治家。曹操剪除封建割剧势力,力图实现天下统一的政治胸怀、政治气度和政治眼光;刘备的尽占人和,推恩部下,体恤民众,团结干部,以兴复汉室为号召的民本思想和政治策略;诸葛亮的重视统一战线,巩固联盟力量;孙权巩固江东根据地,善于使用年轻人才。从他们身上,对这些经邦济世治国安民的宏韬伟略,毛泽东都有所领悟,有所借鉴。
    三国时期的政治、军事斗争说到底是人才的竞争。在湖南一师读书时的青年毛泽东即说:“三国竞争之时,事态百变,人才辈出,令人喜读。”这是时势造英雄的时代,急剧动荡的年代产生了许多英雄俊杰。曹操懂用人之道,刘备能团结人,孙权敢用年轻人挂帅,袁绍不会用将,诸葛亮用错了马谡,这些正反经验都被毛泽东卓有成效地运用到实践中去了。
    三国时期外交活跃频繁,外交斗争与政治、军事斗争交织在一起,小说中描写外交的故事精彩绝伦。成功者有孔明舌战群儒,失败者有蒋干盗书。毛泽东赴重庆谈判,带《三国演义》这本书随行,也是有深意的。
    在一般人看来,《三国演义》写政治、军事、外交较多,写经济较少,偶尔写经济,也是后勤保障之类。但“隔行不隔理”,在经济体制的确定、经济模式的采用、经济人才的选拔上以及经济工作的领导作风诸方面,都有毛泽东对《三国演义》的借鉴。
    毛泽东臧否三国人物三十多人,无论是肯定的还是否定的都给人以启迪。曹操的政治风度、刘备的仁德爱民、诸葛亮的鞠躬尽瘁、赵云的浑身是胆、周瑜的年少有为、关羽的忠贞不贰、张飞的果敢勇猛、郭嘉的足智多谋、董卓的凶暴残忍、袁绍的优柔寡断、刘表的虚有其表、张松的卖主求荣等等,毛泽东都能“以人为镜”。毛泽东赞扬叶剑英有诸葛舌战群儒之智、彭德怀有临危受命之勇、杨成武有虎将赵子龙之风、陈赓有提兵退敌之胆,皆是着眼于人才的大节。
    ……
    目录
    攻读篇
    偷看《三国》的私塾生
    与《三国演义》的智缘
    《捉放宿店》有纰漏
    一串朝珠里的学问
    读书不能一目十行
    险境中读《三国演义》
    爱读裴松之注的《三国志》
    七十年的“三国迷”
    看《失空斩》
    他为什么姓诸葛
    殷墟考古迹
    温县说司马懿
    曹操的发家之地
    曹操是个了不起的诗人
    “‘关公’不姓‘关’”
    要做好“借东风”的工作
    “诸葛亮精通心理学”
    王弼是个有所作为的青年人
    名医华佗
    诸葛亮的羽毛扇
    指点迷津
    观花鼓戏
    南阳考书记
    小人书中的大道理
    学点历史
    京剧《彝陵之战》
    手书曹操《步出夏门行龟虽寿》
    偏爱京剧
    《关公战秦琼》
    批注篇
    说史一家言
    评点《三国演义》
    蜀汉之败,“其始误于《隆中对》”
    反批《失街亭》
    诸葛一生唯谨慎,吕端大事不糊涂
    “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浑身是胆的赵子龙
    群众就是孔明,领导就是刘备
    “舌战群儒”
    豪情逸致嘲司马
    关云长就不如我们彭老总
    不要再把老百姓看成“阿斗”
    三大优点突出的张飞
    武圣关公的优缺点
    虎踞龙盘今胜昔
    “粟裕是人才、将才、帅才!”
    孙权曹操刘备
    关羽的教训
    魏国重臣司马懿
    “我们要给曹操翻案”
    “胆欲大而心欲小,智欲圆而行欲方”
    三曹父子的才华与名气
    陈云可称之为“能”
    年轻当家的孙权
    杀降不祥
    应该替曹操恢复名誉
    张飞的后代
    反思董卓
    借古喻今
    “孙权是个能干的人”
    否定卢弼对曹操的否定
    刘表“虚有其表”
    借《三国》雅号典故,评党内领导干部
    三国归晋
    参考书目
    编辑推荐语
    毛泽东至少读了70年的《三国演义》,可以说《三国志》和《三国演义》伴随了毛泽东一生的读书生活。
    《三国演义》的作者形容孔明就是"眉头一皱计上心来",现在就是要大家多想问题,多皱眉头,才能解决问题。--毛泽东
    为人者,不能光有其表,而没有其实。要勇于进取,有远大志向,不能满足于一时的安逸,……要居安思危。--毛泽东为《刘表传》作注

    与描述相符

    100

    北京 天津 河北 山西 内蒙古 辽宁 吉林 黑龙江 上海 江苏 浙江 安徽 福建 江西 山东 河南 湖北 湖南 广东 广西 海南 重庆 四川 贵州 云南 西藏 陕西 甘肃 青海 宁夏 新疆 台湾 香港 澳门 海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