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光临有路网!
香山墨韵:香山、中山近五百年书画名家研究
QQ咨询:
有路璐璐:

香山墨韵:香山、中山近五百年书画名家研究

  • 作者:陈志平
  • 出版社:广东人民出版社
  • ISBN:9787218094090
  • 出版日期:2014年10月01日
  • 页数:249
  • 定价:¥48.00
  • 猜你也喜欢

    分享领佣金
    手机购买
    城市
    店铺名称
    店主联系方式
    店铺售价
    库存
    店铺得分/总交易量
    发布时间
    操作

    新书比价

    网站名称
    书名
    售价
    优惠
    操作

    图书详情

    内容提要
    《香山墨韵》是艺术书画研究类文集,汇集了“中山书学博士工作站”近年来对何五驺、李仙根、郑观应等中山名家书画艺术作品的研究成果,全面展现了中山名家高深的书法艺术造诣。名家之韵,尽在其中。
    《香山墨韵》共收录了20篇文章,篇篇结构不同,尽显学术自由之风和学人丰富的研究角度。这些文章根据每位名家的艺术特色,展示了他们在学术发展和成熟过程中的各种经历以及成就。
    文章节选
    广东省中山市,自从南宋绍兴二十二年(1152)香山设县,到民国十四年(1925)为纪念伟大的民主革命先行者孙中山先生而更名至今,已历八百五十载,其间经历宋、元、明、清、民国、中华人民共和国等历史阶段。随着时代的演进,中山(香山)亦面貌日新,无论在政治、经济、科学、教育、文化等各界中均涌现过不少杰出人物。 尤其是随着近代以来中国所发生的几次重大历史变革,中山更是涌现出了一大批杰出的人物。在众多辈出的人才中,书法界亦不乏佼佼者。如一代伟人孙中山先生的书法,就显现了深厚的根底和博大的气度。至于其他作者,清代则有“岭南名儒”黄培芳、曾任巡抚的曾望颜、获得道光帝赐“书法冠场”的典型文人书法家鲍俊,迨至近现代,更有被誉为“中国**企业家”的唐廷枢、精通古今长于经史的黄绍昌、资产**维新思想家郑观应、曾任北洋政府总理的唐绍仪、**教育家钟荣光、名闻遐迩的诗僧苏曼殊等一大批历史名人。诸先生各擅胜场,承前启后,于书道中亦形成了颇具中山特色的一脉。虽然历经世变,他们当中不少人的许多作品已经散落遗失,但其艺术造诣和价值仍在,为世人所乐道和尊重。纵观这段晚清至民国的中山历史,其中大多为杰出的政治人物,但仍不乏善书者且有一定成就和影响的人。但现实来看,这段历史上的这些书法家在书法史上地位不显,文献的记载也不够集中,*主要的是作为地域性的书法史问题也没有得到很好的研究,更没有深入发掘其中的特点,尤其是地域特点。这些都值得研究。所以,笔者以晚清民国这一特定时期中山地区名人书法与碑学的关系为研究对象,并拓展到晚清民国时期中山地区书法的地域性问题。
    一、晚清民国时期中山地区书法基本状况和整体面貌的考察
    晚清民国是中国社会发生巨变的一个重要时期,而广东地区又是一个主要的事发地,由于政治经济等众多因素,决定了它在当时中国城市中的特殊地位,这也就为文化艺术的发展创造了有利的条件。“清代以降,岭南大凡能诗文者多擅书画,以‘三绝’著称者如黎简、谢兰生、吴荣光、冯敏昌、张锦芳等均独擅胜场,名重一时。道、咸以还,学者书法极盛一时,陈沣、李文田、朱次琦及后起之康有为、梁启超、黄节等乃其中之典范。民国开元,遗老、学者、画家、诗人等多元化书法群体云生。”①这是晚清民国时期广东书法的基本状况。这种面貌也同样适用于中山地区的书法。首先,晚清民国是一个整体,大多数民国书法家是清遗民,基础教育是以“以书取士”、“八股取士”的模式进行的,书法的基础比较好。如晚清岭南**诗人、书画名家,被称为“岭南大才子”,为香山文坛**的鲍俊(1797—1851),道光二年中举人,次年取进士,其殿试试卷在进呈给道光皇帝御阅的十本之内,道光皇帝御批“书法冠场”,授翰林院庶吉士,改刑部山西司主事,官阶六品。道光十一年(1831)辞官���粤,定居广州,与诸名家“参与其间,亦无多让”。鲍俊晚年荣归故里,以诗书画名世,是真正意义上的中国传统式的文化名人。其在道光甲辰年(1844)所写的楷书“瑞气缤纷五色卿云巢翡翠,太和翔洽九苞文凤绕琳琅”十一言联(图1),端劲遒美,气韵和雅,得馆阁正统,正是科举时代以学养书,书含“书卷气”的代表作品。晚清广东诗坛**张维屏称“逸卿太史以工书名于时,既工小楷,而大小行草以及擘窠大字靡弗工。非徒书法之工也,君为诗诗工,为词词工,为画画工,为制艺制艺尤工”,评其诗文“通体气格清超”,其词“秀雅可诵”,其画“气韵毓秀”。内阁学士曾望颜也极为称赞鲍俊书法。再有晚清时人黄绍昌(1836—1895)的书法,亦是科举时代的风貌。黄绍昌字芑香,香山良都(今中山市)人,1885年举人,官中书,当代书画家、学者黄苗子的祖父。《中山文史》第07—09辑《黄绍昌传》载:“幼有神童之目。少从番禺陈澧游,问作文法。弱冠受知于刘融斋。性沉默寡言,工书善画,尤长于诗及骈体文。”被闽浙总督何薼赏识,聘任幕府,笺奏书檄多出其手。以此,在其笔下所成的小字楷书及小字行书文稿、书卷不可胜数。深厚的底蕴加上漫长的书写过程,使黄绍昌的小字成就非比寻常。论笔画,藏露有度,逆入和顿收异常认真和精到,顺入和逆入间用,实收和空收结合。起伏精微,尤其是主笔与萦带更是泾渭分明,萦带及出锋处细似微丝,恰到好处,笔连和意连效果结合维妙;论结构,规矩严谨,框架明朗、方圆参用、自然融合,虽字小如蝇头,却丝毫没有拖泥带水及因含墨含水过多而导致肥厚含糊之处;论布白,在几寸见方的纸上写下密密麻麻的篇章,而行气连贯、行线不偏、行距恰当,布成疏朗自然之局。在黄绍昌传世之十数册小字手书本中,那充满书卷气且见心力的连绵篇章全皆如是。总括之,其书以大字入小字。楷书小字端庄持重,骨实力健。使厘毫小字间有小中见大之感;连绵妙篇中具滔深无际之概。若说黄绍昌小字的成就直逼在他之前的书坛先贤,诚不为过也。另有黄玉棠(1841—1913),字仙裴,香山铁城(今中山石岐)人。生于清代道光二十年,经历道光、咸丰、同治、光绪、宣统、民国,故阅历丰富。其善书法,且书法作品流传较多。如现藏广东省立图书馆的“人能辅世无如德,学可传家止有经”楷书七言联(图2),用笔浑厚,大度宽宏,结体舒博,章法疏朗有致,用墨浓重,法度严谨。书风与同年代的李其仪、李洵安、吴应扬等人有相近之处,但更显个性。其次是晚清与民国两个时段也有一定的差别,那就是民国书法教育比较开放,但又受到了西式美术教育模式的严重冲击,反而造成了工书而兼善西画者众多。这方面,笔者从《民国书画家汇传》一书中又找到了中山籍书画家十余人,在此做一补充:王商一,号鲁斋,广东中山人。清宣统元年(1909)生。上海南洋商学院毕业,潜心研习国画、书法、篆刻垂二十年。著有《简易写竹法》《中国民间艺术》《历代画家简介》等。吴兴民,广东中山人,清宣统二年(1910)生。日本东京美术学校毕业。个性淡泊,不慕荣利,寄情书画,工山水,兼擅油画。宋大仁,别署海煦楼主,广东中山人。清光绪三十三年(1907)生。初与同乡吴松涛游,涉笔成趣,未冠即声誉藉甚。暇乃致力艺事,诗画而外,兼研八法,不为宗派自囿,而慧眼独具,人称其能。著有《海煦楼评画集》《读画记》《医药书画题名录》等。
    目录
    晚清民国中山名人书法与碑学研究—— 兼及中山书法的地域性问题 李慧斌 / 1
    何吾驺书法艺术论 梁 继 / 16
    伍瑞隆书画综述 吴慧平 / 27
    腹有诗书气自华—— 黄培芳的书画世界 杨 勇 / 36
    曾望颜书画摭论 张典友 / 47
    “出尘”与“入仕”:鲍俊的艺术人生 王 祥 / 52
    何璟研究 谷国伟 / 69
    黄绍昌的学术和艺术研究 李吾铭 陶贤果 / 82
    郑观应文艺思想与书法研究 于有东 赖以儒 / 99
    唐绍仪的笔墨艺术 张 冰 / 119
    钟荣光研究 方孝坤 / 124
    孙中山书法研究 张卫武 曹建 / 139
    杨述之简论 黄彩丽 / 153
    芒鞋破钵有人识—— 浅析苏曼殊的书画艺术世界 张爱民 / 165
    硬笔书法先行者陈公哲考述 潘永耀 / 171
    李仙根书法思想研究 成联方 / 176
    陈君葆“书迹”研究 肖三喜 / 199
    革新与探索—— 时代画家方人定 洪 权 / 213
    黄苗子书法艺术研究 徐和勇 / 225
    中山乡贤与20世纪中国艺术研究的“科学化”进程—— 以孙科的广告研究与陈公哲的书法研究为** 祝 帅 / 233
    编辑推荐语
    和成律,雅成致,韵也。书画之韵,几分在墨,几分在人。
    与司空见惯的高校书法研究所、美术馆、博物馆、书法协会不同,“中山书学博士工作站”是专门为当代从事书学研究的高学历人才搭建的展示自身才华的重要舞台,它立足广东、面向海内外,旨在联系广大从事书学研究和书法创作的专家学者,通过学术研讨、经验交流、书法展览等形式,突出学术主题,倡导一种自由、开放、包容的风气,让书法学人自由交流与研究。可以预见,中山书学将成为中山的又一张文化名片。
    《香山墨韵》具有很强的理论色彩,是对中山名人的艺术作品作深入分析,是书画艺术指标性著作。

    与描述相符

    100

    北京 天津 河北 山西 内蒙古 辽宁 吉林 黑龙江 上海 江苏 浙江 安徽 福建 江西 山东 河南 湖北 湖南 广东 广西 海南 重庆 四川 贵州 云南 西藏 陕西 甘肃 青海 宁夏 新疆 台湾 香港 澳门 海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