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光临有路网!
中国可持续发展概论(李永峰)
QQ咨询:
有路璐璐:

中国可持续发展概论(李永峰)

  • 作者:李永峰
  • 出版社:化学工业出版社
  • ISBN:9787122207951
  • 出版日期:2014年10月01日
  • 页数:192
  • 定价:¥32.00
  • 分享领佣金
    手机购买
    城市
    店铺名称
    店主联系方式
    店铺售价
    库存
    店铺得分/总交易量
    发布时间
    操作

    新书比价

    网站名称
    书名
    售价
    优惠
    操作

    图书详情

    内容提要
    全书分为八篇共24章,内容主要包括:可持续发展概述,中国可持续发展概述,中国人口资源与可持续发展,中国能源与可持续发展,中国经济与可持续发展,中国科技教育与可持续发展,中国环境与可持续发展,中国城市建设与可持续发展。
    本书可作为高等学校环境、生态、资源等专业的本科生教材,也可作为其他专业的环境通识教育课程教材,还可供相关方面的科研人员和管理人员参考。
    目录
    第1篇 可持续发展概述
    第1章 可持续发展的基本理论
    1.1 可持续发展的产生
    1.1.1 历史渊源
    1.1.2 人口资源和环境的客观现实
    1.1.3 传统发展理论的失败
    1.1.4 可持续发展的提出
    1.2 可持续发展的内涵
    1.2.1 可持续发展的概念
    1.2.2 可持续发展的原则
    1.2.3 可持续发展的标准
    1.3 可持续发展与环境意识
    1.3.1 环境意识
    1.3.2 产生环境意识和人对环境关系的认识
    1.3.3 环境意识的重要特点
    1.3.4 环境意识是实施可持续发展的条件
    1.3.5 提高全民族的环境意识
    第2章 可持续发展自然观与环境伦理观
    2.1 可持续发展的自然观
    2.1.1 人类发展与自然环境的关系
    2.1.2 正确认识人与自然的关系
    2.1.3 人与自然和谐共处是一种新的生态价值观
    2.1.4 结论
    2.2 环境伦理观
    2.2.1 环境伦理观的建构
    2.2.2 环境伦理观的主要观点
    2.2.3 控制人类人口增长的人口观
    2.2.4 可持续消费的消费观
    2.3 环境伦理观的原则
    第2篇 中国可持续发展概述
    第3章 中国可持续发展进程
    3.1 中国可持续发展历程
    3.2 中国可持续发展战略
    3.2.1 制定可持续发展战略的背景因素与思路
    3.2.2 中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组成
    3.2.3 中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八大主题
    3.3 《中国21世纪议程》
    3.3.1 《21世纪议程》
    3.3.2 《中国21世纪议程》的主要内容
    3.4 美丽中国的永续发展
    3.4.1 美丽中国的含义
    3.4.2 建设美丽中国
    第4章 中国可持续发展现状分析
    4.1 中国人口资源发展现状概述
    4.1.1 我国人口发展的现状
    4.1.2 我国资源发展的现状
    4.1.3 我国人口、资源与环境协调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4.2 中国工农业发展分析
    4.2.1 我国农业面对的问题
    4.2.2 工农业失衡的基本态势
    4.2.3 工农业的发展方向
    4.3 中国能源利用与科技创新
    4.3.1 我国能源工业面临的挑战
    4.3.2 能源利用对策
    4.3.3 当代科技发展的特点与趋势
    4.3.4 我国科技发展的主要问题
    4.3.5 我国科技发展的战略选择
    4.3.6 新时期我国科技创新的政策
    4.4 中国环境问题与环境管理
    4.4.1 环境问题
    4.4.2 当代中国环境问题的八大社会特征
    4.4.3 环境管理
    4.5 中国可持续发展展望
    第3篇 中国人口资源与可持续发展
    第5章 中国人口与可持续发展
    5.1 中国人口现状分析
    5.2 中国人口与环境承载力
    5.3 人口增长与粮食问题
    5.4 人口增长与环境污染
    5.5 人口可持续发展目标
    第6章 中国水资源与可持续发展
    6.1 中国水资源分布
    6.2 中国水资源可持续发展的理论依据
    6.3 中国水资源可持续发展的实施举措
    第7章 中国森林资源与可持续发展
    7.1 中国森林资源
    7.2 森林资源可持续发展中遇到的问题
    7.3 中国森林资源可持续发展政策
    7.4 中国森林资源可持续发展的意义
    7.5 中国森林资源可持续发展措施
    第4篇 中国能源与可持续发展
    第8章 中国能源概述
    8.1 中国能源现状分析
    8.1.1 能源结构
    8.1.2 能源效率
    8.1.3 能源环境
    8.1.4 能源**
    8.2 能源可持续发展的意义
    8.3 中国能源与工业化道路
    8.3.1 能源是社会文明程度的标志之一
    8.3.2 中国的能源消费
    8.3.3 中国工业化道路的选择
    8.4 未来能源的可持续发展
    8.4.1 能源结构和能源政策开始向可持续发展转变
    8.4.2 可持续发展政策的四大指导方针
    8.4.3 可持续发展步骤的顺序
    第9章 中国石油能源与可持续发展
    9.1 石油能源与经济发展
    9.1.1 国际石油价格波动与世界经济增长
    9.1.2 世界各国的石油发展战略及其借鉴
    9.2 石油在中国经济发展中的战略地位
    9.2.1 石油对中国经济发展的重要作用
    9.2.2 国际石油价格波动对中国经济的影响
    9.2.3 中国石油**面临的挑战
    9.3 中国石油可持续发展的意义
    9.4 未来中国石油能源可持续发展的战略构想
    9.4.1 保证石油**是中国石油可持续发展战略的核心
    9.4.2 建立现代石油市场机制是中国石油可持续发展的体制保证
    第10章 中国煤炭能源与可持续发展
    10.1 煤炭业可持续发展遇到的问题
    10.1.1 资源和环境制约因素突出
    10.1.2 适应市场环境的生存能力低下
    10.1.3 铁路运输问题制约可持续发展
    10.1.4 煤炭行业尚未摆脱困境
    10.1.5 煤炭行业**生产形势严峻
    10.2 我国煤炭资源在可持续能源发展中的战略地位
    10.3 煤炭能源发展战略
    10.3.1 推进大基地建设:保障煤炭供给**
    10.3.2 实行大集团战略:提高煤炭生产效率
    10.3.3 坚持科技创新道路:加速煤炭能源洁净化
    10.3.4 实施全球化战略:开拓世界原煤市场
    10.4 增强政府在煤炭发展中的公共责任
    10.4.1 搞好煤炭资源的科学勘查与合理规划
    10.4.2 严格以人为本的**监管责任
    10.4.3 制定*低工资收入及社会保障标准
    10.4.4 转换政府的煤炭经营与管理职能
    10.5 煤炭可持续发展实施举措
    10.5.1 煤炭行业的经济可持续发展战略措施
    10.5.2 煤炭行业的社会可持续发展战略措施
    10.5.3 煤炭行业的资源可持续发展战略措施
    10.5.4 煤炭行业的环境可持续发展战略措施
    第11章 中国电力能源与可持续发展
    11.1 中国电力能源分布分析
    11.2 我国实现电力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性
    11.3 中国电力能源结构改革
    11.3.1 充分认识优化电力结构的重要性
    11.3.2 努力推进水电能源的可持续发展
    11.3.3 努力推进风电能源的可持续发展
    11.3.4 努力推进核电能源的可持续发展
    11.3.5 努力推进太阳能与生物质能电力的可持续发展
    11.4 中国电力能源可持续发展策略
    第12章 中国新型能源与可持续发展
    12.1 新型能源简介
    12.2 太阳能利用与可持续发展
    12.2.1 太阳能的利用方式
    12.2.2 太阳能的利用
    12.2.3 太阳能系统对环境的影响
    12.3 风能与可持续发展
    12.3.1 风能的利用
    12.3.2 利用风能的优势和不足
    12.4 生物质能与可持续发展
    12.4.1 资源状况
    12.4.2 生物质能的利用技术
    12.4.3 生物质液化技术
    12.4.4 生物质固化技术
    12.5 氢能与可持续发展
    12.6 核能与可持续发展
    12.6.1 核能的产生方式
    12.6.2 核能的优越性
    12.6.3 核能的应用
    12.7 垃圾利用与可持续发展
    12.7.1 垃圾资源化利用的潜力
    12.7.2 垃圾资源化利用技术
    第5篇 中国经济与可持续发展
    第13章 农业与可持续发展
    13.1 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定义与重要性
    13.1.1 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定义
    13.1.2 农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性
    13.2 农业可持续发展现状
    13.2.1 国外农业可持续发展研究
    13.2.2 国内农业可持续发展研究动态
    13.3 中国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制约因素
    13.4 中国农业可持续发展对策
    第14章 工业化经济与可持续发展
    14.1 工业化进程
    14.1.1 国外工业化进程
    14.1.2 我国工业化进程
    14.2 工业化道路中存在的问题
    14.3 工业化道路可持续发展的主要途径
    第15章 循环经济与可持续发展
    15.1 循环经济的起源
    15.2 循环经济的概念与内涵
    15.3 循环经济的特征与准则
    15.3.1 循环经济的特征
    15.3.2 循环经济的基本原则
    15.4 循环经济模式可持续发展的意义
    15.5 推行循环经济的主要措施
    第6篇 中国科技教育与可持续发展
    第16章 中国教育与可持续发展
    16.1 教育与经济发展
    16.1.1 教育是经济可持续发展的支撑因素
    16.1.2 教育对经济可持续发展有促进作用
    16.1.3 经济是教育发展的关键因素
    16.2 教育与生活水平
    16.3 教育与环境
    16.3.1 环境产业的定义及内涵
    16.3.2 教育促进环境产业的发展
    16.4 中国教育可持续发展措施
    16.4.1 中国高等教育可持续发展
    16.4.2 中国职业教育可持续发展
    16.4.3 中国教育可持续发展途径
    第17章 农村教育与可持续发展
    17.1 农村教育在可持续发展中的意义
    17.2 我国农村教育
    17.3 实现农村教育可持续发展的道路
    17.3.1 深入推进农村义务教育发展
    17.3.2 继续大力发展农村普通高中教育和中等职业教育
    17.3.3 加快发展农村学前教育
    17.3.4 着力提高农村教育质量
    17.3.5 加大农村教育投入
    17.3.6 创新农村教育管理体制
    17.3.7 造就高素质的农村教师队伍
    第18章 科技创新与可持续发展
    18.1 科技创新与经济发展
    18.2 科技创新与制度改革
    18.3 科技创新与资源利用
    18.4 科技创新的可持续发展
    第7篇 中国环境与可持续发展
    第19章 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
    19.1 中国环境保护历史回顾
    19.2 我国环境保护与经济发展
    19.3 环境保护实施及监督机制
    19.3.1 环境保护可持续发展策略
    19.3.2 环境保护法律的不断完善
    19.3.3 绿色经济政策的提出
    19.3.4 建立有效的管理体制
    19.3.5 加强宣传教育与公众参与
    第20章 生态建设与可持续发展
    20.1 生态建设的基本内容
    20.2 我国生态建设发展历程
    20.3 生态建设可持续发展策略
    20.3.1 生态建设产业化
    20.3.2 提高生态保护意识提倡绿色消费
    20.3.3 转变经济模式发展生态经济
    20.3.4 丰富评价指标体系
    20.3.5 建立生态补偿机制鼓励生态捐助
    20.3.6 强化政府政策导向
    第21章 环境管理与可持续发展
    21.1 环境管理概述
    21.1.1 环境管理的主要内容
    21.1.2 我国环境管理发展历程回顾
    21.2 我国现行环境管理制度
    21.3 环境管理要适应可持续发展战略要求
    21.3.1 确定环境目标的科学性和严谨性
    21.3.2 环境原则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21.3.3 环境立法的广泛性
    第8篇 中国城市建设与可持续发展
    第22章 我国城市可持续发展
    22.1 城市可持续发展内涵
    22.2 现代城市可持续发展的理想空间结构模式
    22.3 城市资源、环境、经济、社会与城市可持续发展的关系
    22.3.1 资源利用与城市可持续发展
    22.3.2 城市环境与城市可持续发展
    22.3.3 城市经济与城市可持续发展
    22.3.4 城市社会与城市可持续发展
    22.4 城市可持续发展的原则
    22.5 城市可持续发展的动力机制、普遍规律与发展趋向
    22.5.1 城市、城镇的产生及涵义
    22.5.2 城市可持续发展的动力机制分析
    22.6 中国城市可持续发展的认识
    22.7 城市化的发展趋势
    22.8 城市可持续发展的目标
    第23章 城市可持续发展与城市规划
    23.1 城市规划的涵义、作用
    23.1.1 城市规划的涵义
    23.1.2 城市规划的作用
    23.2 城市规划是实现城市可持续发展的有效工具
    23.3 以可持续发展为原则的城市规划
    23.3.1 以可持续发展为原则的城市规划基本思路
    23.3.2 以可持续发展为原则的城市规划的未来导向性
    23.3.3 以可持续发展为原则的城市规划的生态环境导向性
    23.3.4 以可持续发展为原则的城市规划的社会导向性
    23.4 科学城市规划的特色
    23.4.1 体现社会主义城市现代化的战略目标
    23.4.2 体现城乡现代化协调发展原则
    23.4.3 体现“可持续发展”的战略思想
    23.4.4 体现“两个根本转变”的战略要求
    23.4.5 体现以人为本、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服务的原则
    23.5 我国城市规划的发展
    23.5.1 城市规划行政体制的改革
    23.5.2 城市规划与区域协调发展
    23.5.3 城市规划设计体制改革
    23.5.4 城市规划与社区建设
    第24章 城市水资源与可持续发展
    24.1 城市水资源可持续发展理论
    24.2 城市水资源可持续利用的发展观
    24.2.1 城市水资源可持续发展的自然观
    24.2.2 城市水资源可持续发展的社会观
    24.2.3 树立城市水资源可持续发展的文化观
    24.2.4 树立城市水资源可持续发展的经济观
    24.2.5 城市化进程与水资源可持续利用
    24.2.6 影响城市水资源可持续利用的因素
    24.2.7 城市水资源可持续利用的原则
    24.2.8 不超出区域水资源承载力原则
    参考文献

    与描述相符

    100

    北京 天津 河北 山西 内蒙古 辽宁 吉林 黑龙江 上海 江苏 浙江 安徽 福建 江西 山东 河南 湖北 湖南 广东 广西 海南 重庆 四川 贵州 云南 西藏 陕西 甘肃 青海 宁夏 新疆 台湾 香港 澳门 海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