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光临有路网!
货币金融学-(第三版)
QQ咨询:
有路璐璐:

货币金融学-(第三版)

  • 作者:张华 刘恩猛
  • 出版社:厦门大学出版社
  • ISBN:9787561530658
  • 出版日期:2013年07月01日
  • 页数:264
  • 定价:¥28.00
  • 猜你也喜欢

    分享领佣金
    手机购买
    城市
    店铺名称
    店主联系方式
    店铺售价
    库存
    店铺得分/总交易量
    发布时间
    操作

    新书比价

    网站名称
    书名
    售价
    优惠
    操作

    图书详情

    内容提要
    本书的适用对象主要是普通高等院校二本层次经管类专业学生。在内容上全书涵盖了货币与货币制度、信用、金融市场、金融体系、金融创新和货币供求等货币金融学基本内容,将主要篇幅放在对货币金融学基本概念、基本理论的介绍上,从而使学生或其他读者通过学习能够获得该门课程较为简明清晰的知识体系。本书的另外一个特点是在每章中都穿插了一些小资料,以求在拓宽学生课程视野的同时激发其学习兴趣,帮助其消化吸收相关理论知识,另外可以借此缓解单一理论阐述产生的枯燥性和腻烦心理。 货币金融学-(第三版)_张华,刘恩猛 主编_厦门大学出版社_
    文章节选
    同时,信用的产生也离不开商品货币经济。因为当商品生产和交换发展到一定阶段以后,货币与商品的互换在时间和空间上产生了不一致,出现了货款的延期支付,即商品赊销。这时商品所有者只是将商品价值单方面转移;当归还价值时,则是货币价值的单方面转移,货币发挥着支付手段的职能。在这种特殊的价值运动中,买卖双方结成了借贷关系,即信用关系,也就是债权人与债务人的关系,信用便由此产生了。随着商品经济的进一步发展,为克服商品赊销的局限性,产生了货币形态的借贷。因此,信用产生的客观基础是商品货币经济。它是在商品交换发生延期支付,货币发挥支付手段职能时产生的。
    (二)信用的发展
    在人类社会经济发展的进程中,先后出现了高利贷信用、资本主义信用和社会主义信用三种信用形态。
    高利贷是指以取得高额利息为特征的一种信贷活动,是*原始的信用形态。它产生于原始社会瓦解时期。当时私有制已经产生而且商品货币关系也有了一定程度的发展,由于存在极度的贫富不均,就出现了还本付息方式的借贷,但是由于当时的劳动生产率很低,剩余产品非常有限,因此,借人者只有付出高额利息才能得到急需的商品和货币。这是高利贷产生的历史根源。受人类社会早期社会政治经济现实的影响,高利贷信用成为奴隶社会和封建社会中占主导地位的基本信用形式。高利贷信用除了具有如其名称所揭示的“高利”特点外,还具有另外两个重要特征:其一,高利贷资本来源于商人、官吏等群体,主要用于生活性消费,因而与社会生产没有直接的密切联系,这就是所谓的非生产性;其二,高利贷具有资本的剥削方式,却不具有资本的生产方式,即货币在贷出者手中作为资本使用,使货币增值,但借入者无法把它作为资本来使用,只能作为购买手段或支付手段解决燃眉之急。
    高利盘剥使小生产者在**困难的条件下维系简单再生产,从而使社会生产力发展受阻,因此高利贷导致了生产力发展的缓慢;但与此同时,高利贷在客观上又为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形成提供了前提条件,即高利贷者手中集中了大量货币资本,实现了资本的原始积累,而大批小生产者、封建主破产,成为无产者,又为雇佣劳动创造了条件。因此,高利贷的历史作用具有两重性。
    由于高利贷的利率过高,影响了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运转,不能满足新兴资产**的需求,同时高利贷者又竭力维护其赖以生存的小生产方式,因此产生了新兴资产**反对高利贷的斗争,斗争的**是把利率降至平均利润率之下,迫使高利贷服从于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需要,斗争的结果是新兴资产**建立了自己的信用制度,以借贷资本形式取代了高利贷的垄断地位。
    ……
    目录
    **章 货币与货币制度
    **节 货币的产生及本质
    第二节 货币的职能
    第三节 货币制度
    第四节 货币的形式
    第五节 货币层次的划分
    第二章 信用、利息与利率
    **节 信用概述
    第二节 信用形式
    第三节 信用工具
    第四节 利息
    第五节 利率
    第六节 我国的利率体制改革
    第三章 金融市场
    **节 金融市场的概述
    第二节 货币市场
    第三节 资本市场
    第四节 金融衍生工具
    第四章 商业银行
    **节 商业银行的产生与发展
    第二节 商业银行的类型与组织
    第三节 商业银行的业务
    第五章 **银行与货币政策
    **节 **银行的产生与发展
    第二节 **银行的体制
    第三节 **银行的性质和职能
    第四节 **银行的资产负债业务
    第五节 **银行的货币政策
    第六章 金融发展与金融监管
    **节 金融发展
    第二节 金融创新
    第三节 金融监管
    第七章 货币需求
    **节 货币需求的概念
    第二节 西方货币需求理论
    第三节 马克思的货币需求理论
    第四节 我国的货币需求分析
    第八章 货币供给
    **节 货币供给概述
    第二节 货币乘数
    第三节 货币供给理论
    第四节 我国的货币供给分析
    第九章 货币均衡
    **节 货币均衡及意义
    第二节 货币失衡
    第三节 我国对货币均衡理论的探索
    第十章 通货膨胀和通货紧缩
    **节 通货膨胀概述
    第二节 通货膨胀的成因、影响及其治理
    第三节 通货紧缩
    参考文献

    与描述相符

    100

    北京 天津 河北 山西 内蒙古 辽宁 吉林 黑龙江 上海 江苏 浙江 安徽 福建 江西 山东 河南 湖北 湖南 广东 广西 海南 重庆 四川 贵州 云南 西藏 陕西 甘肃 青海 宁夏 新疆 台湾 香港 澳门 海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