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节科技文献简介
一、科技文献
1.科技文献的含义
科技文献就是用文字、图形、符号、声频或视频等技术手段,记录科技信息的物质载体。构成文献的三要素是知识、载体和记录。
科技文献既然是科技活动的忠实记录,因此,当代科技的主要特点:高速度、高集成度、大规模,边缘学科、交叉学科、横断学科层出不穷,新陈代谢迅速,新的成果从出现到应用的时间间隔越来越短等,无不对记录和传播科技信息或知识的科技文献产生巨大的影响。
2.科技文献的一般构成
■
3.科技文献的特点
科技文献具有以下特点:
(1)数量急剧增长。
(2)内容交叉重复。
(3)文献出版分散。
(4)文献失效加快。例如计算机的应用软件层出不穷,更新很快,常常令人产生这样的感觉:一个软件往往还没有充分熟悉和使用,新的软件或功能更强的版本又产生了,令人目不暇接、穷于应付。
(5)文献类型增多。现代文献的生产早已突破了传统的纸张印刷方式,声、光、电、磁等技术手段和新的化学材料的使用,使文献载体发生了重大变化,缩微、声像、光盘、机读文档等新型文献载体使用越来越广泛。这些非印刷型的知识载体,各以高速传输、海量存储、声音图像并茂、动画或蒙太奇、高速全方位检索等特点。
(6)文献语种增多。科技文献语种繁多。全世界约有3000种语言,全世界科技期刊上采用的语种有70多种,常见的也有七八种,其中英语占50%左右,德语、俄语各占10%以上,法语占7%,日语占3%,中文和其他文字共占约8%。语种增多和各国科技交流的频繁促使大量的翻译文献产生,既为文献量的骤增"火上浇油",同时也带来科技交流和获取科技文献上的语言障碍问题。
4.科技文献的作用
阅读文献,首先应明确文献在科研工作,特别是基础研究中的作用。文献在科研活动中具有如下五方面的作用或者功能:
(1)具有汇集和保存人类科技财富的作用
人类在改造自然的过程中,每一代人都把自己探索大自然的过程及结果记录在文献上,它是人类认识自然和改造自然的见证。科技工作者都将其工作成果以文献形式表现出来,是科研工作的结晶。科技文献是全人类分享、利用的宝库,是人类科技事业得以发展的资源。
(2)是衡量科学技术发展水平的重要标志
科技文献反映了科学技术的发展状况,是衡量某一时期、某一**科技发展水平的标志,也是评价某一团体、某一个人成果价值的重要依据。根据科技文献的状况和数量,可以判断一个学科技术领域的发展水平和发展趋势。
(3)为科研工作奠定研究基础
一项研究设计的研究内容、技术路线和研究方案,在理论上是否成立,在实践上是否可行,文献资料的分析能够帮助你作出判断。因此,文献资料在理论上为科研工作奠定了研究的理论基础,在实践上为科研工作创造了一定的工作条件。
(4)文献资料是"巨人的肩膀"
科技创新不是喊口号,更不是"无源之水"。它需要"土壤",需要根基。这个"土壤"和根基的重要组成部分,就是文献资料。在这个"土壤"和根基上,发生知识"火花"的碰撞,实现科技创新,其实就是站在了"巨人的肩膀"之上的认识升华、技术革新或者理论突破。因此,文献资料是创新"火花"的源头,是"巨人的肩膀"。
(5)既是科学技术发展的促进剂,又是科学技术转化为生产力的重要桥梁
世界各国*新的科学技术成果大都通过*新的科学文献反映出来,而科学技术的发展是具有客观的共同规律的,科学技术的成果也是可以相互利用的。人们通过科学文献可以吸收大量的有用情报,充分吸收世界先进科技成就,为自己所用。这就加速了科学技术发展的步伐。人们通过科技文献的利用,掌握新技术、新工艺,可以大大提高生产力。
二、科技文献的类型
科技文献的类型,可以从载体形式、出版类型和加工深度三个方面进行分类。
(1)按载体形式划分
科技文献可以分为:印刷型、缩微型、机读型、声像型、实物型。
■
(2)按出版类型划分
科技文献可分为:科技图书、科技期刊、专利文献、科技报告、会议文献、政府出版物、学位论文、标准文献、产品资料和其他文献十大类型。
■
(3)按加工深度划分
科技文献可分为:一次文献、二次文献和三次文献。
■
在公职类考试中,科技文献阅读题的资料来源一般常用的是科技图书、科技期刊杂志、科技报告、政府出版物等。为了更好地备考,考生在平时学习中,可以利用学校图书馆、中国知网、万方数据库、官方科技网站等平台,借阅一些科技文献书籍或者下载一些科技类论文进行阅读,提前熟悉考试内容,并结合本书中所讲述的阅读方法,提升阅读速度,提高答题效率。
第三节科技文献阅读的作答技巧
事业单位考试的科技文献阅读主要形式是给出一篇科技文献,后面给出几个问题,要求考生根据对文章内容的理解来回答问题。阅读的材料是自然科学类文章,所涉范围比较广泛。
凡是研究自然科学与技术方面的文章,都属于自然科学类文章,包括物理、化学、生物、农业科学、天文、地理、信息等诸多门类。这些文章紧紧跟踪自然科学各个领域的*新成果及研究领域,密切关注影响人类生存的引人注目的科技动态。题材陌生,信息量大。
如前所述,科技文献阅读题一般以客观、主观形式或者主、客观搭配的形式命题,下面分别从客观性试题和主观性试题两个角度来阐述作答方法。
一、客观性试题作答
科技文献客观试题部分主要考查考生对语言文字的综合分析、理解能力及对文章的整体把握能力。所给文章是自然科技类,文献内容可能对考生来说不熟悉,这就要求考生立足于文章内容,借助自身平时积累的知识进行作答。虽然考查形式是一篇文献,但试题中的很多选项在文章中能找到与之相对应的语句,考生作答时一定要紧扣文章的段落或句子,找准对应内容,再调动自己的理解能力和分析能力,准确理解文中含义,提高作答的准确性。
作答客观性试题的一般步骤是:
1.通读原文,整体感知
首先采用逐句快速阅读的方法通读全文,从整体上抓住文中提供的重要信息。即同时动笔把握文章围绕什么说明对象阐明了哪些内容。了解每一段的关键词句,关键句主要包括表明文章主要信息的**句、要点句,表明结构层次关系的过渡句以及使用双重否定、疑问语气的句子,这既是命题者常做"手脚"之处,也是解题突破口。
2.审读选项,找准原句
针对客观性试题而言,先仔细阅读题目中四个选项,然后再次阅读原文,围绕每一个选项内容查找并划出与之在文中相对应的语句,然后筛选出与选项相关的有效信息,并在划出的原句前标明题号及选项号。
3.比较异同,辨析正误
将题目中四个选项内容--与筛选出的原文信息比较,仔细找出选项与原文信息在表达上的差异处,符合原文意思的选项则是正确项,不符合原文意思的选项则是错误项,*后根据题干要求选出答案。
【示例1】
人类是地球生物圈中的一员,作为有智慧的生物,人类从这个生物圈中受益很多,用野生植物做**就是其中之一。据统计,目前全世界每年有40%的**来自野生植物的提取物。这里还未包括古老民族都有的传统疗法:直接用野生植物做药,中医的草药就是一个例子。
如果你牙疼,西医解释为细菌感染,用杀菌的**药**;中医却解释为"上火",用清热的草药**。无数实践证明两种方法都有效,但哪种解释有道理,人们的看法就大相径庭了。
用高倍显微镜可以看到造成发炎的细菌,因此人们不怀疑西医的科学性。但是,中医说的"上火",却令人难以解释。于是有人就把中医斥之为"不科学"。事实上,只是因为中医的道理更深奥,过去的条件不成熟,无法理解它而已。
中医体系在春秋战国时期就得以初步建立。公元前5世纪的扁鹊代表了那个时代的中国医学的*高成就,他所采用的切脉、望色、闻声、问病四诊法和当时广为流行的砭石、针灸、按摩、汤液、手术、吹耳、导引等方法一直沿用至今。战国晚期出现的《黄帝内经》是当时医学的集大成著作,它**次提出了脏腑、经络学说,成为日后中医理论进一步发展的基础。它采用阴阳五行学说,作为处理医学中各种问题的总原理,为临床诊断提供了理论说明。现在世界上越来越多的人已经认识到中医的科学性,正如英国《自然》杂志主编坎贝尔博士所说,中国古代科学方法重视从宏观、集体、系统角度研究问题,其代表是中医的研究方法,这种方法值得进一步研究和学习。
归功于人们对基因提制和蛋白质制造过程越来越多的知识,现在的医学界已经认识到,人类的疾病都直接或间接地与这些制造过程有关。细菌或病毒能致病,是因为它们可以侵入细胞,影响这些复制或制造过程。当前化学家们在研究分子自复制和自组装过程,溶液的物理化学性质,如成分、浓度和酸碱度等,也会影响这些过程。比如烟酒过度后,溶液的物理化学性质会变得有利于细菌或病毒侵入后非正常复制或制造过程,因而致病。溶液的物理化学性质的这种状态,就是中医说的"上火"。在服用了中药后,溶液的物理化学性质变得不利于细菌或病毒侵入后非正常复制或制造过程,因此逐步恢复正常。
目前,解开中草药科学原理之谜的条件已经成熟,我们正需要一系列精心设计的实验,直接观察中药是如何影响细胞的物理化学性质,并进而影响基因复制和蛋白质的复制和生产。实现这种观察有不少技术上的困难,需要中医、西医和化学、物理学家们通力合作才能解决。
但是,当这个谜解开后,中医的每一点并不一定都可以用西医的理论来理解,反之亦然。中医把人这个复杂系统作为一个整体来观察和**,西医则从微观结构来观察和**人体。按照物理学的说法,这两种观点是互补的,每一种都是对另一种的补充,每一种都没有包含全部真理。因此,*好的医学应该是中西医相结合的医学。
1.单项选择题:根据第4段,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中医体系在先秦时期就已发展成熟
B.扁鹊*早提出了脏腑、经络学说
C.砭石、针灸、按摩、导引等方法从战国晚期沿用至今
D.阴阳五行学说是《黄帝内经》处理医学问题的总原理
2.不定项选择题:根据*后1段,下列说法符合作者观点的是()。
A.西医的某些观念无法用中医的理论来解释
B.从物理学上看,中医和西医结合能解释所有的疾病
C.对于复杂疾病的**应该同时采用多种方法
D.中医理论的解释比西医更复杂,但没有西医成熟
【解题分析】
第4段:
中医体系在春秋战国时期就得以初步建立【第1题相关内容,由此可知第1题A选项说法错误】。公元前5世纪的扁鹊代表了那个时代的中国医学的*高成就,他所采用的切脉、望色、闻声、问病四诊法和当时广为流行的砭石、针灸、按摩、汤液、手术、吹耳、导引等方法一直沿用至今【第1题相关内容,由此可知第1题C选项说法错误】。战国晚期出现的《黄帝内经》是当时医学的集大成著作,它**次提出了脏腑、经络学说【第1题相关内容,由此可知第1题B选项说法错误】,成为日后中医理论进一步发展的基础。它采用阴阳五行学说,作为处理医学中各种问题的总原理【第1题相关内容,由此可知第1题D选项说法正确】,为临床诊断提供了理论说明。现在世界上越来越多的人已经认识到中医的科学性,正如英国《自然》杂志主编坎贝尔博士所说,中国古代科学方法重视从宏观、集体、系统角度研究问题,其代表是中医的研究方法,这种方法值得进一步研究和学习。
*后1段:
但是,当这个谜解开后,中医的每一点并不一定都可以用西医的理论来理解,反之亦然【第2题相关内容,由此可知第2题A选项说法正确】。中医把人这个复杂系统作为一个整体来观察和**,西医则从微观结构来观察和**人体。按照物理学的说法,这两种观点是互补的,每一种都是对另一种的补充,每一种都没有包含全部真理。因此,*好的医学应该是中西医相结合的医学【第2题相关内容,由"*好的医学应该是中西医相结合的医学"不能推出"中医和西医结合能解释所有的疾病",第2题B选项说法错误】。
【参考答案】
1.【答案】D。解析:根据原文"中医体系在春秋战国时期就得以初步建立",可知A项"已发展成熟"说法错误;*早提出了脏腑、经络学说的是《黄帝内经》,B项说法错误;根据原文,"砭石、针灸、按摩、导引等方法"在扁鹊生活的时代,即公元前5世纪就"广为流行",而战国时期结束于公元前221年秦始皇一统天下,故C项"战国晚期"的说法错误。由"它采用阴阳五行学说,作为处理医学中各种问题的总原理"可知D项正确,当选。
2.【答案】A。解析:由末段"中医的每一点并不一定都可以用西医的理论来理解,反之亦然"可知,"反之亦然"意为:西医的观念也不一定都可以用中医的理论来解释。因此A项正确,当选。由"*好的医学应该是中西医相结合的医学"并不能推出"中医和西医结合能解释所有的疾病",B项错误;C项的"同时采用多种方法"从文中无法得出;D项的"没有西医成熟"说法错误。因此本题选A。
【示例2】
美国基因学专家在研究了人体内几百种不同细菌的DNA后证明,刚出生的婴儿,其体表和体内是无菌的,但在出生后几个小时,随着吃奶、喝水等,一些细菌便乘机进入体内"安家落户"。此后,"移民"越来越多,逐渐形成一个庞大的"王国"。*初的"殖民战争"决定了每个人体内细菌的类型,有的是"常住居民",有的则属于"流动人口"。细菌也有自己的"语言",喜欢群居,一般同一种细菌聚集在一起,既交友也树敌。如果将人体内的细菌逐个头尾相接,其长度可绕地球2周还多,仅人类消化道就含有将近2.04公斤细菌。
别以为细菌都是有害的,其实大部分细菌是有益于身体健康的。研究发现,每个人所携带的细菌种类各有不同,被视为人体虚拟器官,人的健康长寿离不开正常的菌群。比如生活在我们肠道中的双歧杆菌、乳酸杆菌等,不仅可以帮助消化,还能保护人体不受病原体感染,用人体自身细胞不能产生的酶,合成我们所需要的维生素和营养物质等,比如氨基酸。
人体的皮肤实际上也是一个细菌"动物园",大约生活着250种细菌。研究发现,每个人的皮肤上都有大约3/4的细菌与别人皮肤表面的细菌不一样,男性与女性皮肤上的细菌也有着显著的差别。它们大多对我们的皮肤起着保护作用,并为每个人制造着独特的体味。
但也有一些细菌会对人体产生危害。人体有五个细菌*多的角落,分别是口腔、鼻腔、腋窝、外阴、肠道。人的口腔是细菌难得的沃土,美味的食物残渣和适宜的温湿度,为细菌创造了舒适的生存环境,各种细菌争相云集,也为有害菌群的孳生提供了有利条件。一不小心,口腔溃疡、牙周炎、口臭、疼痛等扰得人不得安宁。每天早晨我们所刷掉的牙垢就由600种细菌组成,俨然就是一个团结紧密的"社���"。常见的肺炎球菌则寄居在人的呼吸道里,在外部温湿度适宜的情况下,这种细菌与人体相安无事;当受凉、过度疲劳、精神受到强烈刺激、创伤等导致人体免疫力下降时,这种平衡便会被打破,肺炎、老慢支等呼吸系统疾病就特别容易复发。
越来越多的研究表明,将细菌消灭得过于彻底的环境可能反而会给人类的健康带来危害。英美科学家联合研究发现,儿童时期不接触细菌和病菌,是5岁以下人群I型糖尿病病例近年来急剧增加的主要原因之一。而那些生活在农村的孩子由于更早接触到带菌的物质,有更多机会与宠物相处,患过敏症、哮喘和湿疹等疾病的几率反而很低。加拿大麦克马斯特大学的研究人员也**证明,肠道内的细菌会影响大脑的化学反应和行为举止,这是一个重要发现,因为不少常见肠胃疾病往往伴随着情绪焦虑和抑郁。
1.单项选择题:下列关于原文有关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人的一生,都与细菌结下不解之缘。细菌不仅生活在我们周围环境,还在我们体内蛰居、繁殖
B.科学家研究发现:寄居在人体的细菌,有的对人体有害,有的则对人体有益,如乳酸杆菌等
C.人刚一出生,人体内便会带有多种不同的细菌。随着年龄的增长,人体内的细菌也会越来越多
D.每个人体内的细菌类型往往是不同的,且细菌一般喜欢群居,常常是同一种细菌聚集在一起
2.不定项选择题:下列理解和分析,符合原文意思的是()。
A.人体中的细菌大多数是红脸英雄,被人看作是人体的虚拟器官,有益细菌决定着人体的健康与长寿
B.人体肠道中的双歧杆菌对人体的贡献有两种:一是帮助消化,二是产生人体自身细胞不能产生的酶
C.研究表明,儿童时期如果更早的接触到带有细菌的物质,反而对人体健康有益,减少某些疾病几率
D.人体皮肤上也生活着大量的细菌,细菌中的大部分对皮肤起着保护作用,并使自身显示出独特气味
【解题分析】
第1段:刚出生的婴儿,其体表和体内是无菌的,但在出生后几个小时,随着吃奶、喝水等,一些细菌便乘机进入体内"安家落户"。此后,"移民"越来越多,逐渐形成一个庞大的"王国"。*初的"殖民战争"决定了每个人体内细菌的类型,有的是"常住居民",有的则属于"流动人口"【第1题A选项和C选项的线索,A选项说法正确,C选项说法错误】。细菌也有自己的"语言",喜欢群居,一般同一种细菌聚集在一起,既交友也树敌【第1题D选项后半句线索】。
第2段:别以为细菌都是有害的,其实大部分细菌是有益于身体健康的【第1题B选项的线索】。研究发现,每个人所携带的细菌种类各有不同,【第1题D选项后半句线索】被视为人体虚拟器官,人的健康长寿离不开正常的菌群【第2题A选项的线索】。比如生活在我们肠道中的双歧杆菌、乳酸杆菌等,不仅可以帮助消化,还能保护人体不受病原体感染,用人体自身细胞不能产生的酶,合成我们所需要的维生素和营养物质等,比如氨基酸【第2题选项B的线索】。
第3段:人体的皮肤实际上也是一个细菌"动物园",大约生活着250种细菌。研究发现,每个人的皮肤上都有大约3/4的细菌与别人皮肤表面的细菌不一样,男性与女性皮肤上的细菌也有着显著的差别。它们大多对我们的皮肤起着保护作用,并为每个人制造着独特的体味【第2题D选项的线索】。
*后1段:越来越多的研究表明,将细菌消灭得过于彻底的环境可能反而会给人类的健康带来危害。英美科学家联合研究发现,儿童时期不接触细菌和病菌,是5岁以下人群I型糖尿病病例近年来急剧增加的主要原因之一。而那些生活在农村的孩子由于更早接触到带菌的物质,有更多机会与宠物相处,患过敏症、哮喘和湿疹等疾病的几率反而很低【第2题C选项的线索】。
【参考答案】
1.【答案】C。解析:依据原文**段"刚出生的婴儿……一些细菌便乘机进人体内'安家落户'"可得出判断,人在刚一出生时,体内是不带有细菌的。故本题答案选C。
2.【答案】ACD。解析:依据原文第二段中"保护人体不受病原体感染……比如氨基酸"可知,贡献二是保护人体不受病原体感染,合成所需的维生素和营养物质等。选项B不符合原文意思。故本题答案选ACD。
【示例3】
构想未来的能力在一定程度上依赖于大脑里的海马状突触,对于记忆来说,海马是大脑结构中非常重要的一个组成部分。大脑海马部位受损的患者无法回忆过去,也无法构建未来的详细图景,他们的思维似乎被静止地定在了现在。而我们其他人的意识则不断地在时空中来回移动,我们的思维可能一时会想起昨天夫妇间的谈话,下一刻却突然飘移到今晚的晚餐计划。
人的大脑中有两个特殊的区域--杏核体和rACC,掌控着我们的"乐观神经",我们的积极心态都来源于此。
但大脑的时间旅行并不以随机方式进行,它往往涉及某种特定类型的想法。我们想象我们的孩子如何过得更好,我们想象如何获得一个好工作,如何攒到足够的钱买套像样的房子,如何找到**的爱情,我们想象我们的球队会赢得一场关键性的比赛,我们想象如何度过一个愉快的**,我们想象自己如何在牌桌上连连获胜。当然,我们也会想象如果失去亲人怎么办,工作失败怎么办,我们还会想象是否会死在一场可怕的飞机坠毁事件中。但研究表明,我们大多数人花在想象乐观未来的心思要比花在想象不幸后果上的心思多得多。当我们想象失败和不幸时,我们往往还会将**放在如何避免之上。
夏洛特在几年前与杰出神经学家伊丽莎白·费尔普斯进行的调查结果表明,引导我们乐观地想象未来的是前额叶皮质与大脑深处皮质下区域沟通的结果。前额叶皮质是人类大脑中*近进化的部分,人类大脑这一部分比其他灵长类动物都要发达得多,是人类大脑拥有许多复杂功能的关键,如语言能力和目标设定能力等。
研究人员使用功能性核磁共振成像(fMRI)扫描仪,记录志愿者想象未来特定事件时的大脑活动,包括高兴的事(如某个重要的日子或赢了一大笔钱),或不愉快的事(如丢失钱包或恋爱关系结束),根据志愿者们的叙述,对高兴之事的想象图景显然比不愉快事情的想象图景来得更丰富更生动。
这一结果与对大脑另外两个关键区域的观察结果相符合,一个是大脑的杏核体,也叫脑扁桃体,是大脑深处处理情绪的一个小结构,另一个是前扣带回皮质喙部(rACC),是前额叶皮层中调节情绪和动机的一个区域。rACC就像一位交通指挥员,调动和强化大脑中的乐观情绪,越是乐观的人在想象未来时,这些区域的活动越是活跃,这两个大脑结构之间的联系也更为密切。
这一发现具有特别的意义,因为正是这两个区域--杏核体和rACC,是抑郁症患者大脑内活动异常的地方。健康的人对未来的预期总是往好的方面想,而严重抑郁症患者的大脑却往往偏向于悲观,他们的预期比实际情况更糟,而患有轻度抑郁症的人对未来的预测却相对比较接近现实,他们看到的是世界的本来面目。换句话说,如果我们的大脑神经机制中没有这么一种偏离现实的乐观倾向,可能所有人的大脑都会出现轻度抑郁。
1.单项选择题:下列关于原文有关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人们想象着自己有**会比周围的同事都更成功,这种能力完全依赖于大脑里的海马状突触
B.我们眼中未来为什么总是绚烂缤纷如玫瑰花般美好?因为大脑中的杏核体和rACC掌控神经
C.如果人的大脑海马部位受损,那么他就无法回忆过去,也无法畅想未来,思维似静止到现在
D.尽管人类自认为是理性的生物,比如遇事会权衡利弊等,但研究表明,乐观倾向超越了现实
2.不定项选择题: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是()。
A.人类的语言能力和目标设定能力等大脑中拥有的复杂功能,是由大脑中的前额叶皮质决定的
B.当想象自己即将考入北大或落榜北大两种情形时,落榜时的悲痛伤心超过了考入时的兴奋愉快
C.听到成功事例,我们就会产生我们也能成功的想法,但在听到失败的事例后却觉得自己可避免
D.研究表明,人类在进化的过程中,人的大脑神经机制中往往表现出一种很强的乐观情绪和倾向
【解题分析】
第1段:构想未来的能力在一定程度上依赖于大脑里的海马状突触,对于记忆来说,海马是大脑结构中非常重要的一个组成部分【第1题A选项的线索】。大脑海马部位受损的患者无法回忆过去,也无法构建未来的详细图景,他们的思维似乎被静止地定在了现在【第1题C选项的线索】。
第2段:人的大脑中有两个特殊的区域--杏核体和rACC,掌控着我们的"乐观神经",我们的积极心态都来源于此【第1题B选项的线索】。
第3段和*后1段:但研究表明,我们大多数人花在想象乐观未来的心思要比花在想象不幸后果上的心思多得多。当我们想象失败和不幸时,我们往往还会将**放在如何避免之上。换句话说,如果我们的大脑神经机制中没有这么一种偏离现实的乐观倾向,可能所有人的大脑都会出现轻度抑郁【第1题D选项和第2题C选项的线索】。
第4段:夏洛特在几年前与杰出神经学家伊丽莎白·费尔普斯进行的调查结果表明,引导我们乐观地想象未来的是前额叶皮质与大脑深处皮质下区域沟通的结果。前额叶皮质是人类大脑中*近进化的部分,人类大脑这一部分比其他灵长类动物都要发达得多,是人类大脑拥有许多复杂功能的关键,如语言能力和目标设定能力等【第2题A选项的线索】。
第5段:……根据志愿者们的叙述,对高兴之事的想象图景显然比不愉快事情的想象图景来得更丰富更生动【第2题B选项的线索】。
*后1段:这一发现具有特别的意义,因为正是这两个区域--杏核体和rACC,是抑郁症患者大脑内活动异常的地方。……换句话说,如果我们的大脑神经机制中没有这么一种偏离现实的乐观倾向,可能所有人的大脑都会出现轻度抑郁【第2题D选项的线索】。
【参考答案】
1.【答案】A。解析:依据原文材料**段中"构想未来的能力在一定程度上依赖于大脑里的海马状突触",原文说的是"在一定程度上依赖",并非"完全依赖"。故本题答案选A。
2.【答案】B。解析:依据原文材料第五段"对高兴之事的想象图景显然比不愉快事情的想象图景来得更丰富更生动"可知,人们对高兴之事的想象印象更深刻。故本题答案选B。
二、主观性试题作答
科技文献主观试题部分主要考查考生对文章的综合分析以及延伸理解能力。这种题型的作答,也要求考生立足于文章本身,调动平时积累的素材进行分析总结。如前所述,主观题的问题设置,一般是问对于文中关键词语、句子的理解,或者是对于问题、原因、观点的分析等,而其答案往往来源于原文。下面详细讲解主观性试题的作答要点。
1.理解文中重要概念
在通读原文,整体感知的前提下,**关注文中关键词,理解其含义。值得考生注意的是,一定要结合语境对照理解。一是根据上下文推断多义词在文中的含义;二是根据上下文把握词的语境义;三是代词或非代词的指代含义。需关注的关键词包含:
(1)体现立场观点的词语;
(2)表现文章主题思想的词语;
(3)反映深层次含义的词语;
(4)反映具体语言环境的词语;
(5)对文章结构起照应连接作用的词语;
(6)比喻等特殊的词语;
(7)根据语境随情而作别种义项的词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