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光临有路网!
皖北奥陶系古岩溶及其环境地球化学特征研究
QQ咨询:
有路璐璐:

皖北奥陶系古岩溶及其环境地球化学特征研究

  • 作者:李定龙
  • 出版社:石油工业出版社
  • ISBN:9787502136512
  • 出版日期:2001年12月01日
  • 页数:114
  • 定价:¥15.00
  • 分享领佣金
    手机购买
    城市
    店铺名称
    店主联系方式
    店铺售价
    库存
    店铺得分/总交易量
    发布时间
    操作

    新书比价

    网站名称
    书名
    售价
    优惠
    操作

    图书详情

    内容提要
    华北地区蕴藏着丰富的煤炭、油气等矿产资源,是我国重要的能源基地,但长期以来华北地区煤炭资源的开采一直受到奥陶系岩溶水的威胁。研究奥灰岩溶的发育规律,对“解放”华北地区受奥灰水患威胁的煤层,指导矿产资源的勘探,以及合理开发利用奥灰岩溶水资源,均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皖北奥陶系古岩溶及其环境地球化学特征研究》一书在详细评述了前人相关科研成果以后,在大量研究露头、岩心、薄片及化学样品的观察、测试、化验和统计的基础上,认真分析淮北的肖县剖面和刘桥剖面,识别出3个可以对比的沉积古岩溶间断面;从岩溶发育历史过程的宏观、微观现象分析人手,全面、深入地阐述了奥灰古岩溶特征及形成机理;对奥灰的水文地质作用和岩溶形成演化划分了6个期次;从而阐明了岩溶岩的意义和岩溶岩类型划分;将古岩溶与地球化学相结合,率先提出了“古岩溶地球化学”概念,建立了华北地区奥灰古岩溶识别模式;分期恢复、解释了各类古岩溶发育环境,使古岩溶研究从定性分析拓展到(半)定量认识,丰富了古岩溶研究的内容,是对岩溶学领域的一个重要贡献。
    作者以严谨求实的科学作风,理论与生产实际相结合,应用计算机技术对矿区岩溶发育规律进行预测,是本书
    文章节选
    1 引论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研究区位于安徽省北部的淮北一宿县地区(图1—1)。区内有淮北矿务局和皖北矿务局(地方)的生产矿井20余对,主采石炭二叠纪煤层,年产煤近2000万t,是华东地区的重要能源基地。
    ���华北的其他地区一样,本区下伏于石炭二叠系的下古生界奥陶系灰岩(以下简称奥灰)岩溶普遍发育,多呈深埋古岩溶类型。奥灰岩溶水水压高,水量大,突水来势迅猛,是造成本区及华北很多煤矿区岩溶水害的*根本原因。“六五”期间,仅1984年至1985年的一年多时间内全国(主要是华北地区)就发生岩溶突水淹井事故20余起,经济损失逾50亿元。目前,华北地区煤炭产量约占全国总量一半以上110,遭受水害(主要是奥灰水)威胁的煤炭储量高达100多亿t。“九五”期间,如不进一步采取相应的**对策,将会使一大批受水害威胁的矿井提前报废。同时,由于奥灰水资源丰富,对目前城镇供水普遍紧张的华北地区来说,又是重要的供水水源。因此,奥灰岩溶研究,具有重要的、现实的经济意义。
    大量生产实践表明,无论是开发利用还是岩溶水**都必须掌握岩溶发育的规律性。建国以来,我国地质、煤炭等部门的专家学者为根治奥灰岩溶水害和开发利用岩溶水资源,在本区及华北其他地区做了大量的研究工作,取得了一些重要成果。但由于本区奥灰埋藏深、露头少、勘探资料缺乏,多数研究是通过钻孔勘探资料统计及抽、放水试验或遥感、模拟等技术方法来探讨奥灰岩溶发育及岩溶水分布规律,而对奥灰岩溶的基础研究不够深入。加之奥灰厚度大、岩溶发育极不均一,因而得出的一些结论和认识不能推而广之或与实际相悖。如何研究奥灰岩溶、查明奥灰岩溶发育规律,仍然是困扰着煤矿生产及从事该方面研究的专家学者的一大难题。
    ……
    目录
    1 引论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1.2 前人研究综述
    1.3 研究的主要成果及进展
    2 奥灰古岩溶发育的基本背景
    2.1 区域地质背景
    2.2 区域奥灰(可溶)岩的基本特征
    3 奥灰古岩溶作用分期、分类及岩溶岩分类
    3.1 古岩溶作用分期
    3.2 奥灰古岩溶分类
    3.3 奥灰岩溶岩分类
    4 奥灰古岩溶宏、微观特征与岩溶相模式
    4.1 沉积岩溶或层间岩溶
    4.2 风华壳岩溶或暴露岩溶
    4.3 埋藏岩溶或压释水岩溶
    5 古岩溶地球化学特征研究
    5.1 两剖面岩溶岩地球化学特征对比
    5.2 岩溶岩地球化学特征的环境标志
    5.3 奥灰岩溶岩剖面地球化学特征与古岩溶演化
    6 奥灰古岩溶环境恢复
    6.1 沉积岩溶
    6.2 风化壳岩深或暴露岩溶
    6.3 埋藏岩溶
    7 构造(热液)期奥灰古岩溶发育特征的初步研究
    7.1 岩溶发育背景及岩溶作用亚期划分
    7.2 构造应力场的数值模拟恢复
    7.3 水动力场恢复及岩溶发育特征分析
    8 奥灰古岩深识别模式及其发育规律的初步认识
    8.1 奥灰古岩溶识别模式
    8.2 奥灰古岩溶储渗空间形成演化模式
    8.3 奥灰古岩溶发育规律的初步认识
    9 总结
    9.1 主要结论
    9.2 问题与建议
    参考文献
    图版
    图版说明

    与描述相符

    100

    北京 天津 河北 山西 内蒙古 辽宁 吉林 黑龙江 上海 江苏 浙江 安徽 福建 江西 山东 河南 湖北 湖南 广东 广西 海南 重庆 四川 贵州 云南 西藏 陕西 甘肃 青海 宁夏 新疆 台湾 香港 澳门 海外