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光临有路网!
泰山石刻
QQ咨询:
有路璐璐:

泰山石刻

  • 作者:袁明英
  • 出版社:中华书局出版社
  • ISBN:9787101050752
  • 出版日期:2007年01月01日
  • 页数:0
  • 定价:¥6368.00
  • 分享领佣金
    手机购买
    城市
    店铺名称
    店主联系方式
    店铺售价
    库存
    店铺得分/总交易量
    发布时间
    操作

    新书比价

    网站名称
    书名
    售价
    优惠
    操作

    图书详情

    内容提要
    由于自然、社会、历史的原因,泰山石刻资源遭受破坏极大,而且目前也时时面临着被各种自然因素和人为因素破坏的危险,若不立即对这些宝贵的文化资源进行抢救性的整理研究.将会造成非常重大的损失。**学者季羡林先生曾说:“泰山是中国文化的主要象征之一.欲弘扬中华文化,必先弘扬泰山文化,这是顺理成章的事。”又说:“泰山石刻是泰山文化的载体之一,它是在石头上书写的泰山文化,文字记载的泰山文化,客观的泰山文化,是泰山文化的核心。”研究泰山文化,应充分重视泰山石刻文化。有鉴于此,我于1996年开始.注意对泰山石刻进行搜集和整理,进行实地考察、普查。在长期的考察、搜集和整理过程中,愈加感受到泰山石刻的珍贵价值。于是我在泰山学院工作时,提出《泰山石刻研究》这个课题,经泰山学院**,申报列为山东省社会科学规划**课题,2003年5月本课题又被提升为“山东省社会科学规划重大研究项目”。
    文章节选
    **章 泰山石刻的源流与现状
    第二节 泰山石刻的发展
    在泰山及周围,今存自秦以来各代石刻逾6000处。石刻内容十分丰富,充分反映了石刻的发生、发展、兴衰及演变的过程。
    泰山石刻的历史,大致可分为以下几个阶段:
    一 秦汉时期的泰山石刻
    秦汉时期,是我国封建社会的建立时期,是中国历史进入大一统**的**阶段,前后延续达441年,各方面都取得了巨大成就,业已出现并成为文明形式之一的石刻文字.亦随之进人了初步发展时期。其演变特点是:石刻受到了帝王的重视;石刻的形制渐趋统一固定;数量逐渐增多,文字、内容由简而繁;其书法由小篆体逐步过渡到汉隶。
    秦始皇于公元前221年统一中国后,建立了中国历史上**个统一的**集权制封建**,���一了法律、度量衡、货币和文字。秦始皇在位期间先后五次出巡,在全国各地立石7处,除《碣石刻石》外,其余6处刻石的形制皆为碣。今仅存《琅琊刻石》86字和《泰山刻石》10残字,其余皆在唐以前消亡。
    《泰山刻石》,为泰山现存*早的刻石。
    始皇立石的形制,依据宋刘跛《秦篆谱序》、董迪《广川书跋》和清毕沅《山左金石志》等
    记载可知,属于碣的形制,与岱顶《无字碑》的行貌相似。其高约八九尺,似方非方,四面广狭皆不等,宽约二尺余,文字环刻于四周。从这些记载可以看出,始皇所立石的形制开始趋向统一。但与后来的刻辞碑相比,还不够严格正规,故古人仍称石碣为“刻石”。
    与商周时期的石刻文字相比,秦代刻石的字数显著增多,其61~tlz由简单的记事.变为浩繁的记事兼歌功颂德。依据司马迁《史记·秦始皇本纪》所录刻石铭文和宋刘践《秦篆谱序》等记载可知,《泰山刻石》的刻辞为韵文,每3句为一韵,6句为一段,形成6段、12韵、36句、144字的格式。其内容主要歌颂秦始皇统一中国的功德。其余6处秦刻石亦如此。
    ……
    目录
    泰山石刻(**卷)
    **章 泰山石刻的源流与现状
    **节 泰山石刻的起源
    第二节 泰山石刻的发展
    第三节 泰山石刻的形制
    第四节 泰山石刻的内容
    第五节 泰山石刻的损益
    第六节 泰山石刻的*新统计
    第二章 泰山石刻的历代辑录与研究
    **节 先秦至宋代
    第二节 元明时期
    第三节 清代前期
    第四节 清代中期
    第五节 清代晚期
    第六节 现当代
    第七节 本书*新的辑录与待考石刻
    第三章 泰山石刻的美学、文学、书法与景观价值
    **节 泰山石刻的美学价值
    第二节 泰山石刻的文学艺术价值
    第三节 泰山石刻的书法价值
    第四节 泰山石刻的景观价值
    第四章 泰山石刻的史学、宗教、民俗学价值
    **节 泰山石刻的史学价值
    第二节 泰山石刻的宗教价值
    第三节 泰山石刻的民俗学价值
    第五章 泰山石刻研究的深层意义
    **节 由泰山石刻可透视泰山文化的深邃
    第二节 泰山石刻史研究可为中国石刻史和世界石刻史研究奠定基础
    第六章 泰山石刻研究及参考资料索引
    分类细目
    **节 综论
    第二节 泰汉
    第三节 魏晋南北朝
    第四节 隋唐五代
    第五节 宋金元
    第六节 明清
    第七节 近现代
    泰山石刻(第二卷)
    泰山石刻(第三卷)
    泰山石刻(第四卷)
    泰山石刻(第五卷)
    泰山石刻(第六卷)
    泰山石刻(第七卷)
    泰山石刻(第八卷)
    泰山石刻(第九卷)
    泰山石刻(第十卷)

    与描述相符

    100

    北京 天津 河北 山西 内蒙古 辽宁 吉林 黑龙江 上海 江苏 浙江 安徽 福建 江西 山东 河南 湖北 湖南 广东 广西 海南 重庆 四川 贵州 云南 西藏 陕西 甘肃 青海 宁夏 新疆 台湾 香港 澳门 海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